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轩字的诗歌

1.带有"轩"字的古诗词

过故人庄

朝代:唐代

作者:孟浩然

原文: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译文老朋友准备好了鸡和黄米饭,邀请我到他的农舍做客。翠绿的树木环绕着小村子,村子城墙外面青山连绵不断。打开窗子面对着谷场和菜园,我们举杯欢饮,谈论着今年庄稼的长势。等到九月初九重阳节的那一天,我还要再来和你一起喝菊花酒,一起观赏菊花的美丽。

2.带“轩”字的诗句有哪些

1.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过故人庄》 唐 孟浩然

译文:推开窗户面对谷场菜园,手举酒杯闲谈庄稼情况。

2. 南轩有孤松,柯叶自绵幂。——《南轩松》 唐 李白

译文:窗南有棵孤傲的青松,枝叶是多么茂密。

3. 莫向东轩春野望,花开日出雉皆飞。——《戏题石门长老东轩》 唐 柳宗元

译文:不要向东边窗外春天的原野张望,晴空下百花盛开野鸟却已飞尽。

4.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登岳阳楼》 唐 杜甫

译文:关山以北战争烽火仍未止息,凭窗遥望胸怀家国涕泪交流。

5. 好风胧月清明夜,碧砌红轩刺史家。 ——《清明夜》 唐 白居易

译文:清明节夜晚时,清风习习,月夜朦胧,用碧玉做成的栏杆和用红色的砖砌成的墙是刺史的府宅。

6.雅志困轩冕,遗恨寄沧洲。——《水调歌头·安石在东海》北宋 苏轼

译文:做官困扰了隐居的雅志,遗恨寄托于田园山丘。

7.高轩暧春色,邃阁媚朝光。——《元日》唐 李世民

译文:高高的轩台辉映着春色,深邃的楼阁沐浴着朝阳。

8.天子临轩赐侯印,将军佩出明光宫。——《少年行四首》 唐 王维

译文:天子亲临殿栏赐予列侯印,将军佩着印绶走出明光宫。

9.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赠孟浩然》 唐 李白

译文:少年时鄙视功名不爱官冕车马,高龄白首又归隐山林摒弃尘杂。

10.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夏日南亭怀辛大》 唐 孟浩然

译文:披散着头发在夜晚乘凉,打开窗户躺卧在幽静宽敞的地方。

3.带“轩”字的诗句

带“轩”字的诗句如下:

1. 唐 · 孟浩然《过故人庄》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2. 唐 · 杜甫《登岳阳楼》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3. 唐 · 白居易《清明夜》

好风胧月清明夜,碧砌红轩刺史家。独绕回廊行复歇,遥听弦管暗看花。

4. 魏晋 · 陶渊明《饮酒·其四》

秋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泛此忘忧物,远我遗世情。

一觞虽独尽,杯尽壶自倾。日入群动息,归鸟趋林鸣。

啸傲东轩下,聊复得此生。

5. 唐 · 王维《临湖亭》

轻舸迎上客,悠悠湖上来。当轩对尊酒,四面芙蓉开。

“轩”字的意思:

1. 古代一种有围棚或帷幕的车。

2. 有窗的长廊或小屋。

3. 门、窗、楼板或栏杆。

4. 高。

5. 〔~辕〕a.传说中的上古帝王黄帝的名号;b.车辕;c.古代星名之一;d.复姓。

6. 姓。

4.带有轩字的诗句

宋 薛舜俞 轩窗眼界开。

宋 张釜 轩窗小憩俗尘清。宋 孔武仲 淮天秋日下,水国晚凉中。

舟子趋程意,轩轩欲贯虹。宋 黄庭坚 驴耳对轩轩,争酬价十千。

眈眈两虎视,不值一文钱。宋 曾致尧 更无尘土当轩起,只有松萝绕槛生。

宋 杨颖士 偿来轩冕何须问,分定功名不在忙。宋 徐似道 北风万籁自宫徵,南日一轩真袴襦。

宋 萧德藻 稚子推窗窥过雁,数峰乘隙入西轩。宋 王曾 人畏轩台久,春归雨泽多。

宋 王随 数里竹溪藏野色,一轩松雨战秋声。宋 田开 山近临轩翠,花开入座红。

宋 宋庠 轩野龙催驭,尧宫鹤厌寒。宋 宋高宗 趁此一轩风月好,橘香酒熟待君来。

宋 齐唐 载水寒流对轩槛,桃源深径入渔樵。宋 齐唐 飞栋新成蘸碧轩,会稽山脚照湖边。

宋 宁瞻 道高轩昊名犹晦,礼绝嵩衡位始尊。宋 刘夔 冷淡亭台偏种竹,清虚轩砌不栽花。

宋 李维 秋声和暮角,膏雨逐行轩。宋 李若水 半轩开万象,一水断双峰。

宋 惠迪 小屋牵萝补,高轩偃盖过。

5.含有轩字的古诗句

1、《过故人庄》 【作者】孟浩然 【朝代】唐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白话翻译: 老朋友预备丰盛的饭菜,要请我到他好客的农家。

翠绿的树林围绕着村落,苍青的山峦在城外横卧。 推开窗户面对谷场菜园,手举酒杯闲谈庄稼情况。

等到九九重阳节到来时,再请君来这里观赏菊花。 2、《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作者】苏轼 【朝代】宋 十年生死两茫茫。

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

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白话翻译: 你我夫妻诀别已经整整十年,强忍不去思念。

可终究难相望。 千里之外那座遥远的孤坟啊,没有地方跟她诉说心中的凄凉悲伤。

纵然夫妻相逢你也认不出我,我已经是灰尘满面,两鬓如霜。 昨夜我在梦中又回到了家乡,在小屋窗口。

正在打扮梳妆。 你我二人默默相对惨然不语,只有相对无言泪落千行。

料想得到我当年想她的地方,就在明月的夜晚,矮松的山冈。 3、《登岳阳楼》 【作者】杜甫 【朝代】唐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白话翻译: 以前的日子就听说洞庭湖波澜壮阔,今日如愿终于登上岳阳楼。

浩瀚的湖水把吴楚两地撕裂,似乎日月星辰都漂浮在水中。 亲朋好友们音信全无,我年老多病,乘孤舟四处漂流。

北方边关战事又起,我倚着栏杆远望泪流满面。 4、《端午》 【作者】李隆基 【朝代】唐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

盐梅已佐鼎,曲糵且传觞。 事古人留迹,年深缕积长。

当轩知槿茂,向水觉芦香。 亿兆同归寿,群公共保昌。

忠贞如不替,贻厥后昆芳。 白话翻译: 端午节的时候,已经接近夏天的中间了,白天的时间渐渐变长了。

盐和梅己经在鼎里增添味道,美酒也在杯中倾倒。 这是古人就留下的习俗,到现在已经很多年了。

靠着栏杆方知木槿长得茂盛,对着水才发觉芦草真的很芳香。 天下百姓生活幸福长久,各位大臣共保国家昌盛。

大家对国家的忠贞如果能始终如一,这种美德一定也会在后世子孙中传扬。 5、《清明夜》 【作者】白居易 【朝代】唐 好风胧月清明夜,碧砌红轩刺史家。

独绕回廊行复歇,遥听弦管暗看花。 白话翻译: 清明节夜晚时,清风习习,月夜朦胧,用碧玉做成的栏杆和用红色的砖砌成的墙是刺史的府宅。

独自步行在回旋的走廊中唱歌,远远的听到弦声,默默地欣赏花。

6.有哪些带有轩字的诗句

1.项脊轩,旧南阁子也。——明代归有光《项脊轩志》

释义:项脊轩,是过去的南阁楼。

2.南轩有孤松,柯叶自绵幂。——唐代李白《南轩松》

释义:窗南有棵孤傲的青松,枝叶是多么茂密。

3.须晴去,访稼轩未晚,且此徘徊。——宋代刘过《六州歌头·寄稼轩承旨》

释义:待到雨过天晴再访稼轩不迟,我暂且在西湖边徘徊。

4.莫向东轩春野望,花开日出雉皆飞。——唐代柳宗元《戏题石门长老东轩》

释义:不要向东边窗外春天的原野张望,晴空下百花盛开野鸟却已飞尽。

5.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宋代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释义:晚上忽然在隐约的梦境中回到了家乡,只见妻子正在小窗前对镜梳妆。

6.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南北朝吴均《与朱元思书》

释义:夹江两岸的高山上,都生长着密而绿的树,高山凭依着高峻的山势,争着向上,这些高山彼此都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群山竞争着高耸,笔直地向上形成了无数个山峰。

7.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唐代孟浩然《过故人庄》

释义:推开窗户面对谷场菜园,手举酒杯闲谈庄稼情况。

8.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唐代杜甫《登岳阳楼》

释义:关山以北战争烽火仍未止息,凭窗遥望胸怀家国涕泪交流。

9.好风胧月清明夜,碧砌红轩刺史家。 ——唐代白居易《清明夜》

释义:清明节夜晚时,清风习习,月夜朦胧,用碧玉做成的栏杆和用红色的砖砌成的墙是刺史的府宅。

10.雅志困轩冕,遗恨寄沧洲。——宋代苏轼《水调歌头·安石在东海》

释义:做官困扰了隐居的雅志,遗恨寄托于田园山丘。

7.带有轩字的诗句,古诗和现代诗都可以

【越调】小桃红题写韵轩采桑子(雨后至玉壶轩)晨兴晨起竹轩外当轩对樽酒,四面芙蓉开。

蝶恋花(野趣轩看玉色木犀蝶恋花晓日窥轩双洞仙歌(黄木香赠辛稼轩)风定小轩无落叶,青虫相对奉和圣制答张说扈从南出雀奉和袭美寄题罗浮轩辕先生赋得送轩辕先生归罗浮山甘露寺东轩高轩过(韩员外愈、皇甫侍更漏子(题赵伯山青白轩,关河令(清远轩晚望)桂枝香(题写韵轩)汉宫春(次韵稼轩)汉宫春(次韵稼轩蓬莱阁)和汴州令狐相公新于郡内栽花心动(郭清华新轩)怀轩辕先生浣溪沙(野色轩看玉色木犀浣溪沙(夜饮仲明小轩)浣溪沙雨暗轩窗昼易昏寄题甘露寺北轩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七首减字木兰花(题深道寄傲轩江城子(和默轩初度韵)金缕曲(奇番总管周耐轩生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腊夜雪霁月彩交光开阁临轩莲峰前轩临江仙(贺默轩)临江仙宝晋轩窗临柳梢青江月轩中。

六州歌头(寄稼轩承旨)六州歌头(寄辛稼轩)满江红(登长沙定王台和南满江红(稼轩居士花下与郑满庭芳(寓向仲德宿云轩几摸鱼儿(寿周耐轩府尹,是木兰花慢(寿周耐轩府尹)南轩松念奴娇(留别辛稼轩)菩萨蛮稼轩日向儿菩萨蛮小轩今日开琴曲歌辞·蔡氏五弄·秋思沁园春欹枕深轩,青玉案(用辛稼轩元夕韵)青玉案(有怀轩车山旧隐)清平乐(过金桂轩坟园)忍公小轩二首乳燕飞(寿周耐轩)少年游(赋泾云轩)少年游小轩深院是声声慢(达琴友季静轩还杭水龙吟(次韵黄蘧轩虚谷咏水龙吟(寿周耐轩)水龙吟(题梦云轩)水轩送邵州林使君轩车此去也岁暮江轩寄卢端公踏莎行(赋稼轩,集经句)题盘豆驿水馆后轩魏仓曹宅各赋一物得当轩石西江月(延祥观措霜拟稼轩西江月风动一轩花戏题石门长老东轩细雨凭轩望秋雨下方昏旦松轩下闲居杂题五首·当轩鹤项脊轩志行次潼关题驿后轩行药前轩呈董山人轩游宫十五夜宴春台(寿周耐轩)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瑶台聚八仙(菊日寓义兴,夜宴安乐公主新宅层轩洞户忆秦娥(二月二十三日夜松永遇乐(次稼轩北固楼词韵永遇乐(宿鸥盟轩)於潜僧绿筠轩元日高轩暧春色赠轩辕先生鹧鸪天(城南书院饯别张南真珠帘(近雅轩即事)祝英台近(和辛稼轩“宝钗。

8.想知道有关于轩的诗句,呃~``只要带轩字的就行,最好有解释, 爱问

江 城 子 苏轼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人,洵长子( 1036-1101 )。

博通经史,随父来京师,受知於欧阳修,嘉佑二年试礼部第二,遂中进士,再中六年制科优等,除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召试直史馆,丁父忧,服除,摄开府封推官。

熙宁中王安石创行新法,轼上书论其不便,安石怒,使御史谢景温论奏其诗语以为讪谤,逮赴台狱,欲??之死,锻练久不决,以黄州团练副使安置,移汝州。 哲宗即位,起知登州,召为起居舍人,迁中书舍人,拜翰林学士兼侍读,寻以龙图阁学士知杭州。

召为翰林承旨,历端明殿翰林侍读两学士,出知惠州。绍圣中累贬琼州别驾,赦还,提举玉局观。

复朝奉郎,建中靖国元年七月卒,年六十六,谥文忠。轼师父洵为文,既而得之于天,尝自谓作文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其体涵浑光芒,雄视百代。

有易传,书传,论语说,仇池笔记,东坡志林,东坡七集,东坡词等凡数百卷。又善书,兼工绘事。

这首感情深挚的悼亡词,作于宋神宗熙宁八年(1075),时年苏轼四十岁,刚任密州(今山东诸城)知州不久。序云:“乙卯正月二十日记梦。”

乙卯即熙宁八年。 题为记梦,实际是通过记梦来抒写对亡妻真挚的爱情和深沉的思念。

诗人十九岁娶王弗为妻,二人恩爱和睦,感情笃厚。王弗随苏轼官居京师,不幸于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五月亡故,先葬于汴京西郊,次年归葬故里四川眉州东北之彭山县安镇乡。

诗人与朝中权贵不和,外任多年,悒郁不得志,夜中梦见亡妻,凄楚哀惋,于是写下这篇著名的悼亡词。 全词感情深挚,充满一种凄婉哀伤的调子。

词的上阕写自己对亡妻的无限怀念和人世沧桑的悲戚。起句“十年生死两茫茫”,显示了他对亡妻的思念之深,展现在读者面前的便是一种沉甸甸的哀情,为全词定下了主调,凄哀至极,也点出夫妻死别的时间——十年。

王弗病故至苏轼作此词时恰为十年。十年,在短促的人生中,是一段漫长的途程。

然而,岁月的流逝,生活的变迁,都没有冲淡诗人对亡妻的一片深情,他不仅无时无刻不在思念着她,而且思念之情,历时愈久而愈深、愈浓。怀想至切,却生死相隔,不得一见。

“茫茫”二字,传达出一种莫可名状的空寂凄清之感。 值得注意的是“茫茫”前着一“两”字。

“两茫茫”,就不只是讲诗人这一面的心情和感受,也同时包含了九泉之下的妻子在内。生者和死者,一样情思,一样哀绪。

这里将无知作有知写,虽系虚空悬想,却更见得夫妻二人生前相知相爱之深,死后刻骨相思之切,以及相思而不得相见之痛。 “不思量”,写生者对死者的思念。

“不”初看自相矛盾,仔细领会,却是诗人的更深一层的情怀。说不思量,即是思量。

因为这种思念,既是一种有意识的每时每刻的思念,也是一种难以中断的无意识的思念,可谓“此情无计可消除”(李清照《一剪梅》)所以是“自难忘”。 这一叙述的跌宕,作者用最平常的语言,作了最真实动人的描绘,更显出思妻之情的深沉。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是指王弗死后,迁葬于四川眉山(苏轼的家乡),而此时苏轼则在密州任所,不止千里之隔。死者在千里之外,没有诗人相伴身边,想见得她一人独卧泉下,该是何等的孤寂凄清。

如果说“十年生死”是时间的隔绝,那么“千里孤坟”则是空间的阻断。时空的无情反衬诗人的有情,表达了对亡妻沉痛的思念以及永远不得相逢的遗恨。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三句中的“纵使”表让步,其效果却是使感情的发展更逼近了一层,下面说相逢而不相识,这比之不能相逢,更加使人不堪。 “尘满面,鬓如霜”,寥寥数字,一位被生活折磨、受痛苦熬煎,风尘满面,两鬓如霜的诗人形象,通过妻子的角度带有情感色彩的表现了出来。

这里刻画的是外部形象,却表现出丰富复杂的思想感情。寥寥六个字,蕴涵了跟妻子死别十年来的痛苦经历、感情。

作此词时,苏轼年仅四十,说“鬓如霜”不无夸张,但由此可见其生活之蹭蹬和心境之凄凉。 俗话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梦妻是思妻的必然,也正合题旨。

有了上阕的“日有所思”,也就有下阕的“夜有所梦”了,境换而意相连。作为过渡句“夜来幽梦忽还乡”,笔墨轻巧地一转,即十分自然地折入写梦。

“幽”字写出了梦境之缥缈朦胧。梦可以超越时间、空间,也可以打破冥冥世界与人间社会的幽隔,夫妻相逢在梦中,现实中时间与空间的距离都没有了。

“忽”字写出了千里归乡之快速,亦写出了与亡妻相见之容易。平时多少个日日夜夜,想望殷切而不可得,现在倏忽之间就变成了事实,这不是太快也太容易了么?唯其太快太容易了,便依稀透露出这不过是一种虚幻不实的梦境。

入梦是轻快的,所表现的感情却极为沉重,隐含着亦喜亦悲的复杂感情。 “小轩窗,正梳妆” 选取妻子生前闺房生活的细节来描写。

凸现妻子临窗而坐,对镜梳妆的场境,表现了昔日夫妻和睦幸福的生活,也反衬。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