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描写帝王富贵的诗词有哪些《长安古意》(卢照邻》长安大道连狭斜,青牛白马七香车。玉辇纵横过主第,金鞭络绎向侯家。龙衔宝盖承朝日,凤吐流苏带晚霞。百尺游丝争绕树,一群娇鸟共啼花。游蜂戏蝶千门侧,碧树银台万种色。复道交窗作合欢,双阙连甍垂凤翼。梁家画阁中天起,汉帝金茎云外直……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杜甫)……中堂舞神仙,烟雾散玉质。煖客貂鼠裘,悲管逐清瑟。劝客驼蹄羹,霜橙压香橘。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长恨歌》(白居易)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 杜甫的《丽人行》、杜牧的《过华清宫》等。 赋: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 2.孔子在论语对富贵的态度是什么孔子并不主张个人贫穷为好. 孔子赞赏卫国的公子荆善于管理家业,说他当家业富有时,说\"苟美矣\"(《论语·子路篇》).这就是说,富有是美的.这反映了孔子对富的看法.当学生冉有提出:\"既庶矣,又何加焉 \"人口多了,又该怎么办呢 孔子说:\"富之.\"(同上)使人民富起来.这是从孔子仁的思想中可以自然引申出来的.推己及人,爱别人,爱人民,就要把美好的富也推给人民.这里当然包含后人所谓\"富民\"的思想. (1)富是美好的,但富人未必都是高尚的. 什么样的富人不高尚呢 一是只富自己不富别人不富人民的统治者.例如齐景公自己很富,\"有马千驷\"(四千匹马与一千辆马车),古代以一辆马车和四匹马作为一个财富的单位,称为\"驷\".齐景公有马千驷,说明他很富有.但他不给人民办事,没有做出什么好事.所以当他死时,\"民无德而称焉\"(《论语·季氏篇》),人民找不出歌颂他道德的词.二是不义而富的人.孔子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通过不正当的手段获得的富贵,对于孔子来说,就象浮云那样,虚无飘渺,不增加什么乐趣.(《述而篇》)哪些手段是不义的呢 孔子没有明说,但他提出:\"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泰伯篇》)又说:\"邦有道,谷;邦无道,谷,耻也.\"(《宪问篇》)政治混乱,百姓穷困,自己却很富,那是可耻的.政治清明,百姓安乐,自己有俸禄,政治变坏了,自己还是那样拿着俸禄,也是可耻的.透过这些说法,我们体会孔子的意思,是要与人民同甘共苦.孔子说:\"百姓足,君孰与不足 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颜渊篇》)就是说,统治者要与人民共同富裕,不要只顾自己发财,不顾百姓受穷.只有自己富,那就是不义的.富人未必都是高尚的,因此嫌贫爱富,是一种盲目的追求.孔子用《诗经》上的\"诚不以富\"来说明\"惑\". (2)孔子认为\"富贵在天\",是由天命决定的,人是无法强求的. 他说:\"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述而篇》)如果能够求到富贵,那么孔子愿意承担任何低贱的工作.但是,如果自己的努力求不到富贵,那么就可以按自己的愿望去做自己喜欢的工作.当然,孔子的学生就有不听命运的安排,通过自己的努力去争取致富.典型的有端木赐.他不受命运的支配,从事商业活动,由于预测市场行情比较准确,赚了很多钱.而道德和学问都比端木赐强的颜回,不肯出去做生意,只是守在家里受穷,在贫病交加中夭折.孔子根据当时的社会状况,认为从事农业的活动,发不了财.要发财,首先要学好文化.因此他说:\"耕也,馁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矣.\"(《卫灵公》) (3)富,需要有文化,道德相配合.有文化,道德的人称为君子. 孔子认为\"君子固穷\",虽然穷困,却也不胡来,仍然坚持自己的道德情操.因此,\"君子忧道不忧贫\"(同上)君子富起来后,不能骄傲,更不能骄横.就是\"富而无骄\"(《宪问篇》).普通百姓一旦富起来,容易骄横,因此需要加强对他们的教育,使他们提高文化,道德水平,在富裕之后不至于骄横.这就是\"富而后教\".如果富裕了,不能及时给教育,新富起来而又缺乏教育的人容易骄横为暴,什么坏事都敢做,为所欲为,严重危害社会.按孟子的说法,这种人就跟禽兽差不多.富裕以后,头等大事就是教育.考虑不到这一层次,就是没有远见卓识的领导者.孔子希望有文化,有道德的人先富起来.如果\"上大学赚小钱,上小学赚大钱.\"那么,这对教育界就会产生误导作用,使人民轻视教育.口头上讲教育的重要性,作用甚微,无人相信,而实际上的导向,作用极大,不容忽视. 总之,从孔子的言论看,中国传统思想是不以财富地位论人,而是以德论人的. 3.古者富贵而名磨灭全文翻译译文: 古时候虽富贵而名声却泯灭不传的人,是无法都记载下来的,只有卓越不凡的特殊人物能够名扬后世。周文王被拘禁后推演出《周易》的六十四卦;孔子受困回来后开始作《春秋》;屈原被放逐后,才创作了《离骚》;左丘明失明后,才有《国语》的写作;孙子被砍断双脚,编撰出《兵法》著作;吕不韦贬官迁徙到蜀地,世上传出了《吕氏春秋》;韩非被秦国囚禁,写出了《说(shuì,税)难》、《孤愤》等文章;《诗经》的三百篇诗,大都是圣贤为抒发忧愤而创作出来的。这些人都是心中忧郁苦闷,不能实现他的理想,所以才记述以往的史事,想让后来的人看到并了解自己的心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