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没有人告诉一下九天玄女的传说啊九天玄女,又尊称为「地母娘娘」,据考证就是上古神话中最著名的女神──女娲,所以也尊称「女娲娘娘」,或者简称之为「娲皇」。 又叫九天女、玄女、元女、九天娘娘、九天玄姆娘娘、连理妈,本是中国古代的女神,后为道教所信奉,成为女仙中著名的一位,在民间颇有影响。九天玄女是位颇谙军事的女神仙,但她的模样却像是一位雍容华贵的后妃。 在台湾乡土神明的传说里,九天玄女又称连理妈,有大妈、二妈、三妈至九妈的九尊神像。 女娲氏,也称女希氏,伏羲氏的女弟;据传说,笙簧便是她最先制造的;她一生最大的贡献,是制订嫁娶的礼节,尤其规定同姓氏的不得相婚配,使后世的男女关系,不致于像禽兽一般的雌雄滥交,而步上了氏族的正轨,确是中华民族的一大功臣。 《十八史略》的女娲氏,风姓,以木德王,始有作笙簧(乐器名)。诸候共工氏,与祝融战而不胜,乃怒而以头触不周山,崩,天柱析,地维缺;女娲氏乃炼五色石补天,断鳌(大龟)足,立四柱,聚芦灰以止滔水(洪水),于兹地平天成,不改旧物。 《补史记》的女娲,亦是风姓,蛇身人首,有神圣之德,代宓牺立,号曰女希氏;无革造,惟作笙簧,故易不载,不承五运;一曰,女娲亦木德王,盖宓牺之后,已经数世,金木轮环,周而复始,特举女娲,以其功高而充三皇,故频木王也。当其末年也,诸候有共工氏,任智刑,以强霸而不王,以水乘木,乃以祝融战,不胜而怒,乃头触不周山,崩,天柱折,地维缺;女娲乃炼五色石以补天,断鳌足以立四极,聚芦灰以上滔水,以济冀州;于是,地平天成,不改旧物。 九天玄女乃先天的真仙,受西王母之命,授符法于黄帝,故后来称为九天玄女娘娘。道上称为九天玄母天尊。 后世一直认为九天玄女是助战的神仙。所谓九天者,中央及八方也,所以九天乃四面八方的意思。 传说玄女就是天地间唯一的神女。传说中的九天玄女娘娘是一位楚楚动人的女仙,但据传说她的原型却是一个在鸟身上长着人脑袋的怪物,这就是玄鸟。 在〈诗经〉中,记载着玄鸟是商人始祖的说法。《史记》中也说,殷商的祖先是其母吃了玄鸟蛋,怀孕而生。 这是商族崇拜玄鸟图腾的反映。 相传 黄帝与蚩尤作战时,玄女下降,授传下的三本天书(奇门遁甲、太乙神数、六壬神课后称为之三式),、兵符、图策、印剑于黄帝,遂破蚩尤。 这个玄鸟后来化身为玄女,并被掺入了黄帝神话之中,成了黄帝的师父。九天玄女是西王母的弟子,也是黄帝的师尊。 《黄帝问?玄女兵法》、《云笈七签》及《九天玄女传》等书中记载,当黄帝与蚩尤大战于涿鹿之时,蚩尤呼风唤雨,吹烟喷雾,大雾三日,黄帝不能取胜。正在发愁之际,来了一位妇人,人首鸟形。 原来是玄女受西王母之命下降,并授予黄帝兵符印剑等物,还为黄帝制夔牛鼓八十面,黄帝得了九天玄女传授的战法,才击败了蚩尤。此时的玄女,虽尚未脱尽鸟形,但到底进了一步,成了一位救助急难,暗藏谋略的半人半禽女神。 后来黄帝采了首山的铜矿,铸造了九个巨鼎陈列在荆山之下,其后黄龙来迎,黄帝就乘着黄龙上天去了。所以天庭特意任命九天玄女为天书秘禄,专门掌管人世劫运,向处逆境的救世英雄传授兵法。 到了宋代的《云笈七签》中,九天玄女则彻底人神化,完全脱掉了动物痕迹。书中专门有一篇《九天玄女传》,写她骑的是凤凰,驾着彩云,穿的是九色彩翠华服,是一位专门扶持应命英雄,授以天书兵法的上界女仙──玄女娘娘。 九天玄女的这一角色,大量出现在古典小说中。流传较广,影响较大的如宋元间编撰的《大宋宣和遣事》,明代四十四回本《三遂平妖传》、清代《女仙外史》和《薛仁贵征东》等书,都有许多笔墨对九天玄女做了绘声绘色的描摹。 在古典小说中,九天玄女也都是兼天帝意志,传授天书兵法,辅佐良臣名将的天界大神。宋元时期《大宋宣和遗事》及据此写成的《水浒传》中,宋江江州遇救后,又去接老父上山,不料被官兵知觉,仓皇中逃进还道村玄女庙。 玄女娘娘显灵,不仅救了宋江一命,九天玄女还授三卷天书给宋江,助他战胜官兵的故事。后来宋江归顺了朝廷,领兵征辽时,被辽军的「太已混天象阵」所困,宋江夜梦中得九天玄女传授破阵之法,即以此法大破辽军。 除此之外,清代《薛仁贵征东》中也记载,薛仁贵征东途中,突然地裂成洞,他在仙童的带领下走进一个洞天福地,见到了九天玄女。得到九天玄女的白虎鞭、水火炮、震天弓、穿云剑及无字天书等宝物,才赢得了征东的胜利。 民间都知道女娲氏是补天的女神,认为凭祂个人的法力,像伞一般的天穹,尚且能支撑住,所以又传说女娲氏一定是修补伞的圣手,因此,制造伞的业者,奉女娲氏为守护神。另外民间信仰中,传说九天玄女是线香业的祖师爷,并传说只要是有香火的地方,九天玄女都会到来倾听人间的苦难,故香烛业奉祀九天玄女为祖师,制香业人家都在家中供奉神位,并在九月九日祭祀。 此外,九天玄女也曾为黄帝制作指南车,帮助黄帝击败蚩尤,因此许多汽车制造或销售业者也将他视为守护神,还有丝棉的纺织业者,也奉为职业神。 2.九天玄女在山海经那里能找到九天玄女最早的记载于《诗经》与《山海经》,女娲最早也同样载于《山海经‧大荒西经》;《山海经》大荒西经:有神十人,名曰女娲之肠,化为神,处栗广之野,横道而处。 另据《山海经·大荒东经》记载:夔牛作为古时代神话奇兽,古时生于东海流波山,“其状如牛,苍色无角,一足能走,出入水即风雨,目光如日月,其声如雷,名曰夔。黄帝杀之,取皮以冒鼓,声闻五百里。"《黄帝内经》载:“黄帝伐蚩尤,玄女为帝制夔牛皮鼓八十面,一震五百里,连震三千八百里。"九天玄女令军士宰夔牛制作八十面战鼓,使黄帝在得到九天玄女辅助之后,带兵与蚩尤大战于中冀。 当黄帝摆下“奇门遁甲”阵之后,即令军士以雷兽之骨,大击八十面夔牛皮巨鼓,一时鼓声大作,一击震五百里,连击震三千八里,只见整个战场地动山摇,天旋地转,喊杀冲宵汉,使量蚩尤兵卒神魂颠倒,冲杀元门,败倒如山。 “蚩尤铜头啖石”,即把石头当饭食,且能“飞空走险。”但在夔牛鼓震声中,“九击止之,尤不能走,遂杀之。"尔后,黄帝又诛榆罔于阪泉,(今河北省涿鹿县东南),经过这场 大血战,天下始得大定。 3.九天玄女的传说汉高祖刘邦打败项羽,建立汉朝后,建都城时却遇到了麻烦:古都咸阳和秦朝的阿房宫被项羽一把火烧毁,刘邦不得不另选都址。 他派方士张天罡具体去操办,张天罡首先选中了白鹿原。白鹿原右临泾水,左接渭河,沃野千里,路通八极,是个建都的好住处。 等到破土动工之日,突然地动山摇、天崩地裂,白鹿原顿时成为一片汪洋。张天罡在危机之时,大呼素有灵验的九天玄女来拯救,只见一片五彩祥云自西天而降,九天玄女向白鹿原撒下一把净土,白鹿原被恢复原状,无数施工的民工得救了。 九天玄女告诉张天罡:白鹿原下有一巨鲸,这里不适合建都,要另选都址。张天罡按照玄女的叮嘱,最后将都城选定在长安,他按各方方位、距离,打了四十九个钻孔,在打最后中央的钻孔时,它被自动塌陷下去,变成一个深不可测的大洞穴,张天罡急忙恳求九天玄女前来救助。 玄女驾云而来,告诉他洞里有一条巨龙,只见她用手中的净瓶倒扣于空中,把洞穴罩住,又让张天罡派勇士进洞把巨龙捆绑起来,用铁板浇铸钟楼,九天玄女再用净瓶倒扣钟楼上,永镇住巨龙。从此以后,建都工程进展顺利,一座伟岸的新都城很快落成。 扩展资料 九天玄女的原始形象是玄鸟,传说她是古代王朝商朝的始祖。《诗经·商颂·玄鸟》说:“天命玄鸟,降而生商”这是殷商后代祭祀祖先的诗歌。 意思是说天帝命令玄鸟生下商的始祖契。玄鸟就是商的始祖。 目前所知最早述及玄女的文献汉代纬书《龙鱼河图》载: 黄帝摄政时,有蚩尤兄弟八十一人,并兽身人语,铜头铁额,食砂石子,造立兵仗刀戟大弩,威振天下,诛杀无道,不仁慈。万民欲令黄帝行天子事,黄帝仁义,不能禁止蚩尤,遂不敌。 黄帝仰天而叹。天遣玄女下授黄帝兵信神符,制伏蚩尤。 此处玄女乃上天之神,虽未具体说明是否人形,但从整段文字看,若非人形,当有特别说明,如对蚩尤兄弟之“兽身人语”,便专门予以描述。由此可知,玄女应为“人首人形”之神,与玄鸟之“鸟形”无任何关系。 4.有中国女神九天玄女的徒弟吗九天玄女曾为黄帝之师,又曾收白猿为徒。 1、黄帝之师 传说上古之时,时黄帝继位二十二年,礼贤下士,修身积德。蚩尤残暴,为了拯救人民,奋起讨伐蚩尤。 黄帝与蚩尤鏖战于涿鹿(今河北省涿鹿县),黄帝虽得风后和力牧二圣贤帮助,但仍九战而不胜。蚩尤凭借妖术,多方变幻,呼风唤雨,吹烟喷雾,使三日三夜大雾冥冥。 令军士不见天日,难辨山川四野方向,困黄帝于太山之下。黄帝见军士无法作战,引兵退归太山之阿,夜间昏然忧寝。 于是黄帝虔诚祈祷于泰山,终使西王母深受感动。西王母遣使先授真符给黄帝佩戴,再命玄女降临,传授三宫五意,阴阳之略,太乙遁甲、六壬步斗之术,阴符之机,灵宝五符五胜之文,以及兵符印剑,九天玄女成了黄帝的师尊 。 为了战胜蚩尤,九天玄女令军士宰夔牛制作八十面战鼓,使黄帝在得到九天玄女辅助之后,带兵与蚩尤大战于中冀。当黄帝摆下“奇门遁甲”阵之后,黄帝捕获了夔,用它的皮制作军鼓,用它的骨头作为鼓槌,结果击打这面鼓的声响能够传遍方圆500里,使黄帝军士气大振、蚩尤军大骇。 尔后,黄帝又诛榆罔于阪泉(今河北省涿鹿县东南),经过这场大血战,天下始得大定。 道教称,黄帝兵法战胜及登仙之术,皆九天玄女在南山所授符图秘诀,九天玄女为黄帝之师、圣母元君之弟子。 后世有托称黄帝玄女的书文传世,内容或为兵法,或为阴阳房中之术。又数年,王母遣使白虎之神,乘白鹿集于帝庭,授以地图。” 据《隋书》记载,玄女曾向黄帝解答男女俯仰升降盈虚之术,表明玄女还是颇精养生之道的女仙。 此时的“九天玄女”成为西王母的麾下、特使,掌管天机秘典,应劫显凡或隐或现,或真形,或幻相,形态不一,是应时应运入世救劫的女仙。 反观道经的记载是则循序渐进,从《诗经》《史记》中的“玄鸟”至道教女仙“玄女、九天玄女”的过程,是从大道衍化、天地化育来记述。所以,从道经记载探究,九天玄女的原型是玄鸟,后来又化身为玄女。 唐末五代道士杜光庭,将上述资料加以综合,写成《九天玄女传》,收入《墉城集仙录》卷六(又载《云笈七签》卷一百一十四)。该传亦主述玄女向黄帝授符书以破蚩尤故事,但明确将玄女作为道教神仙加以叙写。 经过如此叙写之后,九天玄女遂成为上古之女仙,而被纳入道教神谱中。 2、收白猿为徒 传说九天玄女游云梦之地,见山中有白云洞,仙气缔绕,遂往暂息。 洞中白猿化身为袁公,向玄女虔恭朝拜,终日摘花献果,加以供奉,玄女见他小心谨慎,修持养道,遂尽传剑术予他。功成携白猿同上天庭朝见天颜,玉帝见之甚喜,封袁公为白云洞君,敕他掌九天秘书。 扩展资料: 九天玄女原型: 玄鸟 九天玄女的原始形象是玄鸟,传说她是古代王朝商朝的始祖。 《诗经·商颂·玄鸟》说:“天命玄鸟,降而生商”这是殷商后代祭祀祖先的诗歌。 意思是说天帝命令玄鸟生下商的始祖契。玄鸟就是商的始祖。 目前所知最早述及玄女的文献汉代纬书《龙鱼河图》载: 黄帝摄政时,有蚩尤兄弟八十一人,并兽身人语,铜头铁额,食砂石子,造立兵仗刀戟大弩,威振天下,诛杀无道,不仁慈。万民欲令黄帝行天子事,黄帝仁义,不能禁止蚩尤,遂不敌。 黄帝仰天而叹。天遣玄女下授黄帝兵信神符,制伏蚩尤。 此处玄女乃上天之神,虽未具体说明是否人形,但从整段文字看,若非人形,当有特别说明,如对蚩尤兄弟之“兽身人语”,便专门予以描述。由此可知,玄女应为“人首人形”之神,与玄鸟之“鸟形”无任何关系。 壬女 “九天玄女”应为“九天壬女”,该系传抄笔误,又因“壬”,天干第九位,玄色,故名九天壬(玄)女。壬女,即炎帝生母,任姒(名女登),任氏之女。 炎帝因任女所生,故姓“姜”。姜姓本意为任女所生之意。 所以,九天玄女就是九天壬女。炎帝之母任姒,感神龙首而生炎帝,有蟜氏之女,任姓。 在古代,母系社会只知道自己的母亲,却不知道自己的父亲,而是从女性的姓氏。炎帝的母亲是著名的女子壬勇和壬氏的女儿。 炎帝之所以把炎帝放在东方,是因为他丑陋的外表和他父亲对邵店的不满。是燕蒂的母亲任勇亲自抚养了燕蒂成人。 因为他母亲姓壬,所以她生的第一个儿子是她母亲姓壬。炎帝在江水有造诣,故名江水。 自从衣(任)面旗(江)被命名为江,姚的母亲也是壬的女儿。 根据甲骨文的含义,蒋出生于壬女(怀孕)。 他一下子就破译了“江”的本义,壬楚文就是壬(怀孕)。因此,严江皇帝的姓氏必须是任用的。 “江”字的本义是“壬(宣)生女”的文本。所以,九天玄女真的就是九天壬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九天玄女。 5.九天玄女原型九天玄女的原始形象是玄鸟。《诗经·商颂·玄鸟》说:“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宅殷土芒芒,古帝命武汤,正域彼四方。这是殷商后代祭祀祖先的诗歌。意思是说天帝命令玄鸟生下商的始祖契,建立了强大的商王朝。玄鸟就是商的始祖。据《史记· 殷本记》曰: “殷契,母曰简狄,有娀氏之女,为帝喾次妃。三人行浴,见玄鸟堕其卵,简狄取而吞之,因孕生契。契长而佐禹治水有功。封于商,赐姓子氏。”又据《吕氏春秋·音初》记载:“有娀氏有二佚女,为之九成之台,饮食必以鼓,帝令燕往视之,鸣若隘隘,二女爱而争搏之,覆以玉筐,少选,发而视之,燕遗二卵,北飞,遂不返。”东汉高诱注曰:“帝,天也。天命降卵于有娀氏,吞而生契。”契,读作屑(xie,亦作楔。)传说中为商的始祖,帝喾之子。母亲叫简狄。居于商(今河南商丘南),一说居于蕃(今山东腾县)。传说商族与玄鸟有血缘关系,应与商族崇拜玄鸟图腾有密切关系。 早在隋朝之前,就有一部叫《黄帝问玄女兵法》的著作。书中详细记载了玄女助黄帝战胜蚩尤的故事。此中玄女为玄鸟所化,虽尚未脱离鸟形,但到底还是进了一步,成了一位救助危难传授兵法的半人半禽的女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