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诗经》:邶风——燕燕中的“仲氏任只,其心塞渊”一共能有几种理"仲氏任只,其心塞渊"出自《诗经·国风·邶风·燕燕》 故事出自《左传》,一楼已述,不再赘述。 1.仲氏:弟。诗中于归原型的女子是作者的女弟,所以称之为仲氏。任:可以信托的意思。一说任是姓,此女嫁往任姓之国。只:语助词。 2.塞:实。渊:深。塞渊:诚实厚道。 其一:燕子飞来飞去,飞飞有前有后。我的妹子远嫁,送到郊外分手。望望踪影不见,泪下如雨难收。 燕子飞来飞去,飞飞忽降忽升。我的妹子远嫁,遥遥送她一程。望望踪影不见,呆立泪流满面。 燕子飞来飞去,鸣声忽下忽上。我的妹子远嫁,送她送到南乡。望望踪影不见,真正使我心伤。 妹子能担重任,思虑切实深沉。慈爱而又温顺,为人善良谨慎。常常想着父亲,是她对我的叮咛。 其二:轻盈燕子双双飞,一前一后紧相随。 我的妹子要出嫁,迢遥相送难转回。 抬首遥望不能见,涕泣如雨涟涟泪。 轻盈燕子双双飞,上下翻转影蹁跹。 我的妹子要出嫁,送到天边路万千。 抬首遥望不能见,伫立良久泪涟涟。 轻盈燕子双双飞,忽上忽下叫声悲。 我的妹子要出嫁,送到南山地幽晦。 抬首遥望不能见,凄凄怆怆心忧悴。 我的妹子本姓任,心境仁厚且真诚。 温柔贤惠世人羡,淑娴谨慎善修身。 先父之德常记取,她用此语勉寡人。 另按:关于“仲氏任只”,《诗经鉴赏辞典》认为“仲氏”指的就是被送归陈国的戴姒(应为厉姒。《史记•卫康叔世家》“庄公五年,取齐女为夫人,好而无子。又取陈女为夫人,生子,蚤死。陈女女弟亦幸於庄公,而生子完。完母死,庄公令夫人齐女子之,立为太子。”,“完母”即戴姒,可知在公子完即位为桓公之前其母戴姒已死,而庄姜赋《燕燕》时在州吁弑桓公自立之后,送别的当为桓公的姨母厉姒),而“任”并不是姓,而是称赞“仲氏”美德的形容词。余冠英:“仲氏,弟也。诗中于归远行的女子,是作者的女弟。” 仅供参考 2.诗经名句终温且惠,淑慎其身哈说与丶311:你好。 此诗句源于《诗经 邶风 燕燕》第四章: 仲氏任只,其心塞渊。终温且惠,淑慎其身,先君之思,以勖寡人。 该章译文:妹子能担重任,思虑切实深沉。慈爱而又温顺,为人善良谨慎。“常常想着父亲”,这是她对我的叮咛。 注:【仲】:弟。诗中于归原型的女子是作者的女弟(御妹),所以称之为仲氏。任:可以信托的意思。一说任是姓,此女嫁往任姓之国。只:语助词。 《燕燕》是《诗经》里面《国风》中的一首古诗。这是《诗经》中极优美的抒情篇章,是中国诗史上最早的送别之作。论艺术感染力,宋代许顗赞叹为“真可以泣鬼神!”(《彦周诗话》)论影响地位,王士禛推举为“万古送别之祖”(《带经堂诗话》)。吟诵诗章,体会诗意,临歧惜别,情深意长,实令人怅然欲涕。 《燕燕》是卫君送别女弟(御妹)远嫁的诗。前三章是送别时的情景。末章写女弟(御妹)的美德和别时共相勉励的话。 3.《诗经》或《楚辞》中含有“梓”的诗句有哪些1.木之就规矩,在梓匠轮舆。 人之能为人,由腹有诗书。 诗书勤乃有,不勤腹空虚。——韩愈《符读书城南》 2.梓庆削木为鐻,鐻成,见者惊忧鬼神 荆衡杞梓 杞梓之林 梓做三日 。——庄子《达生》 3.铁江泥泥,其流长深。奕奕新堂,有书有琴。 有桥在高,有梓于阴。君子庆只,少伊氏之覃。 宜尔家屋,和乐且湛。铁江汤汤,其流深长。 奕奕新堂,凤鸣于阳。左书右琴,其椅其桐。 君子居止,嘉宾式燕以庆。子孙乐只,寿考不忘。——乐府诗《杨维桢集》 4.镂檀锲梓一层层,岂系良工堆砌成? 虽是半天风雨过,何曾闻得梵铃声?(第50回)——曹雪芹《红楼梦》 5.定之方中,作于楚宫。揆之以日,作于楚室。树之榛栗,椅桐梓漆,爰伐琴瑟。 升彼虚矣,以望楚矣。望楚与堂,景山与京。降观于桑,卜云其吉,终焉允臧。 灵雨既零,命彼倌人,星言夙驾,说于桑田。匪直也人,秉心塞渊,騋牝三千。—— 诗经《定之方中》 4.描写春天的古诗要出自《诗经》的1、《诗经·邶风·凯风》: 凯风自南,吹彼棘心。棘心夭夭,母氏劬劳。 凯风自南,吹彼棘薪。母氏圣善,我无令人。 爰有寒泉? 在浚之下。有子七人,母氏劳苦。 睍睆黄鸟,载好其音。有子七人,莫慰母心。 2、《诗经·小雅·苕之华》: 苕之华,芸其黄矣。心之忧矣, 维其伤矣。 苕之华,其叶青青。知我如此, 不如无生。 牂羊坟首,三星在罶。人可以食,鲜可以饱。 3、《诗经·小雅·鹿鸣》: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吹笙鼓簧,承筐是将。人之好我,示我周行。 呦呦鹿鸣,食野之蒿。我有嘉宾,德音孔昭。视民不恌,君子是则是效。我有旨酒,嘉宾式燕以敖。 呦呦鹿鸣,食野之芩。我有嘉宾,鼓瑟鼓琴。鼓瑟鼓琴,和乐且湛。我有旨酒,以燕乐嘉宾之心。 4、《诗经.小雅·出车》∶ 我出我车,于彼牧矣。自天子所,谓我来矣。 召彼仆夫,谓之载矣。王事多难,维其棘矣。 我出我车,于彼郊矣。设此旐矣,建彼旄矣。 彼旟旐斯,胡不旆旆? 忧心悄悄,仆夫况瘁。 王命南仲,往城于方。出车彭彭,旗旐央央。 天子命我,城彼朔方。赫赫南仲,玁狁于襄。 昔我往矣,黍稷方华。今我来思,雨雪载途。 王事多难,不遑启居。岂不怀归? 畏此简书。 喓喓草虫,趯趯阜螽。未见君子,忧心忡忡。 既见君子,我心则降。赫赫南仲,薄伐西戎。 春日迟迟,卉木萋萋。仓庚喈喈,采蘩祁祁。 5、《诗经·邶风·燕燕》 燕燕于飞,差池其羽。之子于归,远送于野。瞻望弗及,泣涕如雨。 燕燕于飞,颉之颃之。之子于归,远于将之。瞻望弗及,伫立以泣。 燕燕于飞,下上其音。之子于归,远送于南。瞻望弗及,实劳我心。 仲氏任只,其心塞渊。终温且惠,淑慎其身。先君之思,以勖寡人。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原称“诗”或“诗三百”,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05篇,其中6篇为笙诗,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称为笙诗六篇(南陔、白华、华黍、由康、崇伍、由仪),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 孔子曾概括《诗经》宗旨为“无邪”,并教育弟子读《诗经》以作为立言、立行的标准。先秦诸子中,引用《诗经》者颇多,如孟子、荀子、墨子、庄子、韩非子等人在说理论证时,多引述《诗经》中的句子以增强说服力。至汉武帝时,《诗经》被儒家奉为经典,成为《六经》及《五经》之一。 《诗经》内容丰富,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被誉为古代社会的人生百科全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