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诗经名句,女孩取名女孩名:每个名字均有出处与解释,取舍请便。 芳华 亦作“芳花”。香花。 适用于女孩取名字。出自《楚辞·九章·思美人》:“芳与泽其杂糅兮,羌芳华自中出。” 芳蕤 盛开而下垂的花。适用于女孩取名字。 出自晋陆机 《文赋》:“播芳蕤之馥馥,从青条之森森。” 芳苓 香草名。 指莲。适用于女孩取名字。 出自《文选·枚乘》:“漃漻薵蓼,蔓草芳苓。” 慧艳 聪明美丽。 适用于女孩取名字。出自清代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一》:“后生一女,稍长,极慧艳。” 慧语 妙语。 适用于女孩取名字。 出自明代程羽《鸳鸯牒》:“步非烟慧语谁聆,娇花不赏,飘香坠粉,亦复何疑。” 芳蔼 芳香而繁盛。 适用于女孩取名字。出自《楚辞·九辩》:“离芳蔼之方壮兮,余萎约而悲愁。” 芳菲 花草香美的样子。适用于女孩取名字。 出自宋代沈括《梦溪笔谈》:“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浩丽 壮丽。 适用于女孩取名字。出自唐代司空图 《成均讽》:“江天浩丽,杳春思于龙舟。” 泓浵 水深广。适用于女孩取名字。 出自明代吕坤《序》:“其既放也,泓浵瀇瀁,若千里悬流,四达而不可穷。” 管彤 彤管,古代女史用以记事的杆身漆朱的笔。 适用于女孩取名字。出自《诗经·邶风·静女》“贻我彤管”。 澹雅 淡泊高雅。适用于男孩和女孩取名字。 出自唐代封演《封氏闻见记·图画》:“夫画者澹雅之事。” 博艺 博通艺文。 适用于男孩和女孩取名字。出自《孔子家语·弟子行》:“好学博艺,省物而勤也,是冉求之行也。” 彬蔚 富有文采。适用于男孩和女孩取名字。 出自陆机《文赋》“颂优游以彬蔚,论精微而朗畅”。 博容 度量大。 适用于男孩和女孩取名字。出自《后汉书·桥玄传》:“懿德高轨,泛爱博容。” 朋友你好,天下父母心,无一不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名字无论如何取,最终皆是蕴含着父母对爱儿爱女的殷切希望与谆谆教诲。以上名字仅供你参考,取舍请便,只当交个朋友,但我对你提出的问题我是认真费心回答的,谢谢。 2.谁能告诉我《诗经七月》中,田畯至喜,的训诂意义啊,喜到底是什么田畯至喜:田官赶来吃酒食。 田畯(jùn):农官。 喜:请吃酒菜。 其实这个字是通假字,通“饎”(左右结构字,左边是“食”(不简化)旁,右边是“喜”),读音:chì。郑玄对这句注释为:“喜,读为饎。 饎,酒食也。” 这首诗理解可参考以下: 【原文】 七月 七月流火(1), 九月授衣(2)。 一之日觱发(3), 二之日栗烈(4)。 无衣无褐(5), 何以卒岁(6)? 三之日于耜(7), 四之日举趾(8)。 同我妇子, 馌彼南亩(9), 田畯至喜(10)。 七月流火, 九月授衣。 春日载阳(11), 有鸣仓庚(12)。 女执懿筐(13), 遵彼微行(14)。 爰求柔桑, 春日迟迟。 采蘩祁祁(15), 女心伤悲, 殆及公子同归(16)。 七月流火, 八月萑苇(17)。 蚕月条桑(18), 取彼斧斨(19). 以伐远扬(20), 猗彼女桑(21)。 七月鸣鵙(22), 八月载绩(23). 载玄载黄, 我朱孔阳(24), 为公子裳。 四月秀葽(25), 五月鸣蜩(26)。 八月其获, 十月陨萚(27)。 一之日于貉, 取彼狐狸, 为公子裘。 二之日其同(28), 载缵武功(29)。 言私其豵(30), 献豣于公(31). 五月斯螽动股(32), 六月莎鸡振羽(33)。 七月在野, 八月在宇。 九月在户, 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穹窒熏鼠(34), 塞向墐户(35). 嗟我妇子, 曰为改岁(36), 入此室处。 六月食郁及薁(37), 七月亨葵及菽(38)。 八月剥枣, 十月获稻。 为此春酒, 以介眉寿(39). 七月食瓜, 八月断壶(40)。 九月叔苴(41), 采茶薪樗(42), 食我农夫。 九月筑场围, 十月纳禾稼。 黍稷重穋(43), 禾麻菽麦。 嗟我农夫, 我稼既同, 上入执宫功(44)。 昼尔于茅(45), 宵尔索綯(46)。 亟其乘屋(47), 其始播百谷。 二之日凿冰冲冲(48), 三之日纳于凌阴(49)。 四之日其蚤(50), 献羔祭韭。 九月肃霜(51), 十月涤场(52)。 朋酒斯飨(53), 曰杀羔羊。 跻彼公堂(54), 称彼兕觥(55), 万寿无疆。[1] 【注释】 (1)流:落下。 火:星名,又称大火。 (2)授衣:叫妇女缝制冬衣。 (3)一之日:周历一月,夏历十一月。以下类推。 觱(bì)发:寒风吹起。 (4)栗烈:寒气袭人。 (5)褐(hè):粗布衣服。 (6)卒岁:终岁,年底. (7)于:为,修理。 耜(sì):古代的一种农具。 (8)举趾:抬足,这里指 下地种田。 (9)馌(yè):往田里送饭。南亩;南边的田地。 (10)田畯(jùn):农官。喜:请吃酒菜。 (11)载阳;天气开始暖和。 (12)仓庚:黄鹂。 (13)懿筐:深筐。 (14)遵:沿着。 微行:小路。 (15)蘩:白蒿。 祁 祁:人多的样子。 (16)公子:诸侯的女儿。 归:出嫁。 (17)萑(huán)苇: 芦苇。 (18)蚕月:养蚕的月份,即夏历三月。条:修剪。 (19)斧斨(qiāng):装柄处圆孔的叫斧,方孔的叫斨。 (20)远扬:向上长的长枝条. (21)猗(jī):攀折。 女桑:嫩桑。 (22)鵙(júe):伯劳鸟,叫声响亮。 (23)绩:织麻布。 (24)朱:红色。 孔阳:很鲜艳。 (25)秀葽(yāo):秀是草 木结籽,葽是草名。 (26)蜩(tiáo):蝉,知了。 (27)陨:落下。 萚 (tuò):枝叶脱落。 (28)同:会合。 (29)缵:继续。武功:指打猎。 (30)豵(zōng):一岁的野猪。 (31)豣(jian):三岁的野猪。 (32)斯螽 (zhōng):蚱蜢。动股:蚱蜢鸣叫时要弹动腿。 (33)莎鸡:纺织娘(虫名)。 (34)穹室:堵塞鼠洞。 (35)向:朝北的窗户。谨:用泥涂抹。 (36)改 岁:除岁。 (37)郁:郁李。 薁(yù):野葡萄。 (38)亨:烹。 葵:滑菜。 菽:豆。 (39)介:求取。眉寿:长寿。 (40)壶:同“瓠”,葫芦。 (41)叔:抬起。 苴(jū):秋麻籽,可吃。 (42)荼(tú):苦菜。 薪:砍柴。樗 (chū):臭椿树。 (43)重:晚熟作物。穋(lù):早熟作物。 (44)上:同 “尚”。宫功;修建宫室。 (45)于茅:割取茅草。 (46)索綯(táo):搓绳 子。 (47)亟:急忙。乘屋:爬上房顶去修理。 (48)冲冲:用力敲冰的声 音. (49)凌阴:冰室。 (50)蚤:早,一种祭祖仪式。 (51)肃霜:降霜。 (52)涤场:打扫场院。 (53)朋酒:两壶酒。飨(xiǎng):用酒食招待客人。 (54)跻(jī);登上。公堂:庙堂。 (55)称:举起。兕觥(sì gōng):古时的酒器。 [2] 【译文】 七月火星向西落, 九月妇女缝寒衣。 十一月北风劲吹, 十二月寒气袭人。 没有好衣没粗衣, 怎么度过这年底? 正月开始修锄犁, 二月下地去耕种。 带着妻儿一同去, 把饭送到南边地, 田官赶来吃酒食。 七月火星向西落, 九月妇女缝寒衣。 春天阳光暖融融, 黄鹏婉转唱着歌。 姑娘提着深竹筐, 一路沿着小道走。 伸手采摘嫩桑叶, 春来日子渐渐长。 人来人往采白蒿, 姑娘心中好伤悲, 要随贵人嫁他乡。 七月火星向西落, 八月要把芦苇割。 三月修剪桑树枝, 取来锋利的斧头。 砍掉高高长枝条, 攀着细枝摘嫩桑。 七月伯劳声声叫, 八月开始把麻织。 染丝有黑又有黄, 我的红色更鲜亮, 献给贵人做衣裳。 四月远志结了籽, 五月知了阵阵叫。 八月田间收获忙, 十月树上叶子落。 十一月上山猎貉, 猎取狐狸皮毛好, 送给贵人做皮袄。 十二月猎人会合, 继续操练打猎功。 打到小。 3.诗经云;雨我公田,遂及我私什么意思传统理解是公田、私田的意思。另有理解就是“私”及私人,也就是劳动者,说白了就是当时的奴隶,这种理解是从诗整体理解的,因为你这里只拿出一句话来让解释,未免有望文生义之嫌。《大田》描述从春天播种开始到农事祭神的经过,反映了春、夏、秋冬农事的过程。春天准备农事,直到播种,夏天除虫,秋天收割,最后祭祀,以求来年更大的丰收,诗按时间顺序发展,不同阶段突出不同特点,对生产过程写得细致,可以对当时的农事生产增加了解。 诗经·小雅——《大田》 大田多稼,既种既戒。 既备乃事,以我覃耜。 俶载南亩,播厥百谷。 既庭且硕,曾孙是若。 既方既皁,既坚既好,不稂不莠。 去其螟螣,及其蟊贼,无害我田稚。 田祖有神,秉畀炎火。 有渰萋萋,兴云祁祁。 雨我公田,遂及我私。 彼有不获稚,此有不敛穧。 彼有遗秉,此有滞穗,伊寡妇之利。 曾孙来止,以其妇子。 馌彼南亩,田畯至喜。 来方禋祀,以其骍黑,与其黍稷。 以享以祀,以介景福。 4.诗经中带【源】字的诗句韦骧 殿角滀泓澄,源高登地灵。 【琅邪三十二咏 其一十七 白龙泉】 张尧同 静练明田外,源流笠泽通。 【嘉禾百咏 其八 穆溪】 苏籀 源深派河汉,蹙蹙寻常窄。 【邵公济求泰定山房十诗 其二 邵公泉】 姜特立 四始诗之至,源流治世音。 【吟诗 其二】 赵必涟 源头夜雨多,落花漾露湿①。 【濯足】 赵炅 源深知冷暖,根尽一时空。 【缘识 其一十八】 赵蕃 何氏之从学,源流远有馀。 【以坡公君如大江日千里我如此水千山底为韵作小诗十四首重送在伯盖深有感于斯句云 其二】 郭祥正 至宝岂无源,源深人姓钱。 【和杨公济钱塘西湖百题 其三十三 钱源】 源浅不通海,光寒稍映湖。 【和杨公济钱塘西湖百题 其五十四 西坞漾】 萧贯 地胜人堪隐,源深客自迷。 【清溪】 喻良能 文章无正体,源浚流乃深。 【怀东嘉先生因诵老坡今谁主文字公合把旌旄作十小诗奉寄 其一】 张诩 源源复源源,金鳌张两目。 【双眼井】 庞嵩 春雨夜初歇,源泉晓发时。 【方塘四景 其一 春景】 胡应麟 㶁㶁幽岩泉,源流自东鲁。 【余既赋瞻堂十景矣而意有未尽复三绝句写之 其二 岩泉】 湛若水 源头云锁断,山下看何如。 【斗潭八景 其一 圩上观澜】 源泉官谷里,泉亦未忘官。 【官源五景为洪侍御峻之五首 其三 官谷泉】 程敏政 一镜含天光,源头自何许。 【李源十景 其三 鉴塘活水】 潘希曾 地脉回沧海,源头泻碧山。 【南庄八景为孙封君题八首 其二 活水源头】 5.诗经云;雨我公田,遂及我私周代的诗 《大田》诗中“雨我公田,遂及我私”的公和私,还没有我们现在所说的“公有制”和“私有制”的公私的意思。《大田》诗中的公是尊称,指的是贵族。公田就是周王、诸侯、贵族的田,实际上是周王、诸侯、贵族的私田。我私,是农民分到的份田。由于氏族公有土地已被贵族篡夺,农民的份地实际上也已经成为【81】周王、诸侯、贵族们的私田了。不过这份私田和雨我公田那份私田,还有不同。 孟子把公田和私田放在一井之内,说是“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这种说法,是孟子的理想。细绎有关古代公田的文献,周王、诸侯、贵族的公田,大概都是独立的大田,不是夹在私田之间和私田同在一井之内。 国王不自己劳动,他们的公田要借助别人的劳动来耕种,因此叫作藉田。商周都有藉田。甲骨之中有“藉”字。西周铜器铭文中,也有藉和藉田。康王时的令鼎铭文有:“王大藉农于諆田”,晚周宣王时的◆簋铭文有:“令汝作■土,官■稻田”。《礼记·王制篇》:“古者公田藉而不税”。郑玄注云:“藉之言,借也,借民力治公田。”《国语·周语》:“宣王即位,不藉千亩。虢文公谏曰:不可。……王耕一墢,班三之,庶人终于千亩。”公田叫作藉田,都是独立的大田,借民力耕种。 西周既有借助民力耕种的公田,也有百亩一份分给农民自种的私田。《孟子·滕文公上》:“夏后氏五十而贡,殷人七十而助,周人百亩而彻,其实皆什一也。彻者,彻也;助者,助也。《诗》云:雨我公田,遂及我私。惟助为有公田。由此观之,虽周亦助也。”孟子不明白周的土地制度,一方面说殷行助法周行彻法,一方面又说虽周亦助也。他不知道,周是又有公田又有私田,又行助法又行彻法。 《诗经·小雅》里《甫田》和《大田》两篇诗所写的农田里的劳动图景,大约就是贵族“公田”里的劳动图景。以《甫田》诗为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