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野有麕诗经

1.《诗经·国风·召南·野有死麕》

1诗中用(1)男子小心翼翼用白茅包好刚打到的獐子,怀着坎坷不安的心情送给心爱的女子,并称女孩就像这白茅一样纯洁美丽(2)二人亲热时女孩不好意思让他不要太粗鲁,以免招来人旁观的细节说明两位古代男女青年对待恋爱的方式是自然、直接、主动,对待恋爱的态度是真诚大方,朴实率真,不矫揉造作,女生还带着年轻的娇羞。

2诗经是收录自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篇,当时社会正处于奴隶社会想封建社会过度,礼教尚未形成,社会风气较开放,古代男女对性的态度不像后世般受礼教禁锢,所以男女表达爱情还是比较大胆,直接的。谈情说爱、男欢女爱是人纯真性情的流入,不能言其淫艳、不符礼义廉耻。

2.《行露》《野有死麕》的诗旨

行露 厌浥行露,岂不夙夜,谓行多露。

谁谓雀无角?何以穿我屋?谁谓女无家?何以速我狱?虽速我狱,室家不足! 谁谓鼠无牙?何以穿我墉?谁谓女无家?何以速我讼?虽速我讼,亦不女从! 此为抗婚之诗,好象没有什么歧义。万恶的旧社会,妇女权益极端低下,我们总算可以在《诗经》里找到源头了。

很多前人读来读去读不通,于是,考证出该诗属于乱入(拼盘)、有缺等。好象也是的,和前面一贯工工整整对仗的不同,该诗似乎有缺失,不过,2000多年过去,谁晓得到底哪个对哪个错了。

从该诗的上下文来统一看,就算是有所缺失,其义也是完整的。 这首诗歌要表述的也许是为躲避恶人而逃的女子,对坑蒙拐骗,巧取豪夺导致的拉郎配式婚姻的控诉。

在开始的三句中,我们就看到了一个夜色蒙蒙中,满脸疲惫,匆匆而走,却不失坚韧的女子的形象。 厌浥行露,说法有些分歧,有的说厌是湆(qi)的假借字,幽湿的意思,不过觉得还是老方一帖来得准确,况且,没有必要在这里用连续两个表明潮湿意思的字形容后面的词语。

厌的本义居然是压的意思,倒是没有想到。联想起来,也就是说明路上的露水之厚也了,我们平常不是形容多的时候经常说的一句话是黑压压的一片吗? “岂不夙夜,谓行多露”句,通常的解释是“为什么不早夜行走,因为那个时候露水多”,好象不愿起早的样子。

当然,为了圆满自己的解释,我倒是认为,这句的解释和前面连接起来应该是,为什么不早夜走,因为那个时候的路上的露水更多,所以,眼前的这点露水怕什么呢?有义无反顾之意思。 当然,这个恼人的露水这里可以认为有双关义,就是后面胡搅蛮缠的那个人。

在逃婚主题先行的前提下,后面的意思还是比较好理解的。 “谁谓雀无角?何以穿我屋?”一句,我们用脚趾头都晓得,如果家门窗户都关得严严的,不要说一只雀,就是老鹰也穿不过屋子啊,条件只有一个,防盗措施没跟上,雀能穿屋,因屋有隙也。

而从上下文看,估计女子家里遇到了什么困难,所以被乘机了。就像杨白劳和黄世仁的关系(晕,黄世仁居然一下子就打出来了,是个常用字哦),黄世仁有了杨白劳的欠条,当然可以光明正大来抢亲了。

至于到底遇到了什么困难,我们已经不得而知,只知道孔子所推崇的三代之治的,美好时光,远不是共产主义类的理想社会。 而这个女子家庭困难造成的后果是,“女无家”了。

女在前面的《诗经》前面的诗歌里好象还没有被解释为“汝”的意思。虽然解释为汝也通,不过,有借据在手的黄世仁还得可怜巴巴地说“我是大龄老青年,尚未娶媳,你就可怜可怜俺吧,给我一个温暖的家吧”,可能吗?不可能。

所以,这里的女无家,俺还是倾向于解释为女。可能这个女子已经有了心仪的对象了,所以才会对似乎既成事实的现状提出“虽说我嫁不出去啊”之类的反击。

黄世仁听得呆了,大叫我要到家族长老那里告你,把你抓起来!没想到得到的回答还是,“虽速我狱,室家不足!”,乖乖,虽说当时妇女没地位来着? 最后一段基本意思相近,就不赘言了。就是说老鼠没有牙,感到有些与客观事实不符,呵呵,详细考证,也不是我辈能力所及。

最后一句亦不女从,似乎又把“女”“汝”之争摆上了台面,还是坚持一下,亦不女从可以读为“女亦不从”,这样意思就凑合上了哦。 《野有死麕》选自国风《召南》,全诗寥寥数字,勾勒了男女青年相遇相爱的美好情景: 野有死麕,白茅包之。

有女怀春,吉士诱之。 林有朴樕,野有死鹿。

白茅纯束,有女如玉。 舒而脱脱兮!无感我帨兮,无使尨也吠! 诗意简洁明了,场景真实动人:有少女怀春,英俊的猎人包着獐子肉去追求她,猎人从此思慕着少女如玉的美丽,最终打动了少女的芳心,叮嘱他要悄悄地行事,不要翻起她的围裙,不要发出响声惊动了狗儿。

从追求、思慕到接受,全诗无多委婉,无多曲折,却流水行云一气呵成并余音袅袅。尤其以少女口吻写的最后一节三句,轻一点呢,不要惊动了狗狗——一个妙龄少女的热情激越跃然纸上,而这热切的渴望里,读者能感受的,唯有坦然,纯真,与淫色无干,如同日升月落四季轮回般地自然美好,难怪孔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诗经》成书于春秋,彼时尚无三纲五常,种种的繁文缛节与民间生活无缘,爱所爱的,恨所恨的,一切的悲欢离合,无不散发着最真实朴素的喜怒哀乐,思妇,征人,嫁娶,别离,每一首,都源自无所修饰的内心,每一首,都真真切切楚楚动人。 很自然的,《诗经》的浑然天成在后代一些卫道士眼里,俨然成了叛离正统有违圣教,《野有死麕》的诗序与朱注曰:“南国被文王之化,女子有贞洁自守,不为强暴所污者,故诗人因所见以兴其事而美之”,末章是“述女子拒之之辞。

……其凛然不可犯之意,盖可见矣”,真是令人哑然失笑,想来夫子一代圣人,绝非目盲,更非心蒙,不得不曲之为辞贻笑后代,无非是为了他的“存天理,灭人欲”,如此氛围中滋养的后来人,难怪愈来愈朦胧地琵琶半抱,李清照称婉约词宗,有一首《点绛唇》,堪称描写羞敛的代表作: 蹰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 露浓花瘦,薄汗轻。

3.《诗经·国风·召南·野有死麕》是不是很暧昧

世上的事情可以这样来划分:能够说清楚的(比如真理),无法说清楚的(比如美),不便于说清楚的(比如隐密)。

谈情说爱,男欢女爱,肯定属于不便于说清楚的事情一类。不便于说清楚,原因多多,甚至原因本身都无法说清楚。男女幽会, 多半在夜里四下无人处,其中的幸福销魂的滋味,只有两个人才能体会,外人永远不可能分享。

不便于说清楚,就有了一层神秘的色彩,几分让人心跳的诱惑力。正如黑夜,虽然看不清什么,却总引诱着人去想看清一切, 让人在脑子里遇想夜幕下可能发生的一切。

这是神奇的,妙不可言的。

倘若这世上没有黑夜,没有隐秘,没有不便于言说,一切都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坦坦荡荡磊磊落落,那么这世界也就太索然无味,太让人难以面对了。

4.野有死麇和野有死麕有什么区别,为什么有两种

两种用法都是正确的。因为麕,同麇。《说文解字》是这么解释的:獐也。似鹿,獐性惊,又善聚散,故又名麇,一物二名也。

在《诗经·国风·召南》中,是野有死麕。

原文:

野有死麕,白茅包之。有女怀春,吉士诱之。

在《左传·昭公·昭公元年》中,是野有死麇。

原文:

子皮赋《野有死麇》之卒章。

就如同《诗经·小雅·北山》中的“溥天之下,莫非王土”,到了《左传·昭公七年》中成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溥通作普,麕通作麇,这是一样的道理。

5.如何评价诗经《野有死麕》

赏评:《野有死麇》坦白来说不是爱情诗,而是偷情诗。

一个小伙子在打猎的时候,看中一个美丽的姑娘,他就将自己猎到的獐子用茅草包好放在空地上,等着姑娘走过去察看。这女孩果然不负所望地走了过去!他一看时机成熟,就从角落里“吧嗒”一声跳出来——呔!手下留情!这是我的东西!可想而知,被人发现自己贪小便宜的女孩会不好意思。

这时候,他会很大方地表示:送你一只獐子也没有什么大不了啦,像我们这种高手那基本是手到擒来,不会落空的!姑娘可能很含蓄地期待着小伙子把獐子送给他,这男生想了想,虽说追女要下本钱,可是万一给了她,跑了以后约不到咋整?还是欲擒故纵一下吧,先不给她,趁机多约她一次。于是他又约了她,下次吧,还在这里见面,我打一只鹿给你,鹿肉可比獐子肉香多了。

女孩答应了,于是有了第二次的约会。想来这男生打猎手段高是一个方面,另外可能长得也还过得去,起码挺合女孩的眼缘。

中间两人感情如何发展,我们就不一一细述了,关键是两个人进展神速,林间的幽会已经不满足了,最后一章是小伙子开始毛手毛脚,女的半推半就,想得还细:你别把声音搞太大,别惊动了我家的狗。孔子说:“诗三百,思无邪。”

可以直将此言理解为清洁的意思,《诗经》的每一篇本质上都是洁净的,没有繁复的章法结构,没有过度的语法修饰,没有曲曲折折小心刻意的隐语。文字如一个独立的天地,你立于门前,可看见喜怒爱恨如季节般分明,那翻覆在其间如花海蔓延的情与欲,也自然奔放地呈现在天地之间,无拘无畏。

6.《召南·野有死麕》

野有死麇

野有死麇,白茅包之;有女怀春,吉士诱之。林有朴樕,野有死鹿;白茅纯束,有女如玉。

舒而脱脱兮,无感我帨兮,无使尨也吠。

这首诗很有意思。中很大一部份诗歌来源于民间,收录于。在《国风》中,最集中的是关于恋爱和婚姻的诗,而且表现手法比较直接,并不像后世诗词那样隐晦。在《诗经》时代,在某些地域,对男女交往的限制还不像后代那样严厉,由此我们在这些诗中看到年轻的小伙和姑娘自由地幽会和相恋的情景,本首诗就是如此。描述了一个打猎的男子在林中引诱一个“如玉”的女子,那女子劝男子别莽撞,别惊动了狗,表现了又喜又怕的微妙心理。

麇:獐子。比鹿小,无角。白茅:草名。吉士:男子的美称,这里指男猎人。朴樕:小木,灌木。纯束:捆扎。

舒:一说语词,一说徐,的解释有迟缓的意思。本人认为此处“舒”字当含有“轻轻地”的意思。轻者为舒。脱脱:有的书解释为“音兑”,但中并无此解。解释为通“蜕”,舒展的意思。我认为较为贴切。脱脱:从容缓慢的样子。但我认为此诗既然描写男女偷欢,自然也含有“褪去”的意思。感(音撼):通撼,动摇。帨(音税):佩巾,围腰。尨(音忙):多毛的狗。

前句描写山野灌木是写恋爱的场景,也为偷欢创造了条件。

整句诗的意思是:山野之外有猎人捕获的死獐,白茅轻轻将它包。有女春心荡漾,青年猎人把她撩。林中灌木丛生,野外有猎人捕获的糜鹿。白色茅绳将它束,这个少女貌美如玉。轻一些呀慢一些,我的好情郎。不要弄乱了我的腰巾,不要惊动了那小猎犬。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