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孔雀东南飞》原文及赏析序曰:汉末建安中,庐江府小吏焦仲卿妻刘氏,为仲卿母所遣,自誓不嫁。 其家逼之,乃投水而死。仲卿闻之,亦自缢于庭树。 时人伤之,为诗云尔。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 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君既为府吏,守节情不移,贱妾留空房,相见常日稀,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 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府吏得闻之,堂上启阿母:“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 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共事二三年,始尔未为久。 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 阿母谓府吏:“何乃太区区!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 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东家有贤女,自名秦罗敷。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 便可速遣之,遣去慎莫留!” 府吏长跪告:“伏惟启阿母。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 阿母得闻之,槌床便大怒:“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 府吏默无声,再拜还入户。 举言谓新妇,哽咽不能语:“我自不驱卿,逼迫有阿母。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 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以此下心意,慎勿违吾语。” 新妇谓府吏:“勿复重纷纭。往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 奉事循公姥,进止敢自专?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谓言无罪过,供养卒大恩;仍更被驱遣,何言复来还!妾有绣腰襦,葳蕤自生光;红罗复斗帐,四角垂香囊;箱帘六七十,绿碧青丝绳,物物各自异,种种在其中。 人贱物亦鄙,不足迎后人,留待作遗施,于今无会因。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忘!” 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 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 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 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 上堂拜阿母,阿母怒不止。 “昔作女儿时,生小出野里。本自无教训,兼愧贵家子。 受母钱帛多,不堪母驱使。今日还家去,念母劳家里。” 却与小姑别,泪落连珠子。“新妇初来时,小姑始扶床;今日被驱遣,小姑如我长。 勤心养公姥,好自相扶将。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 出门登车去,涕落百余行。 府吏马在前,新妇车在后。 隐隐何甸甸,俱会大道口。下马入车中,低头共耳语:“誓不相隔卿,且暂还家去。 吾今且赴府,不久当还归。誓天不相负!” 新妇谓府吏:“感君区区怀!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 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 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恐不任我意,逆以煎我怀。”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 。 入门上家堂,进退无颜仪。阿母大拊掌,不图子自归:“十三教汝织,十四能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知礼仪,十七遣汝嫁,谓言无誓违。 汝今何罪过,不迎而自归?”兰芝惭阿母:“儿实无罪过。”阿母大悲摧。 还家十余日,县令遣媒来。云有第三郎,窈窕世无双。 年始十八九,便言多令才。 阿母谓阿女:“汝可去应之。” 阿女含泪答:“兰芝初还时,府吏见丁宁,结誓不别离。今日违情义,恐此事非奇。 自可断来信,徐徐更谓之。” 阿母白媒人:“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 不堪吏人妇,岂合令郎君?幸可广问讯,不得便相许。” 媒人去数日,寻遣丞请还,说有兰家女,承籍有宦官。 云有第五郎,娇逸未有婚。遣丞为媒人,主簿通语言。 直说太守家,有此令郎君,既欲结大义,故遣来贵门。 阿母谢媒人:“女子先有誓,老姥岂敢言!” 阿兄得闻之,怅然心中烦。 举言谓阿妹:“作计何不量!先嫁得府吏,后嫁得郎君。否泰如天地,足以荣汝身。 不嫁义郎体,其往欲何云?” 兰芝仰头答:“理实如兄言。谢家事夫婿,中道还兄门。 处分适兄意,那得自任专!虽与府吏要,渠会永无缘。登即相许和,便可作婚姻。” 媒人下床去。诺诺复尔尔。 还部白府君:“下官奉使命,言谈大有缘。”府君得闻之,心中大欢喜。 视历复开书,便利此月内,六合正相应。良吉三十日,今已二十七,卿可去成婚。 交语速装束,络绎如浮云。青雀白鹄舫,四角龙子幡。 婀娜随风转,金车玉作轮。踯躅青骢马,流苏金镂鞍。 赍钱三百万,皆用青丝穿。杂彩三百匹,交广市鲑珍。 从人四五百,郁郁登郡门。 阿母谓阿女:“适得府君书,明日来迎汝。 何不作衣裳?莫令事不举!” 阿女默无声,手巾掩口啼,泪落便如泻。移我琉璃榻,出置前窗下。 左手持刀尺,右手执绫罗。朝成绣夹裙,晚成单罗衫。 晻晻日欲暝,愁思出门啼。 府吏闻此变,因求假暂归。 未至二三里,摧藏马悲哀。新妇识马声,蹑履相逢迎。 怅然遥相望,知是故人来。举手拍马鞍,嗟叹使心伤:“自君别我后,人事不可量。 果不如先愿,又非君所详。我有亲父母,逼迫兼弟兄。 以我应他人,君还何所望!” 府吏谓新妇:“贺卿得高迁!磐石方且厚,可以卒千年;蒲苇一时纫,便作旦夕间。卿当日胜贵,吾独向黄泉!” 新妇谓府吏:“何意出此言!同是被逼迫,君尔妾亦然。 黄泉下相见,勿违今日言!”执手分道去,各各还家门。生人作死别,恨恨那可论?念与世间辞,千万不复全! 府吏还家去,上堂拜阿母:“今日大风寒,寒风摧树木,严霜结庭兰。 儿今日冥冥。 二、怎样赏析诗句“孔雀东南飞“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见汉·无名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孔雀:鸟名,鹑鸡类。徘徊:来来回回地走。 这两句大意是:一只失去伴侣的孔雀向东南缓缓地飞,每过五里就回顾徘徊,不忍远离。 这两句刻画了孔雀失去伴侣后的痛苦神态,在原诗中起“兴”的作用,引出全篇焦仲卿夫妇生离死别的悲剧。 作者以孔雀徘徊飞翔的形象暗喻诗中依依难别的夫妇,而且还能使人想起古诗《飞鹄行》中的双白鹄失去伴侣以后“五里一返顾,六里一徘徊。吾欲衔汝去,口噤不能开。 吾欲负汝去,毛羽何摧颓”的情景和心理。因此用~起兴,就可以使读者联想到它的含义,形成动人的艺术力量。 这种起兴手法值得借鉴。 三、求《离骚》《孔雀东南飞》重点句子解释与解析1. 判断句 1. 汝是大家子 2. 知是故人来 3. 又非君所详 4. 同是被逼迫 一般倒装句 1. 何言复来还 {言何复来还} 2. 还必相迎取 {还必迎取相} 3. 及时相遣归 {及时遣归相} 4. 好自相扶将 {好自扶将相} 5. 登计相许和 {登计许和相} 6. 不得便相许 {不得便许相} 介词结构后置 (1)仕宦于台阁 {于台阁仕宦} (2)自缢于庭树 {于庭树自缢} 宾语前置 (1)会不相从许 {会不从许相} (2)嬉戏莫相忘 [嬉戏莫忘相] (3)誓天不相负 [誓天不负相] 被动句 1. 为仲卿母所遣 2. 今日被驱遣 3. 仍更被驱遣 4. 渐见愁煎迫。 四、孔雀东南飞的原文和翻译诗词原文 序曰:汉末建安中,庐江府小吏焦仲卿妻刘氏,为仲卿母所遣,自誓不嫁。 其家逼之,乃投水而死。仲卿闻之,亦自缢于庭树。 时人伤之,为诗云尔。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 君既为府吏,守节情不移,贱妾留空房,相见常日稀。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 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府吏得闻之,堂上启阿母:“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共事二三年,始尔未为久,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 阿母谓府吏:“何乃太区区!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 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东家有贤女,自名秦罗敷,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便可速遣之,遣去慎莫留!”府吏长跪告:“伏惟启阿母,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 阿母得闻之,槌床便大怒:“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 府吏默无声,再拜还入户,举言谓新妇,哽咽不能语:“我自不驱卿,逼迫有阿母。 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 以此下心意,慎勿违吾语。” 新妇谓府吏:“勿复重纷纭。 往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奉事循公姥,进止敢自专?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 谓言无罪过,供养卒大恩;仍更被驱遣,何言复来还!妾有绣腰襦,葳蕤自生光;红罗复斗帐,四角垂香囊;箱帘六七十,绿碧青丝绳,物物各自异,种种在其中。人贱物亦鄙,不足迎后人,留待作遗施,于今无会因。 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忘!” 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 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 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 上堂拜阿母,阿母怒不止。“昔作女儿时,生小出野里。 本自无教训,兼愧贵家子。受母钱帛多,不堪母驱使。 今日还家去,念母劳家里。”却与小姑别,泪落连珠子。 “新妇初来时,小姑始扶床;今日被驱遣,小姑如我长。勤心养公姥,好自相扶将。 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出门登车去,涕落百余行。 府吏马在前,新妇车在后。隐隐何甸甸,俱会大道口。 下马入车中,低头共耳语:“誓不相隔卿,且暂还家去;吾今且赴府,不久当还归。誓天不相负!” 新妇谓府吏:“感君区区怀!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 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恐不任我意,逆以煎我怀。” 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 入门上家堂,进退无颜仪。 阿母大拊掌,不图子自归:“十三教汝织,十四能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知礼仪,十七遣汝嫁,谓言无誓违。汝今何罪过,不迎而自归?”兰芝惭阿母:“儿实无罪过。” 阿母大悲摧。 还家十余日,县令遣媒来。 云有第三郎,窈窕世无双。年始十八九,便言多令才。 阿母谓阿女:“汝可去应之。” 阿女含泪答:“兰芝初还时,府吏见丁宁,结誓不别离。 今日违情义,恐此事非奇。自可断来信,徐徐更谓之。” 阿母白媒人:“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不堪吏人妇,岂合令郎君?幸可广问讯,不得便相许。” 媒人去数日,寻遣丞请还,说有兰家女,承籍有宦官。云有第五郎,娇逸未有婚。 遣丞为媒人,主簿通语言。直说太守家,有此令郎君,既欲结大义,故遣来贵门。 阿母谢媒人:“女子先有誓,老姥岂敢言!” 阿兄得闻之,怅然心中烦。举言谓阿妹:“作计何不量!先嫁得府吏,后嫁得郎君,否泰如天地,足以荣汝身。 不嫁义郎体,其往欲何云?” 兰芝仰头答:“理实如兄言。谢家事夫婿,中道还兄门。 处分适兄意,那得自任专!虽与府吏要 篆刻-孔雀东南飞,渠会永无缘。登即相许和,便可作婚姻。” 媒人下床去,诺诺复尔尔。还部白府君:“下官奉使命,言谈大有缘。” 府君得闻之,心中大欢喜。视历复开书,便利此月内,六合正相应。 良吉三十日,今已二十七,卿可去成婚。交语速装束,络绎如浮云。 青雀白鹄舫,四角龙子幡。婀娜随风转,金车玉作轮。 踯躅青骢马,流苏金镂鞍。赍钱三百万,皆用青丝穿。 杂彩三百匹,交广市鲑珍。从人四五百,郁郁登郡门。 阿母谓阿女:“适得府君书,明日来迎汝。何不作衣裳?莫令事不举!” 阿女默无声,手巾掩口啼,泪落便如泻。 移我琉璃榻,出置前窗下。左手持刀尺,右手执绫罗。 朝成绣夹裙,晚成单罗衫。晻晻日欲暝,愁思出门啼。 府吏闻此变,因求假暂归。未至二三里,摧藏马悲哀。 新妇识马声,蹑履相逢迎。怅然遥相望,知是故人来。 举手拍马鞍,嗟叹使心伤:“自君别我后,人事不可量。果不如先愿,又非君所详。 我有亲父母,逼迫兼弟兄。以我应他人,君还何所望!” 府吏谓新妇:“贺卿得高迁!磐石方且厚,可以卒千年;蒲苇一时纫,便作旦夕间。 卿当日胜贵,吾独向黄泉!” 新妇谓府吏:“何意出此言!同是被逼迫,君尔妾亦然。黄泉下相见,勿违今日言!”执手分道去,各各还家门。 生人作死别,恨恨那可论?念与世间辞,千万不复全! 府吏还家去,上堂拜阿母:“今日大风寒,寒风摧树木,严。 五、《孔雀东南飞》原文及赏析序曰:汉末建安中,庐江府小吏焦仲卿妻刘氏,为仲卿母所遣,自誓不嫁。 其家逼之,乃投水而死。仲卿闻之,亦自缢于庭树。 时人伤之,为诗云尔。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 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君既为府吏,守节情不移,贱妾留空房,相见常日稀,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 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府吏得闻之,堂上启阿母:“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 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共事二三年,始尔未为久。 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 阿母谓府吏:“何乃太区区!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 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东家有贤女,自名秦罗敷。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 便可速遣之,遣去慎莫留!” 府吏长跪告:“伏惟启阿母。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 阿母得闻之,槌床便大怒:“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 府吏默无声,再拜还入户。 举言谓新妇,哽咽不能语:“我自不驱卿,逼迫有阿母。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 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以此下心意,慎勿违吾语。” 新妇谓府吏:“勿复重纷纭。往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 奉事循公姥,进止敢自专?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谓言无罪过,供养卒大恩;仍更被驱遣,何言复来还!妾有绣腰襦,葳蕤自生光;红罗复斗帐,四角垂香囊;箱帘六七十,绿碧青丝绳,物物各自异,种种在其中。 人贱物亦鄙,不足迎后人,留待作遗施,于今无会因。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忘!” 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 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 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 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 上堂拜阿母,阿母怒不止。 “昔作女儿时,生小出野里。本自无教训,兼愧贵家子。 受母钱帛多,不堪母驱使。今日还家去,念母劳家里。” 却与小姑别,泪落连珠子。“新妇初来时,小姑始扶床;今日被驱遣,小姑如我长。 勤心养公姥,好自相扶将。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 出门登车去,涕落百余行。 府吏马在前,新妇车在后。 隐隐何甸甸,俱会大道口。下马入车中,低头共耳语:“誓不相隔卿,且暂还家去。 吾今且赴府,不久当还归。誓天不相负!” 新妇谓府吏:“感君区区怀!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 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 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恐不任我意,逆以煎我怀。”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 。 入门上家堂,进退无颜仪。阿母大拊掌,不图子自归:“十三教汝织,十四能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知礼仪,十七遣汝嫁,谓言无誓违。 汝今何罪过,不迎而自归?”兰芝惭阿母:“儿实无罪过。”阿母大悲摧。 还家十余日,县令遣媒来。云有第三郎,窈窕世无双。 年始十八九,便言多令才。 阿母谓阿女:“汝可去应之。” 阿女含泪答:“兰芝初还时,府吏见丁宁,结誓不别离。今日违情义,恐此事非奇。 自可断来信,徐徐更谓之。” 阿母白媒人:“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 不堪吏人妇,岂合令郎君?幸可广问讯,不得便相许。” 媒人去数日,寻遣丞请还,说有兰家女,承籍有宦官。 云有第五郎,娇逸未有婚。遣丞为媒人,主簿通语言。 直说太守家,有此令郎君,既欲结大义,故遣来贵门。 阿母谢媒人:“女子先有誓,老姥岂敢言!” 阿兄得闻之,怅然心中烦。 举言谓阿妹:“作计何不量!先嫁得府吏,后嫁得郎君。否泰如天地,足以荣汝身。 不嫁义郎体,其往欲何云?” 兰芝仰头答:“理实如兄言。谢家事夫婿,中道还兄门。 处分适兄意,那得自任专!虽与府吏要,渠会永无缘。登即相许和,便可作婚姻。” 媒人下床去。诺诺复尔尔。 还部白府君:“下官奉使命,言谈大有缘。”府君得闻之,心中大欢喜。 视历复开书,便利此月内,六合正相应。良吉三十日,今已二十七,卿可去成婚。 交语速装束,络绎如浮云。青雀白鹄舫,四角龙子幡。 婀娜随风转,金车玉作轮。踯躅青骢马,流苏金镂鞍。 赍钱三百万,皆用青丝穿。杂彩三百匹,交广市鲑珍。 从人四五百,郁郁登郡门。 阿母谓阿女:“适得府君书,明日来迎汝。 何不作衣裳?莫令事不举!” 阿女默无声,手巾掩口啼,泪落便如泻。移我琉璃榻,出置前窗下。 左手持刀尺,右手执绫罗。朝成绣夹裙,晚成单罗衫。 晻晻日欲暝,愁思出门啼。 府吏闻此变,因求假暂归。 未至二三里,摧藏马悲哀。新妇识马声,蹑履相逢迎。 怅然遥相望,知是故人来。举手拍马鞍,嗟叹使心伤:“自君别我后,人事不可量。 果不如先愿,又非君所详。我有亲父母,逼迫兼弟兄。 以我应他人,君还何所望!” 府吏谓新妇:“贺卿得高迁!磐石方且厚,可以卒千年;蒲苇一时纫,便作旦夕间。卿当日胜贵,吾独向黄泉!” 新妇谓府吏:“何意出此言!同是被逼迫,君尔妾亦然。 黄泉下相见,勿违今日言!”执手分道去,各各还家门。生人作死别,恨恨那可论?念与世间辞,千万不复全! 府吏还家去,上堂拜阿母:“今日大风寒,寒风摧树木,严霜结庭兰。 儿今日冥冥,令母在后。 六、《孔雀东南飞》的诗句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君既为府吏守节情不移贱妾留空房相见常日稀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三日断五疋大人故嫌迟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府吏得闻之堂上启阿母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共事二三年始而未为久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阿母谓府吏何乃太区区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东家有贤女自名秦罗敷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便可速遣之遣去慎莫留府吏长跪告伏惟启阿母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娶阿母得闻之槌床便大怒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吾已失恩意会不相从许府吏默无声再拜还入户举言谓新妇哽咽不能语我自不驱卿逼迫有阿母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以此下心意慎勿违我语新妇谓府吏勿复重纷纭往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奉事循公姥进止敢自专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谓言无罪过供养卒大恩仍更被驱遣何言复来还妾有绣腰襦葳蕤自生光红罗复斗帐四角垂香囊箱帘六七十绿碧青丝绳物物各具异种种在其中人贱物亦鄙不足迎后人留待作遣施于今无会因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忘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当指如削葱根口如含珠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上堂谢阿母母听怒不止昔作女儿时生小出野里本自无教训兼愧贵家子受母钱币多不堪母驱使今日还家去念母劳家里却与小姑别泪落连珠子新妇初来时小姑始扶床今日被驱遣小姑如我长勤心养公姥好自相扶将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出门登车去涕落百余行府吏马在前新妇车在后隐隐何甸甸俱会大通口下马入车中低头共耳语誓不相隔卿且暂还家去吾今且赴府不久当还归誓天不相负新妇谓府吏感君区区怀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韧如丝磐石无转移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恐不任我意逆以煎我怀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入门上家堂进退无颜仪阿母大拊掌不图子自归十三教汝织十四能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知礼仪十七遣汝嫁谓言无誓违汝今何罪过不迎而自归兰芝怼阿母儿实无罪过阿母大悲摧还家十余日县令遣媒来云有第三郎窈窕世无双年始十八九便言多令才阿母谓阿女汝可去应之阿女含泪答兰芝初还时府吏见叮咛结誓不别离今日违情义恐此事非奇自可断来信徐徐更谓之阿母白媒人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不堪吏人妇岂合令郎君幸可广问讯不得便相许媒人去数日寻遣丞请还说有兰家女丞籍有宦官云有第五郎娇逸未有婚遣丞为媒人主簿通语言直说太守家有此令郎君既欲结大义故遣来贵门阿母谢媒人女子先有誓老姆岂敢言阿兄得闻之怅然心中烦举言谓阿妹作计何不量先嫁得府吏后嫁得郎君否泰如天地足以荣汝身不嫁义郎体其往欲何云兰芝仰头答理实如兄言谢家事夫君中道还兄门处分适兄意那得自任专虽与府吏约后会永无缘登即相许和便可作婚姻媒人下床去诺诺复尔尔还部白府君下官奉使命言谈大有缘府君得闻之心中大欢喜视历复开书便利此月内六合正相应良吉三十日今已二十七卿可去成婚交语速装束络绎如浮云青雀白鹄舫四角龙子幡婀娜随风转金车玉作轮踯躅青骢马流苏金缕鞍斋钱三百万皆用青丝穿杂采三百疋交广市鲑珍从人四五百郁郁登郡门阿母谓阿女适得府君书明日来迎汝何不作衣裳莫令事不举阿女默无声手巾掩口啼泪落便如泻移我琉璃榻出置前厅下左手持刀尺右手执绫罗朝成绣夹裙晚成单罗衫暗暗日欲暝愁思出门啼府吏闻此变因求假暂归未至二三里摧藏马悲哀新妇识马声蹑履相逢迎怅然遥相望知是故人来举手拍马鞍嗟叹使心伤自君别我后人事不可量果不如先愿又非君所详我有亲父母逼迫兼弟兄以我应他人君还何所望府吏谓新妇贺君得高迁磐石方且厚可以卒千年蒲苇一时韧便作旦夕间卿当日胜贵吾独向黄泉新妇谓府吏何意出此言同是被逼迫君尔妾亦然黄泉下相见勿违今日言执手分道去各各还家门生人作死别恨恨那可论念与世间辞千万不复全府吏还家去上堂拜阿母今日大风寒寒风摧树木严霜结庭兰儿今日冥冥令母在后单故作不良计勿复怨鬼神命如南山石四体康且直阿母得闻之零泪应声落汝是大家子仕宦于台阁慎勿为妇死贵贱情何薄东家有贤女窈窕艳城郭阿母为汝求便复在旦夕府吏再拜还长叹空房中作计乃尔立转头向户里渐见愁煎迫其日牛马嘶新妇入青庐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我命绝今日魂去尸长留揽裙脱丝履举身赴清池府吏闻此事心知长别离徘徊庭树下自挂东南枝两家求合葬合葬华山傍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中有双飞鸟自名为鸳鸯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行人驻足听寡妇起彷徨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七、对孔雀东南飞主题的理解《孔雀东南飞》的悲剧结局,有它的历史根源。要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去分析、去理解,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有的人认为男女主人公双双自杀殉情是消极的、不可取的,因而这首诗的主题思想缺少积极意义,这是对当时的封建社会的浓厚的罪恶势力认识不足,甚至把旧社会当做新社会;有的人认为爱情是至上的,爱情得不到圆满的解决,就应当用自杀去殉情、去表白、去斗争,似乎除了“死”别无生路,这种不从社会实际出发的轻生之举,无疑也是错误的,都是违背历史唯物主义的。 据查考《孔雀东南飞》大致创作于东汉建安年间,是当时人根据庐江郡的一个婚姻悲剧的实事写成的,一直在民间流传。为什么像兰芝这样美丽、温柔,既知书达礼又是劳动能手的女子,竟会受到仲卿母亲无理责备终致遣回娘家,这是由于封建社会门第观念的作崇。兰芝出自平民家庭,仲卿却是个衰落了的大家子弟,他的母亲却念念不忘自家是“仕宦于台阁”的大家,看不起兰芝这个出身民家的女子,歧视她“人贱”,嫌她“无礼节”、“自专由”,一心想为儿子攀附“东家”,逼迫仲卿把兰芝遣回娘家。那么,仲卿和兰芝既然十分恩爱,也曾多次向母亲表白、求情,为什么终于不敢采取更强烈的斗争而违心地遣回兰芝呢?小姑对兰芝也十分同情,为什么不能在家庭中组成同一阵线来反对专横无理的焦母呢?这是由于社会门第观念与封建家长制意识占了统治地位,同情和反抗起不了什么作用。兰芝回到娘家,母亲虽然疼爱她、同情她,但哥哥却是封建意识、门第观念强烈的人,他和兰芝的手足之情已完全被封建意识淹没了,在那个“男尊女卑”的社会,母亲在家庭的地位不如哥哥,所以兰芝回到娘家依然十分委屈。这首著名的长诗,充分揭露了封建家长制和门第观念对青年婚姻幸福破坏的罪恶,对这种不合理的社会制度进行了鞭策。另一方面又赞颂了兰芝、仲卿忠贞不渝的爱情。兰芝虽然受到焦母的歧视、折磨,但还是忍受折磨、温柔体贴、勤劳善良、顾全礼节,希望能委曲求全,维持与仲卿的夫妇生活;仲卿虽然礼教观念严重,守礼尽孝,但还是多次向母亲表示抗争,因个性比较懦弱,还是不得不与兰芝分离。夫妻分别时缠绵悱恻,海誓山盟。仲卿不另娶,兰芝不再嫁,表示出虽受迫害,而爱情忠贞不渝。但兰芝因哥哥势利,强迫她许婚太守之子,她自知无力反抗,便萌发以死殉情之念。诗中竭力渲染太守家为举办婚事大力张罗,以衬托兰芝的忠贞不渝之情。终于在新婚之夜,兰芝赴水自尽,仲卿也随后自缢身亡。他们是在经过一切努力之后,最后以自己的生命向那个吃人的封建社会进行最后的斗争,表明了他们对婚姻爱情幸福追求的强烈愿望与至死不渝斗争精神。他们的悲剧遭遇和对理想的追求,体现着封建统治下广大青年男女的普遍愿望和反抗要求,具有极其广泛而深刻的社会意义。所以这首诗一直脍炙人口,广为流传民间。绝不能把它看成简单地“以死殉情”。这首诗艺术性和思想性都很高,特别是兰芝、仲卿双双殉情,更是对封建社会男尊女卑、传宗接后的封建意识的沉重打击。基于这一理解,我在教学时曾请同学对诗中主人公的结局展开设想,同学提出了十多种结局,如夫妻出走,公开向社会揭露焦母的无理迫害,让兰芝嫁给太守的儿子使妇女扬眉吐气,让仲卿出家当和尚等等,后来我要求同学根据两条原则:①不能违背历史真实;②不能歪曲主人公性格,开展研讨,结果,还是维持了原诗的结局。经过讨论,大家认识到文学作品只是从一个侧面来反映社会的矛盾冲突,从而给人以启示、教育。分析和理解它,不能忽视历史背景,不能背离文学创作的原则,更不能简单地仿行,消除了可能产生的消极影响。 八、对孔雀东南飞主题的理解《孔雀东南飞》的悲剧结局,有它的历史根源。 要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去分析、去理解,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有的人认为男女主人公双双自杀殉情是消极的、不可取的,因而这首诗的主题思想缺少积极意义,这是对当时的封建社会的浓厚的罪恶势力认识不足,甚至把旧社会当做新社会;有的人认为爱情是至上的,爱情得不到圆满的解决,就应当用自杀去殉情、去表白、去斗争,似乎除了“死”别无生路,这种不从社会实际出发的轻生之举,无疑也是错误的,都是违背历史唯物主义的。 据查考《孔雀东南飞》大致创作于东汉建安年间,是当时人根据庐江郡的一个婚姻悲剧的实事写成的,一直在民间流传。为什么像兰芝这样美丽、温柔,既知书达礼又是劳动能手的女子,竟会受到仲卿母亲无理责备终致遣回娘家,这是由于封建社会门第观念的作崇。 兰芝出自平民家庭,仲卿却是个衰落了的大家子弟,他的母亲却念念不忘自家是“仕宦于台阁”的大家,看不起兰芝这个出身民家的女子,歧视她“人贱”,嫌她“无礼节”、“自专由”,一心想为儿子攀附“东家”,逼迫仲卿把兰芝遣回娘家。那么,仲卿和兰芝既然十分恩爱,也曾多次向母亲表白、求情,为什么终于不敢采取更强烈的斗争而违心地遣回兰芝呢?小姑对兰芝也十分同情,为什么不能在家庭中组成同一阵线来反对专横无理的焦母呢?这是由于社会门第观念与封建家长制意识占了统治地位,同情和反抗起不了什么作用。 兰芝回到娘家,母亲虽然疼爱她、同情她,但哥哥却是封建意识、门第观念强烈的人,他和兰芝的手足之情已完全被封建意识淹没了,在那个“男尊女卑”的社会,母亲在家庭的地位不如哥哥,所以兰芝回到娘家依然十分委屈。这首著名的长诗,充分揭露了封建家长制和门第观念对青年婚姻幸福破坏的罪恶,对这种不合理的社会制度进行了鞭策。 另一方面又赞颂了兰芝、仲卿忠贞不渝的爱情。兰芝虽然受到焦母的歧视、折磨,但还是忍受折磨、温柔体贴、勤劳善良、顾全礼节,希望能委曲求全,维持与仲卿的夫妇生活;仲卿虽然礼教观念严重,守礼尽孝,但还是多次向母亲表示抗争,因个性比较懦弱,还是不得不与兰芝分离。 夫妻分别时缠绵悱恻,海誓山盟。仲卿不另娶,兰芝不再嫁,表示出虽受迫害,而爱情忠贞不渝。 但兰芝因哥哥势利,强迫她许婚太守之子,她自知无力反抗,便萌发以死殉情之念。诗中竭力渲染太守家为举办婚事大力张罗,以衬托兰芝的忠贞不渝之情。 终于在新婚之夜,兰芝赴水自尽,仲卿也随后自缢身亡。他们是在经过一切努力之后,最后以自己的生命向那个吃人的封建社会进行最后的斗争,表明了他们对婚姻爱情幸福追求的强烈愿望与至死不渝斗争精神。 他们的悲剧遭遇和对理想的追求,体现着封建统治下广大青年男女的普遍愿望和反抗要求,具有极其广泛而深刻的社会意义。所以这首诗一直脍炙人口,广为流传民间。 绝不能把它看成简单地“以死殉情”。这首诗艺术性和思想性都很高,特别是兰芝、仲卿双双殉情,更是对封建社会男尊女卑、传宗接后的封建意识的沉重打击。 基于这一理解,我在教学时曾请同学对诗中主人公的结局展开设想,同学提出了十多种结局,如夫妻出走,公开向社会揭露焦母的无理迫害,让兰芝嫁给太守的儿子使妇女扬眉吐气,让仲卿出家当和尚等等,后来我要求同学根据两条原则:①不能违背历史真实;②不能歪曲主人公性格,开展研讨,结果,还是维持了原诗的结局。经过讨论,大家认识到文学作品只是从一个侧面来反映社会的矛盾冲突,从而给人以启示、教育。 分析和理解它,不能忽视历史背景,不能背离文学创作的原则,更不能简单地仿行,消除了可能产生的消极影响。 九、孔雀东南飞的诗句“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 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 君既为府吏,守节情不移。贱妾留空房,相见常日稀。 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 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府吏得闻之,堂上启阿母:“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 共事二三年,始尔未为久。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 阿母谓府吏:“何乃太区区!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东家有贤女,自名秦罗敷。 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便可速遣之,遣去慎莫留!” 府吏长跪告:“伏惟启阿母。 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 阿母得闻之,槌床便大怒:“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 府吏默无声,再拜还入户。举言谓新妇,哽咽不能语:“我自不驱卿,逼迫有阿母。 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 以此下心意,慎勿违吾语。” 新妇谓府吏:“勿复重纷纭。 往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奉事循公姥,进止敢自专?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 谓言无罪过,供养卒大恩;仍更被驱遣,何言复来还!妾有绣腰襦,葳蕤自生光;红罗复斗帐,四角垂香囊;箱帘六七十,绿碧青丝绳,物物各自异,种种在其中。人贱物亦鄙,不足迎后人,留待作遗施,于今无会因。 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忘!” 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 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 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 上堂拜阿母,阿母怒不止。“昔作女儿时,生小出野里。 本自无教训,兼愧贵家子。受母钱帛多,不堪母驱使。 今日还家去,念母劳家里。”却与小姑别,泪落连珠子。 “新妇初来时,小姑始扶床;今日被驱遣,小姑如我长。勤心养公姥,好自相扶将。 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出门登车去,涕落百余行。 府吏马在前,新妇车在后。隐隐何甸甸,俱会大道口。 下马入车中,低头共耳语:“誓不相隔卿,且暂还家去。吾今且赴府,不久当还归。 誓天不相负!” 新妇谓府吏:“感君区区怀!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 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恐不任我意,逆以煎我怀。” 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 。 入门上家堂,进退无颜仪。 阿母大拊掌,不图子自归:“十三教汝织,十四能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知礼仪,十七遣汝嫁,谓言无誓违。汝今何罪过,不迎而自归?”兰芝惭阿母:“儿实无罪过。” 阿母大悲摧。 还家十余日,县令遣媒来。 云有第三郎,窈窕世无双。年始十八九,便言多令才。 阿母谓阿女:“汝可去应之。” 阿女含泪答:“兰芝初还时,府吏见丁宁,结誓不别离。 今日违情义,恐此事非奇。自可断来信,徐徐更谓之。” 阿母白媒人:“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不堪吏人妇,岂合令郎君?幸可广问讯,不得便相许。” 媒人去数日,寻遣丞请还,说有兰家女,承籍有宦官。云有第五郎,娇逸未有婚。 遣丞为媒人,主簿通语言。直说太守家,有此令郎君,既欲结大义,故遣来贵门。 阿母谢媒人:“女子先有誓,老姥岂敢言!” 阿兄得闻之,怅然心中烦。举言谓阿妹:“作计何不量!先嫁得府吏,后嫁得郎君。 否泰如天地,足以荣汝身。不嫁义郎体,其往欲何云?” 兰芝仰头答:“理实如兄言。 谢家事夫婿,中道还兄门。处分适兄意,那得自任专!虽与府吏要,渠会永无缘。 登即相许和,便可作婚姻。” 媒人下床去。 诺诺复尔尔。还部白府君:“下官奉使命,言谈大有缘。” 府君得闻之,心中大欢喜。视历复开书,便利此月内,六合正相应。 良吉三十日,今已二十七,卿可去成婚。交语速装束,络绎如浮云。 青雀白鹄舫,四角龙子幡。婀娜随风转,金车玉作轮。 踯躅青骢马,流苏金镂鞍。赍钱三百万,皆用青丝穿。 杂彩三百匹,交广市鲑珍。从人四五百,郁郁登郡门。 阿母谓阿女:“适得府君书,明日来迎汝。何不作衣裳?莫令事不举!” 阿女默无声,手巾掩口啼,泪落便如泻。 移我琉璃榻,出置前窗下。左手持刀尺,右手执绫罗。 朝成绣夹裙,晚成单罗衫。晻晻日欲暝,愁思出门啼。 府吏闻此变,因求假暂归。未至二三里,摧藏马悲哀。 新妇识马声,蹑履相逢迎。怅然遥相望,知是故人来。 举手拍马鞍,嗟叹使心伤:“自君别我后,人事不可量。果不如先愿,又非君所详。 我有亲父母,逼迫兼弟兄。以我应他人,君还何所望!” 府吏谓新妇:“贺卿得高迁!磐石方且厚,可以卒千年;蒲苇一时纫,便作旦夕间。 卿当日胜贵,吾独向黄泉!” 新妇谓府吏:“何意出此言!同是被逼迫,君尔妾亦然。黄泉下相见,勿违今日言!”执手分道去,各各还家门。 生人作死别,恨恨那可论?念与世间辞,千万不复全! 府吏还家去,上堂拜阿母:“今日大风寒,寒风摧树木,严霜结庭兰。儿今日冥冥,令母在后单。 故作不良计,勿复怨鬼神!命如南山石,四体康且直!” 阿母得闻之,零泪应声落:“汝是大家子,仕宦于台阁。慎勿为妇死,贵贱情何薄!东家有贤女,窈窕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