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诗经》中的有些诗真是奴隶写的吗,比如《豳风·七月》.】说到这个问题,我想啰嗦一下.在这里借用一下扬之水先生的说法:说《诗经》是“民歌”,这个“民”和今天所指的“民”不是一回事.《诗》的时代是一个从物质到精神都为宗法贵族体制所笼罩的社会.后世所谓官僚、文人、民间这些概念,那时都还没有.《诗》中大部份作品很难用后世的概念,说他是“民间文学”.就算背认为是“各地民歌”的《风》中的大部份的诗,其精神境界,生活态度,以及提及的生活用度也不可能属於奴隶.《风》中相当一部份诗,明显可看出是贵族所作.当时庶人生活水平低下,条件恶劣.物质条件极端恶劣又怎麽有余力创造精神财富呢.《诗》不是出自里巷歌谣,雅、颂不是,风也不是.《七月》是写“劳动者”的故事,但是不见得就是出自“劳动者”之口,“写劳动者的歌”和“劳动者唱的歌”原本不是一回事.当然,我们谁也不能对此下定论,说农事诗一定是或不是出自农民之口.后人对《七月》的作者有多种看法,很多人就认为是《毛序》中提到的“周公”所作.但也有人认为如果不是长期躬耕陇亩之间的人写不出这么亲切有味的诗.既然作者已不可考,只能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以上并非确切答案,只望能供Lz作一参考.对《诗经》有更多的认识.。 2.诗经真的是孔子修订的吗《诗经》的作者佚名,绝大部分已经无法考证,传为尹吉甫采集、孔子编订。 相传周代设有采诗之官,每年春天,摇着木铎深入民间收集民间歌谣,把能够反映人民欢乐疾苦的作品,整理后交给太师(负责音乐之官)谱曲,演唱给周天子听,作为施政的参考。这些没有记录姓名的民间作者的作品,占据诗经的多数部分。 据说春秋时期流传下来的诗有3000首之多,后来只剩下311首(其中有六首笙诗有目无诗)。孔子编纂诗经之后,最早明确记录的传承人,是“孔门十哲”、七十二贤之一的子夏,他对诗的领悟力最强,所以由其传诗。 3.诗三百,一言以蔽之,诗无邪,诗经真的有传说中写的这么好吗诗三百源于民间,甚至很多见于民谣,描述了古人的生活习俗等等,在后人对古人的研究上给予了极大的贡献。 因为其源于民间,因而语言朴素,很真实的表达了当时人们的所思所想,是现实主义的代表。是以孔子评论它为“思无邪”。 思无邪,原是《诗经·鲁颂·駉》中一句诗:“思无邪,思马斯徂。”“思”在此篇本是无意的语音词,孔子在此借用为“思想”解。这里的“思”字。即是说,诗经所包含的思想是无邪的,无邪,即正诚,邪和正,必要有个标准,这个标准就是“仁”。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集,作为现实主义的代表之作,和浪漫主义的代表之作屈原的《离骚》(其文学价值)相比其价值更见于其对历史研究的贡献。 至于其文学价值,也是无可厚非的,就其《诗经》“六义”——风、雅、颂、赋、比、兴(前三个说的是内容,后三个说的是手法。)既可以看出,诗经本身也是很严谨的。 当你在朗读诗经的时候也可以感受到其语言的朴实优美,譬如《蒹葭》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给人以相当美的感受。 日前,由中国选送的古籍经典《诗经》在日前结束的德国莱比锡“世界最美的书”评选中一举夺魁。由此可见一般。 (暮春手打) 4.诗经真的是孔子修订的吗《诗经》的作者佚名,绝大部分已经无法考证,传为尹吉甫采集、孔子编订。 相传周代设有采诗之官,每年春天,摇着木铎深入民间收集民间歌谣,把能够反映人民欢乐疾苦的作品,整理后交给太师(负责音乐之官)谱曲,演唱给周天子听,作为施政的参考。这些没有记录姓名的民间作者的作品,占据诗经的多数部分。 据说春秋时期流传下来的诗有3000首之多,后来只剩下311首(其中有六首笙诗有目无诗)。孔子编纂诗经之后,最早明确记录的传承人,是“孔门十哲”、七十二贤之一的子夏,他对诗的领悟力最强,所以由其传诗。 5.诗经·神曲风是真的吗首先,你要想一想诗经的内容是什么,诗经三百分为风雅颂,这是按用途和音乐分的,风是指各地方的民间歌谣,雅的大部分是贵族宫廷正乐,颂是周天子和诸侯用以祭祀宗庙的舞乐。 这里提到风,那么我们着重分析下风。风(也称国风)分为十五国风:周南、召南、邶〔bèi〕、鄘〔yōng〕、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huì〕、曹、豳〔bīn)。这里可没有神曲风,因为风是指各地方的民间歌谣,那么分类是用各个地方名分的,神曲是一个地方么? 此外,从风格来看,这篇不能叫诗,更像辞,你读一读《离骚》便知。 附,所谓的《诗经·神曲风·月亮之上》 予遥望兮,蟾宫之上; 有绮梦兮,烁烁飞扬。 昨已往兮,忧怀之曝尽; 与子见兮,在野之陌青。 牵绕兮我怀,河升波涨; 美人兮相伴,斯是阙堂。 【翻译】 我在仰望!月亮之上! 有一个梦想在自由地飞翔! 昨天以往!风干了忧伤! 我和你重逢在那苍茫的路上! 生命已被牵引,潮落潮涨; 有你的地方,就是天堂! 评:虽是娱乐之作,但是颇具文采,行文流畅,功底匪浅。 6.诗经怎么样诗经我个人蛮喜欢的,有些诗真的很深情的~~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311篇,又称《诗三百》。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 诗经简介 《诗经》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其中“风”包括了十五个地方的 诗经封面 民歌,叫“十五国风”,有160篇,是《诗经》中的核心内容。“风”的意思是土风、风谣。“雅”是正声雅乐,分“大雅”、“小雅”,有诗105篇,其中大雅31篇,小雅74篇。“颂”是祭祀乐歌,分“周颂”、“鲁颂”、“商颂”,有诗40篇。是“五经”之一。诗经距今已有2500年的历史。 《诗经》表现手法上分为赋、比、兴。与风、雅、颂合称“六义”。 《诗经》共收集了305篇诗歌,其中6篇为笙诗,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现存305篇(既有标题又有文辞的)。到了战国时期,礼崩乐坏,大量乐谱失传,仅存的歌词则编入《诗经》。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这些诗当初都是配乐而歌的歌词,保留着古代诗歌、音乐、舞蹈相结合的形式,但在长期的流传中,乐谱和舞蹈失传,就只剩下诗歌了。 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孔子说:《诗经》一共有三百零五篇,每一篇讲一个故事,每一个故事有一个道理,可以说相当多了,然而用其中的一句话就可以涵盖《诗经》中所有的义理而没有丝毫遗漏,这就是《鲁颂 駉》中说的:思无邪。它的意思是,人的思想念头,都是由天理中生来的,而不是由私欲所扭曲的,这一句话,就把《诗经》的思想、道理完全概括了。诗人的言语有赞美的,有讽刺的,对善良的人和事,就用美好的语言来赞美它,以感发人的善心,对丑恶的人和事,就用尖刻的言语来讽刺它,以惩罚人的恶念。都是要提起人们善良的念头,除去人们丑恶的思想,使得人们的性情温和纯正。如果人心的每个念头都是纯正的,没有被私欲邪念扭曲的,那他的所作所为,自然是充满了善行,而没有恶行,充满了被赞美的行为,而没有被讽刺的行为。诗人的赞美和讽刺,也不过是为了劝善惩恶而已,因此由思无邪三个字,足以概括《诗经》的精神了。想要修身的学人务必了解,应该将功夫下在“慎思”之上。 7.《诗经》真的是劳动人民在劳动中创作的歌谣吗风:是不同地区的地方音乐。 《风》诗是从周南、召南、邶、鄘、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曹、豳等15个地区采集上来的土风歌谣。共160篇。 大部分是民歌。 雅:是周王朝直辖地区的音乐,即所谓正声雅乐。 《雅》诗是宫廷宴享或朝会时的乐歌,按音乐的不同又分为《大雅》31篇,《小雅》74篇,共105篇。除《小雅》中有少量民歌外,大部分是贵族文人的作品。 颂:是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内容多是歌颂祖先的功业的。《颂》诗又分为《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共40篇。 全部是贵族文人的作品。从时间上看,《周颂》和《大雅》的大部分产生在西周初期;《大雅》的小部分和《小雅》的大部分产生在西周后期至东迁时;《国风》的大部分和《鲁颂》、《商颂》产生于春秋时期。 从思想性和艺术价值上看,三颂不如二雅,二雅不如十五国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