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题西林壁的诗句意思《题西林壁》是苏轼游观庐山后的总结,它描写庐山变化多姿的面貌,并借景说理,从中揭示一种生活哲理来启发读者的思考和领悟.这首绝句的长处不在于形象或感情,而在于富有理趣. 苏轼由黄州贬赴汝州任团练副使时经过九江,游览庐山.瑰丽的山水触发逸兴壮思,于是写下了若干首庐山记游诗.《题西林壁》是游观庐山后的总结,它描写庐山变化多姿的面貌,并借景说理,指出观察问题应客观全面,如果主观片面,就得不出正确的结论.开头两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实写游山所见.庐山是座丘壑纵横、峰峦起伏的大山,游人所处的位置不同,看到的景物也各不相同.这两句概括而形象地写出了移步换形、千姿万态的庐山风景.后两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是即景说理,谈游山的体会.为什么不能辨认庐山的真实面目呢?因为身在庐山之中,视野为庐山的峰峦所局限,看到的只是庐山的一峰一岭一丘一壑,局部而已,这必然带有片面性.游山所见如此,观察世上事物也常如此.这两句诗有着丰富的内涵,它启迪人们认识为人处事的一个哲理——由于人们所处的地位不同,看问题的出发点不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难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必须超越狭小的范围,摆脱主观成见.这是一首哲理诗,但诗人不是抽象地发议论,而是紧紧扣住游山谈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借助庐山的形象,用通俗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表达哲理,故而亲切自然,耐人寻味. 题西林壁:写在西林寺的墙壁上.西林寺在庐北麓. 西林:即庐山西林寺. 缘:同“原”因为;由于. 此山:这座山,指庐山. 横看:从正面看.庐山总是南北走向,横看就是从东面西面看. 各不同:不相同. 题:书写;题写. 侧:从侧面看. 识:看清楚. 真面目:指庐山真实的景色. 译文 从正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从其他面看庐山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认不清庐山本来的面目,因为自己在庐山中.。 2.“少痊辄指壁间诗歌教儿低吟之以为戏”该如何断句断句如下: 少痊,辄指壁间诗歌,教儿低吟之以为戏。 译文: 我病稍稍好一点,她就指着贴在墙上的诗歌,教我低声念诵作为游戏。 出自清代诗人蒋士铨《鸣机夜课读记》 原文 铨九龄,母授以《礼记》、《周易》、《毛诗》,皆成诵;暇更录唐宋人诗,教之为吟哦声。铨每病,母即抱铨行一室中,未尝寝;少痊,辄指壁间诗歌,教儿低吟之以为戏。母有病,铨则坐枕侧不去。母视铨,辄无言而悲。 铨亦凄楚依恋,尝问曰:“母有忧乎?”曰:“然!”“然则何以解忧?”曰:“儿能背诵所读书,斯解也。”铨诵声琅琅然,争药鼎沸。母微笑曰:“病少差矣。”由是母有病,铨即持书诵于侧,而病辄能愈。 译文 蒋士铨九岁时,母亲教他学《礼记》、《周易》、《毛诗》,都能够背诵。她有空又抄下唐宋诗人的诗,教蒋士铨朗诵古诗。母亲和蒋士铨两人都身体弱、多病。每当蒋士铨生病时,母亲就抱了蒋士铨在室内来回走动,自己不睡觉;蒋士铨病稍稍好一点,她就指着贴在墙上的诗歌,教他低声念诵作为游戏。母亲生病,蒋士铨总是坐在她枕边不离开。 母亲看着蒋士铨,常常一句不说,很悲伤的样子,蒋士铨也很伤心地依恋着她。蒋士铨曾经问她:“娘,您心里不快活吗?”她说:“是不快活。”“既然这样,那么用什么方法可以帮您消除忧虑呢?”她说:“你能把读的书背给我听,我就高兴了。” 于是蒋士铨就背书,琅琅的书声,与烧滚的汤药争着发出响声。母亲微笑着说:“我的病好些了!”从此,母亲生病的时候,蒋士铨就拿了书在她床边读书,她总能很快的好。 扩展资料 蒋士铨(1725年12月1日—1784年4月3日),字心馀、苕生,蕖生,号藏园,又号清容居士,晚号定甫。清代戏曲家,文学家。江西铅山(今属江西)人,祖籍湖州长兴(今浙江长兴)。 乾隆二十二年进士,官翰林院编修。乾隆二十九年辞官后主持蕺山、崇文、安定三书院讲席。 精通戏曲,工诗古文,少与汪轫、杨垕、赵由仪并称"江西四才子"。诗与袁枚、赵翼合称江右三大家。横出锐入,苍苍莽莽,不主故常,盖受黄山谷影响,讲究骨力。又工古文辞,雅正有法。其词笔墨恣肆,自是奇才。 戏曲亦为清代大家。士铨所著《忠雅堂诗集》存诗二千五百六十九首,存于稿本的未刊诗达数千首,其戏曲创作存《红雪楼九种曲》等四十九种。 启示 母亲以身作则教子, 且方法方式能让孩子接受,这是今天做父母要学习的一部分。我们还能从故事中学会做人:孝敬父母,不辜负父母的殷切希望。学做事:做事要坚持不懈。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鸣机夜课读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蒋士铨 3.赞美壁画的诗句1、《狱中见壁画佛》 唐·刘长卿 不谓衔冤处,而能窥大悲。 独栖丛棘下,还见雨花时。地狭青莲小,城高。 2、《题李士曹厅壁画度雨云歌》唐·岑参 似出栋梁里,如和风雨飞。掾曹有时不敢归,谓言雨过湿人衣。 3、《酬包评事壁画山水见寄》 唐·皇甫冉 一官知所傲,本意在云泉。 濡翰生新兴,群峰忽眼前。黛中分远近,笔下。 4、《达奚中丞东斋壁画山水…得树杪悬泉送长安赵》 唐·卢纶 素壁画飞泉,从云落树颠。练垂疑叶响,云并觉枝偏。 利物得双剑,为儒。5、《同族弟金城尉叔卿烛照山水壁画歌》 唐·李白 高堂粉壁图蓬瀛,烛前一见沧洲清。 洪波汹涌山峥嵘,皎若丹丘隔海望赤。6、《咏省壁画鹤》 唐·宋之问 粉壁图仙鹤,昂藏真气多。 鶱飞竟不去,当是恋恩波。 7、《奉和李右相中书壁画山水》 唐·孙逖 庙堂多暇日,山水契中情。欲写高深趣,还因藻绘成。 九江临户牖,三峡。8、《李兵曹壁画山水各赋得桂水帆》 唐·李颀 片帆浮桂水,落日天涯时。 飞鸟看共度,闲云相与迟。长波无晓夜,泛泛。 9、《和中书侍郎院壁画云》 唐·李收 粉壁画云成,如能上太清。影从霄汉发,光照掖垣明。 映筱多幽趣,临轩。10、《观壁画九想图》 唐·包佶 一世荣枯无异同,百年哀乐又归空。 夜阑鸟鹊相争处,林下真僧在定中。 11、《同李九士曹观壁画云作》 唐·高适 始知帝乡客,能画苍梧云。秋天万里一片色,只疑飞尽犹氛氲。 12、《题礼上人壁画山水》 唐·钱起 连山画出映禅扉,粉壁香筵满翠微。 坐来炉气萦空散,共指晴云向岭归。 13、《观于舍人壁画山水》 唐·王季友 野人宿在人家少,朝见此山谓山晓。半壁仍栖岭上云,开帘欲放湖中鸟。 14、《题段上人院壁画古松》 唐·朱湾 石上盘古根,谓言天生有。 安知草木性,变在画师手。阴深方丈间,直趣。 15、《台中遇直,晨览萧侍御壁画山水》 唐·羊士谔 虫思庭莎白露天,微风吹竹晓凄然。今来始悟朝回客,暗写归心向石泉。 16、《长沙元门寺张璪员外壁画》 唐·李群玉 片石长松倚素楹,翛然云壑见高情。 世人只爱凡花鸟,无处不知梁广名。 17、《传经院壁画松(一本题上有西蜀净众寺五字)》 唐·郑谷 危根瘦尽耸孤峰,珍重江僧好笔踪。得向游人多处画,却胜涧底作真松。 18、《壁画折竹杂言》 唐·吴融 枯缠藤,重欹雪。 渭曲逢,湘江别。不是从来无本根,画工取势教摧折。 19、《沈道院有水墨壁画奇笔也惜其穷年无赏之者贾》 宋·陈师道 壁间水墨画,为尔拂尘埃。 草树精神出,溪山气势回。路从沙觜断,人自。 20、《又和原甫省壁画蟹》 宋·韩维 天工不为神,众物自我具。钱侯扫墨笔,敖跪生指顾。 如依石穴出,尚想。21、《新繁县法要院孙太古壁画罗汉》 宋·梅挚 绝艺知君少,谁怜太古踪。 佳名吾党出,逸格彼苍钟。山狖遥偷菓,田衣。 22、《依韵和促庶省壁画山水》 宋·司马光 画工执笔已心游,稍稍蘅皋引杜洲。堆案烦文犹倦暑,满轩新意勿惊秋。 23、《西壁画松》 宋·宋祁 数株森立写皴坚,霜骨鳞肤千万年。 秦帝从官徒自苦,取封不及大夫贤。 24、《玉堂壁画》 宋·宋绶 忆昔唐家扃禁地,粉壁曲龙闻曩记。承明意象今顿还,永与鸾坡为故事。 25、《壁画竹鹤》 宋·袁说友 风月寒窗寂,丹青半堵开。 南墙看俨立,华表认归来。邈想风声唳,求栖。 4.关于题壁诗题壁诗 题壁诗是古代诗歌中的瑰宝,是一种值得研究的文化现象。 如宋苏轼《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就内容而言,题壁诗皆有感而作,是有所寄托的。 大致可分如下类型: 第一,政治抱负。这类诗大多对现实不满,不平则鸣。 《题壁》宋无名氏 白塔桥边卖地经, 长亭短驿最分明。 如何只说临安路, 不较中原有几程! 第二,生活困难,乞求得到社会赞助,题诗于壁,广而告之。 有的甚至带有商品性质,题诗者据以牟利。 据清厉鹗 许洞别出心裁,举办题壁诗展览,得到一笔经济收入。 第三,志趣爱好。有些诗颇富哲理,堪称警句。 据《宋诗纪事》上诗用两个比喻说明了一个道理:暴发户往往来如风雨,去似微尘; 而老老实实循序渐进的人却能顺利地到达目的地。 第四,发思古之幽情,抚今追昔,感慨万千。 唐代宰相王播出任扬州刺史,题诗于壁: 上堂已了各西东, 惭愧阇黎饭后钟。 二十年里尘扑面, 如今始得碧纱笼。 5.有哪些题壁诗的诗,最好是能说诗名和整首诗1、《题西林壁》作者: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2、《冬夜题斋壁》年代: 宋 作者: 陆游 发不能胜二寸冠,天教送老向江干。倚墙筇杖伴人瘦,缟瓦清霜争月寒。 壮志追思良可悔,危途遍历始知难。一身著了余何事,茅屋三间已太宽。 3、《题西太一宫壁》年代: 宋 作者: 王安石 柳叶鸣蜩绿暗,荷花落日红酣。三十六陂春水,白头想见江南。 4、《宿铜陵寺题壁》年代: 宋 作者: 张耒 僧房秋夜月明天,下马拥裘人悄然。老僧何事亦晨起,清磬一声惊客眠。 5、《题丹晨书院壁》年代: 宋 作者: 白玉蟾 春昼花明日暖,夏天柳暗风凉。秋桂月中藏影,冬梅雪里飘香。 6、《题顺宁壁》年代: 宋 作者: 王遂 养得翔鸾舞凤枝,不知雨露几含滋。但同栎社长无用,留作明堂柱石姿。 7、《与梦得偶同到敦诗宅感而题壁》年代: 唐 作者: 白居易 山东才副苍生愿,川上俄惊逝水波。履道凄凉新第宅,宣城零落旧笙歌。 园荒唯有薪堪采,门冷兼无雀可罗。今日相逢偶同到,伤心不是故经过。 8、《花石题南庄壁》年代: 宋 作者: 晁说之 花石倡优乐未央,四维忽绝失皇纲。犬戎便欲据中国,鹤驾知谁从上皇。 云外安妃情已断,尘中仙伯恨空长。岂无拨乱济时策,久弃蒿莱不得将。 9、《台中题壁》年代: 唐 作者: 武元衡 柏台年未老,蓬鬓忽苍苍。无事裨明主,何心弄宪章。 雀声愁霰雪,鸿思恨关梁。会脱簪缨去,故山瑶草芳。 10、《江村题壁》年代: 唐 作者: 李商隐 沙岸竹森森,维艄听越禽。数家同老寿,一径自阴深。 喜客尝留橘,应官说采金。倾壶真得地,爱日静霜砧。 11、《题东家壁》年代: 宋 作者: 陈与义 斜阳步屧过东家,便置清樽不煮茶。高柳光阴初罢絮,嫩凫毛羽欲成花。 群公天上分时栋,闲客江边管物华。醉里吟诗空跌宕,借君素壁落栖鸦。 12、《题诸葛谼田家壁》年代: 宋 作者: 贺铸 晚度孔明谼,林间访老农。行冲落叶径,坐听隔江钟。 后舍灯犹织,前溪水自舂。无多游宦兴,卜隐幸相容。 13、《题城山挂月堂壁》年代: 宋 作者: 范成大 百叠烟鬟得眼明,坐来心迹喜双清。秋阳满地西风起,犹有啼莺四五声。 14、《上巳游显亲寺题其壁》年代: 宋 作者: 方岳 一犁初试茧栗犊,两岸对鸣晴雨鸠。摇落碧桃花片片,石阑干下钓鱼舟。 15、《初及第归题净慈寺壁二绝》年代: 宋 作者: 刘涣 彤扉新授紫皇宣,品作蓬壶二等仙。今日访师无限意,应怜憔悴胜当年。 16、《题郴阳道中一古寺壁二绝》年代: 宋 作者: 秦观 门掩荒寒僧未归,萧萧庭菊两三枝。行人到此无肠断,问尔黄花知不知。 17、《题弟晦所居壁》年代: 宋 作者: 杨亿 制宅何其巧,连山复带溪。芳樽长有酒,嘉树自成蹊。学舍祥鱣堕,歌梁贺燕迷。 调琴明月树,系马绿杨堤。好畤田园美,南华物我齐。终当解簪组,同此味天倪。 18、《自巴东舟行经瞿唐峡登巫山最高峰还题壁》年代: 唐 作者: 李白 江行几千里,海月十五圆。始经瞿塘峡,遂步巫山巅。 巫山高不穷,巴国尽所历。日边攀垂萝,霞外倚穹石。 飞步凌绝顶,极目无纤烟。却顾失丹壑,仰观临青天。 青天若可扪,银汉去安在。望云知苍梧,记水辨瀛海。 周游孤光晚,历览幽意多。积雪照空谷,悲风鸣森柯。 归途行欲曛,佳趣尚未歇。江寒早啼猿,松暝已吐月。 月色何悠悠,清猿响啾啾。辞山不忍听,挥策还孤舟。 19、《题壁》年代: 宋 作者: 释永颐 春来日日风兼雨,开户晴轩长翠罗。山鹊弄花飞不远,隔檐冲散落梅多。 20、《华胜寺题壁》年代: 宋 作者: 翁蒙之 高阁登临佛国春,逍遥聊复话前因。老来白来渐欲近,兴到青山相与新。 扰扰簿书抛旧梦,迢迢钟磬著闲身。笑他车马临官道,不及朝耕暮读人。 6.题西林壁的古诗什么意思题西林壁 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眉山人。是著名的文学家,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他学识渊博,多才多艺,在书法、绘画、诗词、散文各方面都有很高造诣。他的书法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合称“宋四家”;善画竹木怪石,其画论,书论也有卓见。是北宋继欧阳修之后的文坛领袖,散文与欧阳修齐名;诗歌与黄庭坚齐名;他的词气势磅礴,风格豪放,一改词的婉约,与南宋辛弃疾并称“苏辛”,共为豪放派词人。他的诗词,挥洒自如,明快豪放,善于运用新鲜的比喻描写山水景物,善于从常见的事物中提示深刻的哲理。 1.题西林壁——写在西林寺的墙壁上。西林寺在庐北麓。 2.横看——从正面看,从山前山后看,山横在眼前,所以说横看。庐山总的是南北走向,横看就是从东面西面看。 3.侧——侧看,从侧面看,从山的一端——南端或北端看。 4.庐山——在江西省九江市南,自古以来就是浏览胜地。 5.缘——因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