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点题的诗歌

1.《十五夜望月》点题的诗句是

点题之句为“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另附上赏析:王建《十五夜望月》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题中的“十五夜”,结合三、四两句来看,应指中秋之夜.诗题,《全唐诗》作《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杜郎中,名不详.在唐代咏中秋的篇什中,这是较为著名的一首.“中庭地白树栖鸦”.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好象铺了一层霜雪.萧森的树荫里,鸦鹊的聒噪声逐渐消停下来,它们终于适应了皎月的刺眼惊扰,先后进入了睡乡.诗人写中庭月色,只用“地白”二字,却给人以积水空明、澄静素洁之感,使人不由会联想起李白的名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沉浸在清美的意境之中.“树栖鸦”,主要应该十五夜望月是听出来的,而不是看到的.因为即使在明月之夜,人们也不大可能看到鸦鹊的栖宿;而鸦鹊在月光树荫中从开始的惊惶喧闹(周邦彦《蝶恋花》词有句“月皎惊乌栖不定”,也就是写这种意境)到最后的安定入睡,却完全可能凭听觉感受出来.“树栖鸦”这三个字,朴实、简洁、凝炼,既写了鸦鹊栖树的情状,又烘托了月夜的寂静.“冷露无声湿桂花”.由于夜深,秋露打湿庭中桂花.如果进一步揣摩,更会联想到这桂花可能是指月中的桂树.这是暗写诗人望月,正是全篇点题之笔.诗人在万籁俱寂的深夜,仰望明月,凝想入神,丝丝寒意,轻轻袭来,不觉浮想联翩,那广寒宫中,清冷的露珠一定也沾湿了桂花树吧?这样,“冷露无声湿桂花”的意境,就显得更悠远,更耐人寻思.你看他选取“无声”二字,那么细致地表现出冷露的轻盈无迹,又渲染了桂花的浸润之久.而且岂只是桂花,那树下的白兔呢,那挥斧的吴刚呢,那“碧海青天夜夜心”的嫦娥呢?诗句带给我们的是多么丰富的美的联想.明月当空,难道只有诗人独自在那里凝神注望吗?普天之下,有谁不在低回赏月,神驰意远呢?于是,水到渠成,吟出了“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前两句写景,不带一个“月”字;第三句才明点望月,而且推己及人,扩大了望月者的范围.但是,同是望月,那感秋之意,怀人之情,却是人各不同的.诗人怅然于家人离散,因而由月宫的凄清,引出了入骨的相思.他的“秋思”必然是最浓挚的.然而,在表现的时候,诗人却并不采用正面抒情的方式,直接倾诉自己的思念之切;而是用了一种委婉的疑问语气:不知那茫茫的秋思会落在谁的一边(“谁家”,就是“谁”,“家”是语尾助词,无实义).明明是自己在怀人,偏偏说“秋思落谁家”,这就将诗人对月怀远的情思,表现得蕴藉深沉.似乎秋思唯诗人独有,别人尽管也在望月,却并无秋思可言.这真是无理之极,然而愈显出诗人情痴,手法确实高妙.在炼字上,一个“落”字,新颖妥贴,不同凡响,它给人以动的形象的感觉,仿佛那秋思随着银月的清辉,一齐洒落人间似的.《全唐诗》录此诗,“落”字作“在”,就显得平淡寡味,相形见绌了.这首诗意境很美,诗人运用形象的语言,丰美的想象,渲染了中秋望月的特定的环境气氛,把读者带进一个月明人远、思深情长的意境,加上一个唱叹有神、悠然不尽的结尾,将别离思聚的情意,表现得非常委婉动人.。

2.题破山寺后禅院点题的诗句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题破山寺后禅院》 (唐)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qìng)音.

颔联"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点出题中"后禅院"三字,描写出通向后禅院曲幽深的小路和后禅院景色的幽静迷人.僧房深藏在花木丛中,香气馥郁,宋欧阳修曾感慨地称赞道:"我常喜诵常建诗云:‘曲径通幽处 ,禅房花木深’.故仿其语作一联,久不可得 ,乃知造意者唯难工也."这一联的美,不仅体现在写景的准确传神上,而且表现在其思想内涵的深邃上.佛教提倡眼、耳、鼻、舌、身、意六根清净,无欲无求,苦修苦行,而后禅院却花木繁茂,清香扑鼻,由此含蓄曲折地表现僧侣们内心对美的热烈向往和执着追求.“曲径通幽”之美学在中国古典园林上有广泛运用.

3.点题并描写庐山瀑布景象诗句

1、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 李白《望庐山瀑布》

2、庐山东南五老峰,青天削出金芙蓉。 —— 李白《望庐山五老峰》

3、寒入山谷吼千雷,派出银河轰万古。 —— 白玉蟾《三叠泉》

4、瀑布风前千尺影,疑泻银河一派。 —— 朱栴《念奴娇》

5、一龙独跨山之凹,高耸脊背横伸腰。 —— 袁枚《到石梁观瀑布》

6、虚空落泉千仞直,雷奔入江不暂息。 —— 徐凝《庐山瀑布》

7、断山疑画障,悬溜泻鸣琴。 —— 王勃《郊园即事》

8、下山犹直在,到海得清无? —— 范仲淹《瀑布》

9、迥与众流异,发源高更孤。 —— 范仲淹《瀑布》

10、香炉初上日,瀑水喷成虹。 —— 孟浩然《彭蠡湖中望庐山》

11、庐山正南面,瀑布古来闻。 —— 江为《瀑布》

12、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 —— 李忱《香严闲禅师》

13、五叠六叠势益高,一落千丈声怒号。 —— 袁枚《到石梁观瀑布》

14、银河飞落青松梢,素车白马云中跑。 —— 袁枚《到石梁观瀑布》

15、九层峭壁铲青空,三级鸣泉飞暮雨。 —— 白玉蟾《三叠泉》

16、千岩泉洒落,万壑树萦回。 —— 李白《送友人寻越中山水》

17、拔地万里青嶂立,悬空千丈素流分;共看玉女机丝挂,映日还成五色文。——王安石《咏千丈岩瀑布》

18、飞泉三叠绝倚旁,坐观一洗尘氛怀。——蒋士铨《开先瀑布》

19、雪净鲛绡落刀尺,大珠小珠飘随风。 —— 严遂成《白水岩瀑布》

20、花映新林岸,云开瀑布泉。 —— 张继《江上送客游庐山》

21、三千组练挥银刀,四川崖壁齐动摇。 —— 袁枚《到石梁观瀑布》

22、香炉瀑布遥相望,回崖沓嶂凌苍苍。 —— 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23、今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 —— 徐凝《庐山瀑布》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