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朱熹的诗经

1.朱熹与《诗经》有什么关系

1、朱熹与《诗经》的关系:朱熹对《诗经》做研究并根据自己的理解做解释。

2、朱熹的《诗经》学思想实质上是关于《诗经》的解释学。在中国《诗经》学思想史上,汉、唐《诗经》学是重章句训诂的解释学。到了宋代,《诗经》学解释表现为由汉、唐重章句训诂向重义理阐发的转型。朱熹的《诗经》解释学在坚持宋学方向的同时又不废汉学,故他的《诗经》学思想,是多维的《诗经》解释学。

3、《诗经》简介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和保存了古代诗歌305首,6首只存篇名而无诗文的“笙诗”。佚名原作,传说为尹吉甫采集、孔子编订。《诗经》最初只称为《诗》或“诗三百”,到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才称为《诗经》。《诗经》是按《风》、《雅》、《颂》三类编辑的。《风》是周代各地的歌谣,是三百篇中最富思想意义和艺术价值的篇章。《雅》是周人所谓的正声雅乐,又分《小雅》和《大雅》。《颂》是朝廷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诗经》内容丰富,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先秦称《诗经》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三百篇》。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才称为《诗经》并沿用至今。

4、朱熹简介

朱熹(1130.9.15—1200.4.23),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谥文,世称朱文公。祖籍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省尤溪县)。宋朝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儒学集大成者,世尊称为朱子。朱熹是唯一非孔子亲传弟子而享祀孔庙,位列大成殿十二哲者中。[1] 朱熹是程颢、程颐的三传弟子李侗的学生,任江西南康、福建漳州知府、浙东巡抚,做官清正有为,振举书院建设。官拜焕章阁侍制兼侍讲,为宋宁宗皇帝讲学。

朱熹著述甚多,有《四书章句集注》《太极图说解》《通书解说》《周易读本》《楚辞集注》,后人辑有《朱子大全》《朱子集语象》等。其中《四书章句集注》成为钦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标准。

2.朱熹对诗经的解释是否真的过于偏激,偏向于一种迂腐

不是。

朱熹主要是持以诗说〈诗〉的态度的。这有根据。首先朱熹的确表露过对以〈序〉说诗的不满,他说:“某自二十岁进读诗,便觉〈小序〉无意义,及去了〈小序〉,只玩味〈诗〉时,却又觉得道理贯彻。”并明确说过要“以诗说诗”。在对〈诗经〉具体解释上,他的确有不少突破以序说诗的地方。这些在邹其昌的这部著作中有充分的展示,邹要强调也是这一方面的意义。我完全赞同这些论述。我要补充的是,朱熹并不彻底否定“以序说诗”,虽然他对“以序说诗”有过批评,但是在实际的说诗中,他试图将“以序说诗”与“以诗说诗”统一起来。朱熹的这种做法集中体现在他的《诗集传序》之中。

朱熹说:

或有问予曰:“诗何为而作也?”予应之曰:“人生而静,天之性也,人生而静,天之性也,感于物而动,性之欲也。夫既有欲矣,则不能无思,既有思矣,则不能无言,既有言矣,则言之不所不能尽,而发于咨嗟咏叹之余者,必有自然之音响节族(音奏)而不能已焉。此诗之所作也,曰:然则其所以教者何也。曰:诗者,人心之感物而形于言之余也。心之所感有邪正,故言之所以形有是非。唯圣人在上,则其所感者无不正,而言皆足以为教。其所感之杂,而所不能无可择者,则上之人必思所以自反,而因有以劝惩之,是亦所以为教也。

相关
上一篇
子瑶诗经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