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地理中的诗歌

1.有关地理的诗句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温带大陆性气候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快行冷锋的影响

南枝向暖北枝寒,一种春风有两般。——不同坡向对植被的影响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垂直地带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准静止锋的影响

谁挥鞭策驱四运,万物兴衰皆自然。 ——地球公转

欲就麻姑买沧海,一杯春露冷如冰。 ——地壳变动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季节性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月相变化

百川东到海,何日复西归。 ——水循环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落差大,水流急,水能丰富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使之成为现实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杜甫从长江三峡逆流而上,怎么能到得了襄阳,然后到洛阳呢?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地域性

橘生淮南为橘,生淮北为枳。——地域性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水循环

莫问桑田事,但看桑落洲。数家新住处,昔日大江流 ——地壳变动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自然条件恶劣,人口稀少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通过水循环,使水资源不断得以更新

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波浪的侵蚀作用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盆地夜间气流上升,易成云致雨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迎风坡易形成降水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大草原的景象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在当时的条件下,东吴的船是怎么样到的岷江上游的呢?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生物循环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冬季风的影响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季风区与非季风的分界线在此地附近

向阳石榴红似火,背阴李子酸透心。 ——光照对植物的影响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沙漠景观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洞庭湖景观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梅雨天气

落花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

百里不贩樵,千里不贩籴。——交通运输条件对商业的影响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地球自转

2.【诗句中的地理现象要有分析,多一些】

诗句中的地理现象1、“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温带大陆性气候2、“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快行冷锋的影响3、“南枝向暖北枝寒,一种春风有两般”(刘元载《早梅》)——不同坡向对植被的影响4、“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白居易《大林寺桃花》)——垂直地带性5、“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清明》) ——准静止锋的影响6、“欲就麻姑买沧海,一杯春露冷如冰”(李商陷《谒山》) ——地壳变动7、“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元稹《菊花》) ——季节性8、“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苏轼《水调歌头》) ——月相变化9、“百川东到海,何日复西归”(《长歌行》) ——水循环10、“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李白《早发白帝城》) ——落差大,水流急,水能丰富11、“橘生淮南为橘,生淮北为枳”(《淮南子》) ——地域性12、“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将进酒》) ——水循环13、“莫问桑田事,但看桑落洲.数家新住处,昔日大江流”(胡玢《桑落洲》) ——地壳变动14、“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苏轼《赤壁怀古》) ——波浪的侵蚀作用15、“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李商隐《夜雨寄北》) ——盆地夜间气流上升,易成云致雨16、“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迎风坡易形成降水17、“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送瘟神》)——地球自转我是原创的。

3.关于地理的古诗词解释,请问谁有

01 长歌行 02 已亥杂诗 03 敕勒歌 04 咏鹅 05 回乡偶书 06 咏柳 07 凉州词 08 登鹳雀楼 09 春晓 10 宿建德江 11 凉州词 12 出塞 13 从军行 14 芙蓉楼送辛渐 15 鹿柴 16 竹里馆 17 送元二使安西 18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19 另董大 20 静夜思 21 古郎月行 22 望庐山瀑布 23 赠汪伦 24 独坐敬亭山 25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6 早女白啼城 27 秋浦歌 28 望天门山 29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30 绝句 31 赠花卿 32 江南逢李龟年 33 春夜喜雨 34 绝句 35 江畔独步寻花 36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37 江雪 38 寻隐者不遇 39 枫桥夜泊 40 渔歌子 41 寒食 42 滁州西涧 43 塞下曲 44 游子吟 45 竹枝词 46 乌衣巷 47 望洞庭 48 浪淘沙 49 赋得古原草送别 50 忆江南 51 悯农 52 悯农 53 山行 54 清明 55 江南春 56 秋夕 57 乐游原 58 商山早行 59 元日 60 泊船瓜洲 61 梅花 62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63 饮湖上初晴后雨 64 惠崇 春江晓景 65 题西林壁 66 夏日绝句 67 示儿 68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69 小池 70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71 四时田园杂兴 72 春日 73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74 题临安邸 75 游园不值 76 墨梅 77 石灰吟 78 朝天子 咏喇叭 79 竹石 不妨摘录几首于下: 船泊瓜洲 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乌衣巷 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泊秦淮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题西林壁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4.地理方面的诗句

1“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所描述的气候是()

A西北内陆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2“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中的“春风”可以指()

D夏季风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关键字:温带大陆性气候)

是说由于深处内陆,受温带大陆性气候的影响,由于远离海洋,湿润气候难以到达,因而干燥少雨,气候呈极端大陆性,气温年、月较差为各气候类型之最。而且,越趋向大陆中心,就越干旱,气温的年、日较差也越大.冬季严寒,受高压控制,最低温达-73℃;夏季南部7月平均气温达26~27℃,最高达33℃,北部接近20℃.受到这个气候的影响,冬长无夏,故早早天气变寒而下雪.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挑花始盛开(关键字:垂直地带性)

随着山地高度的增加,气温随之降低,从而使自然环境及其成分发生垂直变化的现象,称为垂直带性或高度带性。形成垂直带的基本条件是构造隆起的山体,而其直接原因是热量随高度的迅速降低(每千米下降-6℃)。只要山体有足够的高度,自下而上便可形成一系列的垂直自然带.所以山下山下花方谢,山上花始开.

5.初中地理古诗问题

“北风卷地白草拆,胡天八月即飞雪。” (岑参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温带大陆性气候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快行冷锋的影响

“南枝向暖北枝寒,一种春风有两般” (刘元载《早梅》)——不同坡向对植被的影响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许浑《咸阳城东楼》) ——迎风坡易形成降水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白居易《大林寺桃花》)——垂直地带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清明》) ——准静止锋的影响

“谁挥鞭策驱四运,万物兴衰皆自然” ——地球公转

“欲就麻姑买沧海,一杯春露冷如冰”(李商陷《谒山》) ——地壳变动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元稹《菊花》) ——季节性

“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苏轼《水调歌头》) ——月相变化

“百川东到海,何日复西归”(《长歌行》) ——水循环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李白《早发白帝城》) ——落差大,水流急,水能丰富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杜牧《过华清宫》) ——地域性

“橘生淮南为橘,生淮北为枳”(《淮南子》) ——地域性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将进酒》) ——水循环

“莫问桑田事,但看桑落洲。数家新住处,昔日大江流”(胡玢《桑落洲》)——地壳变动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凉州词》) ——自然条件恶劣,人口稀少

“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 ——通过水循环,使水资源不断得以更新

“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苏轼《赤壁怀古》) ——波浪的侵蚀作用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李商隐《夜雨寄北》) ——盆地夜间气流上升,易成云致雨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生物循环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冬季风的影响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 ——季风区与非季风的分界线在此地附近

“向阳石榴红似火,背阴李子酸透心”(《》) ——光照对植物的影响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司马光《有约》) ——梅雨天气

“落花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

6.有哪些诗词中的地理知识

1、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

己亥杂诗

清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

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浩浩荡荡的离别愁绪向着日落西斜的远处延伸, 离开北京,马鞭向东一挥,感觉就是人在天涯一般。我辞官归乡,有如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但它却不是无情之物,化成了春天的泥土,还能起着培育下一代的作用。

2、菊花

唐 元稹

秋丛绕舍似陶家,

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

此花开尽更无花。

一丛一丛的秋菊环绕着房屋,看起来好似人陶渊明的家。绕着篱笆观赏菊花,不知不觉太阳已经快落山了。不是因为百花中偏爱菊花,只是因为菊花开过之后便不能够看到更好的花了。

3、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刘方平)

夜月

唐-刘方平

更深月色半人家,

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

虫声新透绿窗纱。

夜静更深,月光只照亮了人家房屋的一半,另一半隐藏在黑夜里。北斗星倾斜了,南斗星也倾斜了。今夜才知春天的来临,因为你听那被树叶映绿的窗纱外,唧唧的虫鸣,头一遭儿传到了屋子里来了。

4、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

春夜洛城闻笛

唐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

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

是谁家精美的笛子暗暗地发出悠扬的笛声?随着春风飘扬,传遍洛阳全城。就在今夜的曲中,听到故乡的《折杨柳》,哪个人的思乡之情不会因此而油然而生呢?

5、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陈与义)

襄邑道中

宋 陈与义

飞花两岸照船红,

百里榆堤半日风。

卧看满天云不动,

不知云与我俱东。

两岸原野落花缤纷,随风飞舞,连船帆也仿佛也染上了淡淡的红色,船帆趁顺风,一路轻扬,沿着长满榆树的大堤,半日工夫就到了离京城百里以外的地方。躺在船上望着天上的云 ,它们好像都纹丝不动,却不知道云和我都在向东行前进。

7.地理学中的诗词谚语

1.(清.潘际云)的“淮河四月风怒号,卷起白流翻塘坳,老蛟喷沫天吴骄,一堤如线居民逃”中的淮河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与秦岭合称秦淮线,是亚热带和暖温带分界线,湿润和半湿润地区分界线,东部地区南方和北方分界线,耕地以水田为主和旱地为主分界线)

2.李白《将进洒》中的“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中的“天上”是指巴颜喀拉山,“海”是指渤海

3.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管归来》中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黎花开”描绘的是天气特征

4.李白的“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景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中的“孤帆远景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是指我国长江的: 上游地区

5.“野矿沙岸净,天高秋月明”描绘的是气候特征

6.宋.赵师秀《有约》:“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中的“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反映的是我国春末夏初的时节,其降雨类型属于:锋面雨中准静止锋

7.晋.傅云《歌》中的“日中万影正,夕中万影倾“直观地描绘了:太阳高度的周日变化规律

8.民谣“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所描述的是:我国西北内陆的温带大陆性气候特征之一,说明其日温差大

9.李白的《水调歌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中的“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园缺,此事古难全”中的“阴晴园缺”指的是:月相变化规律

10.王之涣的《凉州词》中的“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中的“春风”一词是指:来源于太平洋上的东南季风

11.唐代大诗人李白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形象地描绘了我国长江三峡的江水湍急,山重水绕的自然景观

12.陆游《游山西村》的“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仗无时夜扣门”中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反映的是我国的丘陵地形

13.歌谣“山岭高,山路长,样样东西用肩扛,半世光阴路上忙”是反映过去什么地方交通的十分不方便:福建省

14.宋朝苏轼《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所描述的旅游胜地是:江西省庐山

15.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描写的是我国四川盆地

16.杜牧的《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中“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反映的地区是我国的南岭一带

17.清.乐钧《一翦梅》中的“日似金丸,月似金盘”形象地反映了:由于日地月三者距离差异,导致日月形状大小的变化规律

18.刘禹锡的《竹枝词》“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东边日出西藏自治区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中的“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情却有情”描绘的是天气特征

19.民谣“一年四季无寒暑,一雨便成秋”描述的是我国云南省昆明的气候特征

20.杜甫的《望岳》诗“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描绘的是我国的哪个自然旅游风景区:黄山

22.民谣“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是描绘的是我国的横断山区的自然景观,是气候和植被垂直变化的形象写照

23.李商隐的《夜雨寄北》的“君问归期末有期,巴西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翦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形象地说明了巴山夜雨的形成原因。

24. 地理学家徐霞客,形容景色如“青莲出水,碧莲玉笋世界”,它描绘的旅游名胜是:我国广西的桂林山水

8.关于地理的诗词

与地理有关的古诗词

一、与地理感性知识有关的古诗词归纳及解释 (一) 古诗词中的地名

1、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山峡,思君不见下渝州——唐•李白《峨眉山月歌》

此诗出自七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背诵”。诗中“平羌”即青农江,在峨眉山东北;“清溪”即清溪驿,在峨眉山附近;“渝州”指重庆。 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唐•杜甫《望岳》

此诗词出自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它描绘的是我国泰山自然旅游风景区。 3、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唐•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此诗出自八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背诵”。诗中的“阳关”指今甘肃敦煌西南。

4、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唐•李白《将进酒》

此诗句出自高中语文第五册第五单元。此句诗中的“天上”是指巴颜喀拉山,“海”是指渤海。

(二)古诗词中的地理演变

1、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此诗出自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它描写了春天的到来。春天到来,气温回升,万物复苏,春莺和燕子等动物开始出来活动。这些迹象告诉我们季节已经演变到春季。

2、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宋•辛弃疾《西江月》

此诗出自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它描写了天气的变化:刚才天空还是月明星稀,天外还有七八个星,但到了山前却下起了雨。 (三)古诗词中的地理景观

1、枯滕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元·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此曲出自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曲中的“枯滕老树”和“小桥流水”分别是对西部干燥景观和江南湿润地区景观的对比写照。 2、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唐·杜甫《望岳》

此诗出自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它说明泰山是齐鲁大地上最高的山。 3、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唐·杜甫《望岳》

此诗词出自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它揭示了泰山地势高。 4、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唐·王维《使至塞上》

此诗出自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它描述了塔里木盆地内沙漠漫漫的景色。 5、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宋·陆游《游山西村》

此诗出自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它反映的是我国的南方低山丘陵地形。 6、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唐·李白《月下独酌》

此诗出自九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背诵”。此诗描述的是满月。满月为农历十五、六的月相,此时月亮位于太阳以东180°,升落时间为日落月出、日出月落,月亮整夜可见,形状像个玉盘。

7、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宋·柳永《雨霖铃》

此词出自高中语文第三册第二单元。它描写的是下蛾眉月(残月)。下蛾眉月是农历廿五、六的月相,此时,月亮位于太阳以西约45°,日出前出现于东南方低空,仅在黎明前2-3小时内可见,形状像“C”字形。由“晓风残月”知,早晨看到残月,即下蛾眉月。

8、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唐·李白《蜀道难》

此诗句出自高中语文第五册第五单元。它说明了蜀道崎岖,自古闭塞的四川盆地地貌。

(四)古诗词中的地理分布

1、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宋·赵师秀《有约》

此诗出自七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背诵”,它描写了我国江淮地区的梅雨天气。其降雨类型属于:锋面雨,由准静止锋形成。

2、橘生淮南为橘,生淮北为枳——《淮南子》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唐·杜牧《过华清宫》

此组诗分别出自初中语文第三册第六单元及高中语文第三册第二单元。它们都反映了农业生产的地域性。

二、与地理理性知识有关的古诗词归纳及解释 (一)古诗词中的地理特征

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此诗出自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它反映了冷锋过境时先刮风后降水(雪)的天气变化特征。

2、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此诗出自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此诗描写的是我国北方地区入冬早的气候状况,反映了温带大陆性气候的气候特征。

3、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唐·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9.有关地理的诗词

地理谚语

1、“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所描述的气候是西北内陆的温

带大陆性气候。

2、“山岭高,山路长,样样东西用肩扛,半世光阴路上忙”是反映过去

福建交通的困难。

3、“一年四季无寒暑,一雨便成秋”描述的是昆明市的气候特征。

4、“山北黄牛下地,山南水牛犁田”是秦岭地区地理景色的写照。

5、泥鳅吐气泡,雨天将来到。

6、乌龟背出汗,出门带雨伞。

7、知了叫个不停,连绵阴雨来临。

8、蚂蚁搬家,将有雨下。

9、蜻蜓飞得低,出门带雨衣。

10、动物震前活动谚语:

老鼠搬家往外逃,兔子竖耳蹦又撞,鸡飞上树,猪乱拱;

鸽子惊飞不回巢,鱼儿惊慌水面跳,鸭不下水,狗狂叫。

11、“地无三尺平,天无三日晴”是云贵高原的地形气候特点写照。

地理气候谚语

鹭飞溪河,洪水必然到。

蚂蚁搬家,长虫(蛇)穿道,大雨滂沱。

鸡早(进笼)睛,鸭早(进笼)雨。

狗食(喝)水,天落(降)雨。

大棘开花好种棉,小棘开花好莳田。

笋壳包蚤(跳蚤)来,芒花扫蚤去。

春雾晴,夏雾雨,秋雾蒙蒙有点水。

老鼠做窝,寒流将到。

热(日指太阳)朗昼,两头溜。

热头(太阳)送山,天光(明天)一般般。

热头射一射,落雨落到夜。

南闪(电)三日,北闪对时。

石柱出汗,大雨滚滚。

缸壁出水,会落在雨。

白蚁绕灯飞,天将发(降)大雨。

燕子低飞,出门带蓑衣。

蜘蛛结网屋檐下,外出要带雨伞或笠麻(斗笠)。

雷公先喝歌,有雨也唔(不)多。

久晴见雾雨,久雨见雾晴。

久晴夜风雨,久雨夜风晴。

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乌云在东,有雨也唔凶。

天上云交云,地下雨淋淋。

月光生毛,落雨居多。

10.关于地理方面的诗句

1“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所描述的气候是() A西北内陆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2“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中的“春风”可以指() D夏季风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关键字:温带大陆性气候) 是说由于深处内陆,受温带大陆性气候的影响,由于远离海洋,湿润气候难以到达,因而干燥少雨,气候呈极端大陆性,气温年、月较差为各气候类型之最。

而且,越趋向大陆中心,就越干旱,气温的年、日较差也越大.冬季严寒,受高压控制,最低温达-73℃;夏季南部7月平均气温达26~27℃,最高达33℃,北部接近20℃.受到这个气候的影响,冬长无夏,故早早天气变寒而下雪.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挑花始盛开(关键字:垂直地带性) 随着山地高度的增加,气温随之降低,从而使自然环境及其成分发生垂直变化的现象,称为垂直带性或高度带性。形成垂直带的基本条件是构造隆起的山体,而其直接原因是热量随高度的迅速降低(每千米下降-6℃)。

只要山体有足够的高度,自下而上便可形成一系列的垂直自然带.所以山下山下花方谢,山上花始开.。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