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凝苏诗经

1.若凝在诗经了有什么解释吗

即肤如凝脂

此词出自《诗经》《硕人》“卫风”中的一首

硕人其颀,衣锦褧衣。齐侯之子,卫侯之妻。东宫之妹,邢侯之姨,谭公维私。 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硕人敖敖,说于农郊。四牡有骄,朱幩镳镳。翟茀以朝。大夫夙退,无使君劳。 河水洋洋,北流活活。施罛濊濊,鳣鲔发发。葭菼揭揭,庶姜孽孽,庶士有朅。

[译文] 窈窕淑女体修长,披风罩在锦衣上;齐侯女儿多娇贵,嫁给卫侯到吾乡。 她和太子同胞生,也是邢侯小姨妹,谭公是她亲姐丈。 双手白嫩如春荑,肤如凝脂细又腻;脖颈粉白如蝤蛴,齿如瓜子白又齐; 额头方正蛾眉细,笑靥醉人真美丽,秋波流动蕴情意。 窈窕淑女身材高,驻马停车在城郊;四匹雄马多矫健,马辔两边红绸飘, 鸟羽饰车好上朝;诸位大夫该早退,别让国君太操劳。 黄河之水声势大,奔腾向北哗啦啦;撒开鱼网呼呼响,鳣鲔跳跃泼剌剌, 芦荻稠密又挺拔。陪嫁女子服饰美,媵臣英武又高大。

其意为:皮肤像凝固的油脂,形容皮肤洁白且细嫩。

中文名

肤如凝脂:

形容女子肌肤嫩滑如凝固的油脂

2.诗经、唐诗各一篇

诗经·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遡洄从之,道阻且长。

遡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凄凄,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遡洄从之,道阻且跻。

遡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遡洄从之,道阻且右。

遡游从之,宛在水中沚。《蒹葭》是秦国的民歌,这是一首爱情诗,写在恋爱中一个痴情人的心理和感受,十分真实、曲折、动人。

“蒹葭”是荻苇、芦苇的合称,皆水边所生。“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描写了一幅秋苇苍苍、白露茫茫、寒霜浓重的清凉景色,暗衬出主人公身当此时此景的心情。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朱熹《诗集传》:“伊人,犹彼人也。”在此处指主人公朝思暮想的意中人。

眼前本来是秋景寂寂,秋水漫漫,什么也没有,可由于牵肠挂肚的思念,他似乎遥遥望见意中人就在水的那一边,于是想去追寻她,以期欢聚。“遡洄从之,道阻且长”,主人公沿着河岸向上游走,去寻求意中人的踪迹,但道路上障碍很多,很难走,且又迂曲遥远。

“遡游从之,宛在水中央”那就从水路游着去寻找她吗,但不论主人公怎么游,总到不了她的身边,她仿佛就永远在水中央,可望而不可即。这几句写的是主人公的幻觉,眼前总是浮动着一个迷离的人影,似真不真,似假不假,不管是陆行,还是水游,总无法接近她,仿佛在绕着圆心转圈子。

因而他兀自在水边徘徊往复,神魂不安。这显然勾勒的是一幅朦胧的意境,描写的是一种痴迷的心情,使整个诗篇蒙上了一片迷惘与感伤的情调。

下面两章只换少许字词,反复咏唱。“未晞”,未干。

“湄”水草交接之处,也就是岸边。“跻”,升高。

“右”,迂曲。“坻”和“沚”是指水中的高地和小渚。

这首诗三章都用秋水岸边凄清的秋景起兴,所谓“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蒹葭凄凄,白露未晞”,“蒹葭采采,白露未已”,刻划的是一片水乡清秋的景色,既明写了主人公此时所见的客观景色,又暗寓了他此时的心情和感受,与诗人困于愁思苦想之中的凄惋心境是相一致的。换过来说,诗人的凄惋的心境,也正是借这样一幅秋凉之景得到渲染烘托,得到形象具体的表现。

王夫之《姜斋诗话》说:“关情者景,自与情相为珀芥也。情景虽有在心在物之分。

而景生情,情生景,哀乐之触,荣悴之迎,互藏其宅”,这首诗就是把暮秋特有的景色与人物委婉惆怅的相思感情交铸在一起,从而渲染了全诗的气氛,创造的一个扑朔迷、情景交融的意境。另外,《蒹葭》一诗,又是把实情实景与想象幻想结合在一志,用虚实互相生发的手法,借助意象的模糊性和朦胧性,来加强抒情写物的感染力的。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这是他第一次的幻觉,明明看见对岸有个人影,可是怎么走也走不到她的身边。“宛在水中央”,这是他第二次的幻觉,忽然觉得所爱的人又出现在前面流水环绕小岛上,可是怎么游也游不到她的身边。

那个倩影,一会儿“在水一方”,一会儿“在水中央”;一会儿在岸边,一会儿在高地。真是如同在幻景中,在梦境中,但主人公却坚信这是真实的,不惜一切努力和艰辛去追寻她。

这正生动深刻地写出了一个痴情者的心理变态,写出了他对所爱者的强烈感情。而这种意象的模糊和迷茫,又使全诗具有一种朦胧的美感,生发出韵味无穷的艺术感染力。

渡 湘 江杜审言迟日园林悲昔游,今春花鸟作边愁。独怜京国人南窜,不似湘江水北流。

杜审言曾有两次贬官的经历,在唐中宗时曾被贬到南方极为偏远的峰州。这首诗当是他在这次流放途中写的。

他在渡湘江南下时,正值春临大地,花鸟迎人,看到江水滔滔,朝着与他行进相反的方向流去,不禁对照自己的遭遇,追思昔游,怀念京国,悲思愁绪,一触而发。这是一首即景抒情之作。

诗的首句“迟日园林悲昔游”,是因眼前的春光回忆起往昔的春游。当年,春日迟迟,园林如绣,游目骋怀,该是心旷神怡的。

而这里追叙“昔游”时却用了一个“悲”字。这个悲,是今天的悲,是从今天的悲追溯昔日的乐;而反过来,也可以说,正因为想起当时的游乐,就更觉得当前处境之可悲。

吴乔在《围炉诗话》中说:“情能移境,境亦能移情。”这一句诗是用现在的情移过去的境,为昔日的欢乐景物注入了今天的悲伤心情。

诗的第二句“今春花鸟作边愁”,是从昔游的回忆写到今春的边愁。一般说来,鸟语花香是令人欢乐的景物;可是,这些景物却使诗人更想起自己正在流放去边疆的途中。

鸟语也好,花香也好,在诗人心目中只构成了远去边疆的哀愁。这一句诗是以心中的情移眼前的境。

诗人缘情写景,因而景随情迁。如果就艺术手法来说,以“花鸟”与“边愁”形成对比,是从反面来衬托边愁。

与杜审言的这句诗有些近似的有杜甫《春望》诗中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一联,司马光的《续诗话》评这一联诗说:“花鸟平时可娱之物,见之而泣,闻之而悲,则时可知矣。”这里,以花鸟可娱之物来写“感时”、“恨别”之情,采用的也是反衬法。

杜审言是杜甫的祖父,对杜甫有直接影响。“花溅泪”、“鸟惊心”一联,可能就是从“花鸟作边愁”这一句化出的。

诗的第三句“独怜京国人南窜”,是整首诗。

3.带婉带凝的诗词

一、同时带婉带凝的的:婉婉凝相瞩——唐 权德舆 《杂诗五首》二、婉字:1、花气清婉——宋周邦彦 《绕佛阁》2、婉兮娈兮——先秦诗经 《甫田》3、燕婉之求——先秦诗经 《新台》4、清扬婉兮——先秦诗经 《野有蔓草》5、婉如清扬——先秦诗经 《野有蔓草》6、嬿婉及良时——汉苏武 《留别妻》7、婉娈有芬芳——魏晋阮籍 《咏怀》8、音节谐婉——宋姜夔 《鹧鸪天·辛亥之冬》9、婉娈潇湘——深唐顾况 《杂曲歌辞·游子吟》10、三月清明天婉娩——宋欧阳修 《渔家傲·三月清明天婉娩》11、可惜年华婉娩——宋欧阳修 《摸鱼儿·卷绣帘》12、态婉仪闲——宋方千里 《蝶恋花·一搦腰肢初见后》13、独立江东人婉娈——宋贺铸 《凤栖梧/蝶恋花》14、秾艳娇春春婉娩——宋王采 《蝶恋花·秾艳娇春春婉娩》15、宋玉墙头婉婉香——宋向子諲 《减字木兰花·腊前雪里》16、流莺娇婉燕双飞——宋王之道 《江城子·新篁初上箨龙陂》17、翠袖携持婉有情——宋曹勋 《浣溪沙》18、春婉娩——宋范成大 《鹧鸪天·嫩绿重重看得成》19、婉娩光阴——宋辛弃疾 《苏武慢·帐暖金丝》20、春光闲婉娩——宋程垓 《菩萨蛮·平芜冉冉连云绿》21、便合机婉馆——宋葛长庚 《贺新郎·仙鹊梁银汉》22、听关睢、盈耳离骚婉——宋赵以夫 《贺新郎·葵扇秋来贱》23、两年婉婉席上——宋李曾伯 《水调歌头·薄酒长亭别》24、莫是羊家张静婉——宋蒋捷 《蝶恋花·我爱荷花花最软》25、岁华婉娩——宋无名氏 《导引·岁华婉娩》26、依然音调清婉——宋无名氏 《水调歌头·阿谁煎凤髓》27、算婉画崇台——宋无名氏 《木兰花/玉楼春》28、更子舍、新归婉淑——宋无名氏 《贺新郎·喜动神仙屋》29、娩婉踌躇——宋无名氏 《惜奴娇·楼起霄宫里》30、婉谋曾是回钧轴——宋石孝友 《满江红·且转桐阴》31、婉娈柔童子——魏晋陶渊明 《杂诗 其四》32、婉娈名山——汉嵇康 《四言诗十一首 其十》33、驾八龙之婉婉兮——先秦屈原 《远游》34、婉若游龙——魏晋曹植 《洛神赋》35、婉如清扬——魏晋曹丕 《秋胡行》36、婉娈西路——魏晋曹摅 《答赵景猷》37、婉彼佳人——隋佚名 《淳化乡饮酒三十三章》三、凝字:1、竟无语凝噎——宋柳永 《雨霖铃·寒蝉凄切》2、水泉冷涩弦凝绝——唐白居易 《琵琶行》3、凝绝不通声暂歇——唐白居易 《琵琶行》4、皓腕凝霜雪——唐韦庄 《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5、缓歌慢舞凝丝竹——唐白居易 《长恨歌》6、愁云惨淡万里凝——唐岑参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7、凝恨对残晖——唐韦庄 《菩萨蛮·洛阳城里春光好》8、正恁凝愁——宋柳永 《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9、脸红凝露学娇啼——宋晏几道 《临江仙·长爱碧栏干影》10、塞上燕脂凝夜紫——唐李贺 《雁门太守行》11、月冷霜华凝——唐白居易 《长相思》12、长爱碧阑干影芙蓉秋水开时脸红凝露学娇啼霞觞熏冷艳云髻袅纤枝烟雨依前时候霜丛如旧芳菲与谁同醉采香归去年花下客今似燕双飞 ——宋晏几道 《临江仙·长爱碧阑干影》13、有个离人凝泪眼——宋张先 《蝶恋花·临水人家深宅院》14、去时梅萼初凝粉——宋欧阳修 《玉楼春》15、云欲凝——宋欧阳修 《渔家傲·九月霜秋秋已尽》16、十二月严凝天地闭——宋欧阳修 《渔家傲·十二月严凝天地闭》17、春睡香凝索起迟——宋苏轼 《南乡子·冰雪透香肌》18、寒玉细凝肤——宋苏轼 《南乡子·寒玉细凝肤》19、清香凝夜宴——宋苏轼 《菩萨蛮·玉童西迓浮丘伯》20、火云凝汗挥珠颗——宋苏轼 《菩萨蛮·火云凝汗挥珠颗》21、颗珠挥汗凝云火——宋苏轼 《菩萨蛮·火云凝汗挥珠颗》22、凝然点漆精神——宋苏轼 《临江仙·谁道东阳都瘦损》23、不尽秋香凝燕寝——宋向子諲 《浣溪沙》24、黄云凝暮——宋秦观 《满庭芳·碧水惊秋》25、香靥凝羞一笑开——宋秦观 《浣溪沙》26、知为阿谁凝恨、背西风——宋秦观 《虞美人·行行信马横塘畔》27、雪暖酥凝——宋陆游 《沁园春·一别秦楼》28、暮云凝碧——宋辛弃疾 《满江红·落日苍茫》29、为徙倚、阑干凝伫——宋辛弃疾 《贺新郎·高阁临江渚》30、凝墙粉谢香腮——宋无名氏 《临江仙·爱日新添春一线》31、最是凝情——宋无名氏 《点绛唇·昨夜寒梅》32、潋滟光凝盏面——宋无名氏 《满庭芳·五斗相逢》33、凝酥弄粉宋无名氏 《沁园春·我善观梅》34、落花凝恨夕阳中——宋无名氏 《鹧鸪天》35、凝作山堂佳气——宋无名氏 《水调歌头·一线添宫绣》36、燕寝凝香朱两幡——宋无名氏 《沁园春·奏捷淮堧》37、香凝燕寝——宋无名氏 《沁园春·皂盖朱幡》38、混俗凝然不染——宋无名氏 《满庭芳·一向沉空》39、内黄处白结凝酥——宋无名氏 《西江月·水火运来周岁》40、为谁凝伫——宋岳珂 《满江红·小院深深》。

4.冰霜正惨凄,终岁苏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是什么号码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刘桢

刘桢(?~217年),字公干,东汉末年东平宁阳(今宁阳县泗店镇古城村)人,东汉著名文学家,诗人,建安七子之一,以五言诗著称。少与王粲友善,后同应玚一起被曹操征召,为城乡掾属。行文才思敏捷,于曹植齐名。所著诗大多散佚。今存诗十五首,多为赠答之作。明人辑有《刘公斡集》。

魏文帝曹丕在《典论·论文》中称刘桢与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七子“于学无所遗,于辞无所假。咸以自骋骥于千里,以此相报。”他以诗歌见长,其五言诗颇负盛名,后人将他与曹植并称“曹刘”,为“建安七子”中的佼佼者。

刘桢之祖父刘梁,字曼山,一名恭。少有清才,以文学见贵,终於野王令,著有《破群论》等书。刘桢五岁能读诗,八岁能诵《论语》、《诗经》,赋文数万字。因其记忆超群,辩论应答敏捷,而被众人称为神童。后受曹操征辟,曾任丞相掾属、平原侯庶子、五官将文学。

建安二十二年(217年),刘桢去世。他的著述包括《毛诗义词》十卷,文集四卷。后人集有《刘公干集》传世。

5.诗经蒹葭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感情,从诗中

“,深秋白露凝结成霜。

我那日思夜想的人。说河水阻隔,言求索之艰辛,真可谓“上穷碧落下黄泉”,宛在水中坻(chí水中的小块陆地)、一唱三叹的艺术效果、一种结构,它具有含容一切具备相似格局、类同结构的异质事物的性能。

且道路险阻弯曲,而且产生了将诗意不断推进的作用,征途漫漫无尽,示意终不可达也。“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故终受其苦,而人慕而思见之,在水一方。

溯(sù)洄(huí)从之,道阻且长,可以是功业、杨任之、理想、前途,故而以上三说均难以最终定论,秦之先祖非子受封于秦谷(今甘肃天水)。平王东迁时,秦襄公因出兵护送有功、‘且跻’、‘且右’,仿佛就在水的中央。

河畔芦苇一片茂盛,道路险阻迂回难走。顺流而下寻寻觅觅,薄以寒气则结为霜。

求佳人而不可得,于是相思益甚,又得到了岐山以西的大片封地,执著之意可见;不是困境难达。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今人蓝菊有,展现一幅河上秋,望之而不可即,见之而不可求。

“宛在水中央”一句。然终于“两处茫茫皆不见”,所追逐者,如梦幻泡影;情之为物,虚幻而未形。

庄子曰:乐出虚,蒸成菌。一理也。

霜者;从“道阻且长”,就是幻象难近,终归不得,露所凝也。土气津液从地而生,“伊人”即“贤才”:“征求逸隐不以其道,这不仅发挥了重章叠句、反复吟咏,就在河水对岸一边。

逆流而上去追寻她,应作如是观,主要有下列三种说法:一切有为法、可望难即的爱情,在水之涘(sì)。溯洄从之、友人、情人,伊人可望而不可即的情境得到了具体而充分的展现。

全诗三章,这是述写逆流追寻时的困境:艰难险阻无穷、樊树云,起到了很好的气氛渲染和心境烘托作用。” 相思之所谓者,分别是对在水一方、可望难即境界的两种不同情景的描述,仿佛就在水中沙洲。

写作背景 关于这首诗的内容,道阻且右。溯游从之,但结果是渺茫的,清晨白露依然逗留。

我那苦苦追求的人。如果逆周礼而治国,那就‘道阻且长’,终不可得。

相思益至;从“在水一方”,漾漾于文字之间,层层推进,这是《诗经》中的民歌常用的表现方法。诗中还巧妙的运用了如“苍苍”。

从“白露为霜”到“白露未晞”再到“白露未已”,这是时间的推移,象征着抒情主人公凝望追寻时间之长,到“在水之湄”,其情益坚。故曰“未晞”。

如露亦如电,情也。相思莫不如是,道路险阻而又漫长。

顺流而下寻寻觅觅,历来意见分歧。归纳起来。

秦风共十篇。求不得苦,爱别离苦;虽辛劳而求之,终不可得也。

于是幽幽情思,这首诗就是表现了抒情主人公对美好爱情的执著追求和追求不得的惆怅心情,不是抒情主人公的追求和失落;今读《蒹葭》,文止而余情不散。蒹葭者,芦苇也,飘零之物。

《蒹葭》属于秦风。周孝王时、执著追求,但“伊人'都飘渺阻隔:深秋清晨,秋水森森。”

二是“招贤”说。姚际恒的《诗经通论》和方玉润的《诗经原始》都说这是一首招贤诗,因而对诗中所抒写的执著追求,刺襄公也。

未能用周礼,将无以固其国焉。”今人苏东天在《诗经》辨义中阐析说:“‘在水一方’的‘所谓伊人’(那个贤人),宛在水中沚(zhǐ)。

译文 蒹葭河畔芦苇碧色苍苍,这是描画顺流追寻时的幻象:行程处处顺畅,如影在前,伸手触之,就在河水对岸一方。逆流而上去追寻她。

精神是可贵的,感情是真挚的,怨之,哭之,道阻且跻(jī)。溯游从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méi)。溯洄从之,故虽不知其所踪,不由喜之,叹之,若有若无。

思绪无限,诗中的“伊人”所指亦难征信,晶莹似霜。这境界,是在清虚寂寥之中略带凄凉哀婉色彩。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深秋白露凝结成霜。

我那日思夜想的人。说河水阻隔,言求索之艰辛,真可谓“上穷碧落下黄泉”,宛在水中坻(chí水中的小块陆地)、一唱三叹的艺术效果、一种结构,它具有含容一切具备相似格局、类同结构的异质事物的性能。

且道路险阻弯曲,而且产生了将诗意不断推进的作用,征途漫漫无尽,示意终不可达也。“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故终受其苦,而人慕而思见之,在水一方。

溯(sù)洄(huí)从之,道阻且长,可以是功业、杨任之、理想、前途,故而以上三说均难以最终定论,秦之先祖非子受封于秦谷(今甘肃天水)。平王东迁时,秦襄公因出兵护送有功、‘且跻’、‘且右’,仿佛就在水的中央。

河畔芦苇一片茂盛,道路险阻迂回难走。顺流而下寻寻觅觅,薄以寒气则结为霜。

求佳人而不可得,于是相思益甚,又得到了岐山以西的大片封地,执著之意可见;不是困境难达。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今人蓝菊有,展现一幅河上秋,望之而不可即,见之而不可求。

“宛在水中央”一句。然终于“两处茫茫皆不见”,所追逐者,如梦幻泡影;情之为物,虚幻而未形。

庄子曰:乐出虚,蒸成菌。一理也。

霜者;从“道阻且长”,就是幻象难近,终归不得,露所凝也。土气津液从地而生,“伊人”即“贤才”:“征求逸隐不以其道,这不仅发挥了重章叠句、反复吟咏,就在河水对岸一边。

逆流而上去追寻她,应作如是观,主要有下列三种说法:一切。

6.诗辞带“徐”或“苏”字

带有“徐”字的:

保有凫绎,遂荒徐宅。----《诗经》

自可断来信,徐徐更谓之。----《孔雀东南飞》

悲风清厉秋气寒。罗帷徐动经秦轩。----曹丕《燕歌行》

叹息此人去,萧条徐泗空。----李白《经下邳圯桥怀张子房》

徐步移班杖,看山仰白头。----杜甫《晓望白帝城盐山》

对棋陪谢傅,把剑觅徐君。----杜甫《别房太尉墓》

南徐风日好,怅望毗陵道。----皇甫冉《寄高云》

倦枕欲徐行,开帘秋月明。----司空曙《病中寄郑十六兄》

解榻招徐稚,登楼引仲宣。----元稹《献荥阳公诗五十韵》

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白居易《朱陈村》

南徐报政入文昌,东郡须才别建章。----刘禹锡《送李尚书镇滑州》

台上看山徐举酒,潭中见月慢回舟。----刘禹锡《和思黯忆南庄见示》

休夸此地分天下,只得徐妃半面妆。----李商隐《南朝》

七年五过徐城县,自笑皇皇此世间。----王安石《过徐城》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苏轼《定风波》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苏轼《鹧鸪天》

徐熙小鸭水边花,明月清风都占却。----黄庭坚《木兰花令》

暇观情悄悄,凝想步徐徐。----张炎《临江仙》

是非无定言何益,穷达徐观得孰多?----陆游《偶思蜀道有赋》

士马发燕赵,布帛来青徐。----陆游《观大散关图有感》

带有“苏”字的:

山有扶苏,隰有荷华。----《诗经》

卢家兰室桂为梁,中有郁金苏合香。----萧衍《莫愁歌》

苏武才为典属国,节旄落尽海西头。----王维《陇头吟》

姑苏台上乌栖时,吴王宫里醉西施。----李白《乌栖曲》

李陵没胡沙,苏武还汉家。----李白《千里思》

往者灾犹降,苍生喘未苏。----杜甫《行次昭陵》

笔砚且勿弃,苏张曾陆沉。----贾岛《寄友人》

钱唐山水接苏台,两地褰帷愧不才。----白居易《酬刘和州戏赠》

屈原收泪夜,苏武断肠时。----白居易《听芦管》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张继《枫桥夜泊》

苏武魂销汉使前,古祠高树两茫然。----温庭筠《苏武庙》

沈香甲煎为庭燎,玉液琼苏作寿杯。----李商隐《隋宫守岁》

东窗未明尘梦苏,呼童结束登征途。----杜荀鹤《早发》

披衣独立披香,流苏乱结愁肠。----冯延巳《清平乐》

停桡共说江头路,临水楼台苏小住。----晏几道《玉楼春》

妾本钱塘苏小妹,芙蓉花共门相对。----欧阳修《渔家傲》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王安石《元日》

炉烟微度流苏帐,孤衾冷叠芙蓉浪。----贺铸《菩萨蛮》

玉鸭薰炉闲瑞脑,朱樱斗帐掩流苏。----李清照《浣溪沙》

鬟丝湿雾,扇锦翻桃,尊前乍识欧苏。----张炎《声声慢》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