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诗经星羽

1.诗经中三星在绺坟羊

绸缪 开放分类:诗经 诗经·唐风——《绸缪》 绸缪束薪,三星在天。

今夕何夕,见此良人。 子兮子兮,如此良人何! 绸缪束刍,三星在隅。

今夕何夕,见此邂逅。 子兮子兮,如此邂逅何! 绸缪束楚,三星在户。

今夕何夕,见此粲者。 子兮子兮,如此粲者何! 注释: 绸缪:音仇谋,缠绕,捆束 束薪:捆住的柴草,喻婚姻爱情

有人考证,《诗经》中的“薪”都比喻婚姻:“三百篇言取妻者,皆以析薪取兴。盖古者嫁娶以燎炬为烛”。

(魏源《诗古微》此用捆束柴草,比喻婚姻缠绵不解。 三星:有多说,毛传认为指参宿三星,郑笺则认为指心宿三星,近代天文学家朱文鑫考证认为三段中的三星分别指参宿三星、心宿三星、河鼓三星(《天文考古录》)。

良人:古代妇女称丈夫。 刍:柴草。

隅:东南边。参星黄昏时在东方天上,此时到东南,已至深夜。

邂逅:遇合。此用作名词,代指遇合的人。

楚:荆条。 粲者:美人。

【赏析】 《绸缪》描写新婚之夜的缠绵与喜悦。诗借了“束薪”作象征,用“三星”作背景,描写了夜的过程,时光的流动,但新婚夫妇的缠绵却是那样深厚曲折。

借助内心的独白“今夕何夕”、“如此良人何”,真有道不完的情深意长和新婚之夜的憧憬和激动。 【作者小传】: 《诗经》约在公元前六世纪中叶编纂成书,据说是由儒家创始人孔子编定的。

它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作品三百零五篇,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都因音乐得名。“风”是地方乐调,收录当时十五国的民歌;“雅”分大、小雅,多为贵族所作的乐章;“颂”是用于宗庙祭祀的乐歌。

2.诗经里斯羽什么意思

张开翅膀。

出自国风-周南-螽斯

螽斯羽,诜诜兮。宜尔子孙,振振兮。螽斯羽,薨薨兮。宜尔子孙,绳绳兮。螽斯羽,揖揖兮。宜尔子孙,蛰蛰兮。

注释:

1、螽(zhōng终)斯:或名斯螽,一种直翅目昆虫,常称为“蝈蝈”。一说“斯”为语词。

2、诜(shēn 身):同莘莘,众多貌。

3、振振(zhēn真 古音):茂盛的样子。

4、薨(hōng轰)薨:很多虫飞的声音。或曰形容螽斯的齐鸣。

5、绳绳(mǐn):延绵不绝的样子。

6、揖(jí集 古音)揖:会聚的样子。揖为集之假借。

7、蛰(zhé哲)蛰:多,聚集。

翻译:蝈蝈张翅膀,群集低飞翔啊。你的子孙多又多,家族正兴旺啊。蝈蝈张翅膀,群飞嗡嗡响啊。你的子孙多又多,世代绵延长啊。蝈蝈张翅膀,群聚挤满堂啊。你的子孙多又多,和睦好欢畅啊。

扩展资料:

原文赏析:

全诗三章,每章四句,前两句描写,后两句颂祝。而叠词叠句的叠唱形式。是这首诗艺术表现上最鲜明的特色。如果说,“宜尔子孙”的三致其辞,使诗旨显豁明朗;那么,六组叠词的巧妙运用,则使全篇韵味无穷。

《诗经》运用叠词颇为寻常,而《螽斯》的独特魅力在于:六组叠词,锤炼整齐,隔句联用,音韵铿锵,造成了节短韵长的审美效果。

同时,诗章结构并列,六词意有差别,又形成了诗意的层递:首章侧重多子兴旺;次章侧重世代昌盛;末章侧重聚集欢乐。

平中暗含波折;六字炼得甚新,诗意表达圆足。另外,在朱熹《诗集传》中,《螽斯》是比体首篇,故用以释比。

其实,通篇围绕“螽斯”着笔,却一语双关,即物即情,物情两忘,浑然一体。因此,“螽斯”不只是比喻性意象,也可以说是《诗经》中不多见的象征性意象。

参考资料:搜狗百科-国风·周南·螽斯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