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赞美为民官员的诗词唐 白居易 三年为刺使,饮水复食叶。 惟向天竺山,取得两片石。 此抵有千金,无乃伤清白。 况钟《贻耆民》 清风两袖去朝天,不带江南一寸棉。 惭愧士民相饯送,马前酾酒密如泉。 况钟(二) 捡点行囊一担轻, 京华望去几多程。 停鞭静忆为官日, 事事堪持天日盟。 于谦 手帕蘑菇和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 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 李汰(明) 义利源头识颇真,黄金难换腐儒贫。 莫言暮夜无知者,怕塞乾坤有鬼神。 叶存仁清 明月清风夜半时,扁舟相送故迟迟。 感君情重还君赠,不畏人知畏己知。 明东林觉人 贺宝莹 为官十载一世穷,布衣粗茶慰平生。 何曾不识晋身路,祗缘未忘难为情。 《石灰吟》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郑板桥 衙斋卧听萧萧竹, 疑是人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 一枝一叶总关情。 郑板桥 乌纱掷去不作官, 囊中羞涩两袖寒; 写取一枝清瘦竹, 秋风江山作渔杆。 晋代 吴隐之 古人去此水,一歃思千金。 试使夷齐饮,终当不易心。 朱熹 葱汤麦饭两相宜, 葱补丹田麦疗饥; 莫谓此中滋味薄, 前村还有未饮时。 清 蔡信芳 罢郡轻舟回江南, 不带关中一点棉。 回看群黎终有愧, 长亭一别心黯然。 清末民初,《大公报》主笔的刘孟扬《戒贪铭》: 财富人所羡,但须问来源。来源果正当,虽多不为贪。 来源不正当,清夜当自惭。人皆笑我痴,虽痴亦自适。 不痴何所得,痴又何所失。居官本为民,贪求非吾志。 钱多终非福,人格足矜持。富贵等浮云,虚荣能几日? 人生几十年,所争在没世。 《夷坚志》某官员清廉,以藕作粮。在离任时,他写了一首小诗: 二年憔悴在三鸦,无米无粮怎养家。 一日二餐唯是藕,看看口里吐莲花。 《夷坚志》中某官员 平江九百一斤羊,俸薄如何敢买尝。 只把鱼虾充二膳,肚皮今作小池溏。 宋朝张之才 一官来此四经春,不愧苍天不愧民; 神道有灵应信我,去时犹似到时贫。 《我仅仅只是》 我仅仅只是一只蚁 可我毁了千里的堤 遥遥传来古人教诲 原是 千丈之堤,溃于蚁穴 我仅仅只是一文钱 可我丧了小吏的命 那位大人满面怒容 他说 一日一文,千日千文 我仅仅只是一句话 可我道了正确的理 弥留之际唇吻歙闭 且听 勿以恶小而为之 我仅仅只是一缕风 可我抚了百姓的心 两管衣袖空空如也 笑言 清风两袖朝天去 我仅仅只是一对联 可我显了清官的廉 上面的字方方正正 那是 一丝一毫,民之脂膏 我仅仅只是一声叹 可我露了帝王的情 贞观之治路不拾遗 因他 愿吾身瘦,天下必肥 我仅仅只是一首歌 可我唱了铁打的律 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勿忘 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我仅仅只是一首诗 可我诉了人民的愿 廉洁从政勤政为民 公仆 请把人民装在心里 十六字令 莲,出于污泥更鲜妍。不染尘,出水似女仙。 脸,妆镜常照知容颜。百姓心,浊清自有言。 链,多行不义为贪钱。东窗发,囹圄泪湿衫。 廉,清风两袖夜舒坦。正气荡,一觉到白天。 古今八官歌 包拯额月照乾坤, 关节不到有包老。 海瑞为官青天誉, 罢黜也要申民命, 不畏权贵不畏强。 于谦高洁两袖风, 有诗为誓效石灰, 粉身碎骨留清白。 板桥卧听萧萧竹, 疑是民间疾苦声。 勤政为民焦裕禄, 摸索规律细调查, 人定胜天为兰考。 无私奉献孔繁森, 藏地青山埋忠骨。 女中青天任长霞, 破案神速一身胆, 金杯银杯都不取, 只要人民一口碑。 草原之子牛玉孺, 做官多大才算值? 为民办事心坦然。 历览古今多少事, 百姓心中有杆秤。这些不少了吧,回答如果满意给个好评,也可以继续问我。 2.写给上级领导的祝福诗句1、 晴风暖日,万紫千红绘春姿,秀满目; 蝶蜂枝舞,绝胜烟柳遍巷陌,喜满天; 斟壶尽兴,杯光潋滟同高唱,笑满屏; 霞蔚呈祥,云笺锦字寄予君,五一乐! 2、川波岸柳天增妍,莺衔软草翅穿云,回眸处,嬉帆戏燕; 晴光绿苹欣相看,碧水轻摇紫气腾,祥瑞兆,神州新篇; 春光胜景乐几许,祝愿君,五一安康! 3、江花红胜火,万物光辉生,寰宇闹,喜鸟覆盈天; 锦绣山河卷,九州轩腾貌,千舸竞,乘风破浪前; 巨龙东宇璇,鲲鹏凌云翅,齐祝君,五一乐无边! 4、五一融融东风拂,丽日曈曈百枝繁; 工农盛节赤旗立,柳舒笑靥满芳甸; 广袖施展平生志,经天纬地雄才展, 四海豪迈庆佳节,祝君吉祥永平安! 5、海曙云霞明永昼,蝶与芬芳逗。佳节又五一,倾世韶华,乐把瑶琴奏。 胜日寻景欣愉后,有祥风拂袖。满目喜兴颜,青鸟啼开,惟愿君福寿。 1、枝头雪里梅正香,满坡瑞色若霞光。 桃符红联换新篇,天涯彩结贺新年。 衣锦千妆露芬芳,火树银花似天堂。 金鼓笙瑟震满天,家门万户尽欢颜。 时鲜酒筵铺八方,亲朋满座笑语扬。 海内寰宇共举樽,愿君新春乐无边! 2、转新元,燃爆竹,兆富足。陌上红梅添彩装,莹莹皓雪映霞光。 换新襦,鸣龙鼓,接祥符。万户门楹贴垒荼,大地回春展壮图。 张红灯,奏琴瑟,祈丰登。华夏欢歌咏物亨,祝君新年似龙腾! 3、瑞雪纷飞梅溢香,春风送暖紫气扬。初岁元祚,吉日呓语,乐添新年。 珍膳嘉宴满园方,金樽千酒曳祥光。碧井屠苏,笙磬筝瑟,共说丰颜。 巧裁幡胜试新裳,画彩描金舞芬芳。万户讴歌,八方贺岁,新年快乐! 4、点点红梅缀满枝,斑斑绿竹披新衣。玉琢银装传乐事,满坡桃色报新意。 绯衣金代舞娉婷,画龙桃符贴门楹。社歌缭绕溢欣喜,急管繁弦歌舒逸。 爆竹声声笑语哗,灯树千光吉运发。 新年伊始和风熠,九州争庆君如意! 5、梅蕊红芳凝香韵, 瑞雪舒盈兆祥云。 缀霓虹, 连袖舞, 缛彩天地。 花焰声声燃, 锦里开芳宴。 嘻戏烂漫瞳瞳日, 袨服华妆盈盈语。 演箫鼓, 揖亲故, 迎新接福。 童叟会一堂, 桃符张满窗。 惟愿君新年快乐! 3.古代诗人被贬官后作的诗歌1、《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 宋代:苏轼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 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译文:夜里在东坡饮酒,醉而复醒,醒了又饮。归来时好像已经是夜半三更了。 家童鼾声如雷,反复叫门也不应。只好拄杖伫立江边聆听江水奔流的声音。 长恨身在宦途,这身子已不是我自己所有。什么时候才能够忘却追逐功名?夜深风静,水波不兴。 真想乘上小船从此消逝,在烟波江湖中了却余生。 创作背景 公元1080年(宋神宗元丰三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谪贬黄州(今湖北黄冈),住在城南长江边上的临皋亭。 后来,又在不远处开垦了一片荒地,种上庄稼树木,名之曰东坡,自号东坡居士。还在这里筑屋名雪堂。 对于经受了一场严重政治迫害的苏轼来说,此时是劫后余生,内心是忿懑而痛苦的。但他没有被痛苦压倒,而是表现出一种超人的旷达,一种不以世事萦怀的恬淡精神。 有时布衣芒屩,出入于阡陌之上,有时月夜泛舟,放浪于山水之间,他要从大自然中寻求美的享受,领略人生的哲理。 这首词作于苏轼黄州之贬的第三年,即公元1082年(宋神宗元丰五年)九月。 2、《登幽州台歌》 唐代: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译文:向前看不见古之贤君,向后望不见当今明主。一想到天地无穷无尽,我倍感凄凉独自落泪。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年)。陈子昂是一个具有政治见识和政治才能的文人。 他直言敢谏,对武后朝的不少弊政,常常提出批评意见,不为武则天采纳,并曾一度因“逆党”株连而下狱。他的政治抱负不能实现,反而受到打击,这使他心情非常苦闷。 万岁通天元年,契丹李尽忠、孙万荣等攻陷营州。武则天委派武攸宜率军征讨,陈子昂在武攸宜幕府担任参谋,随军出征。 武攸宜为人轻率,少谋略。次年兵败,情况紧急,陈子昂请求遣万人作前驱以击敌,武不允。 随后,陈子昂又向武进言,不听,反把他降为军曹。 诗人接连受到挫折,眼看报国宏愿成为泡影,因此登上蓟北楼,慷慨悲吟,写下了《登幽州台歌》以及《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七首》等诗篇。 3、《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唐代:韩愈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朝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译文:早晨我把一篇谏书上奏给朝廷,晚上被贬潮州离京八千里路程。 本想替皇上除去那些有害的事,哪里考虑衰朽之身还顾惜余生!阴云笼罩着秦岭家乡可在何处?大雪拥塞蓝关马儿也不肯前行。我知道你远道而来该另有心意,正好在瘴江边把我的尸骨收清。 创作背景 唐元和十四年 (819年)正月,唐宪宗命宦官从凤翔府法门寺真身塔中将所谓的释迦文佛的一节指骨迎入宫廷供奉,并送往各寺庙,要官民敬香礼拜。时任刑部侍郎的韩愈看到这种信佛行为,便写了一篇《谏迎佛骨表》。 劝谏阻止唐宪宗,指出信佛对国家无益,而且自东汉以来信佛的皇帝都短命,结果触怒了唐宪宗,韩愈几乎被处死。经裴度等人说情,最后韩愈被贬为潮州刺史,责求即日上道。 韩愈大半生仕宦蹉跎,五十岁才因参与平淮而擢升刑部侍郎。 两年后又遭此难,情绪十分低落,满心委曲、愤慨、悲伤。 潮州州治潮阳在广东东部,距离当时的京师长安有千里之遥。韩愈只身一人,仓促上路,走到蓝田关口时,他的妻儿还没有跟上来,只有他的侄孙子跟了上来,所以他写下这首诗。 4、《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 唐代: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译文:在杨花落完子规啼鸣之时,我听说您被贬为龙标尉,龙标地方偏远要经过五溪。我把我忧愁的心思寄托给明暖的月亮,希望它能随着风一直陪着您到夜郎以西。 创作背景 此诗一说约作于唐玄宗天宝八载(749年),一说约作于唐玄宗天宝十二载(753年)。当时王昌龄从江宁丞被贬为龙标县(今湖南怀化黔阳县)尉,李白在扬州听到好友被贬后写下了这首诗。 《新唐书·文艺传》载王昌龄左迁龙标尉(古人尚右,故称贬官为左迁),是因为“不护细行”,也就是说,他的得罪贬官,并不是由于什么重大问题,而只是由于生活小节不够检点。 在《芙蓉楼送辛渐》中,王昌龄也对他的好友说:“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即沿用鲍照《白头吟》中“清如玉壶冰”的比喻,来表明自己的纯洁无辜。李白在听到他的不幸遭遇以后,写了这一首充满同情和关切的诗篇,从远道寄给他。 5、《江雪》 唐代: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译文:群山中的鸟儿飞得不见踪影,所有的道路都不见人的踪迹。江面孤舟上一位披戴着蓑笠的老翁,独自在寒冷的江面上钓鱼。 创作背景 《江雪》这首诗作于柳宗元谪居永州期间(805—815)。唐顺宗永贞元年(805),柳宗元参加了王叔文集团发动的永贞革新运动,推行内抑宦官、外制藩镇、维护国家统一的政治措施。 但由于反动势力的联合反对,改革很快失败,柳宗元被贬。 4.古代诗人被贬官后作的诗歌1、《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宋代:苏轼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 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译文:夜里在东坡饮酒,醉而复醒,醒了又饮。归来时好像已经是夜半三更了。 家童鼾声如雷,反复叫门也不应。只好拄杖伫立江边聆听江水奔流的声音。 长恨身在宦途,这身子已不是我自己所有。什么时候才能够忘却追逐功名?夜深风静,水波不兴。 真想乘上小船从此消逝,在烟波江湖中了却余生。创作背景 公元1080年(宋神宗元丰三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谪贬黄州(今湖北黄冈),住在城南长江边上的临皋亭。 后来,又在不远处开垦了一片荒地,种上庄稼树木,名之曰东坡,自号东坡居士。还在这里筑屋名雪堂。 对于经受了一场严重政治迫害的苏轼来说,此时是劫后余生,内心是忿懑而痛苦的。但他没有被痛苦压倒,而是表现出一种超人的旷达,一种不以世事萦怀的恬淡精神。 有时布衣芒屩,出入于阡陌之上,有时月夜泛舟,放浪于山水之间,他要从大自然中寻求美的享受,领略人生的哲理。这首词作于苏轼黄州之贬的第三年,即公元1082年(宋神宗元丰五年)九月。 2、《登幽州台歌》唐代: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译文:向前看不见古之贤君,向后望不见当今明主。一想到天地无穷无尽,我倍感凄凉独自落泪。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年)。陈子昂是一个具有政治见识和政治才能的文人。 他直言敢谏,对武后朝的不少弊政,常常提出批评意见,不为武则天采纳,并曾一度因“逆党”株连而下狱。他的政治抱负不能实现,反而受到打击,这使他心情非常苦闷。 万岁通天元年,契丹李尽忠、孙万荣等攻陷营州。武则天委派武攸宜率军征讨,陈子昂在武攸宜幕府担任参谋,随军出征。 武攸宜为人轻率,少谋略。次年兵败,情况紧急,陈子昂请求遣万人作前驱以击敌,武不允。 随后,陈子昂又向武进言,不听,反把他降为军曹。诗人接连受到挫折,眼看报国宏愿成为泡影,因此登上蓟北楼,慷慨悲吟,写下了《登幽州台歌》以及《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七首》等诗篇。 3、《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唐代:韩愈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欲为圣朝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译文:早晨我把一篇谏书上奏给朝廷,晚上被贬潮州离京八千里路程。 本想替皇上除去那些有害的事,哪里考虑衰朽之身还顾惜余生!阴云笼罩着秦岭家乡可在何处?大雪拥塞蓝关马儿也不肯前行。我知道你远道而来该另有心意,正好在瘴江边把我的尸骨收清。 创作背景 唐元和十四年 (819年)正月,唐宪宗命宦官从凤翔府法门寺真身塔中将所谓的释迦文佛的一节指骨迎入宫廷供奉,并送往各寺庙,要官民敬香礼拜。时任刑部侍郎的韩愈看到这种信佛行为,便写了一篇《谏迎佛骨表》。 劝谏阻止唐宪宗,指出信佛对国家无益,而且自东汉以来信佛的皇帝都短命,结果触怒了唐宪宗,韩愈几乎被处死。经裴度等人说情,最后韩愈被贬为潮州刺史,责求即日上道。 韩愈大半生仕宦蹉跎,五十岁才因参与平淮而擢升刑部侍郎。两年后又遭此难,情绪十分低落,满心委曲、愤慨、悲伤。 潮州州治潮阳在广东东部,距离当时的京师长安有千里之遥。韩愈只身一人,仓促上路,走到蓝田关口时,他的妻儿还没有跟上来,只有他的侄孙子跟了上来,所以他写下这首诗。 4、《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代: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译文:在杨花落完子规啼鸣之时,我听说您被贬为龙标尉,龙标地方偏远要经过五溪。我把我忧愁的心思寄托给明暖的月亮,希望它能随着风一直陪着您到夜郎以西。 创作背景 此诗一说约作于唐玄宗天宝八载(749年),一说约作于唐玄宗天宝十二载(753年)。当时王昌龄从江宁丞被贬为龙标县(今湖南怀化黔阳县)尉,李白在扬州听到好友被贬后写下了这首诗。 《新唐书·文艺传》载王昌龄左迁龙标尉(古人尚右,故称贬官为左迁),是因为“不护细行”,也就是说,他的得罪贬官,并不是由于什么重大问题,而只是由于生活小节不够检点。在《芙蓉楼送辛渐》中,王昌龄也对他的好友说:“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即沿用鲍照《白头吟》中“清如玉壶冰”的比喻,来表明自己的纯洁无辜。李白在听到他的不幸遭遇以后,写了这一首充满同情和关切的诗篇,从远道寄给他。 5、《江雪》唐代: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译文:群山中的鸟儿飞得不见踪影,所有的道路都不见人的踪迹。江面孤舟上一位披戴着蓑笠的老翁,独自在寒冷的江面上钓鱼。 创作背景 《江雪》这首诗作于柳宗元谪居永州期间(805—815)。唐顺宗永贞元年(805),柳宗元参加了王叔文集团发动的永贞革新运动,推行内抑宦官、外制藩镇、维护国家统一的政治措施。 但由于反动势力的联合反对,改革很快失败,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流放十年,实际。 5.颂清官 敬清廉的诗歌 故事公元405年秋天,陶渊明为了养家糊口,来到离家乡不远的彭泽当县令。这年冬天,他的上司派来一名官员来视察,这位官员是一个粗俗而又傲慢的人,他一到彭泽县的地界,就派人叫县令来拜见他。 陶渊明得到消息,虽然心里对这种假借上司名义发号施令的人很瞧不起,但也只得马上动身。不料他的秘书拦住陶渊明说:“参见这位官员要十分注意小节,衣服要穿得整齐,态度要谦恭,不然的话,他会在上司面前说你的坏话。” 一向正直清高的陶渊明再也忍不住了,他长叹一声说:“我宁肯饿死,也不能因为五斗米的官饷,向这样差劲的人折腰。”他马上写了一封辞职信,离开了只当了八十多天的县令职位,从此再也没有做过官。 从官场退隐后的陶渊明,在自己的家乡开荒种田,过起了自给自足的田园生活。在田园生活中,他找到了自己的归宿,写下了许多优美的田园诗歌。他写农家人生活的悠然自得:“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他写自己劳动的感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他也写农人劳作的甘苦:“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不言春作苦,常恐负所怀”。 然而,田园生活既是美好的,也是十分艰辛的,不劳作就没有收获,遇到天灾人祸,即使劳作也是一无所获。晚年的陶渊明生活贫困,特别是一场大火把他的全部家当毁于一旦之后,全家人的生活更是雪上加霜。到六十三岁时,陶渊明在贫病交加中去世。 陶渊明的最大成就,在于他以自己的亲身体验为基础,以自己卓越的诗歌才华,极大地丰富了农事和田园题材的创作。以前诗中罕见的桑、麻、鸡、狗等平凡事物,一经他写入诗中,无不生趣盎然;而他描写大自然的亲切,常常能激起人们的无限向往。 除诗之外,他还给后人留下不少精美的散文,其中最著名的有《桃花源诗并记》等。在这篇作品中,作者描绘了一个乌托邦式的空想社会,在那里没有动乱,没有朝代变更,没有国家君臣,没有徭役赋税,百姓过着丰足、与世无争的美好生活。作者以优美的语言,使这篇作品产生了永久的魅力,以至后世人们一直把这种空想的社会称作“桃花源”。 官场中少了一位官僚,文坛上多了一位文学家。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成为中国知识分子刚直不阿、不附势趋炎的写照。在日常生活中,如果一个人不愿意牺牲自己的气节去换取某种物质利益,也常常说“不为五斗米折腰”。 6.颂清官和敬清廉的诗歌和故事2. 陋室 虽说是, 几间陋室, 几张破旧桌椅。 却常常一歌未竟, 接着一歌又起。 至今日, 歌犹唱, 只是不见我和你。 今非昔比, 今一种歌声, 万种欢笑, 又有谁珍惜? 走过了, 天涯路千万里, 谁怜天涯浪子? 欲作彩书无片纸, 捏碎那支破笔。 多少事, 已成梦, 还谈什么忧和喜? 少柴无米: 一个铺盖卷, 一捆破书, 图清静而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