1.如何看懂大厚本和小薄本大厚本一套四本。 大家部分家长手中只有一本。这四本分别是本科理科、本科文科、专科理科、专科文科。 我们大家都知道,北京市高考志愿是考前填报,因此大厚本就成了近三年在京高校录取的最主要的参考资料了。经常有家长问我有关大厚本里的问题,感觉还是有很多家长不太明白大厚本里很多数据的意义,也不太了解大厚本中信息之多和之所在。 不管你手上有几本大厚本,其实文理在高考时是两个不交叉的世界,没必要去交叉着看,本科和专业也是两个不同时期的招生对象,所以也没必要去同时看。对于有些家长来说,如果孩子万一本科没有录取,再买来专科的资料看也不晚。 但对于在二本和三本边缘,又不知选本科还是专科的考生来说,最好本科和专科的都同时看看。 下面我就本科理科(2009-2011)大厚本为例,帮助大家来理解大厚本,仅供参考。 提醒的是,大厚本毕竟是过去三年的数据,有很强的参考性,但情况每年都会有变化,所以不能一概而论,也不能完全用大厚本上的数据来套用今年高考情况和你孩子的情况。 一、大厚本中的高校目录 大厚本中的高校目录分为理工类和艺术类两大类。 大部分考生属理工类。而理工类又分为本科批前批、本科第一批、本科第二批、本科第三批,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批前批和一本、二本、三本。 高校的目录中,可以看到高校代码和高校名称的全称。 名称自不必多说了。 代码都是由四位组成的。这四位代码又是由两大类组成的。 第一大类:部队院校代码。 1、第一位为0的代码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所属院校; 2、第二位为该院校所在地区(省级地区,指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大区代码组成。 大区代码为:1为华北地区,2为东北地区,3为华东地区,4为中南地区,5为西南地区,6为西北地区。这个大区代码并不是高招时单独使用的,而是和我国许多年以来的使用习惯一致,包括以前国家计委,现在称发改委,都在使用这个大区代码。 3、第三和第四位数字为部队院校的序列号。 解放军院校都在提前批次。 第二大类:地区院校代码。这里所说的地区院校并不是指隶属关系,而是指院校所在地区(省级行政区,省、自治区、直辖市)。 1、第一位是大区代码,与上面部队院校的第二位是相同的。 2、第二位为该大区里省级行政区的代码,能常第一位与第二位是连在一起使用的,与各位的身份证上的第一位和第二位是对应的。 因北京市在京招生的学校比较多,所以北京地区的院校为10,而不是11,在院校代码里属特殊情况。因重庆为后设立的直辖市,51已由四川省使用,所以50为重庆代码,这也是长期以来国家部委对各地区使用的代码。 3、第三四位为该大区里院校序列号。 知道大厚本里高校目录的代码,你就能知道这个学校所在的地区了。 二、大厚本最后两页分数分布 大厚本最后两页的分数分布非常有参考作用,可以看出近三年,各个高校在京理科招生大概所需要的位置和名次,虽然只是10分一个分数段,但也非常有参考作用。 以500-509分数段2011年为例:(见大厚本第791页) 依次为1528,15610,198,3155。 这四个数字都对应着上面的“本段人数,累计人数,其中照顾人数、累计照顾人数”。从字面上不难理解其中的意思。 但大厚本在前面的“出版说明”的第2页中间写明了“所有分数段都包含考生照顾分数”,也就是能常大家所理解的,大厚本中的所有分数段的统计都是包含了政策加分在内的,里面所涉及的具体分数也可能涉及政策加分。 如某专业录取的考生有加分,则体现是有加分的分数,如果没有加分,则体现的是裸分。 四组数字代表的意思是: 在500-509这10分段之间有1528人。在1528人中有198人有各分值的政策性加分,也就是说1528人中,有1528-198=1330人是裸分。 在500分以上(含500分)共计有15610人。在15610人中有3155人有各分值的政策性加分,也就是说在500分以上的15610人中,有15610-3155=12455人是裸分。 其它各分段的人数以此类推。 从这个分数分布的表中还可以看出: 1、各10分的分数段总体上分数是呈现高分数人数少,到中间人数多,再到低分人数少的分布,440-460这两个10分段的人数非常多。 2、以500分为例往上看,从高分至500分,分数的分布是一个三角形,680分往上的10分段的人数在100人以内,650分时10分段的人数达到286人,600分时达到739人,到了550分时10分段人数达到1225人,到500分的10分段时已达到1528人。 3、累计总人数也在快速增加,650分时累计人数为688人,到600时累计人数已经达到了3480人,到550分时8625人,到500分时已达到15610人。 4、再从有加分的人数也可以看出:也差不多是这样一个规律,但在500分以上人数中加分的人数虽是从上往下慢慢递减,递减的数量并不多,但累计加分的人数所占的比例确是高分段的比例高,低分的累计比例低。 5、累计加分的人比:以650分为例,650分以上累计加分有363人,650分以上的累计人数为688人,加分占比53%;600分以上的累计加分有1193人,600分以上的累计人数为3480,加分占比为34。 3%。不难看出越是高分段,加分人数所占的比重越大,中分数段加分人。 2.诗经简介诗经百家别解考 作 者:刘毓庆、张 儒等编著 出版社:山西古籍出版社 价 格:不详 出版时间:2002年9月 简介: 自从《诗经》诞生以来,对它的解说、疏理就未停止过。 后人的这种释解,可分为两大类,即正统的官方的解释和非正统的民间的解释(也即“别解”)。由于种种原因,“别解”不太为人重视,但其中所蕴藏的真知灼见却是无法抹杀的。 编著者有感于此,以《诗经》原诗为条目,将历代所有的“别解”分门别类系于条目之下,看似简单的劳动,寄寓着治学的功力,也潜藏着无限的价值。 诗经楚辞汉乐府详解 作 者:靳极苍著 出版社:山西古籍出版社 价 格:不详 出版时间:2002年9月 简介: 本书是靳极苍先生多年来研究诗经及汉魏六朝诗的成果,其中对《诗经》、《楚辞》两大诗作的解释分析,探幽发微,解惑论述,是理解先秦文学的精典之作。 3.治化兴,抑末厚本什么意思“重本抑末”是中国封建社会统治者长期奉行的一种经济政策。 《汉书·食货志上》载:“士农工商,四民有业。学以居位曰士,辟土殖谷曰农,作巧成器曰工,通财鬻货曰商。” 在士农工商的“四民”中,商被排在了最末位。朱明王朝建立后,继续奉行“重本抑末”政策。 朱元璋曾言:“若有不务耕种,专事末作者,是为游民,则逮捕之。”洪武十四年(1381年)还规定:“农民之家止穿绸纱绢布,商贾之家止穿绢布。 如农民家但有一人为商贾,亦不许穿绸纱。”“重本抑末”,主题在于“重本”,“抑末”是为了“重本”。 所谓抑末,主要是政府制定贬黜商人的政治社会地位的政策法令,包括不准商人人仕、限制商人的生活水平,把商业看成“奸伪之业”,把商人看成末等之民。中国的封建社会统治者为什么要推行这一经济政策呢?中国的“重本”,不同于西欧18世纪的重农学派,鼓吹理想农业,按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经营大农业,而是重地主制经济的农业,对于土地利有权和封建剥削关系的确认及对封建剥削对象小农经济的讴歌。 换言之,中国的“重本”,是重在为封建剥削基础的农业土地关系,抑末的基本出发点是巩固封建经济,因此“重本”就特别强调巩固小农经济。此可谓中国封建重农思想的基本特征。 小农经济是一种独立的经济形态,小农经济与自然经济并非同义语(如日本的独立经营农户,现仍依附于现代资本主义)。但在中国封建社会,小农经济与自然经济形式二者达到和谐一致。 中国农民不但生产自己需要的农产品,而且生产自己需要的大部分手工业品,小农加上家庭手工业,再加上家庭饲养业,形成了中国几千年来的生产方式。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在中国……因农业和手工业制造的直接结合而造成的巨大的节约和时间的节省,在这里对大工业产品进行了最顽强的抵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