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康”出自诗经的那句话“小康”这个词出自《诗经·大雅·民劳》“民亦劳止,汔可小康”。 【原文】 《民劳》 民亦劳止,汔可小康。惠此中国,以绥四方。无纵诡随,以谨无良。式遏寇虐,憯不畏明。柔远能迩,以定我王。 民亦劳止,汔可小休。惠此中国,以为民逑。无纵诡随,以谨惛怓。式遏寇虐,无俾民忧。无弃尔劳,以为王休。 民亦劳止,汔可小息。惠此京师,以绥四国。无纵诡随,以谨罔极。式遏寇虐,无俾作慝。敬慎威仪,以近有德。 民亦劳止,汔可小愒。惠此中国,俾民忧泄。无纵诡随,以谨丑厉。式遏寇虐,无俾正败。戎虽小子,而式弘大。 民亦劳止,汔可小安。惠此中国,国无有残。无纵诡随,以谨缱绻。式遏寇虐,无俾正反。王欲玉女,是用大谏。 【译文】 百姓也已够辛苦,应该可以稍安康。抚爱王畿众百姓,安定四方诸侯邦。不要听从欺诈语,谨慎提防不善良。遏止暴虐与掠夺,怎不畏惧天朗朗。安抚远地使亲近,我王心定福安享。 百姓也已够辛苦,应该可以稍休息。抚爱王畿众百姓,百姓安乐聚一起。不要听从欺诈语,谨慎提防喧争事。遏止暴虐与掠夺,不使百姓太忧急。不要抛弃旧功劳,来为王家谋利益。 百姓也已够辛苦,应该可以稍喘息。抚爱京师老百姓,安定四方诸侯地。不要听从欺诈语,谨慎提防无法纪。遏止暴虐与掠夺,不使作恶太得意。恭敬庄重保威仪,亲近仁人与志士。 百姓也已够辛苦,应该可以稍安宁。抚爱王畿众百姓,使我百姓除心病。不要听从欺诈语,谨慎提防有奸佞。遏止暴虐与掠夺,不使政事败难成。您虽是个年轻人,作用却大要认清。 百姓也已够辛苦,应该可以稍安定。抚爱王畿众百姓,国无残酷无酸辛。不要听从欺诈语,谨慎提防内乱生。遏止暴虐与掠夺,不使颠倒我国政。爱你大王如美玉,因此大声来谏诤。 2."小康"一词出自以下哪一部著作.a 《中庸》 b 《礼记》 c 《论语》d《诗经》 “小康”源自《诗经·大雅·民劳》:“民亦劳止,汔可小康”,意思是人民(因输赋税服徭役)已经很劳瘁了,差不多可以让他们休息一下了 .可见,“小康”的“康”,是指安乐、休息、安宁的意思.小康的说法用于对一种社会状态的描述,成为社会学、文化学、政治学上的一个 词汇,则见于《礼记·礼运》中引证孔子的一段话里面提到的.孔子在年底参加完蜡祭之后,登上门楼,喟然叹曰:“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是谓小康.”到了清末,康有为提出大同思想,还写了《大同书》.其实,孔子的小康也好,康有为的大同思想也罢,都只讲到社会秩序,而没有涉及经济生活,只能算作小康的经济理想. 3.材料一:小康一词,最早出自《诗经》.《诗经(1)我国目前的小康是低水平、不全面、发展不平衡的小康。 (2)①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②树立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③统筹城乡发展,缩小城乡差距:④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缩小东西部的差距,实现共同富裕;⑤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重视发展教育与科技;⑦坚持和完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⑧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⑨坚持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3)例如:选择“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为什么):中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人口大量增加,资源过度消耗,环境污染和生态问题等矛盾极为突出,严重地制约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面对如此国情,我国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怎样做):①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树立科学发展观;②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③坚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合理开发利用资源,保护环境;④青少年要树立环保意识,落实环保行动等。 4.诗经中六义指的是什么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诗经》原本叫《诗》,共有诗歌305首(另外还有6篇有题目无内容,即有目无辞,称为笙诗),因此又称“诗三百”。从汉朝起儒家将其奉为经典,因此称为《诗经》。 汉朝毛亨、毛苌曾注释《诗经》,因此又称《毛诗》。《诗经》中的诗的作者绝大部分已经无法考证。 关于《诗经》中诗的分类,有“四始六义”之说。“四始”指《风》、《大雅》、《小雅》、《颂》的四篇列首位的诗。 “六义”则指“风、雅、颂,赋、比、兴”。“风、雅、颂”是按音乐的不同对《诗经》的分类,“赋、比、兴”是《诗经》的表现手法。 风、雅、颂 《风》又称《国风》,一共有15组,“风”本是乐曲的统称。 15组国风并不是15个国家的乐曲,而是十几个地区的乐曲。 国风包括周南、召南、邶、鄘、卫、王、郑、桧、齐、魏、唐、秦、豳、陈、曹的乐歌,共160篇。国风是当时当地流行的歌曲,带有地方色彩。 从内容上说,大多数是民歌。作者大多是民间歌手,但是也有个别贵族。 对于《雅》的认识有各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是指周朝直接统治地区的音乐,“雅”有“正”的意思,把这种音乐看作“正声”,意在表明和其他地方音乐的区别。 也有人说“雅”与“夏”相通,夏是周朝直接统治地区的称呼。还有观点认为,《雅》是指人人能懂的典雅音乐。 《雅》共105篇,分为《大雅》31篇和《小雅》74篇。《雅》多数是朝廷官吏及公卿大夫的作品,有一小部分是民歌。 其内容几乎都是关于政治方面的,有赞颂好人好政的,有讽刺弊政的。只有几首表达个人感情的诗。 但是没有情诗。 《颂》是贵族在家庙中祭祀鬼神、赞美治者功德的乐曲,在演奏时要配以舞蹈。 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共40篇。其中《周颂》31篇,认为可能是西周时的作品、多作于周昭王、周穆王以前;《鲁颂》4篇,认为可能是鲁僖公时的作品;《商颂》则认为是春秋以前宋国的作品。 赋、比、兴 “赋、比、兴”是诗的表现手法。 “赋”是直陈其事,描述一件事情的经过。 “比”是打比方,用一个事物比喻另一个事物。“兴”是从一个事物联想到另外一件事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