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嘉玥,诗经出处嘉是好的意思,玥是古代的一种美玉,两个字连在一起我猜是好的美玉吧。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其中6篇为笙诗,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称为笙诗六篇(南陔、白华、华黍、由康、崇伍、由仪),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 《诗经》的作者佚名,绝大部分已经无法考证,传为尹吉甫采集、孔子编订。《诗经》在先秦时期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诗经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是周代各地的歌谣;《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又分《小雅》和《大雅》;《颂》是周王庭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 孔子曾概括《诗经》宗旨为“无邪”,并教育弟子读《诗经》以作为立言、立行的标准。先秦诸子中,引用《诗经》者颇多,如孟子、荀子、墨子、庄子、韩非子等人在说理论证时,多引述《诗经》中的句子以增强说服力。至汉武帝时,《诗经》被儒家奉为经典,成为《六经》及《五经》之一。 《诗经》内容丰富,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 2.含有嘉的古诗词1、其新孔嘉 先秦 诗经《东山》2、於焉嘉客 先秦 诗经《白驹》3、嘉我未老 先秦 诗经《北山》4、饮酒孔嘉 先秦 诗经《宾之初筵》5、文王嘉止 先秦 诗经《大明》6、尔肴既嘉 先秦 诗经《凫鹥》7、公尸嘉告 先秦 诗经《既醉》8、笾豆静嘉 先秦 诗经《既醉》9、民言无嘉 先秦 诗经《节南山》10、尔肴既嘉 先秦 诗经《頍弁》11、我有嘉客 先秦 诗经《那》12、南有嘉鱼 先秦 诗经《南有嘉鱼》13、南有嘉鱼 先秦 诗经《南有嘉鱼》14、亦孔之嘉 先秦 诗经《破斧》15、诞降嘉种 先秦 诗经《生民》16、山有嘉卉 先秦 诗经《四月》17、嘉肴脾臄 先秦 诗经《行苇》18、无不柔嘉 先秦 诗经《抑》19、俾臧俾嘉 先秦 诗经《抑》20、维其嘉矣 先秦 诗经《鱼丽》21、既不我嘉 先秦 诗经《载驰》22、既不我嘉 先秦 诗经《载驰》23、柔嘉维则 先秦 诗经《烝民》24、又有嘉肴 先秦 诗经《正月》【和邢郎中病中重阳强游乐游原】裴夷直 嘉晨令节共陶陶,风景牵情并不劳.晓日整冠兰室静,秋原骑马菊花高.晴光一一呈金刹,诗思浸浸逼水曹. 何必销忧凭外物,只将清韵敌春醪.九日对酒 元凛嘉辰复遇登高台,良朋笑语倾金罍. 烟摊秋色正堪玩,风惹菊香无限来. 未保乱离今日后,且谋欢洽玉山颓. 谁知靖节当时事,空学狂歌倒载回. 嘉节始云迈,周辰已及兹.——韦应物 李白 感兴其六【嘉】谷隐丰草.草深苗且稀.农夫既不异.孤穗将安归.常恐委畴陇.忽与秋蓬飞.鸟得荐宗庙.为君生光辉.阮籍 咏怀嘉树下成蹊,东园桃与李.秋风吹飞藿,零落从此始.繁华有憔悴,堂上生荆杞.驱马舍之去,去上西山趾.一身不自保,何况恋妻子.凝霜被野草,岁暮亦云已.白居易 江楼月【嘉】陵江曲曲江池,明月虽同人别离.一宵光景潜相忆,两地阴晴远不知.谁料江边怀我夜,正当池畔望君时.今朝共语方同悔,不解多情先寄诗.陈子昂 彩树歌【嘉】锦筵珍树兮.错众彩之氛氲.状瑶台之微月.点巫山之朝云.青春兮不可逢.况蕙色之增芬.结芳意而谁赏.怨绝世之无闻.红荣碧艳坐看歇.素华流年不待君.故吾思昆仑之琪树.厌桃李之缤纷.白居易 虾蟆 和张十六【嘉】鱼荐宗庙,灵龟贡邦家.应龙能致雨,润我百谷芽.蠢蠢水族中,无用者虾蟆.形秽肌肉腥,出没于泥沙.六月七月交,时雨正滂沱.虾蟆得其志,快乐无以加.地既蕃其生,使之族类多.天又与其声,得以相喧哗.岂惟玉池上,污君清泠波.可独瑶瑟前,乱君鹿鸣歌.常恐飞上天,跳跃随姮娥.往往蚀明月,遣君无奈何.唐代› 佚名 郊庙歌辞·享节愍太子庙乐章·迎俎酌献【嘉】荐有典,至诚莫骞.画梁云亘,雕俎星连.乐器周列,礼容备宣.依稀如在,若未宾天.苏颋赏 奉和九日幸临渭亭登高应制得时字【嘉】会宜长日,高筵顺动时.晓光云外洗,晴色雨馀滋.降鹤因韶德,吹花入御词.愿陪阳数节,亿万九秋期.柳永 洞仙歌(宋词)【嘉】景,向少年彼此,争不雨沾云惹.奈傅粉英俊,梦兰品雅.金丝帐暖银屏亚.并粲枕,轻偎轻倚,绿娇红姹.算一笑,百[王非]明珠非价.闲暇.每只向,洞房深处,痛怜极宠,似觉些子轻孤,早恁背人沾洒.从来娇纵多猜讶.更对翦香云,须要深心同写.爱[扌温]了双眉,索人重画.忍孤艳冶.断不等闲轻舍.鸳衾下.愿常恁,好天良夜.。 3.《诗经•小雅•北山》诗经·小雅——《北山》 陟彼北山,言采其杞。 偕偕士子,朝夕从事。 王事靡盬,忧我父母。 溥天之下,莫非王土。 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大夫不均,我从事独贤。 四牡彭彭,王事傍傍。 嘉我未老,鲜我方将。 旅力方刚,经营四方。 或燕燕居息,或尽瘁事国。 或息偃在床,或不已于行。 或不知叫号,或惨惨劬劳。 或栖迟偃仰,或王事鞅掌。 或湛乐饮酒,或惨惨畏咎。 或出入风议,或靡事不为。 【注释】:刺统治者用人劳逸不均,等级森严。 言:我。偕偕:强壮貌。 溥(音普):大。 率:循;自。 滨:涯,水边。 率土之滨:即四海之内。 贤:艰苦。 彭彭:不得息。 傍傍:无穷尽。 嘉:夸奖。 鲜:珍。指珍视,重视。 将:强壮。 旅力:同膂力。体力,筋力。 燕燕:安息貌。偃:仰卧。 叫号:指征发的呼召。 惨惨:忧愁貌。 栖迟:游息。 鞅:荷。 掌:捧。一说失容,事多不暇整理仪容。 湛(音单):喜乐;逸乐无度。 风议:放言。即吹牛,说大话 【赏析】: 《北山》描述一个日夜忙于王事的士子对社会劳逸不均表达了怨恨。诗主要采取对比的手法,将劳逸两方作了细致多面的比较,突出了诗的主题。而连用十二“或”字,构成排比,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将一腔愤慨倾泻而出,不可阻遏,正是诗人内心情感的强烈写照和自然涌出,同时又戛然而止,奇趣顿生。 4.取自诗经里的女孩名字1、蓁蓁(音真)。 《周南·桃夭》:“桃之夭夭,其叶蓁蓁”。蓁蓁,茂盛貌。 2、燕飞。《邶风·燕燕》:“燕燕于飞,差池其羽”。 3、淑慎。《邶风·燕燕》:“终温且惠,淑慎其身”。 淑慎,和善谨慎。如台湾有艺人名萧淑慎。 4、惠然。《邶风·终风》:“终风且霾,惠然肯来”。 惠然,顺从貌。 5、静姝。 《邶风·静女》:“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2010版三国里就加了个叫静姝的角色Orz。 下文还有个“静娈”,都是娴静美丽的意思。 6、炜彤。 《邶风·静女》:“彤管有炜,说怿女美”。彤:红色。 炜:光彩。 7、洵美。 《邶风·静女》:“自牧归荑,洵美且异”。洵美就是很美的意思。 《郑风·叔于田》:“洵美且仁”、“洵美且好”。 8、燕婉。 《邶风·新台》:“燕婉之求”。燕婉:安静和顺,也指如意郎君。 字面漂亮,但这一篇《新台》主旨是讽刺卫宣公的**,上下文的意思不是很好,慎用。 9、如云。 《鄘风·君子偕老》:“鬒发如云,不屑髢也”。如云:像云一样众多。 《郑风·出其东门》:“出其东门,有女如云”。屈原《湘夫人》:“九嶷缤兮并迎,灵之来兮如云”。 10、邦媛。《鄘风·君子偕老》:“展如之人兮,邦之媛也”。 邦:国家。媛:美女。 另有“邦彦”——《郑风·羊裘》:“彼其之子,邦之彦兮”。彦:杰出的人才。 如北宋有词人名周邦彦。 11、灵雨。 《鄘风·定之方中》:“灵雨既零”。灵雨:及时雨。 需要指出的是,南方人分不清前后鼻音,该词极易被念成“淋雨”,再取个“落汤鸡”的外号就是顺利成章的事了> 12、朝雨。《鄘风·蝃蝀》:“朝隮于西,崇朝其雨”。 指早晨的雨。唐时王维有诗曰:“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13、芃芃(音朋)。《鄘风·载驰》:“我行其野,芃芃其麦”。 芃芃:草木茂盛貌。值得一提的是,该篇的作者许穆夫人是我国见于记载的第一位女诗人。 14、绿竹。《卫风·淇奥》:“瞻彼淇奥,绿竹青青”。 15、琇莹。《卫风·淇奥》:“有匪君子,充耳琇莹”。 琇:宝石。莹:光亮透明。 16、巧倩、美盼。《卫风·硕人》:“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上文连用六个比喻,赞美卫庄公夫人的美貌,文字很美。 17、佩玉。 《卫风·竹竿》:“巧笑之瑳,佩玉之傩”。 18、琼琚。 《卫风·木瓜》:“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后文还有(大名鼎鼎的)“琼瑶”、“琼玖”。 19、陶陶。《王风·君子阳阳》:“君子陶陶”。 陶陶:快乐貌。 20、佩玖。 《王风·丘中有麻》:“彼留之子,诒我佩玖”。佩玖:佩戴用的美玉。 21、静好。《郑风·女曰鸡鸣》:“琴瑟在御,莫不静好”。 静好:安静美好。胡兰成和张爱玲结婚时,写下:“岁月静好,现世安稳”。 22、舜华、舜英。《郑风·有女同车》:“有女同车,颜如舜华···颜如舜英”。 舜华、舜英都指木槿花。 23、德音。 《郑风·有女同车》:“彼美孟姜,德音不忘”。德音:美好品德。 这个词在整本诗经里多次出现,此处不一一列举。个人感觉该词的气场比较大,一般人hold不住吼吼 24、子佩。 《郑风·子衿》:“青青子佩,悠悠我思”。子佩和子衿在这里都指对方的衣饰(从而代指对方)。 25、零露。《郑风·野有蔓草》:“野有蔓草,零露漙兮”。 零露:零落的露水。然而该词溢满了感伤的气息(延伸义:容易消失的事物),偶的眼前骤然浮现出小说或影视剧中那些林黛玉式的女纸··· 26、婉兮、婉如。 《郑风·野有蔓草》:“有美一人,清扬婉兮···婉如清扬”。婉:美丽。 至于“清扬”,应该没有人想和洗发水重名= = 27、琼华。《齐风·著》:“尚之以琼华乎而”。 下文“琼莹”、“琼英”,均形容美玉。 28、美清。 《齐风·猗嗟》:“猗嗟名兮,美目清兮”,赞美眼睛美丽清亮。东晋陶渊明有诗曰:“佳人美清夜,达曙酣且歌”。 29、如英。《魏风·汾沮洳》:“美如英”,下文还有“美如玉”。 如花似玉貌。 30、清猗。 《魏风·伐檀》:“河水清且涟猗”。 31、素衣。 《唐风·扬之水》:“素衣朱襮,从子于沃”。素衣:白色的衣服。 北宋晏几道词曰:“素衣染尽天香,玉酒添成国色”。BUT在《礼记》等典籍中,“素衣”也指丧服。 32、菁菁。《唐风·杕杜》:“有杕之杜,其叶箐箐”。 菁菁:草木茂盛。 33、采苓。 《唐风·采苓》:“采苓采苓,首阳之巅”。《诗经》中,“采~”形式的词语多次出现,除此之外,还有“采蘩”、“采薇”、“采菲”、“采芑”、“采菽”等。 都是采摘某种植物的意思。 34、文茵。 《秦风·小戎》:“文茵畅毂,驾我骐馵”。文茵:车中的虎皮坐褥。 这个词外柔内刚有木有! 35、湄。单名一个“湄”字,取自《秦风·蒹葭》:“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虽然没有上文中的“在水一方”有名,但它更适合取名。 36、渥丹。 《秦风·终南》:“颜如渥丹,其君也哉”。渥丹:色泽红润貌。 37、美淑。《陈风·东门之池》:“彼美淑姬,可与晤歌”。 38、舒窈。《陈风·月出》:“舒窈纠兮,劳心悄兮”,舒:舒缓轻盈貌;窈纠(jiǎo)其实是连在一起的,体态窈窕貌。 但我觉得“舒窈”是个更好听的名字。 5.请问“视尔不藏,我思不远”是什么意思,出自诗经中的哪一篇意思是:比起你们那些不高明的主张,我的眼光要远大得多。 出自《国风·鄘风·载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是春秋时期许穆夫人的作品,作于卫文公元年(公元前659年),是卫国被狄人占领以后,许穆夫人赶到曹邑为吊唁祖国的危亡而作。全诗四章,一、三章各六句,二、四章各八句。作者无名氏。 原文如下: 载驰载驱,归唁卫侯。驱马悠悠,言至于漕。 大夫跋涉,我心则忧。既不我嘉,不能旋反。 视而不臧,我思不远。既不我嘉,不能旋济。 视而不臧,我思不閟。陟彼阿丘,言采其蝱。 女子善怀,亦各有行。许人尤之,众穉且狂。 我行其野,芃芃其麦。控于大邦,谁因谁极? 大夫君子,无我有尤。百尔所思,不如我所之。 译文如下: 驾起轻车快驰骋,回去吊唁悼卫侯。挥鞭赶马路遥远,到达漕邑时未久。 许国大夫跋涉来,阻我行程令我愁。竟然不肯赞同我,哪能返身回许地。 比起你们心不善,我怀宗国思难弃。竟然没有赞同我,无法渡河归故里。 比起你们心不善,我恋宗国情不已。登高来到那山冈,采摘贝母治忧郁。 女子心柔善怀恋,各有道理有头绪。许国众人责难我,实在狂妄又稚愚。 我在田野缓缓行,垄上麦子密密遍。欲赴大国去陈诉,谁能依靠谁来援? 许国大夫君子们,不要对我生尤怨。你们考虑上百次,不如我亲自跑一遍。 扩展资料: 此诗当作于卫文公元年(公元前659年)。据《左传·闵公二年(前660)》记载:“冬十二月,狄人伐卫,卫懿公好鹤,鹤有乘轩者,将战,国人受甲者,皆曰‘使鹤’。……及狄人战于荥泽,卫师败绩。”当卫国被狄人占领以后,许穆夫人心急如焚,星夜兼程赶到曹邑,吊唁祖国的危亡,写下了这首诗。 许穆夫人名义上是卫宣公与宣姜的女儿,事实上乃卫宣公之子公子顽与宣姜私通所生。她有两个哥哥:戴公和文公;两个姐姐:齐子和宋桓夫人。年方及笄,当许穆公与齐桓公慕名向她求婚时,她便以祖国为念。 她嫁给许穆公十年左右,卫国果然被狄人所灭。不久,她的姐夫宋桓公迎接卫国的难民渡过黄河,计男女七百三十人,加上共、滕两个别邑的人民共五千人,立戴公于曹邑。戴公即位一月而死,据“我行其野,芃芃其麦”二句,诗当作于暮春。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国风·鄘风·载驰 6.诗经 小雅 北山的译文陟彼北山, 言采其杞1。 偕偕士子2, 朝夕从事。 王事靡盬3, 忧我父母。 溥天之下4, 莫非王土; 率土之滨5, 莫非王臣。 大夫不均, 我从事独贤6。 四牡彭彭7, 王事傍傍8。 嘉我未老, 鲜我方将9。 旅力方刚10, 经营四方11。 或燕燕居息12, 或尽瘁事国13; 或息偃在床14, 或不已于行15。 或不知叫号16, 或惨惨劬劳17; 或栖迟偃仰18, 或王事鞅掌19。 或湛乐饮酒20, 或惨惨畏咎21; 或出入风议22, 或靡事不为23。 译文: 爬上高高的北山, 去采山上枸杞子。 体格健壮的士子。 从早到晚要办事。 王的差事没个完, 忧我父母失奉侍。 普天之下每寸泥, 没有不是王的地。 四海之内每个人, 没有不是王的臣。 大夫分派总不公, 我的差事多又重。 四马驾车奔驰狂, 王事总是急又忙。 夸我年龄正相当, 赞我身强力又壮。 体质强健气血刚, 派我操劳走四方。 有人安逸家中坐, 有人尽心为王国。 有人床榻仰面躺, 有人赶路急星火。 有人征发不应召, 有人苦累心烦恼。 有人游乐睡大觉, 有人王事长操劳。 有人享乐贪杯盏, 有人惶惶怕责难。 有人遛达闲扯淡, 有人百事都得干。 注释: 1.言:语助词。杞:枸杞,落叶灌木,果实入药,有滋补功用。 2.偕偕:健壮貌。士:周王朝或诸侯国的低级官员。 周时官员分卿、大夫、士三等,士的职级最低,士子是这些低级官员的通名。 3.靡盬(ɡǔ):无休止。 4.溥(pǔ):古本作"普"。 5.率土之滨:四海之内。 古人以为中国大陆四周环海,自四面海滨之内的土地是中国领土。《尔雅》:"率,自也。 " 6.贤:多、劳。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贤之本义为多……事多者必劳,故贤为多,即为劳。 " 7.牡:公马。周时用四马驾车。 彭彭:形容马奔走不息。 8.傍傍:忙忙。 9.鲜(xiǎn):称赞。郑笺:"嘉、鲜,皆善也。 "方将:正壮。 10.旅力:体力。 旅通"膂"。 11.经营:规划治理,此处指操劳办事。 12.燕燕:安闲自得貌。居息:家中休息。 13.尽瘁:尽心竭力。 14.息偃:躺着休息。 偃,仰卧。 15.不已:不止。 行(hánɡ):道路。 16.叫号:毛传:"叫呼号召。 "吴闿生《诗义会通》:"呼召也,不知上有征发呼召。" 17.惨惨:又作"懆懆",忧虑不安貌。 劬(qú)劳:辛勤劳苦。 18.栖迟:休息游乐。 19.鞅掌:事多繁忙。钱澄之《田间诗学》:"鞅掌,即指勤于驰驱,掌不离鞅,犹言身不离鞍马耳。 " 20.湛(dān):同"耽",沉湎。 21.畏咎:怕出差错获罪招祸。 22.风议:放言高论。傅恒等《诗义折中》:"或出入风议,则己不任劳,而转持劳者之短长。 " 23.靡事不为:无事不作。《诗义折中》:"勤劳王事之外,又畏风议之口而周旋弥缝之也。 " 【赏析】 《毛诗序》曰:“《北山》,大夫刺幽王也。役使不均,己劳于从事而不得养其父母也。” 《诗》三家和唐、宋疏传均无异辞。这个题解,袭自孟子的诗说,《孟子·万章上》论此诗诗义是“劳于王事而不得养父母也”。 这样说并无大误,诗的内容确是作者劳于王事而发出的不平之鸣,但“不得养父母”的内容只有第一章中的一句,全诗的主要内容是怨刺役使不均;“大夫不均,我从事独贤”,是诗的眼目,这才是诗的主题所在。作者的身份,孟子没有指明,因为作者已自称“士子”。 汉、唐诸家却提高了作者身份,连宋人也谓“大夫行役而作”(朱熹《诗集传》),显然不合。清姚际恒《诗经通论》还作者以本来身份,才明确地说:“此为为士者所作以怨大夫也,故曰‘偕偕士子’,曰‘大夫不均’,有明文矣。” 这就吻合诗义,使诠释通达。 周代社会和政权是按严密的宗法制度组织的,王和诸侯的官员,分为卿、大夫、士三等,等级森严,上下尊卑的地位不可逾越,完全按照血缘关系的远近亲疏规定地位的尊卑。 士属于最低的阶层,在统治阶级内部处于最受役使和压抑的地位。《诗经》中有不少诗篇描写这个阶层的辛劳和痛楚,抒发他们的苦闷和不满,从而在客观上暴露了统治阶级内部上下关系的深刻矛盾,反映了宗法等级社会的不平等性及其隐患。 《北山》这篇诗着重通过对劳役不均的怨刺,揭露了统治阶级上层的腐朽和下层的怨愤,是怨刺诗中突出的篇章。 诗的前三章陈述士的工作繁重、朝夕勤劳、四方奔波,发出“大夫不均,我从事独贤”的怨愤。 钟惺《诗评》曰:“‘独贤’字不必深解,‘嘉我未老’三句,似为‘独贤’二字下一注脚,笔端之妙如此。”妙是妙在这三句典型地勾画了大夫役使下属的手腕,他又是赞扬,又是夸奖:“你正年龄相当,你的身体这么棒,真是前程不可限量,你多出几趟差,多做些贡献!”活现了统治者驭下的嘴脸。 后三章广泛运用对比手法,十二句接连铺陈十二种现象,每两种现象是一个对比,通过六个对比,描写了大夫和士这两个对立的形象。大夫成天安闲舒适,在家里高枕无忧,饮酒享乐睡大觉,什么征发号召不闻不问,吃饱睡足闲磕牙,自己不干,谁干却去挑谁的错,说谁的闲话。 士却被这样的大夫役使,他尽心竭力,奔走不息,辛苦劳累,忙忙碌碌,什么事都得去干,还成天提心吊胆,生怕出了差错,被上司治罪。这样两种对立的形象,用比较的方式对列出来,就使好与。 7.诗经鉴赏:赋比兴等修辞 举例和论文以比、兴、赋之名,而诗义转晦。子朱子于《楚辞》,亦 分章而系以比、兴、赋,尤属无谓。” 应当指出,这种离开诗歌的具体艺术形象而去探求 形象以外所谓君臣、父子、夫妇微言大义的做法,在宋 及宋以后仍是比较普遍的。黄庭坚就曾对宋代穿凿附会 解说杜诗的现象提出过尖锐的批评:“彼喜穿凿者,弃其 大旨,取其兴于所遇林泉人物、草木虫鱼者,以为物物 皆有所托,如世间商度隐语者,则子美之诗委地矣。” (《大雅堂纪》)在南宋胡仔的《苕溪渔隐丛话》中,也 有不少这方面的记载。不仅说诗,还有说词。如清代常 州派的词论就存在这方面的问题,周济论词的某些观点 也曾因此遭到王国维的批驳。清代的统治者甚至接过这 种穿凿比附、深文周纳的方法,不止一次地大兴文字狱, 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后果。 明清时期的研究 明清时期关于“赋、比、兴”的 研究,值得注意的有明代的李梦阳和清代的周济。明代 前七子的首领李梦阳曾引王叔武的话说:“诗有六义,比 兴要焉。夫文人学子比兴寡而直率多。何也?出于情寡 而工于词多也。夫途巷蠢蠢之夫,固无文也。乃其讴也, □也,呻也,吟也,行□而坐歌,食咄而寤嗟,此唱而彼 和,无不有比焉、兴焉,无非其情焉,斯足以观义矣。” (《诗集自序》)在当时缺乏真情实感的诗文普遍流行 的情况下,李梦阳虽然也提倡拟古主义,但他又指出“比 兴”出自真情,真诗乃在民间,主张正统诗文应该向民 歌学习,这一意见是正确的。清代的周济则将“比兴” 用之于词论,提出了“非寄托不入,专寄托不出”的著 名论点(《介存斋论词杂著》)。“寄托”即“比兴”的 艺术思维和表现手法在创作中的运用。诗词写作,既不 能没有寄托,又不能刻意追求寄托,不然的话,就会影响 作品的感染力。这意见也是比较精辟的。此外,像王夫 之所说的“兴在有意无意之间,比亦不容雕刻”(《□斋 诗话》),强调了“比兴”的运用应当自然浑成;陈启源 所说的“故必研穷物理方可与言兴”(《毛诗稽古编》), 强调了广博的生活积累对于“比兴”运用的重要性;沈 祥龙认为“兴”是“借景以引其情”,“比”是“借物 以寓其意”,要求“比兴互陈”(《论词随笔》),则 把“比兴”和艺术描写中的情与景结合了起来。但这些 论述,大都比较零星,缺乏特别值得重视的见解。在专门 的研究著作方面,陈沆的《诗比兴笺》和姚际恒的《诗 经通论》,较有可取之处。 总之,关于“赋、比、兴”的研究,除了穿凿说诗 的消极影响外,它的积极意义是:通过长期地研究和探讨, 不仅认识到这些富有民族特色的艺术表现方法各自的特 点,它们在文学创作中的相互作用和影响;而且认识到 广博的生活阅历、真挚的情感、形象化的表现等等对于 它们的重要性,以及意余言外的浓郁诗味对于读者产生 强烈美感的重要性,这样,就使得关于“赋、比、兴” 的艺术思维和表现方法在理论上的认识日趋深刻和完善, 在创作中的表现和运用日趋丰富和完美。这些对于创作 规律的认识,大大丰富了中国古代的文学理论。 8.2012年6月5日20点35分出生的女孩,父亲姓张,母亲姓赵,哥哥叫张张纯熙《诗经∙周颂∙酌》:“时纯熙矣,是用大介”。纯:大。熙:光明。 张静嘉《诗经∙生民之什∙既醉》:“其告维何?笾豆静嘉”。静嘉:洁净美好。 张淑慎《诗经∙邶风·燕燕》:“终温且惠,淑慎其身”。淑慎,和善谨慎。 张琇莹 《诗经•卫风·淇奥》:“有匪君子,充耳琇莹”。琇:宝石。莹:光亮透明。 张舒窈《诗经∙陈风·月出》:“舒窈纠兮,劳心悄兮”,舒:舒缓轻盈貌。 张令仪。《南有嘉鱼之什·湛露》:“岂弟君子,莫不令仪”。令仪:优雅的风度。 张婉兮《诗经∙郑风·野有蔓草》:“有美一人,清扬婉兮···婉如清扬”。婉:美丽。 张宜之 诗经有云:“左之左之,君子宜之;右之右之,君子有之。”形容多才多艺的人。 张清猗 ≪诗经•魏风·伐檀》:“河水清且涟猗”。 清猗:清澈的水纹。 张其琛。《诗经•鲁颂·泮水》:“憬彼淮夷,来献其琛”。琛:珍宝。 张静姝。《诗经•邶风·静女》:“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9.诗经 小雅 北山的译文《诗经·小雅·北山》的译文: 爬上高高的北山,去采山上枸杞子。 体格健壮的士子。从早到晚要办事。 王的差事没个完,忧我父母失奉侍。 普天之下每寸泥,没有不是王的地。 四海之内每个人,没有不是王的臣。 大夫分派总不公,我的差事多又重。 四马驾车奔驰狂,王事总是急又忙。 夸我年龄正相当,赞我身强力又壮。 体质强健气血刚,派我操劳走四方。 有人安逸家中坐,有人尽心为王国。 有人床榻仰面躺,有人赶路急星火。 有人征发不应召,有人苦累心烦恼。 有人游乐睡大觉,有人王事长操劳。 有人享乐贪杯盏,有人惶惶怕责难。 有人遛达闲扯淡,有人百事都得干。 原文: 陟彼北山,言采其杞。 偕偕士子,朝夕从事。 王事靡盬,忧我父母。 溥天之下,莫非王土; 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大夫不均,我从事独贤。 四牡彭彭,王事傍傍。 嘉我未老,鲜我方将。 旅力方刚,经营四方。 或燕燕居息,或尽瘁事国; 或息偃在床,或不已于行。 或不知叫号,或惨惨劬劳; 或栖迟偃仰,或王事鞅掌。 或湛乐饮酒,或惨惨畏咎; 或出入风议,或靡事不为。 赏析: 《北山》描述一个日夜忙于王事的士子对社会劳逸不均表达了怨恨。诗主要采取对比的手法,将劳逸两方作了细致多面的比较,突出了诗的主题。而连用十二“或”字,构成排比,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将一腔愤慨倾泻而出,不可阻遏,正是诗人内心情感的强烈写照和自然涌出,同时又戛然而止,奇趣顿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