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诗经中当诛

1.古代诗词中诛错一词是如何兴起的

《汉书》卷四十九《晁 错传》:“(错)迁为御史大夫,请诸侯 之罪过,削其支郡,……诸侯灌华。

……后余日,吴楚七国俱反,以诛错为名。……后十余日,……乃使中 尉召错,给载行市。

错衣朝衣斩东市。”晁错,汉时孝文帝之御史大夫, 因主张削弱诸侯权势而获罪于诸侯。

后吴、楚七国诸侯以诛错为名而 反,景帝惧之,诛错,然七国仍未罢兵,景帝乃知诸侯之意不在诛错,乃 悔。后即以“诛错”用作指喻借诛近臣而兴兵反叛之典,亦以用作良臣 因忠见诛之典。

唐•刘长卿《至德三年春正月时谬蒙差摄海盐令闻王师 收二京因书事寄上浙西节度李侍郎中亟行营五十韵》:“食参将可待,诛 错辄为名。”。

2.诗经中“渌水澹澹”出自哪里

东京赋 《东京赋》 ——张衡 汉文化遗产传续至今的既有《东京赋》、《西京赋》、《灵宪》、《七弁》、《伤寒杂病论》、《金匮要略》等经典著作。

《东京赋》中的安处先生否定和批判了他的观点,警告凭虚公子“水所以载舟,亦所以覆舟”。又对东都洛阳的盛况进行了一番描绘,意在称颂东京的兴盛而不流于奢侈。

东京赋 安处先生于是似不能言,怃然有闲,乃莞尔而笑曰:“若客所谓末学肤受,贵耳而贱目者也。苟有胸而无心,不能节之以礼,宜其今而荣古矣。

由余以西戎孤臣,而悝缪公于宫室,如之何其以温故而知新,研核是非,近于此惑?周姬之末,不能厥政,政用多僻,始于宫邻,卒于金虎。嬴氏搏翼,择肉西邑。

是时也,七雄并争,竞相高以奢丽楚筑章华于前,赵建丛台于后。秦政利觜长距,终得擅场,思专其侈,以莫己若。

乃构阿房,起甘泉,结云阁,冠南山征税尽,人力殚。然后收以太半之赋,威以参夷之刑。

其遇民也,若氏之芟草,既蕴崇之,又行火焉。〔A11C〕々黔首,岂徒高天、厚地而已哉!乃救死于其颈,驱以就役,唯力是视。

百姓弗能忍,是用息肩于大汉,而欣戴高祖。高祖膺受图,顺天行诛,杖朱旗而建大号。

所推必亡,所存必固。埽项军于垓下,绁子婴于轵涂。

因秦宫室,据其府库。作洛之制,我则未暇,是以西匠营宫,目玩阿房,规摹逾溢,不度不臧。

损之又损之,然尚过于周堂。观者狭而谓之陋,帝已讥其泰而弗康。

且高既受命建家,造我区夏矣,文又躯自菲薄,治致升平之德。武有大启土宇,纪禅肃然之功。

宣重威以抚和戎狄,呼韩来享,咸用纪宗存主,飨祀不辍。铭勋彝器,历世弥光。

今舍纯懿而论爽德,以《春秋》所讳而为美谈,宜无嫌于往初,故蔽善而扬恶,祗吾子之不知言也。必以肆奢为贤,则是黄帝合宫,有虞总期,固不如夏癸之瑶台,殷辛之琼室也,汤武谁革而用师哉!盍亦览东京之事以自寤乎?且天子有道,守在海外。

守位以仁,不恃隘害。苟民志之不谅,何云岩险与襟带?秦负阻于二关,卒开项而受沛。

彼偏据而规小,岂如宅中而图大?昔先王之经邑也,掩观九奥,靡地不营。土圭测景,不缩不盈,总风雨之所交,然后以建王城。

审曲面势,溯洛背河,左伊右,西阻九阿,东门于旋。盟津达其后,太谷通其前。

回行道乎伊阙,邪径捷乎に辕。大室作镇,揭以熊耳。

底柱辍流,钅覃以大丕。温液汤泉,黑丹石辎。

王鲔岫居,能鳖三趾。宓妃攸馆,神用挺纪。

龙图授羲,龟书畀姒。召伯相宅,卜惟洛食。

周公初基,其绳则直。苌弘魏舒,是廓是极。

经途九轨,城隅九雉。度堂以筵,度室以几。

京邑翼翼,四方所视。汉初弗之宅,故宗绪中圮。

巨猾闲,窃弄神器,历载三六,偷安天位。于是蒸民,罔敢或贰,其取威也重矣。

我世祖忿之,乃龙飞白水,凤翔参墟。授钺四七,共工是除。

枪旬始,群凶靡余。区宇宁,思和求中。

睿哲玄览,都兹洛宫。曰止曰时,昭明有融。

既光厥武,仁洽道丰。登岱勒封,与黄比崇。

逮至显宗,六合殷昌。乃新崇德,遂作德阳。

启南端之特闱,立应门之将将。昭仁惠于崇贤,抗义声于金商。

飞云龙于春路,屯神虎于秋方。建象魏之两观,旌六典之旧章。

其内则含德、章台,天禄、宣明,温饬、迎春,寿安永宁。飞阁神行,莫我能形。

濯龙芳林,九谷八溪。芙蓉覆水,秋兰被涯。

渚戏跃鱼,渊游龟。永安离宫,修竹冬青。

阴池幽流,玄泉冽清。鹎ス秋栖,鹘鸟春鸣。

且鸠丽黄,关关嘤嘤。于南则前殿灵台,和欢安福。

讠移门曲榭,邪阻城洫。奇树珍果,钩盾所职。

西登少华,亭候修敕。九龙之内,实曰嘉德。

西南其户,匪雕匪刻。我后好约,乃宴斯息。

于东则洪池清。渌水澹澹。

内阜川禽外丰葭。献鳖蜃与龟鱼,供蜗{庳虫}与菱芡。

其西则有平乐都场,示远之观。龙雀蟠蜿,天马半汉。

瑰异谲诡,灿烂炳焕。奢未及侈,俭而不陋。

规遵王度,动中得趣。于是观礼,礼举仪具。

经始勿亟,成之不日。犹谓为之者劳,居之者逸。

慕唐虞之茅茨,思夏后之卑室,乃营三宫,布教颁常。复庙重屋,八达九房。

规天矩地,授时顺乡。造舟清池,惟水泱泱。

左制辟雍,右立灵台。因进距衰,表贤简能。

冯相观,祈褫禳灾。于是孟春元日,群后旁戾。

百僚师师,于斯胥洎。藩国奉聘,要荒来质。

具惟帝臣,献琛执贽。当觐乎殿下者,盖数万以二。

尔乃九宾重,胪人列,崇牙张,镛鼓设。郎将司阶,虎戟交铩。

龙辂充庭,云旗拂霓。夏正三朝,庭燎,撞洪钟伐灵鼓,旁震八,平盖隐訇,若疾霆转雷而激迅风也。

是时称警跸已,下雕辇于东厢。冠通天,佩玉玺,纡皇组,要干将,负斧,次席纷纯,左右玉几,而南面以听矣。

然后百辟乃入,司仪辨等,尊卑以班。璧盖皮帛之贽既奠,天子乃以三揖之礼礼之。

穆穆焉,皇皇焉,济济焉,将将焉,信天下之壮观也。乃羡公侯卿士,登自东除。

访万机,询朝政,勤恤民隐,而除其眚。人或不得其所,若己纳之于隍。

荷天下之重任,匪怠皇以宁静。发京仓,散禁财,赉皇寮,逮舆台。

命膳夫以大飨,饔饩浃乎家陪。春醴惟醇,燔炙芬芬。

君臣欢康,具醉熏熏。千品万官,已事而。

勤屡省,懋乾乾。清风协于玄德,淳化。

3.网游《诛仙》中,诗经任务

【四言五言】所谓伊人53.-111 在水一方 51.25窈窕淑女 31.67 君子好逑 54.97野旷天低树25.59 江清月近人 31.51海内存知己 -74.18 天涯若比邻 -1.157月上柳梢头23.180 人约黄昏后76.-101愿得一心人 -70.131 白头不相离338.126结发为夫妻 9.-38 恩爱两不疑 138.-46相思似海深 315.101 旧事远如天 8.-94举杯邀明月 208.-51 对影成三人 212.10但愿人长久 47.65 千里共婵娟 -75.44美人卷珠帘 -25.-78 深坐蹙蛾眉 228.9 夕阳无限好 只是近黄昏 398.31心似双丝网 65.135 中有千千结 -26.175海上生明月 346.84 天涯共此时 257.36郎骑竹马来 98.209 绕床弄青梅 355.-8入我相思门 -85.130 知我相思苦 358.153红豆生南国205.-69 春来发几枝1**.4 愿君多采撷27.-44 此物最相思44.-48【六言七言】昨夜雨疏风骤 54.70 浓睡不消残酒 74.59夜月一帘幽梦 -29.111 春风十里柔情 35.143有情还似无情 279.-91 相见争如不见 234.147只愿君心似我心 404.114 定不负相思意 277.111千金纵买相如赋 102.-117 脉脉此情谁诉 246.-117请君试问东流水 -2.6 别意与之谁长短 92.-62洛阳亲友如相问 315.41 一片冰心在玉壶 339.33得成比目何辞死 412.48 愿作鸳鸯不羡仙 301.-30花谢花飞飞满天 369.33 红消香断有谁怜 344.21为伊消的人憔悴 387.54 衣带渐宽终不悔 291.44婷婷袅袅十三余 241.-75 豆蔻梢头二月初 293.5东边日出西边雨 360.14 道是无晴却有晴 248.-86春潮带雨晚来急 101.224 野渡无人舟自横 327.-8去年今日此门中 248.105 人面桃花相映红 -44.95月落乌啼霜满天 358.-44 江枫渔火对愁眠 292.33色不迷人人自迷 383.-59 情人眼里出西施 324.-89唱罢秋坟愁未歇 237.33 春丛认取双栖蝶 352.-86枝上柳条吹又少 371.-60 天涯何处无芳草 275.-28春宵苦短日高起 392.-36 从此君王不早朝 319.49赵瑟初停凤凰柱 351.25 蜀琴欲奏鸳鸯弦 244.55多情却似总无情 268.-11 唯觉尊前笑不成 260.-4 春从春游夜专夜 356.67 承欢侍宴无闲暇 259.82忆君心似西江水 320.61 日夜东流无歇时 321.83身无彩凤双飞翼 244.183 心有灵犀一点通 174.207锦瑟无端五十弦 256.159 一弦一柱思华年 292.146鸳鸯被里成双夜 265.183 一树梨花压海棠 119.215人生得意须尽欢 322.159 莫使金樽空对月 296.195春心莫共花争发 71.195 一寸相思一寸灰 380.169春蚕到死丝方尽 73.256 蜡炬成灰泪始干 56.213银筝夜久殷勤弄 50.141 心怯空房不忍归 54.111可怜无定河边骨 66.108 犹是春闺梦里人 3.27金风玉露一相逢 383.92 便胜却人间无数 -20.68一枝红艳露凝香 125.-97 云雨巫山枉断肠 -2.80 回眸一笑百媚生 234.92 六宫粉黛无颜色 260.56相见时难别亦难 239.199 东风无力百花残 360.110多情只有春庭月 391.135 犹为离人照落花两情若是长久时 349.139 又岂在朝朝暮暮 29.-73还君明珠双泪垂 297.93 恨不相逢未嫁时316.102 忆君心似西江水 317.78 日夜东流无尽时 321.83笑渐不闻声渐消 316.-51 多情却为无情恼 268.-11若教眼底无离恨 248.-45 不信人间有白头 303.-62相思一夜情多少 181.-57 地角天涯不是长 196.-36曾经沧海难为水 156.-33 除却巫山不是云 -44.25瘦影自怜秋水照 157.-27 卿须怜我我怜卿 225.-99今宵酒醒何处 124.16 杨柳岸晓风残月 120.-120人生无物比多情 102.14 江水不深山不重 85.14人生自是有情痴 -10.-33 此恨不关风与月 154.-88相思一夜情多少 160.-63 地久天涯不是长 196.-36在天愿做比翼鸟 233.56 在地愿为连理枝 327.7满园春色关不住 205.-8 一枝红杏出墙来 178.13鱼沉雁杳天涯路 194.-11 始信人间别离苦 191.16问世间情为何物 110.-10 直教人生死相许 103.-12天涯地角有穷时 45.6 只有相思无尽处 100.-90停车坐爱枫林晚 35.54 霜叶红于二月花 31.-19两情若是长久时 347.139 又岂在朝朝暮暮 29.-73瘦影自怜秋水照 157.-27 卿须怜我我怜卿 225.-99桃花尽日随流水 150.183 洞在清溪何处边 211.214相思想见知何日 236.113 此时此夜难为情 242.120东风不与周郎便 236.-33 铜雀春深锁二乔 332.61人生无物比多情 102.14 江水不深山不重 85.14同是天涯沦落人 -75.56 相逢何必曾相识 -22.25花径不曾缘客扫 366.142 蓬门今始为君开 341.104天生我材必有用 377.184 千金散尽还复来 315.161有缘千里来相会 352.184 三笑徒然当一痴 -57.154春风得意马蹄疾 279.68 一日看尽长安花 291.67葡萄美酒夜光杯 84.-37 欲饮琵琶马上催128.-57相恨不如潮有信57.-8 相思始觉海非深 76.-13霜禽欲下先偷眼 230.173 粉蝶如知合断魂-35.138游丝软系飘春榭 332.-31 落絮轻沾扑绣帘275.26云想衣裳花想容 33.92 春风拂槛露华浓63.94明月不谙离恨苦-93.149 斜光到晓穿朱户 22.114 天阶月色凉如水 -1.135 坐看牵牛织女星 12.199落魄江湖载酒行-54.114 楚腰纤细掌中轻32.160 花开堪折直须折360.148 莫待无花空折枝398.125二十四桥明月夜 玉人何处教吹萧379.109千呼万唤始出来 67.94 犹抱琵琶半遮面3.103停车坐爱枫林晚 35.-14 霜叶红于二月花 22.47问君能有几多愁216.-13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186.-84婷婷袅袅十三余 241.-75 豆蔻梢头二月初 293.5枝上柳条吹又少 371.-60 天涯何处无芳草 275.-28笑渐不闻声渐消 316.-51 多情却为无情恼 268.-11色不迷。

4.诗经中五言诗

《召南•行露》:

谁谓雀无角,

何以穿我屋?

谁谓女无家,

何以速我狱?

五言诗的典范之作当推《古诗十九首》。《古诗十九首》,组诗名,最早见于《文选》,为南朝梁萧统从传世无名氏《古诗》中选录十九首编入,编者把这些亡失主名的五言诗汇集起来,冠以此名,列在“杂诗”类之首,后世遂作为组诗看待。 四言诗的典范《诗经》

《古诗十九首》习惯上以句首标题,依次为:《行行重行行》、《青青河畔草》、《青青陵上柏》、《今日良宴会》、《西北有高楼》、《涉江采芙蓉》、《明月皎夜光》、《冉冉孤生竹》、《庭中有奇树》、《迢迢牵牛星》、《回车驾言迈》、《东城高且长》、《驱车上东门》、《去者日以疏》、《生年不满百》、《凛凛岁云暮》、《孟冬寒气至》、《客从远方来》、《明月何皎皎》。

5.战争诗的《诗经》中的战争诗

《诗经》,是中国最古老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约500年间的歌谣,是中国古典诗歌的滥觞。

《诗经》包罗万象,记录了远古时期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政权兴衰、劳动生产、祭祀燕飨、婚恋嫁娶等社会现象在《诗经》中都有描述和反映,而对于战争这一社会生活中十分重要的内容亦有不少诗篇加以记录和描写,这些诗篇不仅成为后世研究先秦时期征战历史的宝贵材料,更以其极高的思想价值和极强的艺术感染力而传唱千古。《诗经》中直接或间接反映战争的诗篇有30多首,若细细品来,便会发现其中一些篇章呈现出两种截然不同的审视战争的态度,这便是《诗经》战争诗中的官方视角与民间立场,其各自统御下的诗篇亦呈现出不同的审美风格。

《诗经》战争诗主要反映了周王朝时期的杀伐攻略。自周王朝兴起开始,便与毗邻的北方游牧民族经常发生摩擦;终周朝一代,西北戎狄频繁入侵,南方荆蛮间或离叛,山东诸侯亦不时作乱,对中央王朝构成了极为严重的威胁。

虽有文、武、成、康盛世威慑戎狄,有周公平叛、穆王伐戎以及宣王中兴,但周幽王还是被犬戎攻杀于骊山之下,强大起来的诸侯国亦时刻觊觎着京畿地区的丰腴土地与统领天下的权威。由此可见严峻的边患和无止无休的征伐成为周王朝时期重要的社会主题,战争自然被详赡、生动地反映在诗篇中。

首先来看《大雅·常武》、《大雅·江汉》、《大雅·皇矣》及《颂》诗中的一些篇目,这类诗篇多是对统治阶级、上层将领征伐武功的赞美。《大雅·常武》以激昂的文辞夸耀王师的兵强马壮与士气高昂,气势撼人心魄,《大雅·江汉》更是以不吝笔墨、近乎矫情的夸耀直陈功业的辉煌,这种 “主旋律” 式的风格体现在许多同类的篇章中,多是对君王、诸侯王、将领攻伐武功的歌颂。

诚然,这类诗歌更多的是出于政治需要,或出于仕宦之手,或经过史官乐官的润色加工,也由此可以发现,战争对于统治阶层,是建立荣耀与功绩的机会,记录并反映战争的诗歌必定会着力表现国力的强盛、胜利的辉煌、王师的威武与武功的浩大,这便形成了审视战争的官方视角,在此视角统御下的战争诗,呈现出壮丽雄浑的艺术格调,折射出统治阶层的意识形态和审美要求。而反观保存在《国风》中的一些诗篇,诸如《邶风·击鼓》、《王风·扬之水》、《秦风·小戎》、《豳风·东山》、《豳风·破斧》等,这些诗篇的字里行间则散发着浓郁的离愁别绪与厌战悲苦。

且以《邶风·击鼓》为例,这首诗歌产生的时代背景是鲁隐公四年宋、陈、蔡、卫联合伐郑,这场统治阶级间的权谋利益之争给参战的士卒带来了灾难:“不我以归,忧心有忡”,面对国家强加给士卒的战争,“爰居爰处?爰丧其马?”战士们的心情糟糕到极点,因为他们为之流血牺牲的战争在民众心中毫无意义。厌战与畏死不是因为懦弱,而是战士们心中有家庭、妻子的牵挂,而这种柔情在随时会为不义之战送命的情境下更显温婉凄恻。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这句流传千古的诗句现在多被用于婚礼祝福,充满了喜乐与温馨,而当面临绝境、生死难料的士兵们在荒凉的郊外想起新婚时的情景,想起与爱人海誓山盟的这句誓言时,却是那样的苦楚与悲伤!“于嗟阔兮,不我活兮。

于嗟洵兮,不我信兮”这近乎歇斯底里的哀号令人寸断肝肠,唏嘘落泪。这类诗篇代表了下层士兵、平民百姓们的呼声,战争对于他们来说,荣耀与胜利毫无意义,而死亡与流离,却能带来致命的打击与难愈的伤痛。

这类源自民间的战争诗,多是表达凄恻的相思、幽怨的愤恨与无边无际的怅然与伤感,这便是审视战争的民间立场,以其真挚深厚、感人肺腑的情蕴,呈现出悲伤的情调。不难理解,战争的胜利是要以无数士兵的牺牲作为代价的,而普通士兵大都来自平民百姓,广大民众对战争的体验无疑是悲苦深重的。

正义的抗敌也好,不义之战也罢,战争带给人民的永远是家庭的破碎、亲人的离散和生命的消亡。而作为统治阶层,他们眼中是权威与荣耀,功勋与利益,“一将功成万骨枯”,君王将领更在意丰功伟绩带给自己的流芳百世,无数死难士兵的亡魂只是他们通往成功的阶梯,这两种视角的分歧与对立可见一斑。

而且这种对立是恒久的,不只在《诗经》中有所体现,亦贯穿在历代与战争有关的文学作品中。梦回国强尚武的盛唐,虽有诸如岑参《北庭西郊候封大夫受降回军献上》这样的诗篇彰显着帝国的气魄,亦有杜甫那催人泪下的《兵车行》,“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 ,这或许是对这两种视角最完美的诠释。

官方视角下的战争诗难以在读者心中激起情感共鸣的波澜,而民间立场下的战争诗,质朴无华,感情真切,更能如实反映远古战争的真实面貌,更能使读者体味战争的艰险与无情。在此立场下形成的厌战思乡、戍人盼归等题材也深远地影响了后世战争诗、边塞诗的创作。

从这两个不同的角度去对比审视《诗经》中的战争诗及后世有关征战的诗篇,相信会有别样的感悟与体味。

相关
上一篇
诗经子淇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