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1诗歌很凝练.“风烟望五津”一个“望”字就一般说来,人们在同自己的亲威、朋友离别时,心情总是难过的,依依不舍,免不了要讲些祝愿一路平安、保重身体或者后会有期之类的话,有的甚至还要作出“儿女态”,流下眼泪来.这当然是人之常情,毫不足怪的.但是,诗作为艺术,如果把这些都写了进去,那就会显得俗套、平庸,没有味道了.王勃不愧是一位市斤,他才不去写这些呢!他的这首送别诗,别开生面,用自然朴实的语言,写出了朋友之间的真挚感情,把人的思想境界大大提高了,读后使人深受感动. 在这首诗里,开头两句写送别时的情景.当时,诗人是在长安供职,他要送自己的好朋友杜少府(官名)去蜀州上任.蜀州,在现今四川省,州府在崇庆县.两人一起走出了长安城,来到分手的地点,心中有话,但却相对无言,只好观看四周的景致,以克制自己的离情别绪.“城阙辅三秦”,但见庄严壮丽的长安宫城,被地势险要的“三秦”环护着,气象宏伟.“风烟望五津”,再看朋友所要去的地方,千里迢迢,茫茫一片,什么也看不清楚.这一近一远、一明一暗的景物,对比强烈,构成了一幅非常真实、生动的送别画面,饱含着诗人对朋友远行的留恋之情. 诗的三四两句是点题的,下面讲明了朋友之间分别的意义.在社会生活中,筵席总是要散的,感情十分深厚的朋友也难免要分别,不可能永远会聚在一起.其原因就在于“同是宦游人”,各人有各人的职守,都要奔赴自己办事的岗位.所以,这种分别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但决不会分别而疏远了朋友之间的真挚感情.诗人和杜少府分别的意义就在这里.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这两句诗,意味深远,是全诗中最重要的部分.它表现出诗人的宽阔胸怀和远大抱负,使真挚的友情得到升华.人们都有与自己志同道合的朋友,叫做“知己”,他有时近在身旁,有时却远在天涯海角,但无论空间怎样的改变,时间如何的推移,友情应该是牢不可破的.而且,决不能狭隘地认为“知己”只有一个;世界上到处都有与自己志同道合的人,同样都可以建立起深厚的友谊.抱着这样的认识和心情与朋友分别,那就不会感到孤独寂寥,相反地却是感到乐观进取,不管到了何处,都会觉得好像仍在与自己的老朋友在一起,促膝谈心,那样的快乐、幸福. 说到这里,诗人还嫌余意未尽,再加上两句:“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他语重心长,勉励朋友在分手的时候,千万不要象小孩子那样掏出手绢来揩眼泪,悲伤难过,而要勇往直前,去迎接新的生活.这样的诗句,扣人心弦,千百年来一直被人们所传诵. “初唐四杰”的诗,在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上打破了六朝以来“宫体诗”的束缚,勇于创新,但还不够完善.例如王勃的这首诗,三、四两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按照律诗的要求,应当是对仗,但却用了散调,不够合律.后来,有些轻薄的文人就讥笑他们.然而,这掩没不了他们的成就.杜甫说得好:“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戏为六绝句》)讥笑他们的人消亡了,而住院病人的诗则将千古流传下去. 【评析】 此诗是送别的名作.诗意慰勉勿在离别之时悲哀.起句严整对仗,三、四句以散调承之,以实转虚,文情跌宕.第三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奇峰突起,高度地概括了"友情深厚,江山难阻"的情景,伟词自铸,传之千古,有口皆碑.尾联点出"送"的主题. 全诗开合顿挫,气脉流通,意境旷达.一洗古送别诗中的悲凉凄怆之气,音调爽朗,清新高远,独树碑石. 【权威分析】 唐诗鉴赏大词典: 首联属“工对”中的“地名对”,极壮阔,极精整.第一句写长安的城垣、宫阙被辽阔的三秦之地所“辅”(护持、拱卫),气势雄伟,点送别之地.第二句里的“五津”指岷江的五大渡口白华津、万里津、江首津、涉头津、江南津,泛指“蜀川”,点杜少府即将宦游之地;而“风烟”、“望”,又把相隔千里的秦、蜀两地连在一起.自长安遥望蜀川,视线为迷蒙的风烟所遮,微露伤别之意,已摄下文“离别”、“天涯”之魂. 因首联已对仗工稳,为了避免板滞,故次联以散调承之,文情跌宕.“与君离别意”承首联写惜别之感,欲吐还吞.翻译一下,那就是:“跟你离别的意绪啊!……”那意绪怎么样,没有说;立刻改口,来了个转折,用“同是宦游人”一句加以宽解.意思是:我和你同样远离故土,宦游他乡;这次离别,只不过是客中之别,又何必感伤! 三联推开一步,奇峰突起.从构思方面看,很可能受了曹植《赠白马王彪》“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恩爱苟不亏,在远分日亲”的启发.但高度概括,自铸伟词,便成千古名句. 尾联紧接三联,以劝慰杜少府作结.“在歧路”,点出题面上的那个“送”字.歧路者,岔路也,古人送行,常至大路分岔处分手,所以往往把临别称为“临歧”.作者在临别时劝慰杜少府说:只要彼此了解,心心相连,那么即使一在天涯,一在海角,远隔千山万水,而情感交流,不就是如比邻一样近吗?可不要在临别之时哭鼻子、抹眼泪,象一般小儿女那样. 南朝的著名文学家江淹在《别赋》里写了各种各样的离别,都不免使人“黯然消魂”.古代的许多送别诗,也大都表现了“黯然消魂”的情感.王勃的这一首,却一洗悲酸之态,意境开阔,音调爽朗,独。 2.五言古诗大全500首五言古诗有:《春晓》、《所见》、《登鹳雀楼》、《相思》、《独坐敬亭山》等。 一、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唐·孟浩然《春晓》 译文:春夜酣睡天亮了也不知道,醒来只听到到处有鸟儿啼叫。想起昨夜里风声紧雨声潇潇,花儿不知道被打落了多少? 二、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清·袁枚《所见》 译文: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嘹亮的歌声在林中回荡。忽然想要捕捉树上鸣叫的知了,就马上停止唱歌,一声不响地站立在树上。 三、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唐·王之涣《登鹳雀楼》 译文:夕阳依傍着西山慢慢地沉没,滔滔黄河朝着东海汹涌奔流。若想把千里的风光景物看够,那就要登上更高的一层城楼。 四、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唐·王维《相思》 译文:红豆树生长在南方,春天到了它将生出多少新枝呢?希望你多采摘一些红豆,它最能够引起人们的思念之情。 五、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唐·李白《独坐敬亭山》 译文:鸟儿们飞得没有了踪迹,天上飘浮的孤云也不愿意留下,慢慢向远处飘去。只有我看着高高的敬亭山,敬亭山也默默无语地注视着我,我们谁也不会觉得满足。谁能理解我此时寂寞的心情,只有这高大的敬亭山了。 3.城阙辅三秦 风烟望五津是不是描写景物的诗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柳宗元《江雪》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孟浩然《春晓》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陶渊明《饮酒》 感时花涧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杜甫《望月》 青山看不厌,流水趣何长——唐.钱起〈〈陪考功王员外城东池亭宴〉〉 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唐.韩愈〈〈送桂州严大夫同用南字〉〉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宋.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唐.杜甫《望岳》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唐.王维〈〈汉江临泛〉〉 云来山更佳,云去山如画,山因云晦明, 云共山高下——元.张养浩〈〈双调雁儿落兼得胜令〉〉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唐.李白〈〈望天门山〉〉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宋.陆游〈〈游山西村〉〉 一水护田将绿绕, 两山排闼送青来——宋.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 1.天苍苍, 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敕勒歌》) 2.离离原上草, 一岁一枯荣.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3.国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 (杜甫:《春望》) 4.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 (孟郊:《游子吟)) 5.林暗草惊风, 将军夜引弓. (卢纶:《塞下曲》) 6.种豆南山下, 草盛豆苗稀. (陶渊明:《归园田居)) 7.道狭草木长, 夕露沾我衣. (陶渊明:(归园田居)) 8.独怜幽草涧边生, 上有黄鹂深树鸣. (韦应物:(滁州西涧)) 9.乱花渐欲迷人眼, 浅草才能没马蹄.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10.天街小雨润如酥, 草色遥看近却无.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二首》) 11. 茅檐低小, 溪上青青草. (辛弃疾:《清平乐·村居》) 12. 长亭外, 古道边, 芳草碧连天. (李叔同:《送别》) 13.独怜幽草涧边生, 上有黄鹂深树鸣. (韦应物:《滁州西涧》) 14.天街小雨润如酥, 草色遥看近却无.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郎》) 15.朱雀桥边野草花, 乌衣巷口夕阳斜.(刘禹锡《乌衣巷》) 16.林暗草惊风, 将军夜引弓. (卢纶《塞下曲》) 17.朱雀桥边野草花, 乌衣巷口夕阳斜. (刘禹锡《乌衣巷》)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汉乐府古辞《长歌行》 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南朝宋谢灵运《登池上楼》 二月湖水清,家家春鸟鸣唐盂浩然《春中喜王九相寻》 春草如有情,山中尚含绿唐李白《金门答苏秀才》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唐李华《春行即兴》 恰似春风相欺得,夜来吹折数枝花唐杜甫《绝句漫兴九首》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宋王安石《泊船瓜洲》 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唐戴叔伦《苏溪亭》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唐杜甫《春望》 1;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李白:《关山月)) 2.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李白:(独坐敬亭山)) 3.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贾岛:《寻隐者不遇)) 4.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杜甫:《春夜喜雨)) 5.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李白:《渡荆门送别)) 6.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高适:《别董大》)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李白《关山月》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张九龄《望月怀远》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惊鹊栖未定,飞萤卷帘入.--孟浩然《秋宵月下有怀》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1.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 2.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王维:《山居秋瞑》) 3.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春夜喜雨》) 4.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王维:《山中》) 5.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张志和:《渔歌子》) 6.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1.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 2.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王维:《观猎》) 3.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卢纶:《塞下曲》) 4.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5.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6.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杜甫:《春夜喜雨》) 7.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⑴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元稹《菊花》) ⑵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黄巢《题菊花》) ⑶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尽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黄巢《菊花》) ⑷ 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鬃毛. 露湿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高. (郑谷《菊》) ⑸ 寂寞东篱湿露华,依前金靥照泥沙. 世情儿女无高韵,只看重阳一日花. (范曾大《重阳后菊花三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