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诗经与南阳

1.《诗经》中有15国风,请问当今的河南省与安徽省分别对应的是十五国

十五国风,即十五个不同地区的乐歌——目录:

南区--《周南》、《召南》、《陈风》

西区--《秦风》、《豳风》

北区--《魏风》、《唐风》

中区--《郑风》、《卫风》、《邶风》、《鄘风》、《王风》、《桧风》、《曹风》

东区--《齐风》

卫风之地在今河北磁县、濮阳,河南安阳、淇县、汲县、开封、中牟等地

郑国的都城新郑,在今河南郑州一带。

王即王都的简称,平王东迁洛邑,在今河南洛阳一带。

桧在今河南密县一带,

陈地在今河南淮阳、柘城和安徽亳县一带

周南.召南二南,其地在南阳(今河南西南部、湖北北部)、南郡(今湖北江陵),二南之地后被楚国吞并,故有人称之为《楚辞》之源

知道的就只有这些了,希望对你有用!

2.与南阳有关的成语

南阳是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山河奇秀俊美,名胜古迹繁多,她的每一块土地都隐藏着一段神奇的历史,积淀着文化的瑰宝,自然也就引发了许多历史上的成语故事。

据《中国成语故事总集》所列的二千条成语故事中,有一百五十条左右与南阳有关,这些成语故事大致可分为三大类。其一为发生在南阳的成语故事;其二是由南阳人引发的成语故事;其三为南阳人著书中的成语故事。

必恭必敬

【出处】:春秋《诗经"小雅》

西周末年的周幽王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暴君。他昏庸暴虐,政治腐败。他宠爱美女褒姒,为了引褒姒一笑,不惜烽火戏诸侯。

这时,周幽王又废掉出自申国的申后和太子宜臼,改立宠姬褒姒为后,以褒姒所生子伯服为太子。宜臼遭到废黜,住在外祖父申侯家里,他对自己的命运和国家的前途满怀忧愁,写了一首《小弁》的诗,诗的第三节为“维桑与梓,必恭敬止。靡瞻匪父,靡依匪母。不属于毛,不离于里。天之生我,我辰安在?”其中的“维桑与梓,必恭敬止”的意思是“看见屋边的桑树和梓树,一定要必恭必敬。”

幽王无道,诸侯纷纷叛离。宜臼的外祖父申公联合犬戎等军队进攻镐京。幽王急举烽火,但是诸侯受过骗,不予理睬。于是镐京被攻破,幽王被杀,西周遂亡。 噬脐莫。南阳是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山河奇秀俊美,名胜古迹繁多,她的每一块土地都隐藏着一段神奇的历史,积淀着文化的瑰宝,自然也就引发了许多历史上的成语故事。

据《中国成语故事总集》所列的二千条成语故事中,有一百五十条左右与南阳有关,这些成语故事大致可分为三大类。其一为发生在南阳的成语故事;其二是由南阳人引发的成语故事;其三为南阳人著书中的成语故事。

必恭必敬

【出处】:春秋《诗经"小雅》

西周末年的周幽王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暴君。他昏庸暴虐,政治腐败。他宠爱美女褒姒,为了引褒姒一笑,不惜烽火戏诸侯。

这时,周幽王又废掉出自申国的申后和太子宜臼,改立宠姬褒姒为后,以褒姒所生子伯服为太子。宜臼遭到废黜,住在外祖父申侯家里,他对自己的命运和国家的前途满怀忧愁,写了一首《小弁》的诗,诗的第三节为“维桑与梓,必恭敬止。靡瞻匪父,靡依匪母。不属于毛,不离于里。天之生我,我辰安在?”其中的“维桑与梓,必恭敬止”的意思是“看见屋边的桑树和梓树,一定要必恭必敬。”

幽王无道,诸侯纷纷叛离。宜臼的外祖父申公联合犬戎等军队进攻镐京。幽王急举烽火,但是诸侯受过骗,不予理睬。于是镐京被攻破,幽王被杀,西周遂亡。 噬脐莫及

【出处】:春秋"左丘明《左传"庄公六年》

春秋时期,楚文王率军攻打申国(今南阳),路经邓国(今南阳邓州),想顺便摸清邓国的底细。邓国国君邓祁侯对大臣们介绍,他是我的外甥。并设宴款待楚文王。

邓祁侯的另外三个外甥提议趁机把楚文王杀掉,邓祁侯不答应。三个外甥说:“将来灭亡邓国的必定是楚文王。如果失掉这个良机,将来就像咬自己的肚脐一样,根本够不着,后悔也来不及了!”邓祁侯仍然不答应。

楚文王早就怀有扩张的野心,他并没有因为亲戚关系而放弃自己的侵略政策。在攻打申国回国那一年,楚文王就下令大举攻打邓国。公元前678年,他终于把邓国灭掉。 虎狼之国

/link?url=E12x7sjtujHfR4C8-7VYNkwqsy0cL7tliDlnhw3MjYPq1ZknCrO-boqHn7rCajn8S1uttXsVertkOpZycDaTQ27MDrtR-KQuWWRympLGBgW

3.请问南阳的历史名人及他们的地位,事件,影响(至少3个)

张衡(公元78~139年),字平子,南阳郡西鄂县(今河南南阳)人,是东汉著名的天文学家。他最主要的成就是著《灵宪》,制浑天仪,造地动仪,在历法方面也有研究。此外,他还是一位机械技术大师,才情高远的大文学家和画家,对后世文化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他是我国乃至世界历史上罕见的全面发展的天才。

张仲景(约公元142年-210年),字机,南阳郡涅阳(今河南南阳县)人,后汉著名医学家,相传他自幼聪颖,博览群书,向同郡的医学家张伯祖学医,尽得其术。灵帝时被举为孝廉,官至长沙太守,既有政声,亦有医名。他主张医生要通晓人体生理,通十二经脉、三百六十孔窍,知荣卫气行,病之所在。否则,“不须汗而强汗之者,出其津液,枯竭而死,须汗而不汗之者,使诸毛孔闭塞,令人闷绝而死。”张仲景行医期间,流行伤寒病,他的宗族二百余口,死去三分之二,张仲景从现实需要出发,博采各方,专攻伤寒。他著有《伤寒论》、《金匮要略》等书,具体阐述了寒热、虚实、表里、阴阳的辩证关系以及汗、吐、下、温、清、和等治疗方法,总结了汉以前的民间医学经验,有很高的学术价值,被后人尊称为“医圣”。 民间流传着张仲景许多医术方面的传说,现摘录整理于后,以供参飨。

范蠡,字少伯,生卒年不详,春秋楚人。与文种同事越王句践二十余年,苦身戮力,卒以灭吴,尊为上将军。蠡认为在有公於越王之下,难以久居,而且深知句践为人,可与共患难,难与同安乐,遂与西施一起泛舟齐国,变姓名为鸱夷子皮。至陶,操计然之术以治产,因成巨富,自号陶朱公。因为经商有道,逐成钜富,民间有尊陶朱公为财神。

4.请问南阳的历史名人及他们的地位,事件,影响(至少3个),还有南

西周时期政治家军事家申伯 申伯(西周厉王至宣王时期人),西周著名政治家、军事家,申国(今河南省南阳市)开国君主。

西周宣王(前827年~前782年)时,为了遏制“南土”楚国势力的崛起,又能“封建亲戚以蕃屏国”,宣王于公元前827年或稍后改封其舅申伯于南阳,建立申国。 南阳,原为西周谢国封地。

为了新建申城,宣王命召伯虎从淮夷前线调至南阳,“于邑(城垣)于谢”,“定申伯之宅(宫室)”,营建先王“寝庙”,划定“申伯土田”。 申伯就国的时候,宣王为其举行了盛大的欢送仪式,大臣尹吉甫作《崧高》一诗歌咏其事,此篇后收入《诗经》。

申伯就国南阳后,改进石、陶生活用具,发展金属生产工具,扩大黄牛饲养,鼓励国人垦荒。同时调整防御思想,加强战车与水军建设,有效地阻止了楚国势力的北进,为南阳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宣王中兴”作出了贡献。

西周末年,幽王废申后所生之子宜臼,立褒姒之子伯服为太子,引起了申侯(申伯之子)的不满。申侯与缯、西戎联合伐周,导致西周的灭亡。

公元前770年,申侯立太子宜臼为周王(周平王),迁都洛邑,再次充当了扭转乾坤、开辟新时代的角色。 南阳城市文明的开拓者 □张晓东 有文字记载历史以来,关于南阳城市建设的历史,可能要追溯到西周。

这一成就应归功于申伯,《诗经》有句专门歌颂申伯的诗里提到:“王命召伯,定申伯之宅”。从大周宫廷正式下文件,修建申伯宫室的那一刻起,南阳的城市文明就拉开了序幕。

由于申伯领导有方,垦荒屯田,改进工具,申国一天天强盛起来。它不仅遏制了楚国,而且成就了“宣王中兴”。

仰仗申伯的文治武功,又兼南阳特殊的地理优势,南阳很快成为一个举足轻重的城市。在此后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南阳成为东周的冶铁中心,并发展成商贾云集的“六大都会”之一。

申伯揭开了南阳城市建设的新篇章,可以说,申伯是开拓南阳城市建设第一人。 春秋时期政治家思想家百里奚 百里奚(约公元前700年~公元前621年),姓百里,字子明,春秋时期楚国宛邑(今河南南阳)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秦统一天下的奠基丞相。

百里奚早年家境贫困,在妻子杜氏支持下出游列国求仕,历经宋国、齐国等诸侯国。后在其好友蹇叔的举荐下,做了虞国的大夫。

公元前655年,晋国(献公)灭掉虞国。百里奚拒绝在晋国做官,被充作媵人(奴隶),后逃回楚国牧牛。

秦穆公闻奚贤,后派人以五张黑公羊皮将百里奚换回,拜为上大夫,故世人称之为“五(公羊)大夫”。在主持秦国国政期间,百里奚“谋无不当,举必有功”,辅佐秦穆公倡导文明教化,实行“重施于民”的政策,让人民得到更多的好处,并内修国政,外图霸业,开地千里,称霸西戎,统一了今甘肃、宁夏等地,开始了秦国的崛起。

这一时期,秦孝公称之为“甚光美”的时代。史载百里奚“三置晋国之君”,“救荆州之祸”,“发教封内,而巴人致贡;施德诸侯,而八戎来服”,使秦国成为春秋五霸之一,为秦国最终统一中国奠定了牢固基础。

百里奚身为秦国大夫,勤理政务,平易近人,生活简朴。“劳不坐乘,暑不张盖,行于国中,不从车乘,不操干戈”。

深受百姓爱戴,“及卒,秦国男女流涕,童子不歌谣,舂者不相杵”。 百里奚故宅及墓冢在今南阳市中心城区西百里奚村一带。

《水经注》记载:“梅溪水出(宛)县北紫山,南经百里奚故宅。”《明嘉靖南阳府志校注》记载:“在百里奚村东,高约七米,称百里大夫墓。

墓前摆放七块巨石,俗呼七星冢。唐开元二十三年(公元735年)郑琏书五大夫碣铭,后佚。”

墓左侧有碑,碑阴刻唐韩赏诗。我国著名秦史学家马非百先生所著《秦集史》否定“虞国说”,对百里奚为南阳人进行了详尽的考证。

心与牛一 □陈明远 楚成王至死也不会清楚,自己比秦穆公更早地聆听了百里奚的治国之道而全然不觉。那次尽展百里奚才智与韬略的谈话不能被愚钝浅薄的楚成王所理解,却为楚成王落下了一则笑柄。

直到2600年后的今天,我们仍然能够记得二人当时在宛地一段对话。那是楚成王听说宛地的百里奚擅长养牛,便问:“饲牛有道乎?”百里奚答:“时其食,恤其力,心与牛而为一。”

楚王道:“善哉,子之言!非独牛也,可通于马。”于是百里奚做了楚成王的马夫。

自以为是的楚成王就这样错过了贤才百里奚,而后来的百里奚在秦国正是用“心与牛而为一”这条饲牛之道使秦穆公称伯于西戎。 自百里奚始,“心与牛一”就是历代统治艺术的一条基本追求而被广泛接受,即以己度人、推己及人,设身处地、同情体谅,并以此构建融洽和谐的理想社会。

后来孔子的“仁者爱人”以及今天我们的“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等都是这种观念的发展与演化,这是一种体恤关爱的教化,而不是讨价还价的谈判,更不是尔虞我诈的“博弈”,而是一种“心与民一”、“其乐融融”的和谐场景。 从后来百里奚在秦国的作为来看,他的确实践了这种政治主张。

他给秦国带去的不是残酷的征战杀伐,不是苛刻的政治高压,而是“心与牛一”的仁厚宽容的治国之道。在他的辅佐下,秦穆公三立晋君、称。

5.《诗经》中的“十五国风”是哪十五国

十五国风是:周南(今陕西,河南之间),召南(今河南,湖北之间)。

邺,镛,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曹,豳 其中周南、召南产生于汉水和长江中游,其余为黄河中下游。十五国风绝大部分是周室东迁以后到春秋中叶的作者,大部分是民歌。

十五国风的主要内容 :

①表达人民反抗剥削压迫的愿望和对劳役、兵役的痛苦与反感。例如《豳风·七月》描述了农奴被剥削、压榨,终年辛勤劳动和痛苦和生活。《魏风·伐檀》揭示当时社会不合理现象,对不劳而食者提出了质问和抗议。《魏风·硕鼠》反映了劳动人民对剥削阶级的反抗和对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唐风·鸨羽》写出了久困王事,在沉重的徭役压榨下人民痛苦的呼号。《豳风·东山》描述战后农村的破败景象,揭示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不幸和痛苦,表达了人民对和平与劳动生活的渴望。而《王风·君子于役》则从征夫家属的角度,表示了对兵役、徭役的愤怒与不满。

②对劳动的讴歌。如《周南·芣苢》是妇女们三三两两去采集车前子时边采边唱的歌,表达了妇女劳动时欢快之情。《魏风·十亩之间》唱出了采桑姑娘在劳动中的欢乐和劳动后愉悦的心情。

③表现爱国主义情操和对统治阶级丑恶行径的揭露。如《秦风·无衣》反映战士们在国难当头为保卫家园,慷慨从军,团结御侮,同仇敌忾的豪情。《载驰》表达了许穆夫人为拯救祖国于危亡之中而奔走的崇高爱国精神。《陈风·株林》还揭露了陈灵公的荒淫无耻,《相鼠》则对统治者进行了无情的鞭笞。

④表达爱情的恋歌和反映妇女婚姻与命运的诗篇。如《周南·关雎》写了一个青年男子大胆、率真地表露对一位美丽姑娘的相思之情。《召南·摽有梅》写一个女子惟恐青春易逝而急于求偶的热切心情,大胆泼辣,真挚动人。《邶风·静女》写一对青年男女幽会,富于生活情趣。

6.诗经中十五国风,周南风的特点

诗经分为风、雅、颂;风主要是各国民间的诗歌像秦风无衣这样的,雅有小雅、大雅,是贵族宫廷诗歌、颂主要是祭祀用的诗歌 附:十五国风:周南、召南、邶〔bèi〕、鄘〔yōng〕、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kuài〕、曹、豳〔bīn)) 《诗经》风、雅、颂的分类,主要是从音乐入手。

风,即乐调。《左传•成公九年》载晋侯见楚囚钟仪,“使与之琴,操南音。

……乐操风土,不忘旧也”。所谓“风者,民俗歌谣之诗也”。

国风,即是汇集各地的地方土乐。《周南》、《召南》列于国风之中,应是两个地方的土乐,但其命题不同于其它国风。

于这一点,历来有不同的理解。王质在其《诗总闻》中明言:“南,乐歌名也。”

当代学者陆侃如、冯沅君在《中国文学史简编》中说:“南是南方的民歌。……这个‘南’字,不但指方向,也是乐器名(就是‘ ’字)”。

我们一般认为“南”字是方位词,《周南》、《召南》作为《诗经》中的民歌,它反映的应是那个时代某些南方地域的土乐,与其它国风的性质一样,但既然如此,为何其名为《周南》、《召南》而不是《*风》呢? 据史料记载分析,西周初年,周公姬旦和召公姬是分陕而治的。姬旦长住东都洛邑,统治东方诸侯,姬奭长住西都镐京,统治西方诸侯。

周南是当时周公统治的南方流域,召南是召公统治的南方流域。《周南》、《召南》屡次提到长江、汉水、汝水,可以证明“二南”(注:周南、召南)是包括着长江、汉水、汝水流域的诗歌。

既然是诗乐,那就是南音了。因而,《周南》、《召南》可以说是《周南风》、《召南风》的省称。

“二南”作为南方民歌,其地域性还可以从十五国风整体的地域特征来作进一步的论证。十五国风大都是流行各地的土风歌谣。

不过,纵观全局,却不见有“楚风”,似乎不曾辑有楚地歌谣,古人因此以“楚风”“不得与十五国风并录于《经》而为楚憾”。实际上,这“二南”民歌也就是楚地歌谣。

《周南•汉广》毛传即云:“文王之道,被于南国,美化行乎江汉流域。”这说明《汉广》就是江汉流域的诗歌。

元人祝尧在《古赋辨体》中也说明:“江汉皆楚地,盖自王化行乎南国,《汉广》、《江有汜》诸诗已列于‘二南’、‘十五国风’之先。”清人何天宠则进一步强调:“楚何以无‘风’,后儒以为删诗不录‘楚风’,非通论也。”

据《水经注》引《韩诗序》云:“‘二南’其地在南郡和南阳之间。”这块地域,包括今天的河南南阳、湖北襄阳、宜昌、江陵、武汉一带,这正是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的腹心地区。

所以“二南”诗篇,应多是产于这一地的楚歌谣。而《诗经》对于产生于楚地的《周南》《召南》在编定时为何不标明为“楚风”呢?其原因可能是楚国在西周初年尚且是江汉流域一个“土不过同”的小邦,至春秋中叶方壮大到据有整个江汉流域乃至半边天下,因而,周朝乐官在编订《诗经》之始,就只是将这些南方歌谣加以编订而分称为“周南”“召南”,并且在《诗经》最终成书时也一直沿用这一称呼而未作修改。

以上从地域位置对《周南》《召南》的地域特色作了分析,下面再来看诗歌的内容。 《周南》《召南》中的许多歌谣,不仅记南方之地,写南方之物,而且鲜明地反映了江汉流域的民俗风情,初步显示了南方楚歌的特色。

“二南”共有诗歌25首,其中较多的是用于祀典或礼俗活动的仪式歌,这是因为春秋中叶以前南方楚地远没有中原那样开化,民风朴野,其俗尚尊鬼神且好祠的缘故。《周南•桃夭》,就是一首古老的礼俗活动的仪式歌: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蒉其实。

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

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古往今来,解说《诗经》者,大都认为这是一首描写婚姻情景、祝贺女子出嫁的歌谣。

其实从原始歌谣的产生和社会历史的发展来看,这首祝福歌谣最初应是一首祀典祭歌,可以说是“一首以桃为图腾的群体的祭祀礼辞”。(注:张岩.简论汉代以来《诗经》学中的失误.文艺研究,1991年第1期)而桃,作为一种“图腾”是完全可以考证的。

图腾主义的起源和母性崇拜是分不开的。在母系氏族社会时代,妇女受到尊重与崇拜,其生殖、蓄衍关系到整个氏族的生存,而对“生殖”却是充满着神奇和神秘,这便是妇女受崇拜的原因。

妇女怀孕的原因是什么,无从解释,于是妇女们自己也觉得这是由于某种机会,遇到某种动物或植物,或其它无生物,无意间有动于心便使自己怀孕了。因此生下的婴儿,便以这种物体命名,而名与实是不分的,这物件便成为这一氏族的图腾。

孙作云先生在《诗经与周代社会研究》中指出:“所谓图腾,就是原始人所崇拜的某种动物、植物、无生物或自然现象;他们认为这些神物是他们的祖先、保护者。”也就是说,作为图腾,一般具有生殖、崇拜、保护等要素。

《桃夭》三章歌辞的前两句,都是对桃的热烈礼赞。而桃在先秦时代是江淮流域常见的生长茂盛的植物,与楚地先民的生活十分密切,也被当地的人们所崇拜。

据《春秋左传》(昭公十二年)载:“昔我先王熊绎,辟在荆山,荜路蓝缕,以处草莽。跋涉山林,以事天子。

7.南阳这个城市怎么样

泉漳是不是南阳人 不时地话也不要诬蔑南阳 历史文化上南阳物华天宝 人杰地灵 经济上可能不是很发达,但是南阳发展潜力很大,而且在飞速发展 历史文化 南阳是**首批命名的历史文化名城,东汉时期为光武帝刘秀的发迹之地,故有“南都”、“帝乡”之称。

城西卧龙岗是诸葛亮辅佐刘备前的躬耕地。 南阳历史上曾孕育出“科圣”张衡、“医圣”张仲景、“商圣” 范蠡及“智圣”诸葛亮,更滋养了哲学家冯友兰、军事家彭雪枫、文学家姚雪垠、科技发明家王永民、作家二月河等当代名人。

南阳荣获“中国楹联文化城市”称号。荆紫关镇跻身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南阳板头曲、内乡宛梆被列入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自然资源 南阳地处北纬32017`-33048`,东经110058-113049,处于亚热带向暖温带的过 渡地带,属典型的季风大陆半湿润气候,四季分明,阳光充足,雨量充沛。 南阳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和渠首所在地。

市内河流众多,分属长江、淮河两 大水系,长度在百公里以上的河流有10条。全市主要河流有丹江、唐河、白河、淮河、湍河、刁河、灌河等,水资源总量70.35亿立方米,水储量、亩均水量及人均水量均居全省第一位。

全市林地面积1451万亩,森林覆盖率达34.3%,拥有植物资源1500多种,森林野生动物50多种。南阳是全国中药材的主产区之一,药用植物资源丰富,具有种植、加工中草药的自然条件优势和传统习惯,盛产中药材2340种,产量达2.5亿公斤,其中地道名优药材30余种,山茱萸产量约占全国的80%,居全国之冠;辛夷花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70%以上;杜仲有2000多万株。

南阳是中国矿产品最为密集的地区之一,已探明各类矿产80余种、452处。其中天然碱、红柱石储量为亚洲之冠,蓝晶石、金红石居全国第一。

南阳以玉雕业而闻名海内外,是我国三大玉器加工基地之一,1995年被国家命名为“中国玉雕之乡”。南阳独玉是中国四大名玉之一,素有“东方翡翠”之称。

黄金、石油储量居全省第二,且分布集中,组合良好,具有较高的开采价值。目前已开发利用46种,矿业总产值28.6亿元。

基础设施 南阳地处承东启西、连南贯北的优越地理位置。焦枝铁路纵贯南北,宁西铁路横穿7个县市 个县市区;国道312线、207线、209线和省道豫01线、豫02线分别从全市纵横穿过;许平南、南邓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实现了2957个行政村通油路或水泥路。

信南高速公路有望2006年底前建成通车,宛坪、岭南、驿(驻马店)宛高速南正在加紧建设。南阳将成为铁路、高速公路双“十”字架交叉的交通枢纽。

南阳飞机场为河南三大民用飞机场之一。 南阳处在华中电网覆盖之下,境内装机70万千瓦的鸭河口火电厂、装机25万千瓦的蒲山电厂已经建成发电,鸭电二期工程2*60万千瓦、热电厂一期2*21万千瓦项目开工建设。

固定电话号码升至8位。 南阳中心城区现有人口70万,建成区面积70平方公里。

城市建设日新月异,供 水、供电、道路建设及园林绿化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发展迅猛,城市服务功能明显增强,中心城区的白河游览区拥有万亩水面,形成北方内陆城市少有的水城、绿城景观。先后被评为“全国造林绿化十佳市”、“全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优秀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国家园林城市”。

经济社会 农业南阳素有“中州粮仓”之称,是全国粮、棉、油、烟集中产地。正常年景,粮食总产约占全省11%、全国1%;棉花占全省20%、全国4%;油料占全省13%、全国2%。

有6个县市区是国家商品粮、棉基地,3个县市区为国家优质基地。南阳黄牛居全国5大优良品系之首。

工业全市工业经济总量位居全省第三位。现已初步形成机械电子、石油、化工、冶金建材、纺织、医药和轻工食品等主要行业,拥有各类工业企业13万多家,天冠酒精集团、金冠电气集团、普康制药集团、南阳纺织集团、新野棉纺集团、河南油田、乐凯胶片厂等企业已进入全国520家主要企业行列。

酒精、石油、胶片、中西药、纺织品、防爆电机、卷烟、水泥、天然碱、汽车配件等产品在全省乃至全国占有重要位置。燃料乙醇被列为国家“十五”试点推广项目。

科技教育南阳科技教育事业比较发达,拥有八所高等学校、十四所中等专业学校,劳动力素质较高;南阳是中国农科院、中国林科院的科技示范市。南阳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称号。

综合实力 2005年,全市生产总值完成1050亿元,比去年增长13.3%,其中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7%、16.8%、13.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13亿元,增长54.6%。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8.8亿元,增长30%.粮食总产466万吨,粮、油总产均创历史最高水平。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831元,增长13.2%,农民人均纯收入2894元,增长16%。 旅游资源 南阳历史悠久,山川秀丽,拥有众多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人文景观和引 人入胜的自然景观。

南阳是中国首批对外开放的历史文化名城,现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8处,省级64处,不同专题的博物院馆14处。其中南阳府衙、内乡县衙是中国封建社会官衙建筑中保存最为完好的两级衙门。

南阳境内发现的大面积恐龙蛋化石群轰动世界,楚始都丹。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