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诗经·邶风·凯风》全文及译文1、原文 《诗经·邶风·凯风》 凯风自南,吹彼棘心。 棘心夭夭,母氏劬劳。 凯风自南,吹彼棘薪。 母氏圣善,我无令人。 爰有寒泉?在浚之下。 有子七人,母氏劳苦。 睍睆黄鸟,载好其音。 有子七人,莫慰母心。 2、译文 和风吹自南方来,吹拂酸枣小树苗。树苗长得茁又壮,母亲养子多辛劳。 和风吹自南方来,吹拂枣树长成柴。母亲贤惠又慈祥,我辈有愧不成材。 泉水寒冷透骨凉,就在浚城墙外边。养育儿女七个人,母亲养育多辛劳。 清脆婉转黄鸟叫,清脆婉转似歌唱。养育儿女七个人,无谁能安母亲心。 3、简析 关于《凯风》的主题,说法不一。《毛诗序》说:“《凯风》,美孝子也。卫之淫风流行,虽有七子之母,犹不能安其室。故美七子能尽其孝道,以慰母心,而成其志尔。”认为是赞美孝子的诗。朱熹《诗集传》承其意,进一步说:“母以淫风流行,不能自守,而诸子自责,但以不能事母,使母劳苦为词。婉词几谏,不显其亲之恶,可谓孝矣。”这种说法在我们看来显然有些牵强。而魏源、皮锡瑞、王先谦总结今文三家遗说,认为是七子孝事其继母的诗,则比较通达。现代诗人闻一多认为这是一首“名为慰母,实为谏父”的诗(《诗经通义》)。笔者认为这是一首儿子歌颂母亲并作自责的诗,这样比较宽泛的理解,似乎更稳妥一些。 2.浚字有什么诗句《干旄》(先秦诗经全集,选自诗经·国风·鄘风)孑孑干旄,在浚之郊……彼姝者子,何以告之。 《凯风》(先秦诗经全集,选自诗经·国风·邶风)凯风自南,吹彼棘心……有子七人,莫慰母心。《小弁》(诗经全集,选自诗经·小雅·小旻之什)弁彼鸒斯,归飞提提……我躬不阅,遑恤我后。 《听蜀僧浚弹琴》(唐朝李太白作品,选自唐诗三百首全唐诗:卷183_19)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念奴娇 石头城》(清代郑燮全集,选自唐诗三百首全唐诗:卷183_19)悬岩千尺,借欧刀吴斧,削成城郭……数声渔笛,芦花风起作作。 《西塞山怀古》(唐代刘禹锡全集,选自唐诗三百首)王浚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从今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王浚墓下作》(唐朝李贺作品,选自全唐诗)人间无阿童,犹唱水中龙……松柏愁香涩,南原几夜风。 《重赋》(唐代白居易全集,选自全唐诗)厚地植桑麻,所要济生民……进入琼林库,岁久化为尘。《奉和汴州令狐相公二十二韵》(唐朝白居易全集,选自全唐诗卷四百四十七)客有东征者,夷门一落帆……犹嫌客不醉,同赋夜厌厌。 《赠宣州灵源寺仲浚公》(唐代李白全集,选自全唐诗:卷171_15)敬亭白云气,秀色连苍梧……今日逢支遁,高谈出有无。《九日杨奉先会白水崔明府》(唐代杜甫作品,选自全唐诗:卷224_44)今日潘怀县,同时陆浚仪……晚酣留客舞,凫舄共差池。 《长安杂题长句六首》(唐代杜牧作品,选自全唐诗:卷224_44)觚棱金碧照山高,万国圭璋捧赭袍……[圣上不受徽号。《郊庙歌辞·祭汾阴乐章·南吕羽》(唐代韩休全集,选自全唐诗:卷12_26)於穆浚哲,维清缉熙……神之听之,用受福厘。 《郊庙歌辞·享太庙乐章·光大舞》(唐朝佚名作品,选自全唐诗:卷13_49全唐诗:卷85_15)肃肃艺祖,滔滔浚源……肇禋九庙,四海来尊。《郊庙歌辞·梁太庙乐舞辞·大合舞》(唐朝佚名作品,选自全唐诗:卷16_14)於穆皇祖,浚哲雍熙……肇兴九庙,乐合来仪。 《郊庙歌辞·梁太庙乐舞辞·昭德舞》(唐代佚名全集,选自全唐诗:卷16_17)肃肃文考,源浚派长……笙镛迭奏,礼物荧煌。《过汉故城》(唐代王绩全集,选自全唐诗:卷37_36全唐诗:卷94_5)大汉昔未定,强秦犹擅场……千秋并万岁,空使咏歌伤。 《夏日游德州赠高四》(唐朝骆观光作品,选自全唐诗:卷77_1)日观邻全赵,星临俯旧吴……傥忆幽岩桂,犹冀折疏麻。《在江南赠宋五之问》(唐代骆宾王作品,选自全唐诗:卷77_2)井络双源浚,浔阳九派长……不惜劳歌尽,谁为听阳春。 《秋日荆南送石首薛明府辞满告别奉寄薛尚书颂》(唐朝杜少陵全集,选自全唐诗:卷232_40)南征为客久,西候别君初……努力输肝胆,休烦独起予。《十二时/忆少年》(宋朝崔敦诗全集,选自全唐诗:卷232_40)勋华并,天胙昌期……万祀巩洪基。 《沁园春》(宋朝陈德武全集,选自全唐诗:卷232_40)冬夜如年,客枕无眠,怎到天明……怎撇下,这两字相思,万里虚名。《答张彻》(唐朝韩愈全集,选自全唐诗:卷337-17)辱赠不知报,我歌尔其聆……勤来得晤语,勿惮宿寒厅。 《东风二章》(唐代欧阳詹全集,选自全唐诗:卷349-1)东风叶时,匪沃匪飘……陇西公来浚都兮。《湘口馆潇湘二水所会》(唐代柳宗元作品,选自全唐诗:卷352-29)九疑浚倾奔,临源委萦回……归流驶且广,泛舟绝沿洄。 《令狐相公见示赠竹二十韵仍命继和》(唐朝刘禹锡作品,选自全唐诗:卷355-25)高人必爱竹,寄兴良有以……一听清瑶音,峥然长在耳。《将赴汝州,途出浚下,留辞李相公》(唐朝刘禹锡全集,选自全唐诗:卷356-27)长安旧游四十载,鄂渚一别十四年……功成名遂会归老,请向东山为近邻。 《竞渡》(唐朝元稹作品,选自全唐诗:卷398-2)吾观竞舟子,因测大竞源……舍此皆蚁斗,竞舟何足论。《去杭州》(唐朝元稹全集,选自全唐诗:卷421-7)房杜王魏之子孙,虽及百代为清门……得得为题罗刹石,古来非独伍员冤。 《立秋夕凉风忽至,炎暑稍消,即事咏怀,寄汴》(唐朝白居易作品,选自全唐诗:卷459-1)袅袅檐树动,好风西南来……无因风月下,一举平生杯。《盛山十二诗·上士瓶泉》(唐朝韦处厚作品,选自全唐诗:卷479-18)绠汲岂无井,颠崖贵非浚。 愿洒尘垢馀,一雨根茎润。《到宣武三十韵》(唐代李绅作品,选自全唐诗:卷482-31)七月趋梁苑,三年谢尹京……惟看波海动,天外斩长鲸。 《西山草堂》(唐代许浑作品,选自全唐诗:卷532-3)何处少人事,西山旧草堂……从劳问归路,峰叠绕家乡。《越亭二十韵》(唐朝元晦全集,选自全唐诗:卷547-20)乏才叨八使,徇禄非三顾……何必栖禅关,无言自冥悟。 《上吏部崔相公》(唐代薛逢作品,选自全唐诗:卷548-24)龙门曾共战惊澜,雷电浮云出浚湍……今日垆锤任真宰,暂回风水不应难。《咏史诗·武昌》(唐代胡曾全集,选自全唐诗:卷647-103)王浚戈鋋发上流,武昌鸿业土崩秋。 思量铁锁真儿戏,谁为吴王画此筹。《欧阳太监雨中视决堤因堕水明日见于省中因戏》(唐代。 3.诗经小雅小弁翻译快乐的雅鸟啊,从容飞飞还巢。 人人都过得很好,只有我被忧伤撂倒。我对天有什么罪过?我的错到底是什么?心里忧伤啊,叫我把它奈何! 平坦的大道,长满了野草。 心里忧伤啊,就像棒子舂捣。睡梦里也要长叹,忧伤使我衰老。 心里忧伤啊,头痛身如火燎。 想到桑树梓树,我总是毕恭毕敬。 我尊敬的只是父亲,依恋的只是母亲。难道我既连不上皮衣的毛,又挨不着皮衣的里?上天让我生下来,我的好运在哪里? 密密的柳树,上有蝉鸣嘒嘒.深深的水潭,长着茂盛的芦苇。 像在漂荡的船上,不只漂向哪里。心里忧伤啊,要睡也不容易。 鹿儿奔跑起来,四足轻快如飞。雉鸡早晨鸣叫,呼唤母鸡相随。 好比臃肿的病树,病得不长枝条。我心忧伤啊,难道就不知觉。 瞧那投网的兔子,或许还有人放它。路上有了死人,或许还有人葬他。 君子啊你的居心,为什么这样残酷。我的心多么悲伤,泪流如何能住。 君子听信谗言,好像喝人家的敬酒。君子没有慈心,不肯慢慢推究。 伐树还使绳索拉住,砍柴还要看看理路。真正的罪人轻轻放过,反而把罪名横加给我。 没有高的不是山峦,没有深的不是水泉。君子别轻率出言,有耳朵贴在墙垣。 别让人上我的鱼梁,别让人开我的鱼笱,如今我自己不能被容,哪顾得了我的身后。 [注释] 1、弁(盘pán):“昪(变biàn)”字的假借,快乐。 鸒(遇yù):鸟名,形似鸟,大如鸽,腹下白色。往往千百成群,鸣声雅雅。 又名雅鸟。 2、提提(时shí):群飞安闲之貌。 3、谷:善。 4、罹(离lí):忧。 5、踧踧(迪dí):平易。 6、鞫(居jū):同“鞠”,穷,阻塞。 一说“鞫”读为“艽(交jiāo)”,荒。 7、惄(逆nì):忧思。 捣:舂(冲chōng)。 8、假寐:不脱衣而寐。 这句是说虽在梦中还是长叹。 9、维:犹“以”。 用:犹“而”。忧能伤人,使人早衰老。 10、疢(趁chèn):热病。如:犹“而”。 以上二句是说心忧时烦热而头痛。 11、梓:木名。 可以供建筑和器用。桑梓都是宅旁常栽的树。 这句连下文是说见桑梓容易引起对父母的怀念,所以起恭敬之心。 12、瞻:尊仰。 匪:非。 13、依:依恋。 二句说我所瞻依的只有父母。 14、属(主zhǔ):连。 15、罹:唐石经作“离”,附著。以上二句是以衣裘为喻,古人衣裳以毛向外而用布做里子。 毛喻父、里喻母。 16、辰:时运。 在:古读如“慈”的上声。这句是说遭遇不幸。 17、蜩(条tiáo):蝉。嘒嘒(慧huì):蝉声。 18、漼(崔上声cuǐ):深貌。 19、淠淠(配peì):草木众盛貌。 以上四句就所见景物起兴,和上文鸒斯、周道同类,不一定有所比。 20、舟流:言无人操纵随舟自流。 这里的两句和《邶风·柏舟》“泛彼柏舟,泛亦其流”同意。 21、伎伎(岐qí):奔貌。 22、雊(够gòu):雉鸣。 23、坏:读为“瘣(汇huì)”,树木瘿(影yǐng)肿。 24、用:犹“而”。本句“枝”字和下文“宁莫之知”的“知”字谐音。 树木疾而无枝和人的忧而莫知有双关的意思。 25、相:视,见《小雅·伐木》篇注。 投兔:投网之兔。 26、先之:言在兔入网以前先驱走它。 一说“先”读为“掀”,言掀网放兔。 27、墐(尽jìn):埋。 28、维:犹“何”。 29、酬:见《小雅·节南山》篇。 “如或酬之”是说好像有人向他进酒似的,那样乐于接受。“之”指“君子”,“君子”指父。 30、不舒究之:不徐徐加以研究。 31、掎(几jǐ):牵引。 伐大木时用绳牵着树头,要树向东倒就得向西牵,让它慢慢倒下。 32、析薪:劈柴。 扡(侈chǐ):就是顺木柴的丝理赖劈破。以上二句是比。 言“君子”听信谗言,不能徐究,不能依理分析,还不如伐木析薪的人。 33、佗(驮tuó):加。 以上二句是说丢开真有罪的人不管而将罪过加在我的身上。 34、浚:深。 二句说无高非山,无深非泉。山高泉深喻父子之情。 35、由:于。 36、耳属(主zhǔ)于垣:是说将有偷听的人贴耳于墙壁,就是今语“壁有耳”的意思。 37、笱(苟gǒu):捕鱼的竹篓。 38、躬:自己。 39、阅:收容。 40、末四句已见《邶风·谷风》。 这是引谚语表示本身既不见容,日后的事更顾不得了。 4.诗经里的“浚哲维商”是什么意思濬哲维商,长发其祥。 ——《诗经·商颂·长发》濬(jùn)哲:明智。濬,“睿”的假借。 商:指商的始祖。长:长久。 发(fā):兴发。祥:福祥。 深远又智慧的我大国殷商,永远发散无尽的福祉瑞祥。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 西周初年至 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其中6篇为 笙诗,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称为笙诗六篇( 南陔、白华、华黍、由康、崇伍、由仪),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 《诗经》的作者佚名,绝大部分已经无法考证,传为 尹吉甫采集、孔子编订。《诗经》在先秦时期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 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诗经在内容上分为《 风》、《 雅》、《 颂》三个部分。 《风》是周代各地的歌谣;《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又分《小雅》和《 大雅》;《颂》是周王庭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又分为《 周颂》、《 鲁颂》和《 商颂》。 孔子曾概括《诗经》宗旨为“ 无邪”,并教育弟子读《诗经》以作为立言、立行的标准。 先秦诸子中,引用《诗经》者颇多,如 孟子、荀子、墨子、庄子、韩非子等人在说理论证时,多引述《诗经》中的句子以增强说服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