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讲母亲的古诗词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 —— 黄景仁《别老母》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 杜甫《石壕吏》瑶池阿母绮窗开,黄竹歌声动地哀。 —— 李商隐《瑶池》将母邗沟上,留家白邗阴。 —— 王安石《十五》南风吹其心,摇摇为谁吐?慈母倚门情,游子行路苦。 —— 王冕《墨萱图·其一》辛勤三十日,母瘦雏渐肥。 —— 白居易《燕诗示刘叟》思尔为雏日,高飞背母时。 —— 白居易《燕诗示刘叟》搴帷拜母河梁去,白发愁看泪眼枯。 —— 黄景仁《别老母》青虫不易捕,黄口无饱期。 —— 白居易《燕诗示刘叟》当时父母念,今日尔应知。 —— 白居易《燕诗示刘叟》十五彩衣年,承欢慈母前。 —— 孟浩然《送张参明经举兼向泾州觐省》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 —— 蒋士铨《岁暮到家》霜陨芦花泪湿衣 —— 舆恭《思母》镇时贤相回人镜,报德慈亲点佛灯。 —— 李洞《感恩书事寄上集义司徒相公》一间茆屋何所直,父母之乡去不得。 —— 王建《古从军》喃喃教言语,一一刷毛衣。 —— 白居易《燕诗示刘叟》老母与子别,呼天野草间。 —— 李白《豫章行》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 —— 蒋士铨《岁暮到家》雌雄空中鸣,声尽呼不归。 —— 白居易《燕诗示刘叟》提出西方白帝惊,嗷嗷鬼母秋郊哭。 —— 李贺《春坊正字剑子歌》低徊愧人子,不敢叹风尘。 —— 蒋士铨《岁暮到家》父母皆艰辛,尤以母为笃。 —— 徐熙《劝孝歌》人家见生男女好,不知男女催人老。 —— 王建《短歌行》父怜母惜掴不得,却生痴笑令人嗟。 —— 卢仝《示添丁》来时父母知隔生,重著衣裳如送死。 —— 王建《渡辽水》儿身将欲生,母身如在狱。 —— 徐熙《劝孝歌》袴襦砧动地,父母歌闤闠。 —— 贯休《上孙使君》哀哀父母,生我劳瘁。 —— 诗经《小雅·蓼莪》四岁而孤,母郑,守节自誓,亲诲之学。 —— 欧阳修《画地学书》父母吞声哭,禽鸟亦为啼。 —— 孟郊《尧歌(一作舜歌,赏郑氏庄。》父兮母兮,进阻且长,呜呼哀哉!忧心恻伤。 —— 王昭君《怨词》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 —— 诗经《小雅·蓼莪》无父何?无母何恃? —— 诗经《小雅·蓼莪》明朝甑复空,母子相持哭。 —— 陆游《十月二十八日风雨大作》。 2.《诗经》里有首想念母亲的诗,谁知道请告诉我原 文 凯风自南1, 吹彼棘心2。 棘心夭夭3, 母氏劬劳4。 凯风自南, 吹彼棘薪5。 母氏圣善6, 我无令人7。 爰有寒泉8? 在浚之下9。 有子七人, 母氏劳苦。 睍睆黄鸟10, 载好其音11。 译 文 有子七人, 莫慰母心。 飘飘和风自南来, 吹拂酸枣小树心。 树心还细太娇嫩, 母亲实在很辛勤。 飘飘和风自南来, 吹拂酸枣粗枝条。 母亲明理有美德, 我不成器难回报。 寒泉寒泉水清凉, 源头就在那浚土。 儿子纵然有七个, 母亲仍是很劳苦。 小小黄雀宛转鸣, 声音悠扬真动听。 儿子纵然有七个, 不能宽慰慈母心。 注 释 1.凯风:和风。一说南风,夏天的风。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凯之义本为大,故《广雅》云:‘凯,大也.’秋为敛而主愁,夏为大而主乐,大与乐义正相因." 2.棘:落叶灌木,即酸枣。枝上多刺,开黄绿色小花,实小,味酸。心:指纤小尖刺。 3.夭夭:树木嫩壮貌。 4.劬(qú渠):辛苦。劬劳:操劳。 5.棘薪:长到可以当柴烧的酸枣树。 6.圣善:明理而有美德。 7.令:善。 8.爰(yuán元):何处;一说发语词,无义。 9.浚:卫国地名。 10.睍睆(xiàn huǎn现缓):犹"间关",清和宛转的鸟鸣声。一说美丽,好看。黄鸟:黄雀。 11.载:传载,载送。 【赏析】 关于《凯风》的主题,说法不一。《毛诗序》说:“《凯风》,美孝子也。卫之淫风流行,虽有七子之母,犹不能安其室。故美七子能尽其孝道,以慰母心,而成其志尔。”认为是赞美孝子的诗。朱熹《诗集传》承其意,进一步说:“母以淫风流行,不能自守,而诸子自责,但以不能事母,使母劳苦为词。婉词几谏,不显其亲之恶,可谓孝矣。”这种说法在我们看来显然有些牵强。而魏源、皮锡瑞、王先谦总结今文三家遗说,认为是七子孝事其继母的诗,则比较通达。现代闻一多认为这是一首“名为慰母,实为谏父”的诗(《诗经通义》)。笔者认为这是一首儿子歌颂母亲并作自责的诗,这样比较宽泛的理解,似乎更稳妥一些。 诗的前二章的前二句都以凯风吹棘心、棘薪,比喻母养七子。凯风是夏天长养万物的风,用来比喻母亲。棘心,酸枣树初发芽时心赤,喻儿子初生。棘薪,酸枣树长到可以当柴烧,比喻儿子已成长。后两句一方面极言母亲抚养儿子的辛劳,另一方面极言兄弟不成材,反躬以自责。诗以平直的语言传达出孝子婉曲的心意。 诗的后二章寒泉、黄鸟作比兴,“言寒泉在浚之下,犹能有所滋益于浚,而有子七人,反不能事母,而使母至于劳苦”,“言黄鸟犹能好其音以悦人,而我七子独不能慰悦母心”,“其自责也深矣”(朱熹《诗集传》)。寒泉在浚邑,水冬夏常冷,宜于夏时,人饮而甘之;而黄鸟清和宛转,鸣于夏木,人听而赏之。诗人以此反衬自己兄弟不能安慰母亲的心。 诗中各章前二句,凯风、棘树、寒泉、黄鸟等兴象构成有声有色的夏日景色图。后二句反覆叠唱的无不是孝子对母亲的深情。设喻贴切,用字工稳。钟惺评曰:“棘心、棘薪,易一字而意各入妙。用笔之工若此。”(《评点诗经》)刘沅评曰:“悱恻哀鸣,如闻其声,如见其人,与《蓼莪》皆千秋绝调。”(《诗经恒解》) 古乐府《长歌行》为游子颂母之作,诗云:“远游使心思,游子恋所生。凯风吹长棘,夭夭枝叶倾。黄鸟鸣相追,咬咬弄好音。伫立望西河,泣下沾罗缨。”命意遣辞全出于《凯风》。唐孟郊的五言古诗《游子吟》的名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实际上也是脱胎于《凯风》“棘心夭夭,母氏劬劳”两句。蒋立甫指出:“六朝以前的人替妇女作的挽词、诔文,甚至皇帝下的诏书,都常用‘凯风’‘寒泉’这个典故来代表母爱,直到宋代苏轼在《为胡完夫母周夫人挽词》中,还有‘凯风吹尽棘有薪’的句子。” 3.贤母出自《韩诗外传》 原文:田子为相,三年归休,得金百镒奉其母。母曰:“子安得此金?”对曰:“所受俸禄也。”母曰:“为相三年不食乎?治官如此,非吾所欲也。孝子之事亲也,尽力致诚。不义之物,不入于馆。为人臣不忠,是为人子不孝也。子其去之。”田子愧惭走出,造朝还金,退请就狱。王贤其母,说其义,即舍田子罪,令复为相,以金赐其母。 《诗》曰:“宜尔子孙承承兮。”言贤母使子贤也。 翻译:田子当宰相,三年后退休回家,将他在任得到的两千两黄金献给他的母亲。母亲问他说:“您是怎么得到这些黄金的?”他回答说:“这是我当官所得的报酬。”母亲说:“当宰相三年就不吃饭么?你像这个样子做官,不是我所期望的。孝顺的儿子侍奉父母应该努力做到诚实。不应当得到的东西,不要拿进家门。当国家的大臣不忠诚,也就是当儿子的不孝顺。你把这东西拿走。”田子惭愧地走出家门,到朝廷那里退还黄金,并且请求自己进监狱。君王认为他母亲很贤慧,赞赏她的大义,就免了田子的罪,再次任命他当宰相,还把黄金赏给了他的母亲。 《诗经》中说::好好教育你的子孙,谨慎小心啊!”说的是贤能的母亲使儿子贤能呀。 4.<<诗经>>里有哪几篇是说感恩父母或赞颂父母的周南 召南 邶风 鄘风 卫风 王风 郑风 齐风 魏风 唐风 秦风 陈风 桧风 曹风 豳风 雅 鹿鸣之什 南有嘉鱼之什 鸿雁之什 节南山之什 谷风之什 甫田之什 鱼藻之什 文王之什 生民之什 荡之什 颂 周颂·清庙之什 周颂·臣工之什 周颂·闵予小子之什 鲁颂·駉之什 商颂 5.蓼莪诗经中应怎么样深入理解父母之爱本诗六章,似是悼念父母的祭歌,分三层意思:首两章是第一层,写父母生养我辛苦劳累。 头两句以比引出,诗人见蒿与蔚,却错当莪,于是心有所动,遂以为比。莪香美可食用,并且环根丛生,故又名抱娘蒿,喻人成材且孝顺;而蒿与蔚,皆散生,蒿粗恶不可食用,蔚既不能食用又结子,故称牡蒿,蒿、蔚喻不成材且不能尽孝。 诗人有感于此,借以自责不成材又不能终养尽孝。后两句承此思言及父母养大自己不易,费心劳力,吃尽苦头。 朱熹于此指出:“言昔谓之莪,而今非莪也,特蒿而已。以比父母生我以为美材,可赖以终其身,而今乃不得其养以死。 于是乃言父母生我之劬劳而重自哀伤也。”(《诗集传》)中间两章是第二层,写儿子失去双亲的痛苦和父母对儿子的深爱。 第三章头两句以瓶喻父母,以罍喻子。因瓶从罍中汲水,瓶空是罍无储水可汲,所以为耻,用以比喻子无以赡养父母,没有尽到应有的孝心而感到羞耻。 句中设喻是取瓶罍相资之意,非取大小之义。“鲜民”以下六句诉述失去父母后的孤身生活与感情折磨。 汉乐府诗《孤儿行》说“居生不乐,不如早去从地下黄泉”,那是受到兄嫂虐待产生的想法,而本诗悲叹孤苦伶仃,无所依傍,痛不欲生,完全是出于对父母的亲情。诗人与父母相依为命,失去父母,没有了家庭的温暖,以至于有家好像无家。 曹粹中说:“以无怙恃,故谓之鲜民。孝子出必告,反必面,今出而无所告,故衔恤。 上堂人室而不见,故靡至也。”(转引自戴震《毛诗补传》)理解颇有参考价值。 第四章前六句一一叙述父母对“我”的养育抚爱,这是把首两章说的“劬劳”、“劳瘁”具体化。诗人一连用了生、鞠、拊、畜、长、育、顾、复、腹九个动词和九个“我”字,语拙情真,言直意切,絮絮叨叨,不厌其烦,声促调急,确如哭诉一般。 如果借现代京剧唱词“声声泪,字字血”来形容,那是最恰切不过了。姚际恒说:“勾人眼泪全在此无数‘我’字。” (《诗经通论》)这章最后两句,诗人因不得奉养父母,报大恩于万一,痛极而归咎于天,责其变化无常,夺去父母生命,致使“我”欲报不能!后两章第三层正承此而来,抒写遭遇不幸。头两句诗人以眼见的南山艰危难越,耳闻的飙风呼啸扑来起兴,创造了困厄危艰、肃杀悲凉的气氛,象征自己遭遇父母双亡的巨痛与凄凉,也是诗人悲怆伤痛心情的外化。 四个入声字重叠:烈烈、发发、律律、弗弗,加重了哀思,读来如呜咽一般。后两句是无可奈何的怨嗟,方玉润说:“以众衬己,见己之抱恨独深。” (《诗经原始》)。 6.诗经里有哪些讲孝道的句子●▽●异鸣0610 :你好。 【孝】: 《邶风 凯风》: 凯风自南,吹彼棘心。棘心夭夭,母氏劬劳。 凯风自南,吹彼棘薪。母氏圣善,我无令人。 爰有寒泉,在浚之下,有子七人,母氏劳苦。 睍睆黄鸟,载好其音。有子七人,莫慰母心。 注:【劬劳】:音qú láo 辛苦、操劳。 【睍睆】: 睍 xiàn 睆 huàn 鸟色美好,鸣声清远。 《小雅 谷风之什 蓼莪》: ——孤子哀伤情思 蓼蓼者莪,匪莪伊蒿。哀哀父母,生我劬劳。 蓼蓼者莪,匪莪伊蔚。哀哀父母,生我劳瘁。 瓶之罄矣,维罍之耻。鲜民之生,不如死之久矣!无父何怙?无母何恃?出则衔恤,入则靡至。 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欲报之德。昊天罔极! 南山烈烈,飘风发发。民莫不谷,我独何害? 南山律律,飘风弗弗。民莫不谷,我独不卒! 注:蓼(lù)莪(é)搞大的莪蒿。莪蒿又叫【抱娘蒿】。 蔚(wèi):一种草,即牡蒿。 罄(qìng):尽。 罍(léi):酒器。《集传》:“罄,尽。……瓶罄矣乃罍之耻,犹父母不得其所,乃子之责。” 鲜(显xiǎn):《毛传》:“鲜,寡也。”《后笺》:“鲜民犹言孤子,即下无父无母之谓。” 怙(沪hù):依靠。 恤(续xù):忧。 鞠(居jū):养育。 拊(抚fǔ):抚摸。 复:往来。 第四章:一连用了:生我、鞠我、拊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腹我。九个动词,九个我。言父母辛苦养育我,语拙情真,言直意切,絮絮叨叨,不厌其烦,声促调急,确如哭诉一般。如果借现代京剧唱词“声声泪,字字血”来形容,那是最恰切不过了。姚际恒说:“勾人眼泪全在此无数‘我’字。”(《诗经通论》)这章最后两句,诗人因不得奉养父母,报大恩于万一,痛极而归咎于天,责其变化无常,夺去父母生命,致使“我”欲报不能! 朱熹:“父母之恩,如天无穷,不知所以为报也。” 7.诗经蓼我对父母的养育之恩有什么生动的描述你好。 《诗经 小雅 谷风之什 蓼莪》: 第四章前六句一一叙述父母对“我”的养育抚爱,这是把首两章说的“劬劳”、“劳瘁”具体化。诗人一连用了生、鞠、拊、畜、长、育、顾、复、腹九个动词和九个“我”字,语拙情真,言直意切,絮絮叨叨,不厌其烦,声促调急,确如哭诉一般。如果借现代京剧唱词“声声泪,字字血”来形容,那是最恰切不过了。姚际恒说:“勾人眼泪全在此数‘我’字。”(《诗经通论》)这章最后两句,诗人因不得奉养父母,报大恩于万一,痛极而归咎于天,责其变化无常,夺去父母生命,致使“我”欲报不能!后两章第三层正承此而来,抒写遭遇不幸。头两句诗人以眼见的南山艰危难越,耳闻的飙风呼啸扑来起兴,创造了困厄危艰、肃杀悲凉的气氛,象征自己遭遇父母双亡的巨痛与凄凉,也是诗人悲怆伤痛心情的外化。四个入声字重叠:烈烈、发发、律律、弗弗,加重了哀思,读来如呜咽一般。后两句是无可奈何的怨嗟,方玉润说:“以众衬己,见己之抱恨独深。”(《诗经原始》) 8.《母亲的诗》多明媚的秋天哪,这里,再也不是焦土和灰烬,这是千万座山 风都披着红毯的旺盛的国土。那满身嵌着弹皮的红松,仍然活着, 傲立在高高的山岩上,山谷中汽笛欢腾,白望在稻田里缓缓飞翔。 将圆未圆的明月,渐渐升到高空。一片透明的灰云,淡淡的遮 住月光,田野上面,仿佛笼起一片轻烟,股股脱脱,如同坠人梦 境。晚云飘过之后,田野上烟消雾散,水一样的清光,冲洗着柔 和的秋夜。 秋夜,天高露浓,一弯月牙在西南天边静静地挂着。清冷的月 光洒下大地,是那么幽黯,银河的繁星却越发灿烂起来。茂密无 边的高粱、玉米、谷子地里,此唱彼应地响着秋虫的唧令声,蝈 蝈也偶然加上几声伴奏,吹地翁像断断续续吹着寒茄。柳树在路 边静静地垂着枝条,荫影罩着蜿蜒的野草丛丛的小路。 西风自然是不会来的。临睡时,我们在堂中点上两三枝洋蜡。 怯怯的焰子让大屋顶压着,喘不出气来。我们隔着烛光彼此相看, 也像蒙着一层烟雾。外面是连天漫地一片黑,海似的。只有远近 几声犬吠,教我们知道还在人间世里。 蔚蓝色的天空.在深秋时节,一尘不染,晶莹透明。朵朵霞云 照映在清澈的嘉陵江上;鱼鳞的微波,碧绿的江水,增添了浮云 的彩色,分外绚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