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诗经里的秦罗敷是,都是文学作品中虚拟的人物: 秦罗敷的由来: “罗敷”是汉代女子常用的名字,犹如汉代男子喜欢用“延年”是一样的;正如同今日女士们爱用“玛利”,男士们爱用“俊雄”为名字,同样是一种时尚而已。 诗中提到的“倭堕髻”是东汉京城一带最流行的发型,是“盘桓髻”的改进,发髻偏坠一旁,犹如骑士的坠马一般,更显佻巧和妩媚。 我国妇女以带耳环为美,而耳环作为妇女的装饰品是从东汉开始的,罗敷以明珠作耳环,湘绮及紫绮为衣裳.都是东汉时期的时髦妆扮。 也有人说《陌上桑》的秦罗敷历史上并无其人。中国古代,以男耕女织为分工。“女织”从广义上说,也包括了采桑养蚕。桑林在野外,活动比较自由,桑叶茂盛,又容易隐避,所以在男女之大限还不很严厉的时代,桑林实是极好的幽会场所。在这里,谁知道发生过多少浪漫的故事?自然而然,桑林便不断出现于爱情诗篇中。可以说,在《诗经》的时代,桑林已经有了特殊的象征意味。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原先桑林中那种自由自在的爱情遭到了否定。桑林成了女子拒绝男子爱情的场所。所以“罗敷”的形象成了美和情感的因素,同时代所要求的德性的结合。 2.诗经:朱熹为什么最爱“女曰鸡鸣”《诗·郑风·女曰鸡鸣》:写了一对贤夫妇。 “女曰鸡鸣,男曰昧旦。” “你听,公鸡打鸣了。” 女人从睡梦中惊醒,伸手理了一下散乱的头发,眼神还是有些迷蒙,声音已是很灵清的了。转过身朝内一看,男人双目炯炯,竟然醒来多时了。 “天就要亮了!”他侧过身揉住了女人的肩膀。“子兴视夜,明星有烂。” 温柔的笑意从嘴角抿过,女人赶紧起身,退步从架上取过衣服,一件件穿上。“公子,你起来快看,启明星划过天际,灿若桃花,红日即将喷薄而出。” 铜镜里迭出,男子轻袍缓带,立于身后,两袖微风,声色朗朗:“取我的弓箭来!” “将翱将翔,弋凫与雁。” “公子今天素衣葛屦,可配赤黄骍马。” 男子修整一新,犹如白鹭振振欲飞,女人莞尔一笑,掀帘,吩咐仆从,检视车马,一一齐备。男子跃马挥弓,低头朝着地上的女人大声说:“游凫、云雁,你喜欢哪一个?哈哈……”车身隆隆,呼啸而去。 没有比自由自在驰骋在马上的男人更性感的了。女人垂手侍立,含笑久久。 “弋言加之,与子宜之。” “稍事休息,准备晚宴吧”女人领着仆妇们,走入后院内间。 厨妇们各尽各职,女人洗手更衣。把盏间,她仿佛看到了水洼里嬉戏的鸭子瞬间湿漉漉地被拎出来,一滴滴水变成一滴滴油。 云中的大雁倏然坠落下来,带着烘烤的炽热安详地卧在盘子里,悠然畅想天上人间的无限美好……。“这些都是郑国最有名的美味呢。” “宜言饮酒,与子偕老。车声隆隆,满载而归。 男子一觉小憩,醒来肉香扑鼻。“什么肉,这么香?”男子趿拉着鞋来至堂中,酒宴已备,万舞待奏。 女子笑而不答:“公子一向镇定,怎么如此急食,可见连吃也不会。” “哎,先取酒来,食色当前,先要痛饮,然后大嚼,还有什么虚礼不成?” 女子放下酒杯,将身出席,走到一尊炮豚跟前,款款而谈:“公子七岁习射,女子自幼学撰。 所谓,羊宜黍,雁宜麦。比如这味八珍之三,炮豚,功夫足以载满一车书。 公子先喝一杯,听我慢慢说。”男子喜,饮一杯。 女子再言:“炮,是最有讲究的。先精选一只健壮的小猪,赶杀后淘净内脏,再取数颗饱满圆硕的红枣塞进腹内,用风劲处的芦苇编成密密的软帘子,裹实了。 外面再涂一层白白的泥巴,然后放在炉内烤。等到泥巴烤透,剥掉,然后,洗手去芦席,再洗手,把皮肉表面上的一层薄膜搓掉。 这是前二步。” 男子愈加有兴致,斟酒,敬与女子。 “第三步是将稻米粉和水拌成的稀粥,敷在小猪的身上。放入小鼎中没入滚油,待全身金黄脆亮。 第四步,便是捞出小金猪,放入豚缶中,一起置于大鼎内,煮沸,温火,三天三夜。” “好大的功夫。 怪不得肉酥柔烂如此。”男子再斟再饮。 “最后是这调味的醋和肉酱,均非一朝一夕,一年一月能成。比如这秘制肉酱,传至荆内已有百年。 公子才有如此好口福。此百年之福,岂能不细嚼。” “关关雎鸠,在河之。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男子油然吟诵。“山无棱,江水为竭,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女子悠然相和。 夫妇对饮,歌舞渐起。“琴瑟在御,莫不静好。” 周代礼记有言:“射者,男子之事。中馈,女子之职。” 男子马上春秋,女子庭内身手。两两相敬时候,就是这样:闲庭又寂静,花枝又低亚,良夜又迢迢。 琴瑟在御,岁月静好,莫不欢喜。 所谓和乐而不淫,而无宴昵之私,便是。 “知子之来之,杂佩以赠之。知子之顺之,杂佩以问之。 知子之好之,杂佩以报之。” 月光如水,落红成阵,卷起东风帘幕。 男子伫立庭院,若有所思。女子取过一件斗篷,披在男子身上。 男子长叹一声:“郑伯克段于鄢,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精权谋,善外交。小霸中原,无可撼动。 只恐后事失算,世子相争,兵戎相见。宗族德才兼备者,将风流云散去。” 女子温杯换盏,淡淡而言:“既醉以酒,既饱以德。君子万年,介尔景福。” 篆烟微,花香细,左右佩玉叮当。女子解下玉佩,双手奉与男子:“珍珠、琼剧、璜瑀,乃至金燧、玉锥、箴管,这些身上所携所佩之物,公子皆可以拿去,或送贤者,或结同心,凡君子至亲好友,皆可以此表达公子的爱慕和敬仰之心。 君子,修文德以来之。这宝物,若只是女子的衣饰之玩,不能显示珍贵,不如赠与君子,以德相配,物我两欢。” 女子细细言,男子深深拜。朱熹读到这首诗,曰:此诗人述贤夫妇相警戒之词。 简而言之,朱熹认为的女子之贤,大概需要要这么几点:1、鸡鸣即起,以警其夫。2、中馈为职,和其滋味。 3、饮酒相乐,琴瑟在御。4、送佩赠玉,报答君子。 5、结其欢心,无爱服饰。至于夫妇之贤,朱熹最欣赏的一点便是:其相与警戒,不留于宴昵之私,和乐而不淫。 诗经,郑卫之音,历来被称为淫声。朱熹的《诗集传》在解读郑风时,可以看到很多判词都是淫妇、淫女、淫奔之词。 唯独这一首,从头至尾都是赞扬和肯定的。 3.诗经取名,女孩据说汉人取名讲究“女诗经,男楚辞,文论语,武周易”,不知这种说法从何而来,不过现代人取名字确实很喜欢引经据典。 这是好事。今人多有数典忘祖的倾向,外国语大学遍布全国,却不曾听说有一个国学学院(据说有还是有的,不过都相当低调)。 取名的时候,终于想到祖宗了,于是临时抱佛脚的不在少数。 女 笔者不才,对于开头提到的四本书也略有涉猎,通读下来,诗经和楚辞适合取名的更多一些——古人多是单名,现在人口多,单名易重复,最好取双名——特整理于此。 本文写诗经,以女名为主,因为过于古典,现在看来可能土里土气的><。楚辞部分,待有空另开一篇。 1、蓁蓁(音真)。《周南·桃夭》:“桃之夭夭,其叶蓁蓁”。 蓁蓁,茂盛貌。 2、燕飞。 《邶风·燕燕》:“燕燕于飞,差池其羽”。 3、淑慎。 《邶风·燕燕》:“终温且惠,淑慎其身”。淑慎,和善谨慎。 如台湾有艺人名萧淑慎。 4、惠然。 《邶风·终风》:“终风且霾,惠然肯来”。惠然,顺从貌。 5、静姝。《邶风·静女》:“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2010版三国里就加了个叫静姝的角色Orz。下文还有个“静娈”,都是娴静美丽的意思。 6、炜彤。《邶风·静女》:“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彤:红色。炜:光彩。 7、洵美。《邶风·静女》:“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洵美就是很美的意思。《郑风·叔于田》:“洵美且仁”、“洵美且好”。 8、燕婉。《邶风·新台》:“燕婉之求”。 燕婉:安静和顺,也指如意郎君。字面漂亮,但这一篇《新台》主旨是讽刺卫宣公的**,上下文的意思不是很好,慎用。 9、如云。《鄘风·君子偕老》:“鬒发如云,不屑髢也”。 如云:像云一样众多。《郑风·出其东门》:“出其东门,有女如云”。 屈原《湘夫人》:“九嶷缤兮并迎,灵之来兮如云”。 10、邦媛。 《鄘风·君子偕老》:“展如之人兮,邦之媛也”。邦:国家。 媛:美女。另有“邦彦”——《郑风·羊裘》:“彼其之子,邦之彦兮”。 彦:杰出的人才。如北宋有词人名周邦彦。 11、灵雨。《鄘风·定之方中》:“灵雨既零”。 灵雨:及时雨。需要指出的是,南方人分不清前后鼻音,该词极易被念成“淋雨”,再取个“落汤鸡”的外号就是顺利成章的事了>< 12、朝雨。 《鄘风·蝃蝀》:“朝隮于西,崇朝其雨”。指早晨的雨。 唐时王维有诗曰:“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13、芃芃(音朋)。 《鄘风·载驰》:“我行其野,芃芃其麦”。芃芃:草木茂盛貌。 值得一提的是,该篇的作者许穆夫人是我国见于记载的第一位女诗人。 14、绿竹。 《卫风·淇奥》:“瞻彼淇奥,绿竹青青”。 15、琇莹。 《卫风·淇奥》:“有匪君子,充耳琇莹”。琇:宝石。 莹:光亮透明。 16、巧倩、美盼。 《卫风·硕人》:“巧笑倩兮,美目盼兮”。上文连用六个比喻,赞美卫庄公夫人的美貌,文字很美。 17、佩玉。《卫风·竹竿》:“巧笑之瑳,佩玉之傩”。 18、琼琚。《卫风·木瓜》:“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 后文还有(大名鼎鼎的)“琼瑶”、“琼玖”。 19、陶陶。 《王风·君子阳阳》:“君子陶陶”。陶陶:快乐貌。 20、佩玖。《王风·丘中有麻》:“彼留之子,诒我佩玖”。 佩玖:佩戴用的美玉。 21、静好。 《郑风·女曰鸡鸣》:“琴瑟在御,莫不静好”。静好:安静美好。 胡兰成和张爱玲结婚时,写下:“岁月静好,现世安稳”。 22、舜华、舜英。 《郑风·有女同车》:“有女同车,颜如舜华···颜如舜英”。舜华、舜英都指木槿花。 23、德音。《郑风·有女同车》:“彼美孟姜,德音不忘”。 德音:美好品德。这个词在整本诗经里多次出现,此处不一一列举。 个人感觉该词的气场比较大,一般人hold不住吼吼 24、子佩。《郑风·子衿》:“青青子佩,悠悠我思”。 子佩和子衿在这里都指对方的衣饰(从而代指对方)。 25、零露。 《郑风·野有蔓草》:“野有蔓草,零露漙兮”。零露:零落的露水。 然而该词溢满了感伤的气息(延伸义:容易消失的事物),偶的眼前骤然浮现出小说或影视剧中那些林黛玉式的女纸··· 26、婉兮、婉如。《郑风·野有蔓草》:“有美一人,清扬婉兮···婉如清扬”。 婉:美丽。至于“清扬”,应该没有人想和洗发水重名= = 27、琼华。 《齐风·著》:“尚之以琼华乎而”。下文“琼莹”、“琼英”,均形容美玉。 28、美清。《齐风·猗嗟》:“猗嗟名兮,美目清兮”,赞美眼睛美丽清亮。 东晋陶渊明有诗曰:“佳人美清夜,达曙酣且歌”。 29、如英。 《魏风·汾沮洳》:“美如英”,下文还有“美如玉”。如花似玉貌。 30、清猗。《魏风·伐檀》:“河水清且涟猗”。 31、素衣。《唐风·扬之水》:“素衣朱襮,从子于沃”。 素衣:白色的衣服。北宋晏几道词曰:“素衣染尽天香,玉酒添成国色”。 BUT在《礼记》等典籍中,“素衣”也指丧服。 32、菁菁。 《唐风·杕杜》:“有杕之杜,其叶箐箐”。菁菁:草木茂盛。 33、采苓。《唐风·采苓》:“采苓采苓,首阳之巅”。 《诗经》中,“采~”形式的词语多次出现,除此之外,还有“采蘩”、“采薇”、“采菲”、“采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