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诗经中民莫

1.“不夙则莫”《诗经》是什么意思

不夙则莫的意思是:报时辰不是提前就是太晚.

这是出自《诗经·东方未明》,

东方未明,颠倒衣裳.

颠之倒之,自公召之.

东方未晞,颠倒裳衣.

倒之颠之,自公令之.

折柳樊圃,狂夫瞿瞿.

不能辰夜,不夙则莫.

这诗是讽刺国君号令不准的诗,而国君的‘不时’,又在于司时的官吏不负责任.古时无准确的钟表,故而司时的官吏就显得十分重要了,如果司时的官吏每天搞错一点点,积年累月,经过一定时间,就可能出现巨大的误差.司时官吏失职,当然朝廷秩序也会一片混乱.

本诗在于讽刺司时官吏不准确报时,以致群臣见国君的时间混乱,官员手忙脚乱,心中忐忑不安,唯恐误时,遭到国君责怪.

此意乃是根据我收藏的中华书局出版的诗经注解来的,望能帮助楼主.

2.有关《诗经》中莫段话含义

出自《诗经》召南

翻译:

微光闪闪小星星, 三三五五在东方。 匆匆忙忙连夜走, 早晚奔忙为官家, 只因命运不相同。 微光闪闪小星星, 还有参星和昂星。 匆匆忙忙连夜走, 抛开被子和床单, 都因命运不相同

本诗描写小史星光之下,夜行奔忙,感叹自己的命运不幸。

位卑职微的小吏,对自己日夜奔忙的命运,发出不平的浩叹。

嘒(音慧):微光闪烁。

三五:一说参三星,昴五星,指参昴。一说举天上星的数。

肃肃:疾行貌。宵:夜。征:行。寔:实的异体字。是,此。

参(音申):星名,二十八宿之一。

昴(音卯):星名,二十八宿之一。

抱:一说当读抛。抛弃。

衾(音钦):被子。裯(音绸):被单。

犹:若,如,同。

小星的另外用法:

“嚖彼小星,三五在东。肃肃宵征,夙夜在公,宦命不同。”这是《诗经·召南·小星》中的一章。在古人看来,此诗之意为颂扬后妃之德。汉代郑玄便认为,“小星”即众多无名的星,用以比喻周王的众妾。南宋朱熹的看法近似:“南国夫人承后妃之化.能不妒忌以惠其下,故其众妾关之如此。盖众妾进御于君,不敢当夕,见星而往,见星而还……遂言所以如此者,由其所赋之分不同于贵者,是以深以得御于君为夫人之惠,而不敢致怨于往来之勤也”深奥之极。 小星在古代又借指“妾”

3.《诗经·邶风·凯风》全文及译文

1、原文

《诗经·邶风·凯风》

凯风自南,吹彼棘心。

棘心夭夭,母氏劬劳。

凯风自南,吹彼棘薪。

母氏圣善,我无令人。

爰有寒泉?在浚之下。

有子七人,母氏劳苦。

睍睆黄鸟,载好其音。

有子七人,莫慰母心。

2、译文

和风吹自南方来,吹拂酸枣小树苗。树苗长得茁又壮,母亲养子多辛劳。

和风吹自南方来,吹拂枣树长成柴。母亲贤惠又慈祥,我辈有愧不成材。

泉水寒冷透骨凉,就在浚城墙外边。养育儿女七个人,母亲养育多辛劳。

清脆婉转黄鸟叫,清脆婉转似歌唱。养育儿女七个人,无谁能安母亲心。

3、简析

关于《凯风》的主题,说法不一。《毛诗序》说:“《凯风》,美孝子也。卫之淫风流行,虽有七子之母,犹不能安其室。故美七子能尽其孝道,以慰母心,而成其志尔。”认为是赞美孝子的诗。朱熹《诗集传》承其意,进一步说:“母以淫风流行,不能自守,而诸子自责,但以不能事母,使母劳苦为词。婉词几谏,不显其亲之恶,可谓孝矣。”这种说法在我们看来显然有些牵强。而魏源、皮锡瑞、王先谦总结今文三家遗说,认为是七子孝事其继母的诗,则比较通达。现代诗人闻一多认为这是一首“名为慰母,实为谏父”的诗(《诗经通义》)。笔者认为这是一首儿子歌颂母亲并作自责的诗,这样比较宽泛的理解,似乎更稳妥一些。

4.诗经,采薇:莫知我哀,莫知什么

乐百氏569 :你好。

《诗经 小雅 鹿鸣之什 采薇》这是戍边兵士的诗。第一、二、三三章是说远别家室,历久不归,饥渴劳苦。第四、五章写将帅车马服饰之盛,和戍卒不敢定居之劳。末章写归途雨雪饥渴的苦楚和痛定思痛的心情。

你写道:诗经,采薇:莫知我哀,莫知什么。。。

这是《采薇》最后一章: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译文:想起我离家时光,杨柳啊轻轻飘荡。如今我走向家乡,大雪花纷纷扬扬。慢腾腾一路走来,饥和渴煎肚熬肠。我的心多么凄惨,谁知道我的忧伤!

【莫】:表示否定。相当于:没有人。莫知我哀:没有人(谁)知道我的忧伤

5.找一些诗经中的诗,如《国风》,《泯》

1.静女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2.氓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

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尔卜

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

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

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

知,咥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

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3.子衿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6.若相惜,(不是《诗经〉》中的) 若相知,莫相忘。云鬓慵散含羞倚绣床。若相爱,莫相忘。佳期如梦对镜懒梳妆。若相怜,莫相忘。世事无常芳心空惆怅。若相惜,莫相忘。天涯脉脉何处话凄凉?莫相忘,情深处,粉泪千行。莫相忘,惜别时,黯然神伤。莫相忘,盼相聚,时日渐长 若相知,莫相忘欲喜还羞临月共君赏若相爱,莫相忘柔情似水执手话衷肠若相怜,莫相忘芳心脉脉风雨空惆怅若相惜,莫相忘天涯漫漫何处解阑珊莫相忘,无语惜别,心黯神伤莫相忘,情到深处,咽泪千行莫相忘,梦里相逢,咫尺路长莫相忘,一盏心灯,地老天荒

6.《诗经·邶风·凯风》全文及译文

先秦佚名《诗经》中《国风·邶风·凯风》全文如下: 凯风自南,吹彼棘心。

棘心夭夭,母氏劬劳。凯风自南,吹彼棘薪。

母氏圣善,我无令人。 爰有寒泉?在浚之下。

有子七人,母氏劳苦。睍睆黄鸟,载好其音。

有子七人,莫慰母心。 白话文释义:和风吹自南方来, 吹拂酸枣小树苗。

树苗长得茁又壮,母亲养子多辛劳。和风吹自南方来,吹拂枣树长成柴。

母亲贤惠又慈祥,我辈有愧不成材。泉水寒冷透骨凉,就在浚城墙外边。

养育儿女七个人,母亲养育多辛劳。美丽可爱黄鸟叫,清脆婉转似歌唱。

养育儿女七个人,无谁能安母亲心。 扩展资料 《国风·邶风·凯风》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

现代学者一般认为这是儿子歌颂母亲并深感自责的诗。全诗四章,每章四句。

各章前二句,凯风、棘树、寒泉、黄鸟等兴象构成有声有色的夏日景色图;后二句反覆叠唱的是孝子对母亲的深情。设喻贴切,用字工稳。

此诗以凯风吹彼棘心开篇,把母亲的抚育比作温暖的南风,把自己弟兄们小时候比作酸枣树的嫩芽,“丛生的”小嫩芽之所以能够健康成长,全是母亲大人辛勤哺育的功劳。 七个儿子一个一个长大成人(材)了,母亲的大恩大德,堪称圣善,儿子却是不孝儿,这就是自责自称,总嫌自己做得还远远不够,与母亲的养育之恩相比,还差得很远很远,无以为报。

诗的前二章的前二句都以凯风吹棘心、棘薪,比喻母养七子。凯风是夏天长养万物的风,用来比喻母亲。

棘心,酸枣树初发芽时心赤,喻儿子初生。 棘薪,酸枣树长到可以当柴烧,比喻儿子已成长。

后两句一方面极言母亲抚养儿子的辛劳,另一方面极言兄弟不成材,反躬以自责。诗以平直的语言传达出孝子婉曲的心意。

诗的后二章寒泉、黄鸟作比兴,寒泉在浚邑,水冬夏常冷,宜于夏时,人饮而甘之;而黄鸟清和宛转,鸣于夏木,人听而赏之。诗人以此反衬自己兄弟不能安慰母亲的心。

从第三章开始,作者又以寒泉比母,以黄鸟比子,作进一步的自我批评。寒泉也成为母爱的代称。

寒泉在地下流淌,滋养浚人。母亲生养弟兄七人,至今还如此劳苦,让作儿子的如何心安?黄鸟鸣叫得清丽婉转,尚且如此悦耳动听,为什么七个儿子却不能抚慰母亲那颗饱受孤苦的心呢?。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