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带有“英和盈”字的古代情诗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春秋诗经(“国风”中的一首)周南 关雎 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汉 汉乐府 上邪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唐 王维 相思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唐 崔护 题都城南庄 杨柳青青江水准,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 ——唐 刘禹锡 竹枝词(三)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唐 元稹 离思 娉娉嫋嫋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知。 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尊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唐 杜牧 赠别(二首)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唐 李商隐 无题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唐 李商隐 无题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唐 李商隐 锦瑟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唐 杜秋娘 金缕衣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北宋 秦观 鹊桥仙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北宋 柳永 蝶恋花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 小轩窗,正梳妆。顾无言,唯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岗。 ——北宋 苏轼 江城子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 ——北宋 欧阳修 生查子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北宋 苏轼 蝶恋花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 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南宋 辛弃疾 青玉案(元夕) 色不迷人人自迷,情人眼里出西施。有缘千里来相会,三笑徒然当一痴。 ——清 黄增,集杭州俗语集 红耦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上下眉头,却上心头。 ——宋 李清照 一翦梅 绿杨芳草长亭路,年少抛人容易去;楼头残梦五更钟,花底离愁三月雨。 无情不似多情苦,一寸还成千万缕;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 ——宋 晏殊 木兰花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此恨仃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宋 李之仪 卜算子。 2.求带:"盈"字的古诗词~急哦~~卷耳 采采卷耳,不盈顷筐。 嗟我怀人,寘彼周行。陟彼崔嵬,我马虺颓。 我姑酌彼金櫑,维以不永怀。陟彼高冈,我马玄黄。 我姑酌彼兕觥,维以不永伤。陟彼砠矣,我马瘏矣。 我仆痡矣,云何吁矣!出处:中华诗词-先秦-诗经鹊巢 维鹊有巢,维鸠居之;之子于归,百两御之。维鹊有巢,维鸠方之;之子于归,百两将之。 维鹊有巢,维鸠盈之;之子于归,百两成之。出处:中华诗词-先秦-诗经匏有苦叶 匏有苦叶,济有深涉。 深则厉,浅则揭。有渳济盈,有鷕雉鸣。 济盈不濡轨,雉鸣求其牡。雝雝鸣雁,旭日始旦。 士如归妻,迨冰未泮。招招舟子,人涉昂否。 人涉昂否,昂须我友。出处:中华诗词-先秦-诗经溱洧 溱与洧,方涣涣兮。 士与女,方秉蕑兮。女曰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洧之外,洵訏且乐。 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勺药。溱与洧,浏其清矣。 士与女,殷其盈兮。女曰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洧之外,洵訏且乐。 维士与女,伊其将谑,赠之以勺药。出处:中华诗词-先秦-诗经西江月·佳人宝髻松松挽就,铅华淡淡妆成。 红烟翠雾罩轻盈,飞絮游丝无定。相见争如不见,有情还似无情。 笙歌散后酒微醒,深院月明人静。卜算子·别意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 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醉花阴·重九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昨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暗香·咏红豆凝珠吹黍,似早梅乍萼,新桐初乳。 莫是珊瑚,零乱敲残石家树。记得南中旧事,金齿屐、小鬟蛮女。 向两岸、树底盈盈,素手摘新雨。延伫。 碧云暮。休逗入茜裙,欲寻无处。 唱歌归去,先向绿窗饲鹦鹉。惆怅檀郎终远,待寄与、相思犹阻。 烛影下,开玉合,背人偷数。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抒;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陇西行 天上何所有?历历种白榆。 桂树夹道生,青龙对道隅。凤凰鸣啾啾,一母将九雏。 顾视世间人,为乐甚独殊。好妇出迎客,颜色正敷愉,伸腰再拜跪,问客平安不?请客北堂上,坐客毡氍毹。 清白各异樽,酒上正华疏。酌酒持与客,客言主人持。 却略再拜跪,然后持一杯。谈笑未及竟,左顾敕中厨,促令办粗饭,慎莫使稽留。 废礼送客出,盈盈府中趋,送客亦不远,足不过门枢。取妇得如此,齐姜亦不如。 健妇持门户,亦胜一丈夫。陌上桑 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 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喜蚕桑,采桑城南隅。 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 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 使君遣吏往,问是谁家姝。「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罗敷年几何?」「二十尚不足,十五颇有余。」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否?」罗敷前置辞:「使君一何愚!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 」「东方千余骑,夫婿居上头。何用识夫婿?白马从骊驹;青丝系马尾,黄金络马头;腰中鹿卢剑,可直千万余。 十五府小史,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为人洁白晳,鬑鬑颇有须。 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坐中数千人,皆言夫婿殊。 新树兰蕙葩新树兰蕙葩,杂用杜蘅草。终朝采其华,日暮不盈抱。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馨香易销歇,繁华会枯槁。 怅望何所言,临风送怀抱。相逢行 相逢狭路间,道隘不容车。 如何两少年,夹毂问君家。君家诚易知,易知复难忘。 黄金为君门,白玉为君堂。堂上置樽酒,作使邯郸倡。 中庭生桂树,华灯何煌煌。兄弟两三人,中子为侍郎。 五日一来归,道上自生光,黄金络马头,观者盈道傍。入门时左顾,但见双鸳鸯,鸳鸯七十二,罗列自成行。 音声何噰噰,鹤鸣东西厢。大妇织绮罗,中妇织流黄,小妇无所为,挟瑟上高堂。 丈人且安坐,调丝方未央。对酒对酒歌,太平时,吏不呼门。 王者贤且明,宰相股肱皆忠良。咸礼让,民无所争讼。 三年耕有九年储,仓谷满盈。斑白不负载。 雨泽如此,百谷用成。却走马,以粪其土田。 爵公侯伯子男,咸爱其民,以黜陟幽明。子养有若父与兄。 犯礼法,轻重随其刑。路无拾遗之私。 囹圄空虚,冬节不断。人耄耋,皆得以寿终。 恩德广及草木昆虫。龟虽寿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赠秀才从军闲夜肃清。朗月照轩。 微风动袿,组帐高褰。旨酒盈樽,莫与**。 鸣琴在御,谁与鼓弹?仰慕同趣,其馨若兰。佳人不在,能不永叹?拟明月何皎皎 安寝北堂上,明月入我牖。 照之有余晖,揽之不盈手。凉风绕曲房,寒蝉鸣高柳。 踟蹰感节物,我行永已久。游宦会无成,离思难常守。 这些估计应该够用了,基本上常见的类型都有了。 3.诗经中采用兴的艺术手法触物以起情,常用来起兴的自然事物有那些《诗经》中“比”法 “比”就是比喻和比拟。 最先给“比”作注释的是东汉章帝时的大司农郑众。他说:“比者,比方于物也。” 这大体是对的。郑玄说:“比,见今之失,不敢斥言,取比类以言之……”。 ①这便将内容与形式混为一谈了。钟嵘说“因物喻志,比也”②朱熹说“比,是以一物比一物,而所指之事常在言外。” (3)《文心雕龙·比兴》说:“且何谓为比,盖写物以附类,扬言以切事者。” “故比者,附也。” “或喻于声,或方于貌,或拟于心,或譬于事。”这就说所谓比就是诗中所描绘的事物,不是诗人真正要歌咏的对象,描绘的形象没有独立的意义,而是对本质上不同的两种事物利用它们之间在某一种发面的相似点来打比方,或者是用浅易常见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道理和情感,使人易于理解,或者借以描绘和渲染事物的特征,使事物生动,具体,形象地表现出来,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 朱熹说:“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尽管也嫌笼统,但毕竟说明了比的表现手法是能够把抽象的事物或深奥的道理具体化、形象化的。 如《周南·盆斯》 “螽斯羽,洗洗兮,宜尔子孙振振兮。螽斯羽,薨薨兮,宜尔子孙绳绳兮。 螽斯羽,揖揖兮,宜尔子孙蛰蛰兮。”用对螽斯的赞歌,祝福子孙昌盛,取其繁殖能力强和聚集不散的特点。 这首诗的内容,在必须实行计划生育,奖励少生孩子的今天,当然是不足取的。但是从写法上看,它吟咏的表面对象是蝗虫,而被比的真正对象却是人,即用“彼物”来比喻“此物”。 并且为了使本体更加鲜明、突出、喻体用了夸大的形象。这个“比”法的特点就是以物代人,既关系立意构思,也属于表现手法。 所以,朱熹把《周南·盆斯》三章视为《诗经》中“比”法的典型法式,并且还强调指出:“后凡言比者仿此”。如《郊风·谷风》用“采药采菲,无以**”(采收萝卜芥菜却不要底下的根)来说明不该有了新欢就不念旧恩。 有的突出事物的某些特性,如《邺风·终风》用“终风且暴”(整日价刮着猛烈的大风)来形容丈夫的凶暴。有的描写事物的性状,如《卫风·硕人》写庄姜的美貌,一口气用了六个比喻:“手如柔夷,肤如凝脂,领如蟠挤,齿如孤犀,蜂首蛾眉”(手指象茅草的新芽柔软嫩细,皮肤象凝冻的膏脂光滑润腻,颈子象天牛的幼虫白白长长,牙齿象瓜的子儿洁白整齐,蝉儿似的方额下更有两道弯弯的蛾眉)。 有的是反面设喻,如《邺风·柏舟》用“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来形容不能任人摆布的态度。 有的拟物,如《硕鼠》把贪婪的剥削者写成餐食的大老鼠。 从比的具体表现形式来说,〈诗经〉中用比的地方很多,形式也多种多样,有明喻、暗喻、借喻、博喻等。 这些比喻,都能紧扣诗中的情、事、景,十分贴切。 明喻,即孔颖达疏引郑司农语:“比者,比方于物。 诸言‘如’者,皆比辞也。”凡有喻词的比喻都是明喻。 如《卫风·硕人》中接用了五个比喻句: “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犀,其蛾眉……”这五个比喻都是明喻,诗人选择了五个贴切,新颖、生动的印象。又如《卫风·伯兮》写思妇怀念征夫,第二章只用了一个明喻,就把她的思想作了深刻的表现:“ 自伯之东,首如飞蓬。 岂无膏沐,谁适为容!”用散乱的蓬头比喻女人的头发,说明这个女人好久不梳洗了。这个比喻抓住了事物的关键部位而突出其特征,表现了她刻骨的相思之苦和慵懒的神态。 《小雅·斯干》描写宫室的建筑,接连用了四句明喻:如如跂斯翼,如矢斯棘,如鸟斯革,如翚斯飞。君子攸跻。 宫室建筑本来是静物,诗人用动物作比喻来形容,刻画了他的庄严,美观。 隐喻,也称暗喻。 它没有“如,像”一类的喻词,同时出现的本体和喻体的关系更为紧密。如:《郑风·大叔于田》:“叔于田,乘乘马。 执辔如组,两骖如舞。叔于田,乘乘黄。 两服上襄,两骖雁行。”第一章的“如组”、“如舞”是明喻,诗的一开始,就极写“叔”御术“之娴熟高超。 “如组”、“如舞”言其动作和谐和中节,是形象化的比拟,也有“夸其事而饰其能”的意味;第二章的“雁行”句意为“两旁马而像雁行”,没有出现比喻词,就是隐喻。又如:《诗经》这部经典中,屡次出现水被诗人用来做为隐喻以寄托出嫁思家的情怀,如《诗经·邶风·泉水》:“毖彼泉水,亦流于淇,有怀于卫,靡日不思,彼诸姬,聊与之谋。” 或是用水来比喻陪伴之意,如《诗经·卫风·竹竿》:“泉源在左,淇水在右,女子有行,远父母兄弟。淇水在右,泉源在左,巧笑之瑳,配玉之傩”,或是用水来比喻愿望难达之意,如《诗经·王风·扬之水》:“扬之水,不流束薪,彼其之子,不与我戍申,怀哉怀哉,曷月予还归哉?”,或是用水来比喻世之清浊,如《诗经·谷风之什·四月》:“相彼泉水,载清载浊,我日构祸,曷云能谷?”,或是用水来比喻忧愁之意,如《诗经·谷风之什·鼓钟》:“钟鼓将将,淮水汤汤,忧心且伤,淑人君子,怀允不忘”。 在《诗经》里,有不少这样的句式;前两句写喻体,后两句写本体,有人称为“对喻”,其实也是隐喻。如《卫风·氓》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4.诗经里的诗要50首《诗经》全文 ●国风·周南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葛覃 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萋萋。黄鸟于飞,集于灌木,其鸣喈喈。 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莫莫。是刈是濩,为絺为绤,服之无斁。 言告师氏,言告言归。薄污我私,薄浣我衣。害浣害否,归宁父母。 ○卷耳 采采卷耳,不盈顷筐。嗟我怀人,置彼周行。 陟彼崔嵬,我马虺颓。我姑酌彼金罍,维以不永怀。 陟彼高冈,我马玄黄。我姑酌彼兕觥,维以不永伤。 陟彼砠矣,我马瘏矣,我仆痡矣,云何吁矣。 ○樛木 南有樛木,葛藟累之。乐只君子,福履绥之。 南有樛木,葛藟荒之。乐只君子,福履将之。 南有樛木,葛藟萦之。乐只君子,福履成之。 ○螽斯 螽斯羽,诜诜兮。宜尔子孙,振振兮。 螽斯羽,薨薨兮。宜尔子孙。绳绳兮。 螽斯羽,揖揖兮。宜尔子孙,蛰蛰兮。 ○桃夭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兔罝 肃肃兔罝,椓之丁丁。赳赳武夫,公侯干城。 肃肃兔罝,施于中逵。赳赳武夫,公侯好仇。 肃肃免罝,施于中林。赳赳武夫,公侯腹心。 ○芣苡 采采芣苡,薄言采之。采采芣苡,薄言有之。 采采芣苡,薄言掇之。采采芣苡,薄言捋之。 采采芣苡,薄言袺之。采采芣苡,薄言礻颉之。 ○汉广 南有乔木,不可休息。汉有游女,不可求思。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 矣,不可方思。 翘翘错薪,言刈其楚。之子于归,言秣其马。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 矣,不可方思。 翘翘错薪,言刈其蒌。之子于归。言秣其驹。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 矣,不可方思。 ○汝坟 遵彼汝坟,伐其条枚。未见君子,惄如调饥。 遵彼汝坟,伐其条肄。既见君子,不我遐弃。 鲂鱼赪尾,王室如毁。虽则如毁,父母孔迩。 ○麟之趾 麟之趾,振振公子,于嗟麟兮。 麟之定,振振公姓,于嗟麟兮。麟之角,振振公族,于嗟麟兮。 [编辑本段]《诗经》概述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小雅》中另有六篇“笙诗”,有目无辞,不计在内),所以又称《诗三百》,与《尚书》、《礼记》、《周易》、《春秋》合称为五经。“古者《诗》三百余篇,及于孔子,去其重……”(《史记·孔子世家》),据传为孔子编定。最初称《诗》,被汉代儒者奉为经典,乃称《诗经》。他开创了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现实主义的优秀传统。《诗经》里的内容,就其原来性质而言,是歌曲的歌词。《墨子·公孟》说:“颂诗三百,弦诗三百,歌诗三百,舞诗三百”,意谓《诗》三百余篇,均可诵咏、用乐器演奏、歌唱、伴舞。《史记·孔子世家》又说:“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颂之音。”这些说法虽或尚可探究,但《诗经》在古代与音乐和舞蹈关系密切,是无疑的。《诗经》不仅是最早的诗歌总集,而且也是一部反映当时社会的百科全书。是我国“现实主义”诗歌传统的源头及代表作。 [ 5.诗经中有提到过哪些花桃花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芣苡(音浮以):即车前子 -采采芣苡,薄言采之。 卷耳:又名苍耳 -采采卷耳,不盈顷筐。嗟我怀人,寘彼周行。 葛:多年生草本植物,花紫红色 -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萋萋。 荇(音杏)菜:多年生水草,夏天开黄色花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舜:植物名,即芙蓉花 - 有女同车,颜如舜华 棠棣:即今郁李,爵梅。 - 棠棣之华,鄂不韡韡。凡今之人,莫如兄弟。 6.诗经中有哪些描写女子美好的句子诗经中描写女孩子的诗句如下: 1、采采卷耳,不盈顷筐。嗟我怀人,寘彼周行。《诗经·国风.周南.卷耳》译:采呀采呀采卷耳,半天不满一小筐。我啊想念心上人,菜筐弃在大路旁。 2、其雨其雨,杲杲出日。愿言思伯,甘心首疾。焉得谖草?言树之背。愿言思伯,使我心痗。《诗经·国风·卫风·伯兮》译:天要下雨就下雨,却出太阳亮灿灿。一心想着我大哥,想得头痛也心甘。哪儿去找忘忧草?种它就在屋北面。一心想着我大哥,使我伤心病恹恹。 3、南有乔木,不可休思。汉有游女,不可求思。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诗经·国风·周南·汉广》译:汉水之南有乔木,我却不愿探林幽。隔水美人在悠游,我心渴慕却难求。汉水滔滔深又阔,水阔游泳力不接。汉水汤汤长又长,纵有木排渡不得。 4、淇则有岸,隰则有泮。《诗经。卫风。氓》 5、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6、山有榛,隰(xí)有苓。云谁之思?西方美人。彼美人兮,西方之人兮。《诗经·国风·邶风·简兮》译:高高山上榛树生,低湿之地长苦苓。朝思暮想竟为谁?西方美人心中萦。美人已去无踪影,远在西方难传情。 7、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