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诗经关于梧桐树的吗确定的说:有! 梧桐的文化含义:由于梧桐高大挺拔,为树木中之佼佼者。 自古就被看重。而且常把梧桐和凤凰联系在一起。 凤凰是鸟中之王,而凤凰最乐于栖在梧桐之上,可见梧桐是地高贵。 一 《国风·鄘风·定之方中》 树之榛栗,椅桐梓漆 : 栽种榛树和栗树,还有梓漆与椅桐 全文如下: 定之方中,作于楚宫 。 揆之以日,作于楚室 。树之榛栗,椅桐梓漆,爰伐琴瑟 。 升彼虚矣,以望楚矣 。望楚与堂,景山与京。 降观于桑。卜云其吉,终焉允臧 。 灵雨既零,命彼倌人。星言夙驾,说于桑田。 匪直也人,秉心塞渊。騋牝三千 。 其中“树之榛栗,椅桐梓漆” --栽种榛树和栗树,还有梓漆与椅桐。 其中提到的桐就是梧桐。 二 《诗经·大雅·卷阿》 里 凤凰鸣矣,于彼高岗;梧桐生矣,于彼朝阳; 意思是:凤凰在歌唱,在那高山上。屹立的梧桐 , 在朝阳的方向。 全文如下: 有卷者阿,飘风自南。岂弟君子,来游来歌,以矢其音。 伴奂尔游矣,优游尔休矣。岂弟君子,俾尔弥尔性,似先公酋矣。 尔土宇皈章,亦孔之厚矣。岂弟君子,俾尔弥尔性,百神尔主矣。 尔受命长矣,茀禄尔康矣。岂弟君子,俾尔弥尔性,纯嘏尔常矣。 有冯有翼,有孝有德,以引以翼。岂弟君子,四方为则。 颙颙昂昂,如圭如璋,令闻令望。岂弟君子,四方为纲。 凤皇于飞,翙翙其羽,亦集爰止。蔼蔼王多吉士,维君子使,媚于天子。 凤皇于飞,翙翙其羽,亦傅于天。蔼蔼王多吉人,维君子命,媚于庶人。 凤皇鸣矣,于彼高冈。梧桐生矣,于彼朝阳。 菶菶萋萋,雍雍喈喈。君子之车,既庶且多;君子之马,既闲且驰。 矢诗不多,维以遂歌。 《诗经》简介:《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 西周初年至 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 作者佚名。《诗经》诗经在内容上分为《 风》、《 雅》、《 颂》三个部分。 《风》是周代各地的歌谣;《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又分《 小雅》和《 大雅》;《颂》是周王庭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又分为《 周颂》、《 鲁颂》和《 商颂》。 《诗经 主要的艺术表现手法,有《赋》《比》《兴》。 2.《诗经》唐风鸨羽诗经·唐风——《鸨羽》 肃肃鸨羽,集于苞栩。 王事靡盬,不能蓺稷黍。 父母何怙?悠悠苍天!曷其有所? 肃肃鸨翼,集于苞棘。 王事靡盬,不能蓺黍稷。 父母何食?悠悠苍天!曷其有极? 肃肃鸨行,集于苞桑。 王事靡盬,不能蓺稻粱。 父母何尝?悠悠苍天!曷其有常? 【注释】: 肃肃:鸟翅扇动的响声 鸨:音保,鸟名,似雁 栩:丛密的柞树 盬:音古,闲暇 蓺:音易,种植 怙:依靠。 曷:怎么。 所:处所,指安居的处所。 棘:酸枣树。 食:吃。 极:尽头,终极。 行:行列。 尝:吃。 常:正常的生活。 译文: 大雁簌簌拍翅膀, 成群落在柞树上。 王室差事做不完, 无法去种黍子和高粱。 靠谁养活我爹娘? 高高在上的老天爷, 何时才能回家乡? 大雁簌簌展翅飞, 成群落在枣树上。 王室差事做不完, 无法去种黍子和高粱。 赡养父母哪有粮? 高高在上的老天爷, 做到何时才收场? 大雁簌簌飞成行, 成群落在桑树上。 王室差事做不完, 无法去种稻子和高粱。 用啥去给父母尝? 高高在上的老天爷, 生活何时能正常? 赏析: 《鸨羽》抒写了农民对繁重而无休止的王室徭役的抗议和怨恨。表达了人们渴望家人团聚安居乐业的稳定生活。特别是从中揭示出徭役对生产的破坏,对人从头生活的破坏,意义更为深刻。诗以鸨鸟集在树上的摇摆不定,比喻徭役使人不得休息,既形象,又引人联想。 3.庄子的诗句带桐羽两字1、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庄子·知北游》2、“凡人心险于山川,难于知天.”《庄子·杂篇·列御寇》3、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庄子·让王》4、“不乐寿,不哀夭,不荣通,不丑穷,不拘一世之利以为己私分,不以王天下为已处显.显则明.万物一府,死生同状.”《庄子·外篇·天地》5、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庄子·知北游》7、凤兮凤兮,何德之衰也.来世不可待,往世不可追也.天下有道,圣人成焉;天下无道,圣人生焉.《庄子·人间世》8、好面誉人者,亦好背而毁之.《庄子·盗跖》9、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庄子·田子方》10、吾以天地为棺椁,以日月为连璧,星辰为珠玑,万物为送賷.吾葬具岂不备邪?《庄子·列御寇》11、巧者劳而知者忧,无能者无所求.饱食而遨游,泛若不系之舟,虚而遨游者也.《庄子·列御寇》。 4.诗经里斯羽什么意思张开翅膀。 出自国风-周南-螽斯 螽斯羽,诜诜兮。宜尔子孙,振振兮。螽斯羽,薨薨兮。宜尔子孙,绳绳兮。螽斯羽,揖揖兮。宜尔子孙,蛰蛰兮。 注释: 1、螽(zhōng终)斯:或名斯螽,一种直翅目昆虫,常称为“蝈蝈”。一说“斯”为语词。 2、诜(shēn 身):同莘莘,众多貌。 3、振振(zhēn真 古音):茂盛的样子。 4、薨(hōng轰)薨:很多虫飞的声音。或曰形容螽斯的齐鸣。 5、绳绳(mǐn):延绵不绝的样子。 6、揖(jí集 古音)揖:会聚的样子。揖为集之假借。 7、蛰(zhé哲)蛰:多,聚集。 翻译:蝈蝈张翅膀,群集低飞翔啊。你的子孙多又多,家族正兴旺啊。蝈蝈张翅膀,群飞嗡嗡响啊。你的子孙多又多,世代绵延长啊。蝈蝈张翅膀,群聚挤满堂啊。你的子孙多又多,和睦好欢畅啊。 扩展资料: 原文赏析: 全诗三章,每章四句,前两句描写,后两句颂祝。而叠词叠句的叠唱形式。是这首诗艺术表现上最鲜明的特色。如果说,“宜尔子孙”的三致其辞,使诗旨显豁明朗;那么,六组叠词的巧妙运用,则使全篇韵味无穷。 《诗经》运用叠词颇为寻常,而《螽斯》的独特魅力在于:六组叠词,锤炼整齐,隔句联用,音韵铿锵,造成了节短韵长的审美效果。 同时,诗章结构并列,六词意有差别,又形成了诗意的层递:首章侧重多子兴旺;次章侧重世代昌盛;末章侧重聚集欢乐。 平中暗含波折;六字炼得甚新,诗意表达圆足。另外,在朱熹《诗集传》中,《螽斯》是比体首篇,故用以释比。 其实,通篇围绕“螽斯”着笔,却一语双关,即物即情,物情两忘,浑然一体。因此,“螽斯”不只是比喻性意象,也可以说是《诗经》中不多见的象征性意象。 参考资料:搜狗百科-国风·周南·螽斯 5.庄子的诗句带桐羽两字1、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庄子·知北游》 2、“凡人心险于山川,难于知天.”《庄子·杂篇·列御寇》 3、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庄子·让王》 4、“不乐寿,不哀夭,不荣通,不丑穷,不拘一世之利以为己私分,不以王天下为已处显.显则明.万物一府,死生同状.”《庄子·外篇·天地》 5、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庄子·知北游》 7、凤兮凤兮,何德之衰也.来世不可待,往世不可追也.天下有道,圣人成焉;天下无道,圣人生焉.《庄子·人间世》 8、好面誉人者,亦好背而毁之.《庄子·盗跖》 9、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庄子·田子方》 10、吾以天地为棺椁,以日月为连璧,星辰为珠玑,万物为送賷.吾葬具岂不备邪?《庄子·列御寇》 11、巧者劳而知者忧,无能者无所求.饱食而遨游,泛若不系之舟,虚而遨游者也.《庄子·列御寇》 6.《诗经》中关于(梧桐)的诗歌有那些1、《诗经·大雅·卷阿》 原文: 凤凰鸣矣,于彼高冈;梧桐生矣,于彼朝阳。 译文:凤凰鸣叫示吉祥,停在那边高山冈。高冈上面生梧桐,面向东方迎朝阳。枝叶茂盛郁苍苍,凤凰和鸣声悠扬。 2、《鄘风·定之方中》 原文: 定之方中,作于楚宫。 揆之以日,作于楚室。 树之榛栗,椅桐梓漆,爰伐琴瑟。 译文:定星十月照空中,楚丘动土筑新宫。度量日影测方向,楚丘造房正开工。栽种榛树和栗树,还有梓漆与梧桐。成材伐作琴瑟用。 3、《诗经 伐檀》 原文: 夫鹓鶵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 译文:那鹓鶵从南海起飞飞到北海去,不是梧桐树不栖息,不是竹子的果实不吃,不是甜美的泉水不喝。 4、《诗经 小雅》 原文: 秋萧索。梧桐落尽西风恶。 西风恶。数声新雁,数声残角。 译文:秋天的景象萧索,西风凄厉,使梧桐落尽叶子,又送来了几声新燕的鸣叫声,几声稀疏的号角声。 5、《诗经 商颂》 原文: 梧桐落,又还秋色,又还寂寞。 译文:梧桐落,就是那种不愿见到的、一片衰败的景色,它是那么叫人感到孤独、冷落。 7."凤凰于飞,翙翙其羽意思是,凤与凰相伴而飞,边飞边鸣,有奇异美丽的神鸟凤凰来相配,一看到它们天下都将太平安宁。翙翙:众多貌。这句话是拼凑而成。前两句出自诗经·大雅·卷阿。后两句是后人仿写。 扩展资料: 凤凰于飞,翙翙其羽,是周王出游卷阿,诗人所陈赞美之歌。以凤凰比周王,以百鸟比贤臣。诗人以凤凰展翅高飞,百鸟紧紧相随,比喻贤臣对周王的拥戴。然后又以高冈梧桐郁郁苍苍,朝阳鸣凤宛转悠扬,渲染出一种君臣相得的和谐气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