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诗经》是什么体裁《诗经》是民谣体,来自于最底层百姓的生活,如原生态歌曲一般,直 白,透明,简单,和谐。 没有文人的矫饰造作,天真朴素,自然剔透,雅正 纯真,琴瑟友之,无轻薄之意,有清透之心。“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 人,在水一方”、“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里 的水和其伴生的植物,起伏于“风、雅、颂、赋、比、兴”之间,几乎每一 首诗开端,都由水和植物来“比兴”。 诗韵悠扬,荡起乐符,演奏着相思、怀 人、悼亡、嘣恋等人生体验和感悟。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由此径走入圆满 之境。 2.唐诗中清奇雅正的含义是什么【清奇】古代诗学概念。清明澄清,不同平俗的艺术境界。“清,对浊而言,奇,对平庸而言……于俗浊平庸中见清奇”(孙联奎《诗品臆说》),属于优美一类。唐代张为《诗人主客图》列出以李益为代表的“清奇雅正”和以孟郊为代表的“清奇僻苦”两流诗人。司空图《诗品·清奇》:“娟娟群松,下有漪流。晴雪满汀,隔溪渔舟。可人如玉,步屟寻幽。载瞻载止,空碧悠悠。神出古异,淡不可收。如月之曙,如气之秋。”全篇种种象喻都是形容清明澄净,前半描写“清奇”之状貌,后半勾勒“清奇”之精神。其中“清”是主导,秀松满流是清静,雪满汀洲是清冷,可人寻幽是清雅,空碧悠悠是清朗;而“奇”是附庸,“神出古异”、脱出平俗是一种“奇”,而趋向古趣,是淡泊宁静,不妨也是一种“清”。“清奇”的境界往往存在于特定风貌、体制的诗中。明代胡应麟《诗薮》以为“清远”、“玄妙“之类,“格本一隅,体靡兼备,宜短章,不宜巨什,宜古选,不宜歌行,宜五言律,不宜七言律”(《内编》卷二),“清新”、“奇峭”之类风格是“名家所擅,大家之所兼也”。他还指出,“诗最可贵者清……格不清则凡,调不清则冗,思不清则俗”,“清者,超凡绝俗之谓,非专于枯寂闲淡之谓也”,这与司空图“清奇”之内涵已见关联。他分析诸家之“清”,谓“柳子厚清而峭”(均《外编》卷四),更与“清奇”相近。司空图“晴雪满汀,隔溪渔舟”象喻与柳宗元“孤舟蓑签翁,独钓寒江雪”(《江雪》)显然一脉相通。后人以为“清奇”境界“在唐人中亦推韦、柳擅场”(杨振纲《诗品解》),诚为有识之见。 【雅正】者,其辞雅,其理正也。“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怨而不怒”,有《诗经·大雅》之风也! 3.诗经的雅分为哪两部分1、诗经的雅分为大雅和小雅。 2、大雅简介 《大雅》,《诗经》二雅之一,为先秦时代华夏族诗歌。共三十一篇。《大雅》的作品大部分作于西周前期,作者大都是贵族。也称德高而有大才的人;泛指学识渊博的人;谓高尚雅正等。旧训雅为正,谓诗歌之正声。 《大雅》多为 西周 王室贵族的作品,主要歌颂 周 王室祖先乃至 武王 、宣王 等之功绩,有些诗篇也反映了 厉王 、幽王 的暴虐昏乱及其统治危机。 3、小雅简介 《小雅》为诗经的一部分,为先秦时代华夏族诗歌。共有七十四篇。创作于西周初年至末年。以西周末年厉、宣、幽王时期为多。《小雅》中一部分诗歌与《国风》类似,其中最突出的,是关于战争和劳役的作品。 4.风雅指《诗经》里的什么《诗经》是我国古代最早的诗歌总集,它收集了春秋之前的诗歌共计311篇,所以也称“诗三百篇”。《诗经》分为三个部分,分别叫做“风”、“雅”、“颂”,其中第二部分“雅”又分为“大雅”、“小雅”两部分。 《诗经》中的“风”这一部分共收集了当时15个诸侯国的160篇民歌,所以也叫《国风》。“风”指的是《诗经》收集的诸侯国,也就是地方政权管辖范围内产生的具有地域特色的民歌。 《诗经》中的“雅”,也被称为“正乐”,雅有正的含义,雅也就是正乐,后世所谓“雅正”就是源于此。雅共收集诗篇105篇,其中“大雅”31篇,“小雅”74篇,大多数是贵族作品,与民歌有很大不同,但“小雅”中的一些作品还是与“国风”收集的民歌接近的。“雅”的内容有叙述周朝历史的特点,也有赞颂周朝统治和讽刺王室问题的作品,这是其与“风”描述生活感受为主不同的地方。 《诗经》的“颂”,主要用于祭祀,所以,是为统治者唱赞歌的诗篇,颂,后来有颂扬、歌颂、称颂等含义,所以,后代对此评价不高,也没有“风”、“雅”那样被世代文人墨客所反复吟唱和引用。 由于“颂”不被看好和认同,诗经留给后代的遗产实际上就是“风”和“雅”两部分精神,后代就用“风雅”来代表诗经,来代表诗经形成的创作精神。 在现代汉语中,“风雅”的含义是:端庄的或高雅的,尤指外貌或举止端庄的或高雅的;文学上,是《诗经》确立的具中国文化特色的诗歌创作原则。 记得采纳啊 5.诗经 里的 大雅,小雅分别是什么《小雅》为宴请宾客之音乐。《大雅》则是国君接受臣下朝拜,陈述劝戒的音乐。《雅》是指人人能懂的典雅音乐。《雅》共105篇,分为《大雅》31篇和《小雅》74篇。 多数是朝廷官吏及公卿大夫的作品,有一小部分是民间诗歌。其内容几乎都是关于政治方面的,有赞颂好人好政的,有讽刺弊政的。只有几首表达个人感情的诗。但是没有情诗。“雅”在此可以指贵族官吏诗歌。 对于《雅》的认识有各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是指周朝直接统治地区的音乐,“雅”有“正”的意思,把这种音乐看作“正声”,意在表明和其他地方音乐的区别。也有人说“雅”与“夏”相通,夏是周朝直接统治地区的称呼。 扩展资料: 关于《诗经》中诗的分类,有“四始六义”之说。“四始”指《风》、《大雅》、《小雅》、《颂》的四篇列首位的诗。“六义”则指“风、雅、颂,赋、比、兴”。“风、雅、颂”是按音乐的不同对《诗经》的分类,“赋、比、兴”是《诗经》的表现手法。 《风》又称《国风》,一共有15组、按地区划分,包括“周南”、“召南”、“邶风”、“鄘风”、“卫风”、“王风”、“郑风”、“桧风”、“齐风”、“魏风”、“唐风”、“秦风”、“豳[18]风”、“陈风”和“曹风”,共160篇,又被称为“十五国风”。 《国风》被普遍视为《诗经》中的文学精华部分,后人将其与屈原的《离骚》并称为“风骚”。从风格上讲,《国风》带有浓烈的地方色彩;从内容上讲,《国风》大多数是民间诗歌,作者除少数是个别贵族外,大多是民间歌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诗经 6.《诗经》中的风雅颂是按什么来划分的《诗经》中的风雅颂是按音乐的性质来划分的。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根据音乐性质的不同分为风、雅、颂三类。“风”是各诸侯国的乐调;“雅”是京城地区的正乐;“颂”是宗庙祭祀之乐。 扩展资料:1、风雅颂赋比兴合称“六义”。诗经根据乐调的不同分为风、雅、颂三类。 2、风是不同地区的地方音乐。《风》诗是从周南、召南、邶、鄘、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曹、豳等15个地区采集上来的土风歌谣。 共160篇。大部分是民歌。 3、雅是周王朝直辖地区的音乐,即所谓正声雅乐。《雅》诗是宫廷宴享或朝会时的乐歌,按音乐的不同又分为《大雅》31篇,《小雅》74篇,共105篇。 除《小雅》中有少量民歌外,大部分是贵族文人的作品。 4、颂是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内容多是歌颂祖先的功业的。 《颂》诗又分为《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共40篇。全部是贵族文人的作品。 从时间上看,《周颂》和《大雅》的大部分产生在西周初期;《大雅》的小部分和《小雅》的大部分产生在西周后期至东迁时;《国风》的大部分和《鲁颂》、《商颂》产生于春秋时期。 5、从思想性和艺术价值上看,三颂不如二雅,二雅不如十五国风。 参考资料:风雅颂_百度百科。 7.诗经的雅分为哪两部分1、诗经的雅分为大雅和小雅。 2、大雅简介 《大雅》,《诗经》二雅之一,为先秦时代华夏族诗歌。共三十一篇。 《大雅》的作品大部分作于西周前期,作者大都是贵族。也称德高而有大才的人;泛指学识渊博的人;谓高尚雅正等。 旧训雅为正,谓诗歌之正声。 《大雅》多为 西周 王室贵族的作品,主要歌颂 周 王室祖先乃至 武王 、宣王 等之功绩,有些诗篇也反映了 厉王 、幽王 的暴虐昏乱及其统治危机。 3、小雅简介 《小雅》为诗经的一部分,为先秦时代华夏族诗歌。共有七十四篇。 创作于西周初年至末年。以西周末年厉、宣、幽王时期为多。 《小雅》中一部分诗歌与《国风》类似,其中最突出的,是关于战争和劳役的作品。 8.在《诗经》里,什么是《大雅》,什么是《小雅》《诗经·大雅》:《诗经》二雅之一,为先秦时代的汉族诗歌。共三十一篇。《大雅》的作品大部分作于西周前期,作者大都是贵族。也称德高而有大才的人;泛指学识渊博的人;谓高尚雅正等。旧训雅为正,谓诗歌之正声。 《诗经·小雅》:是《诗经》二雅之一。为先秦时代的汉族诗歌。雅即正,指朝廷正乐,西周王畿的乐调。雅分为大雅和小雅。大雅31篇是西周的作品,大部分作于西周初期,小部分作于西周末期,小雅共74篇,除少数篇目可能是东周作品外,其余都是西周晚期的作品。小雅的作者,既有上层贵族,也有下层贵族和地位低微者。 《诗经》: 约成书于春秋时期,到了汉代被儒家奉为经典。汉代传授《诗经》的有齐、鲁、韩、毛四家。东汉以后,齐、鲁、韩三家先后亡失,仅存《毛诗外传》。毛诗盛行于东汉以后,并流传至今。重要的注本有《毛诗正义》、宋朱熹的《诗集传》、清马瑞辰的《毛诗传笺通释》、清陈奂的《诗毛氏传疏》、今人程俊英的《诗经释注》[1] 、今人余冠英的《诗经选译》等。 现今流传本有三百一十一首(其中有六首笙诗:南陔、白华、华黍、由庚、崇丘、由仪),后来为方便,就称作“诗三百”。孔门弟子中,子夏对诗的领悟力最强,所以由他传诗。到汉初,说诗的有鲁人申培公,齐人辕固生和燕人韩婴,合称三家诗。齐诗亡于魏,鲁诗亡于西晋,韩诗到唐时还在,而如今世上只剩外传10卷。至于当今世上流传的诗经,则是毛公(大毛公:毛亨,小毛公:毛苌)所传的毛诗。 供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