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诗经采莲赋

1.于是妖童媛女中“媛”的读音梁元帝《采莲赋》中于是妖童媛女,荡舟

“媛”的注音,粤教版必修1对其音注为“yuán”,笔者认为对其音应注为“yuàn”. 查《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商务印书馆,1998年版)“媛”读音有两个:读“yuán”时,为“婵媛”义,再查“婵媛”(31页)一词,解释为“牵引,牵连”,并以屈原《九章·哀郢》中的“心婵媛而伤怀兮”为例证;读“yuàn”时,其释义为“美女”,以《诗经·君子偕老》中的“展如之人兮,邦之媛也”为例证.又查《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02年增补本),其对“媛”注音与释义均同于《古汉语常用字字典》. 由工具书可知,“媛”读作“yuán”时,动词,为“婵媛”义;读作“yuàn”时,为“美女”义.两种解释都不同于课文的“美貌”义,尤其是读作“yuán”时,这与课文的解释(美貌)更是大相径庭,这应该如何解释呢?我们认为应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理解. 一方面,从词义上理解,当“媛”读作“yuàn”时,虽是“美女”义,但我们不可否认这样一种事实:“美女”有“美好”“美貌”的特征,根据词义引申的途径,“媛”有“美好”“美貌”的形容词词义也就不难理解了,所以,笔者认为“妖童媛女”中的“媛”应读作“yuàn” 为是. 另一方面,从平仄的角度来说,虽然《采莲赋》是一首古体诗,但它是六朝时的古体诗,知道一点音韵学的人都知道,、古体诗虽然对音韵的要求不如近体诗的要求那么严格,但还是要遵守平仄规律的.如果“媛”读作“yuán”,那么“于是妖童媛女”的平仄则为“仄仄平平平仄”,不仅给人一种不协调的感觉,而且读起来还感到拗口.倘若“媛”读作“yuàn”,那么这一句的平仄则为“仄仄平平仄仄”,不仅形式给人以和谐的感觉,而且读起来朗朗上口,能够更好的表达少男少女采莲时的欢乐的情景,从这一点上考虑,笔者认为“媛”读作“yuàn”为是. 又查人教版必修2《荷塘月色》对“媛”的注音也是“yuàn”,这更证明了笔者的论断. 那么,粤教版为何把“媛”注为“yuán”呢?我们认为编者可能把“媛”理解成“婵娟”了.(“婵娟”有姿态美好的意思)其实不然,“媛”没有“婵娟”之义,有“婵娟”一义的应是“婵媛”.查《现代汉语词典》可知“婵媛”才有“婵娟”这一义项. 注: 刊于《汕尾教育》,2009年第四期. 参考: /ShowArticle.asp?ArticleID=27376。

2.谁能把梁元帝的采莲赋翻译成诗

采莲

夏始春余。

水碧,茎紫,莲红。

清波映天,映莲,亦映人。

江南多才俊,

如菊似梧桐。

水乡出碧玉,

似莲如芙蓉。

鷁首轻回,

羽杯徐传,

杯酒醉人,醉心,亦醉眼。

绿藻欲相留,

浮萍欲相送。

纤纤腰束素,

步步迁延顾。

船桨轻划。

舟行,水响,衣飘。

木棹动水,动莲,亦动心。(省实验LX)

3.荷塘月色中曾引用了采莲赋中的句子作者是谁

梁元帝荷塘月色最后文末引用梁元帝《采莲赋》以及《西洲曲》,更是由景入情的经典,具有文学上的艺术性与趣味性,这也是此文经久传诵的原因之一.【简介】梁元帝萧绎 (508~554) ,南朝梁皇帝。

字世诚,小字七符。在位三年。

萧绎盲一目,少聪颖,好读书,善五言诗,但性矫饰,多猜忌。藏书十四万卷,于江陵城破时自己烧毁。

生平著述甚富,凡二十种,四百余卷,今仅存《金楼子》。【正文】 紫茎兮文波,红莲兮芰荷。

绿房兮翠盖,素实兮黄螺。 于是妖童媛女,荡舟心许,鹢首徐回,兼 传羽杯。

棹(zhào)将移而藻挂,船欲动而萍开。尔其纤腰束素,迁延顾步。

夏始春余,叶嫩花初。恐沾裳而浅笑,畏倾船而敛裾, 故以水溅兰桡,芦侵罗褠。

菊泽未反,梧 台迥见,荇湿沾衫,菱长绕钏。泛柏舟而容与,歌采莲于江渚。

歌曰:“碧玉小家女,来嫁汝南王。莲花乱脸色,荷叶杂衣香。

因持荐君子,愿袭芙蓉裳。”。

4.朱自清在写《荷塘月色》时的心境,为什么引用《采莲赋》和《西洲曲

作者的思绪变化:不静→求静→得静→出静,回归现实,高于现实

带着淡淡的忧愁走出家门,趁月色出来散心,顺着幽静的小路一路走来,自然而然地来到了日日经过的荷塘边,一去看那月下的荷塘。月色下的荷塘是那样的美,比之白天又别有一番风致。荷叶是亭亭的如舞女的裙,可以想象荷叶随风起舞时婆娑婀娜的美妙身姿;而点缀其间的白色的荷花,不禁让人想起她“出污泥而不染”的特性。荷花又是形态各异的:“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用上“袅娜、羞涩”二词,在作者的眼里荷花俨然已是仙子一般了。作者用细致的工笔和绝妙的比喻,对荷叶的形神、荷花的资质进行一番令人神往的描绘,荷花、荷叶的优美形象似已展现眼前。

这还不是最美的,一缕“微风”让这副极美的荷花图动了起来:“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霎时,荷香如歌,似有若无,花叶颤动,流波溢彩,叶、花、形、色、味浑然一体。人也在微风中全身心地沉醉在这荷塘美景之中了。

而这似乎还不够极致!再看看塘上的月色:“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叶下的流水被密密的叶子遮住了,不能看见,而叶上“如流水”一般的月光却在 “静静地泻”着,一个“泻”字,化静为动,使人看到了月光的流动感;“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一个“浮”字又突出了雾的轻飘朦胧。叶子和花在薄雾笼罩下,迷迷蒙蒙,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如梦似幻。月色迷蒙柔和、薄雾轻笼飘浮,这月下的荷塘真是恍如仙境了!满月而有淡淡的云雾,给人的感觉如“小睡”一般,正如作者此时的心境,却是恰到好处。作者在这里无意中流露出了淡淡的喜悦。“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像是画在荷叶上。” 杨柳的倩影不是 “投”在荷叶上,作者偏偏用了一个“画”,仿佛是一位绘画高手在泼墨挥毫,精心描绘一般,使投在荷叶上的影子贴切自然、美丽逼真,富有情趣。 “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月色清淡,黑白相间的光和影犹如和谐的旋律,荷香缕缕,水**融,作者如此细腻入微的感受真是令人如痴如醉!

这美丽的景色可以让作者忘记自己的忧愁了吧?但是“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都没有。”作者还是无法摆脱那一缕愁绪,淡淡的哀愁与淡淡的喜悦相互交织,给优美的月下荷塘披上朦胧的轻纱,清幽淡雅、安谧柔和、朦胧和谐,荷塘与月色融为了一体!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