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现代诗的诗歌鉴赏

1.一首现代诗的赏析,哪位大大能给赏析一下秋天来了,我老了你们折腾

这首诗看完后让人觉得好冷,是发自内心的冷,整首诗充斥着一种对世俗的无奈和不屑,“你们折腾吧!我看着”这是作者对世界最大的嘲讽.然而“秋天来了,我老了”,作者已经没有能力改变这样的现实,只能包含着莫大的悲哀离去.第一小节中,蟋蟀、夜色、无语闲坐、寂寥、冷茶,通过一个个凄清萧索的意象表达了作者内心深处无言的孤独,作者面对嘈杂纷乱的社会,只感到自己的孤独无力,自己似乎真的已经老了,已经无力再同这污浊的世界抗争了.只感到莫大的悲哀与凄凉.第二小节中,蚊子这一丑陋形象象征着世界上的种种跳梁小丑们,对于这种丑角,作者已经不愿再同它们纠缠,任凭它们再在这世界上做出种种丑行吧,作者只是冷眼看着,嘲笑着它们的无知和粗鄙.到了第三节,作者再次强调自己已经老了,不能再做什么了.然而作者依然怀有希望,冬天,也许会好些吧?作者的心虽然老了,可他还有憧憬,他还在等待着,既然无力反抗,就顺其自然好了.第四节又开始提到回忆,然而回忆又是什么呢?不过是逃避现实的无奈罢了,但也只有在回忆中,作者才能真正找到一点慰藉.然而回忆不能掩盖现实的痛苦,作者也清楚这一点,所以他说“我是冷酷的”,他不会给自己一个温柔休憩的港湾,他也不能允许自己逃避这种痛苦,他只能去面对,去承受.第五节中,作者更多的是对自己的安慰,作者的衰老并不是作者一个人的错误,这是一个时代的悲哀.作者虽然愿意接受现实,却并非真正屈服于现实,只是沉寂于一种等待,等待着来年的春天,又一次绽放出勃勃生机,又一次放射出绚烂的光芒最后,作者冷眼看着这个世界的丑陋.然而作者还心怀着希望,还寄托着他的梦想,他永远不会放弃,因为那是属于一个真正的孤独旅人的骄傲.总有一天,作者会找到属于他的天地,总有一天,他还会振翅高飞,飞向属于他自己的云霄.。

2.现代诗歌赏析

道风

是在哪一个方向吹——

我是在梦中,

在梦的轻波里依洄。

我不知道风

是在哪一个方向吹——

我是在梦中,

她的温存,我的迷醉。

我不知道风

是在哪一个方向吹——

我是在梦中,

甜美是梦里的光辉。

我不知道风

是在哪一个方向吹——

我是在梦中,

她的负心,我的伤悲。

我不知道风

是在哪一个方向吹——

我是在梦中,

在梦的悲哀里心碎!

我不知道风

是在哪一个方向吹——

我是在梦中,

黯淡是梦里的光辉。

①写于1928年,初载同年3月10日《新月》月刊第一卷第1号,署名志摩。

《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这道诗,可以说是徐志摩的“标签”之作。诗作问世后,文坛上只要听到这一声诵号,便知是公子驾到了。全诗共6节,每节的前3句相同,辗转反复,余音袅袅。这种刻意经营的旋律组合,渲染了诗中“梦”的氛围,也给吟唱者更添上几分“梦”态。熟悉徐志摩家庭悲剧的人,或许可以从中捕捉到一些关于这段罗曼史的影子。但它始终也是模糊的,被一股不知道往哪个方向吹的劲风冲淡了,以至于欣赏者也同吟唱者一样,最终被这一股强大的旋律感染得醺醺然,陶陶然了。

我不知道风

是在哪一个方向吹——

我是在梦中,

在梦的轻波里依洄。

全诗的意境在一开始便已经写尽,而诗人却铺衍了六个小节,却依然闹得读者一头雾水。诗人到底想说些什么呢?有一千个评论家,便有一千个徐志摩。但也许该说的已说,不明白却仍旧不明白。不过我认为徐氏的一段话,倒颇可作为这首诗的脚注。现抄录如下: “要从恶浊的底里解放圣洁的泉源,要从时代的破烂里规复人生的尊严——这是我们的志愿。成见不是我们的,我们先不问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功利也不是我们的,我们不计较稻穗的饱满是在那一天。……生命从它的核心里供给我们信仰,供给我们忍耐

与勇敢。为此我们方能在黑暗中不害怕,在失败中不颓丧,在痛苦中不绝望。生命是一切理想的根源,它那无限而有规律的创造性给我们在心灵的活动上一个强大的灵感。它不仅暗示我们,逼迫我们,永远望创造的、生命的方向上走,它并且启示我们的想象。……

我们最高的努力目标是与生命本体相绵延的,是超越死线的,是与天外的群星相感召的。……”(《“新月”的态度》)

这里说的既是“新月”的态度,也是徐志摩最高的诗歌理想,那就是:回到生命本体中去!其实早在回国之初,徐志摩就多次提出过这种“回复天性”的主张(《落叶》、《话》、《青年运动》等)。他为压在生命本体之上的各种忧虑、怕惧、猜忌、计算、懊恨所苦闷、蓄精励志,为要保持这一份生命的真与纯!他要人们张扬生命中的善,压抑生命中的恶,以达到人格完美的境界。他要摆脱物的羁绊,心游物外,去追寻人生与宇宙的真理。这是怎样的一个梦啊!它决不是“她的温存,我的迷醉”、“她的负心,我的伤悲”之类的恋爱苦情。这是一个大梦,一种大的理想,虽然到头来总不负黯然神伤,“在梦的悲哀里心碎。”从这一点上,我们倒可以推衍出《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的一层积极的意义。

由于这首诗,许多人把“新月”诗人徐志摩认作了“风月”诗人。然而,当我们真的沉入他思想的核心,共他一道“与生命的本体同绵延”,“与天外的群星相感召,”我们自可以领略到另一个与我们错觉截然不同的徐志摩的形象。(

3.现代诗及赏析

在迷恋和期待中成长

———穆旦的《春》赏析

徐贤友

穆旦

绿色的火焰在草上摇曳,

他渴求着拥抱你,花朵。

反抗着土地,花朵伸出来,

当暖风吹来烦恼,或者欢乐。

如果你是醒了,推开窗子,

看这满园的欲望多么美丽。

蓝天下,为永远的迷迷惑着的

是我们二十岁的紧闭的肉体,

一如那泥土做成的鸟的歌,

你们被点燃,却无处归依。

呵,光,影,声,色,都已经赤裸,

痛苦着,等待伸入新的组合。

在穆旦的《春》里,我们读出了一个别一样的“春天”:它是醒来,是第一次的诞生和再生,但也是欲望与沉迷的诱惑;是飞扬的歌声敞开的欢乐,也是沉滞的泥土与紧闭的肉体;是燃烧、分散、反抗,也是散乱之后的新的组合与新生。它是自然的春天,也是人生的青春,是诗人春心的萌动和诗心的勃发,是黎明、早春、二十岁的青春的融合。他们恰如光、影、声、色的赤裸与感官和思想的荡漾,它们新的组合的出现会更美、更诱人。

这首诗表现出“三美”。动态美:火焰、摇曳、渴求、拥抱、等词展现出春天的勃勃生机;静态美:绿色、土地、草与花朵等词是春天亘古不变的特征;对立美:“醒”与“迷惑”的对立,是人生青春期躁动的欲望与诗人沉思形象的对立。这些构成了诗歌的沉挚、坚实、富有现代感的抒情基调。同时诗人将对生命中的新生和强力冲动的迷恋和期待——清醒/沉醉、沉滞/飞扬、根基/摆脱,通过与“春”相关的生动意象(绿色/火焰、拥抱/反抗、土地/花朵)表现出来。

春天是美好的,但又是易逝的,在美好面前,会更觉得人生苦短。唯一的就是在迷恋中成长起来,在期待中看到自己拥有美好青春的希望!

4.【抒写乡情的诗歌(现代诗)和赏析一定要现代诗外加赏析,余光中和

乡色酒 舒兰 三十年前 你从柳树梢头望我 我正年少 你圆 人也圆 三十年后 我从椰树梢头望你 你是一杯乡色酒 你满 乡愁也满 「赏析」这是一首有色有味、又淡又浓的现代小诗.说它淡,淡在诗景,淡淡的酒香,淡淡的月色;说它浓,浓在诗情,浓浓的相思,浓浓的乡愁.仔细品尝这杯《乡色酒》真是又甜又苦,又醉又醒. 诗句的行列布局完全是对宋词小令的发扬与创新,对称均匀,简约精纯.自然地想到了《生查子》:“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乡色酒》是从民族文化的优秀遗产中汲取了精华,用传统的审美形式酿出的当代人的民族情思.这种远近时间的跨越、空间距离的跳跃、“你”“我”位置的变换,虽是几字之别,却能景象迁移、情绪突变,其情由甜而苦,其思由醉而醒,其地由故园而他乡,油然而生浓浓的相思,无限的乡愁.。

5.现代诗歌应该如何赏析

其实我是一名学生,也经常会碰到现代诗歌赏析这样的题目.在我认为,所谓赏析,就是结合诗歌中想表达的思想感情,将你自己设身处地去体味,感受,然后将你的读后感写下来.这里的读后感,就是你要的赏析.\x0d赏析也分许多方面,你可以从诗歌的语言特点(如运用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风格等)内容感知,技巧,方面也可从表达的感情等方面去想.当然,如果你在赏析的过程当中能抓住个别字眼,那赏析就会变得更加全面,具体!\x0d其实诗歌赏析还有一个持久的提高方法,记忆!经常的背记一些好诗歌,相对的对诗歌的感知能力也会随之提高·····\x0d以上是我个人的见解,不好不怪。

6.名篇诗作及其赏析(古诗现代诗均可)

偶尔投在我的窗前的 是九年前的你的面影吗? 我的绿纱窗是褪成了苍白的, 九年前的却还是九年前。

随微飔和落叶的窸窣而来的 还是九年前的你那秋天的哀怨吗? 这埋在土里的旧哀怨 种下了今日的烦忧草,青青的。 你是正在旅行中的一只候鸟, 偶尔的,过访了我这座秋的园林, (如今,我成了一座秋的园林) 毫无顾惜地,你又自遥远了。

遥远了,远到不可知的天边, 你去寻,寻另一座春的园林吗? 我则独对了苍白的窗纱,而沉默, 怅望向窗外:一点白云和一片青天。 赏析: 如果能从爱情中品出忧愁,那也算是莫大的享受啊! 在诗人李广田的眼中,九年是漫长的,九年过后,“我”从“春的园林”变成了“秋的园林”,从青春浪漫的小伙子变成了垂垂老矣的中年人,激情不再,只好守候在窗前期待邂逅;也许期待是徒劳的,然而我却在等待,一直在等待。

恍惚中我看到了九年前的你的面影,然而,“我”却不敢承认;因为,我苍老了,而你却还是一如既往的美丽。此刻,九年前的你那秋天的哀怨变成了烦忧草,轻轻的生长在园中,也生长在我的心头。

这时候飘来候鸟的影子,遥远的,飞过了,远到不知的天边。可是,在我的窗前,依然是“苍白的窗纱”,我依然是沉默的怅惘窗外,一点白云,一片青天,似乎没有经历过。

可是九年了,“我”守候在窗前,期待化为泡影,得到的却是长久的思念和回忆。 《过故人庄》 【唐】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shǔ),邀我至田家。

写意插画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xiá)。 开轩面场圃(pǔ),把酒话桑麻。

视频教程点播下载网 1. 过:拜访,探访,看望。 故人庄:老朋友的田庄。

网 2. 具:准备。 3. 合:环绕。

4. 郭:本指城郭,这里指村庄的四周。 5. 场圃:打谷场和菜园。

6. 就:赴。这里指欣赏的意思。

7. 至:到。 8. 轩:指窗户。

9. 就菊花:指欣赏菊花与饮酒。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老友备好了丰盛的饭菜,邀我到他的田舍做客。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村外绿树环绕,村子的四周青山斜立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打开窗子面对打谷场和菜园,把酒对饮畅谈农事。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等到九月重阳节的那一天,我还要来饮酒赏花。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这一开头似乎就象是日记本上的一则记事。故人“邀”而我“至”,文字上毫无渲染,招之即来,简单而随便。

这正是不用客套的至交之间所可能有的形式。而以“鸡黍”相邀,既显出田家特有风味,又见待客之简朴。

正是这种不讲虚礼和排场的招待,朋友的心扉才往往更能为对方敞开。这个开头,不甚着力,平静而自然,但对于将要展开的生活内容来说,却是极好的导入,显示了气氛特征,又有待下文进一步丰富、发展。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至庄)“绿树村边合”,近景。

“合”,写出村边绿树环绕,自成一个幽静的天地。“青山郭外斜”,远景。

“斜”,写出城外青翠的山峦遥遥耸立,构成一种旷远的境界。远景映衬近景,描写出故人村庄环境的旷远幽静,诗人来到这样环境的村庄,自然心情十分愉快,心旷神怡。

对于这两句,人们比较注意“话桑麻”,认为是忘情在农事上了,诚然不错。但有了轩窗前的一片大谷场和菜圃,在绿阴环抱之中,又给人以宽敞、舒展的感觉。

话桑麻,就更让你感到是田园。于是,我们不仅能领略到更强烈的农村风味、劳动生产的气息,甚至仿佛可以嗅到场圃上的泥土味,看到庄稼的成长和收获,乃至地区和季节的特征。

有这两句和前两句的结合,绿树、青山、村舍、场圃、桑麻和谐地打成一片,构成一幅优美宁静的田园风景画,而宾主的欢笑和关于桑麻的话语,都仿佛萦绕在我们耳边。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告别)孟浩然深深为农庄生活所吸引,于是临走时,向主人率真地表示将在秋高气爽的重阳节再来观赏菊花。淡淡两句诗,故人相待的热情,作客的愉快,主客之间的亲切融洽,都跃然纸上了。

一个普通的农庄,一回鸡黍饭的普通款待,被表现得这样富有诗意。描写的是眼前景,使用的是口头语,描述的层次也是完全任其自然,笔笔都显得很轻松,连律诗的形式也似乎变得自由和灵便了。

朋友相待的热情,诗人作客的愉快,彼此友情的深挚,都深含在“还来”二字中了。 这是一首田园诗,描写农家恬静闲适的生活情景,也写老朋友的情谊。

诗由“邀”到“至”到“望”又到“约”一径写去,自然流畅。语言朴实无华,意境清新隽永。

作者以亲切省净的语言,如话家常的形式,写了从往访到告别的过程。其写田园景物清新恬静,写朋友情谊真挚深厚,写田家生活简朴亲切。

这是一幅非常朴实的田园风景画。诚挚亲切的友情,典型农家生活场景,融自然美、生活美、友情美于一炉,可以看出诗人的内心世界的和谐。

他把艺术美深深地融入整个诗作的血肉之中,显得自然天成。这种不浓妆艳抹,不卖弄技巧,也不光靠一两个精心制作的句子去支撑门面,是艺术水平高超的表现。

你只觉得这种淡淡的平易近人的风格,与他描写的对象——朴实的农家田园和谐一致,表现了形式对内容的高度适应,恬淡亲切却又不是平浅枯燥。 一个普通的农庄,一回鸡黍饭的普通款待,被。

相关
下一篇
熙敬诗经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