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名词解释:1山水田园派2李杜3古文运动4红学5诗经6三曹三苏7魏晋南1山水田园派, 提问 添加摘要 山水田园派以反映田园生活、描绘山水为作品主要内容的一个诗派。 田园诗起源于东晋陶渊明,至盛唐朝时王维、孟浩然诸人,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唐代田园诗派,一直影响到后代。 山水诗始于南朝宋谢灵运,南朝齐谢朓继之,世称“大小谢”。王维、孟浩然继承了六朝山水诗传统,艺术技巧又有发展,给后世山水诗带来较大影响。 山水田园诗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艺术技巧较高。王维是该派艺术成就最高的诗人,名篇有《山居秋暝》《渭川田家》《鸟鸣涧》等,孟浩然和王维齐名,名篇有《过故人庄》《宿建德江》等。 2李杜,东汉大李杜——李固、杜乔 唐代大李杜——李白、杜甫 唐代小李杜——李商隐、杜牧 3古文运动,是指唐代中叶及北宋时期以提倡古文、反对骈文为特点的文体改革运动。因同时涉及文 学的思想内容,所以兼有思想运动和社会运动的性质。 “古文”这一概念由韩愈最先提出。 他把六朝以来讲求声律及辞藻、排偶的骈文视为俗下文字,认为自己的散文继承了先秦两汉文章的传统,所以称“古文”。 韩愈提倡古文,目的在于恢复古代的儒学道统,将改革文风与复兴儒学变为相辅相成的运动。在提倡古文时,进一步强调要文以明道。 除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外,宋代的欧阳修、王安石、曾巩、苏洵、苏轼、苏辙等人也是其中的代表性人物。 4红学,红学又分为旧红学与新红学。 所谓旧红学,指的是五四时期以前,有关《红楼梦》的评点、评论、题咏、索隐、考证。旧红 学比较重要的流派是评点派和索隐派。 新红学则指以胡适为代表的考证派。胡适考证出了《红楼梦》的作者是曹雪芹,而曹雪芹是曹寅之孙,《红楼梦》是曹雪芹的“自传”,《红楼梦》后四十回是高鹗所补。 5诗经,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311篇,又称《诗三百》。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 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 6三曹三苏,三曹:指汉魏间曹操与其子曹丕、曹植。 因他们政治上的地位和文学上的成就,对当时的文坛很有影响,所以后人合称之为“三曹”。 三苏:北宋散文家苏洵(号老泉,字明允)和他的儿子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苏辙(1039~1112) 。 7魏晋南北朝小说,魏晋南北朝小说可以分为志怪小说和志人小说两类。 志怪小说记述神仙方术、鬼魅妖怪、殊方异物、佛法灵异,虽然许多作品中表现了宗教迷信思想,但也保存了一些具有积极意义的民间故事和传说。 志人小说记述人物的逸闻轶事、言谈举止,从中可以窥见当时社会生活的一些面貌。 8初唐四杰,王勃、骆宾王、杨炯、卢照邻这四个人, 他们都是初唐中后期很有才华的诗文作家,四人才名早享,在青少年时代就获得“四杰”的美誉。 在唐诗史上,他们是勇于改革齐梁浮艳诗风的先驱。唐太宗喜欢宫体诗,写的诗也多为风花雪月之作,有很明显的齐梁宫体诗的痕迹。 大臣上官仪也秉承陈隋的遗风,其作风靡一时,士大夫们争相效法,世号“上官体”。 9唐宋八大家,唐宋时期八大散文作家的合称,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苏轼、苏洵、苏辙 (苏洵是苏轼和苏辙的父亲,苏轼是苏辙的哥哥。 苏轼,苏洵,苏辙三人称为三苏)、欧阳修、王安石、曾巩(曾拜欧阳修为师)。(分为唐二家和宋六家) 10宋词,词,诗歌的一种。 因是合乐的歌词,故又称曲子词、乐府、乐章、长短句、诗余、琴趣等。始于唐,定型于五代,盛于宋。 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皇冠上光辉夺目的一颗巨钻,在古代文学的阆苑里,她是一座芬芳绚丽的园圃。她以姹紫嫣红、千姿百态的风神,与唐诗争奇,与元曲斗艳,历来与唐诗并称双绝,都代表一代文学之盛 11元曲四大家指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四位元代杂剧作家。 四者代表了元代不同时期不同流派杂剧创作的成就,因此被称为“元曲四大家”。但历史上还有部分人认为元曲四大家是关汉卿、王实甫、马致远和白朴。 12四大奇书,又称“明代四大长篇小说”,是指:《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水浒传》(作者:施耐庵)、《西游记》(作者:吴承恩)、《金瓶梅》(作者:兰陵笑笑生)。 这四部小说被明末著名通俗文学家冯梦龙称为“四大奇书”,这一称谓一直沿用至今。 它们分别开创了历史演义传统、英雄传奇传统、神魔小说传统和世情小说传统。 “四大奇书”之称与明中后期的资本主义萌芽、市民文化勃兴、传统儒家经典遭到怀疑、大众文化需要确立自身经典的社会文化背景相关联,与通俗小说成为大众的主要文化消费对象、通俗文学对大众精神生活和文化生活产生重大影响的社会现实相关联,因此,“四大奇书”的命名具有深刻的文化意义。 补充下 2.大李杜---李白和杜甫 小李杜---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和杜牧 字牧之 不仅在唐代,而且在中国古典诗歌发展史上,与诗仙李白齐名的诗人,就是杜甫了。这两位大诗人,一位作为浪漫主义的最高峰,一位作为现实主义的最高峰,不仅成为盛唐时代诗歌发展到繁荣顶点的标志,而且是我国古典诗歌发展的最高峰。 2.三苏指的是什么时期的哪些诗人呢三苏指的是北宋时期苏洵、苏轼、苏辙父子。 宋仁宗嘉定初年,苏洵和苏轼、苏辙父子三人都到了东京(今河南开封)参加科举考试。他们的文章被当时的文学大家欧阳修赏识和推崇,于是名声大振,纷纷被士大夫、学子等传诵仿效。 在宋人王辟之的《绳水燕谈录•才识》中有这样的记载:“苏氏文章擅天下,目其文曰三苏。盖洵为老苏、轼为大苏、辙为小也。” 于是产生了“三苏”的名号。当时欧阳修正在倡导和发展“古文运动”,苏氏父子积极参与,在散文的创作上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遂都被列人“唐宋八大家”之中。 苏洵和苏辙主要是以散文见长,而苏轼不但在散文创作上造诣极高,而且在诗、词、书、画等方面也取得了非凡的成就。 3.宋代文学史上的“三苏”分别指三苏指苏洵和他的儿子苏轼、苏辙(1039~1112) 。 宋仁宗嘉定初年,苏洵和苏轼、苏辙父子三人都到了东京(今河南开封市)。由于欧阳修的赏识和推誉,他们的文章很快著名于世。士大夫争相传诵,一时学者竞相仿效。宋人王辟之《渑水燕谈录·才识》记载:“苏氏文章擅天下,目其文曰三苏。盖洵为老苏、轼为大苏、辙为小也。”“三苏”的称号即由此而来。苏氏父子积极参加和推进了欧阳修倡导的古文运动,他们在散文创作上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后来俱被列入“唐宋八大家”。三苏之中,苏洵和苏辙主要以散文著称;苏轼则不但在散文创作上成果甚丰,而且在诗、词、书、画等各个领域中都有重要地位。 4.我国文学史上的“三苏”是三苏指北宋散文家苏洵(号老泉,字明允)和他的儿子苏轼、苏辙(1039~1112) 。宋仁宗嘉定初年,苏洵和苏轼、苏辙父子三人都到了东京(今河南开封市)。由于欧阳修的赏识和推誉,他们的文章很快著名于世。士大夫争相传诵,一时学者竞相仿效。宋人王辟之《渑水燕谈录·才识》记载:“苏氏文章擅天下,目其文曰三苏。盖洵为老苏、轼为大苏、辙为小也。”“三苏”的称号即由此而来。苏氏父子积极参加和推进了欧阳修倡导的古文运动,他们在散文创作上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后来俱被列入“唐宋八大家”。三苏之中,苏洵和苏辙主要以散文著称;苏轼则不但在散文创作上成果甚丰,而且在诗、词、书、画等各个领域中都有重要地位。 三苏生平记事 宋真宗大中祥符2年己酉(1009):苏洵生。 欧阳修《苏明允墓志铭》有“君以疾卒,实治平3年(1066)4月戊申也,享年五十有八”语,治平3年上推五十八年,当生于此年。 大中祥符3年庚戌(1010):苏洵二岁。 5.【简述中国古代不同时期除诗经,楚辞,汉赋外,有哪些类型的文学形1、先秦文学 先秦文学有两源,现实主义和浪漫. 《诗经》分为风雅颂,反映现实300篇①?. 手法牢记赋比兴,名篇《硕鼠》与《伐檀》. 浪漫主义是《楚辞》,《离骚》作者为屈原.? 先秦散文有两派,“诸子”、史书要记全. 儒墨道法属诸子,各有著作传世间; 儒家《论语》和《孟子》,墨家《墨子》见一斑; 道家《老子》和《庄子》,法家韩非著名篇. 历史散文有两体,分为“国别”和“编年”; 前者《国语》《战国策》,后者《春秋》与《左传》. 2、两汉魏晋南北朝文学 两汉魏晋南北朝,诗歌成就比较高; “乐府双璧”?②人称赞,建安文学推“三曹”③; 田园鼻祖是陶潜,“采菊”遗风见节操. 《史记》首开纪传体,号称“无韵之离骚”; 班固承续司马意④,《汉书》断代创新招; 贾谊雄文《过秦论》,气势酣畅冲云霄; “出师”二表名后世,《桃花源记》乐逍遥. 辞赋盛行多空洞,张衡《二京》似惊涛. 文学批评也兴起,《文心雕龙》真高超. 骈文追求形式美,小说初起尚粗糙. 3、唐代文学 唐代鼎盛累如山,“初唐四杰”不平凡; 王杨卢骆创格律,律诗、绝句要记全. 浪漫诗人推李白,一路高歌《蜀道难》. 现实主义有杜甫,“三吏”、“三别”不一般. 乐天倡导新乐府,“琵琶”、“长恨”留名篇. 田园诗派有王孟,高、岑诗歌唱边塞. 中唐李贺多奇丽,贾岛“推敲”传世间. 晚唐崛起“小李杜”⑤;此后衰败如尘烟. 韩柳古文创新体,《阿房宫赋》唱千年. 唐代传奇已成熟,代表作推《柳毅传》. 4.宋代文学 宋代文学词泱泱,分成婉约与豪放.柳永秦观李清照,风花雪月多感伤.苏轼首开豪放派,“大江东去”气昂昂;爱国诗人辛弃疾,“金戈铁马”势高扬.三苏、王曾、欧阳修,继承韩、柳写文章;范公作品虽不多,《岳阳楼记》放光芒.南宋诗人陆放翁,《示儿》犹念复家邦;人生自古谁无死?后世感怀文天祥.编年通史第一部,《资治通鉴》司马光.《梦溪笔谈》小百科,作者沈括美名扬. 5.元明清文学 元代散曲分两种,小令、套数各不同.杂剧代表四大家,成就首推关汉卿:窦娥悲剧传千古,人物形象最鲜明;其余三家郑马白⑥,还有《西厢》留美名.明清戏剧精品多,《桃花扇》及《牡丹亭》.长篇都是章回体,“四大名著”是高峰.《儒林外史》不能忘,《聊斋志异》多流行.尚有短篇拟话本,编订“三言”冯梦龙.方苞开创姚鼐继,散文流派叫桐城.清末大家龚自珍,《己亥杂诗》劝天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