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陶行知的诗歌自立立人歌 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自己干。靠人、靠天、靠祖上,不算是好汉。 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别人的事我帮着干。不救苦来不救难,可算是好汉? 滴大众的汗,吃大众的饭,大众的事不肯干。架子摆成老爷样,可算是好汉? 大众滴了汗,大众得吃饭,大众的事大众干。若想一人包办,不算是好汉。 锄头舞歌 手把个锄头锄野草呀!锄去野草好长苗呀!绮呀海,雅荷海。锄去野草好长苗呀!雅荷海,绮呀海。五千年古国要出头呀!锄头底下有自由呀!绮呀海,雅荷海。天生了孙公做救星呀!唤醒锄头来革命呀!绮呀海,雅荷海。唤醒锄头来革命呀!绮呀海,雅荷海。革命的成功靠锄头呀!锄头锄头要奋斗呀!雅荷海,绮呀海。锄头锄头要奋斗呀!雅荷海,绮呀海。 努 力 努力,努力,努力向前进,努力向上进,先把脚步儿站稳,再把方向儿认定。一步,一步的走,一步,一步的近。千万不要回过头来,别人的闲话也不要听。战胜困难全靠要自信。努力,努力,创造个好命运,自己的力量要尽。 2.陶行知的诗1、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 2、教育是立国之本。 3、人生办一件大事来,做一件大事去。 4、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5、与其把学生当天津鸭儿添入一些零碎知识,不如给他们几把锁匙,使他们可以自动去开发文化的金库和宇宙之宝藏。 6、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动心灵的深处。 7、农不重师,则农必破产;工不重师,则工必粗陋;国民不重师,则国必不能富强;人类不重师,则世界不得太平。 8、所谓健全人格须包括: 一、私德为立身之本,公德为服务社会国家之本。 二、人生所必需之知识技能。 三、强健活泼之体格。 四、优美和乐之感情。 9、手和脑在一块儿干,是创造教育的开始;手脑双全,是创造教育的目的。 10、乡村师范之主旨在造就农夫身手、科学头脑、改造社会精神的教师。 11、活的乡村教育要教人生利,他要叫荒山成林,叫瘠地长五谷。他教人人都能自立、自治、自卫。 他要叫乡村变为西天乐园,村民都变为快乐的活神仙。 12、想自立,想进步,就须胆量放大,将试验精神,向那未发明的新理贯射过去;不怕辛苦,不怕疲倦,不怕障碍,不怕失败,一心要把那教育的奥妙新理,一个个的发现出来。 13、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 不在做上用功夫,教固不成为教,学也不成为学。 14、要把教育和知识变成空气一样,弥漫于宇宙,洗荡于乾坤,普及众生,人人有得呼吸。 15、破即补。污即洗。 劳即谦。乱即理。 债即还。病即医。 过即改。善即喜。 行即思。倦即息。 信即复。帐即记。 教书育人: 1.“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 ——陶行知 2.“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 ——陶行知 3.“因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 根本一坏,纵然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 ——陶行知 4.“教师的职务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学生的职务是‘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陶行知 5.“智仁勇三者是中国重要的精神遗产,过去它被认为‘天下之达德’,今天依然不失为个人完满发展之重要指标。” 6.“教育工作中的百分之一的废品,就会使国家遭受严重的损失。” 7.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你别忙着把他们赶跑。 你可不要等到坐火轮、点电灯、学微积分,才认识他们是你当年的小学生。 ——陶行知 8、.生活、工作、学习倘使都能自动,则教育之收效定能事半功倍。 所以我们特别注意自动力之培养,使它关注于全部的生活工作学习之中。自动是自觉的行动,而不是自发的行动。 自觉的行动,需要适当的培养而后可以实现。 ——陶行知 为人师表: 1.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 惟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 ——陶行知 2.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则,教职员躬亲共守。 ——陶行知 因材施教: 1.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以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这叫“因材施教”。 ——陶行知 2.人像树木一样,要使他们尽量长上去,不能勉强都长得一样高,应当是:立脚点上求平等,于出头处谋自由。 教学方法: 1.活的人才教育不是灌输知识,而是将开发文化宝库的钥匙,尽我们知道的交给学生。 ——陶行知 2.我们要活的书,不要死的书;要真的书,不要假的书;要动的书,不要静的书;要用的书,不要读的书。 总起来说,我们要以生活为中心的教学做指导,不要以文字为中心的教科书。 ——陶行知 3.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 ——陶行知 成功教育: 1.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你别忙着把他们赶跑。 你可不要等到坐火轮、点电灯、学微积分,才认识他们是你当年的小学生。 ——陶行知 启发式教学: 1.教育中要防止两种不同的倾向:一种是将教与学的界限完全泯除,否定了教师主导作用的错误倾向;另一种是只管教,不问学生兴趣,不注重学生所提出问题的错误倾向。 前一种倾向必然是无计划,随着生活打滚;后一种倾向必然把学生灌输成烧鸭。 ——陶行知 2.教育不能创造什么,但它能启发儿童创造力以从事于创造工作。 ——陶行知 创新与实践: 1.我们发现了儿童有创造力,认识了儿童有创造力,就须进一步把儿童的创造力解放出来。 ——陶行知 2.中国教育之通病是教用脑的人不用手,不教用手的人用脑,所以一无所能。 中国教育革命的对策是手脑联盟,结果是手与脑的力量都可以大到不可思议。 ——陶行知 3.要解放孩子的头脑、双手、脚、空间、时间,使他们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 ——陶行知 4.手脑双全,是创造教育的目的。中国教育革命的对策是使手脑联盟。 ——陶行知 养成性教育: 1.生活、工作、学习倘使都能自动,则教育之收效定能事半功倍。所以我们特别注意自动力之培养,使它关注于全部的生活工作学习之中。 自动是自觉的行动,而不是自发的行动。自觉的行动,需要适当的培养而后可以实现。 —。 3.陶行知的小诗有哪些1、《自勉并勉同志》 人生天地间,各自有秉赋。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 多少白头翁,蹉跎悔歧路。寄语少年人,莫将少年误。 2、《每事问》 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 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 3、《我的小怀抱》 好也不算好,坏也不算坏。好好坏坏随人讲,心中玉一块。 恩怨多偶然,毁誉多意外。翻手为云覆手雨,朋友我不卖。 4、《八位顾问》 我有八位好朋友,肯把万事指导我。你若想问真名姓,名字不同都姓何。 何事、何故、何人、何如、何时、何地、何去,好像弟弟与哥哥。 还有一个西洋派,姓名颠倒叫几何。若向八贤常请教,虽是笨人不会错。 5、《努力》 努力,努力,努力向前进,努力向上进。 先把脚跟儿站稳,再把方向儿认定。 一步,一步地走,一步,一步地近。 千万不要转身回过头,别人的闲话也不要听。 前进道路崎岖不平坦,战胜困难全靠有自信。 努力,努力,创造个好命运,自己的力量要尽。 4.陶行知的诗1、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 2、教育是立国之本。 3、人生办一件大事来,做一件大事去。 4、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5、与其把学生当天津鸭儿添入一些零碎知识,不如给他们几把锁匙,使他们可以自动去开发文化的金库和宇宙之宝藏。 6、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动心灵的深处。 7、农不重师,则农必破产;工不重师,则工必粗陋;国民不重师,则国必不能富强;人类不重师,则世界不得太平。 8、所谓健全人格须包括: 一、私德为立身之本,公德为服务社会国家之本。 二、人生所必需之知识技能。 三、强健活泼之体格。 四、优美和乐之感情。 9、手和脑在一块儿干,是创造教育的开始;手脑双全,是创造教育的目的。 10、乡村师范之主旨在造就农夫身手、科学头脑、改造社会精神的教师。 11、活的乡村教育要教人生利,他要叫荒山成林,叫瘠地长五谷。他教人人都能自立、自治、自卫。 他要叫乡村变为西天乐园,村民都变为快乐的活神仙。 12、想自立,想进步,就须胆量放大,将试验精神,向那未发明的新理贯射过去;不怕辛苦,不怕疲倦,不怕障碍,不怕失败,一心要把那教育的奥妙新理,一个个的发现出来。 13、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 不在做上用功夫,教固不成为教,学也不成为学。 14、要把教育和知识变成空气一样,弥漫于宇宙,洗荡于乾坤,普及众生,人人有得呼吸。 15、破即补。污即洗。 劳即谦。乱即理。 债即还。病即医。 过即改。善即喜。 行即思。倦即息。 信即复。帐即记。 教书育人: 1.“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 ——陶行知 2.“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 ——陶行知 3.“因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 根本一坏,纵然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 ——陶行知 4.“教师的职务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学生的职务是‘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陶行知 5.“智仁勇三者是中国重要的精神遗产,过去它被认为‘天下之达德’,今天依然不失为个人完满发展之重要指标。” 6.“教育工作中的百分之一的废品,就会使国家遭受严重的损失。” 7.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你别忙着把他们赶跑。 你可不要等到坐火轮、点电灯、学微积分,才认识他们是你当年的小学生。 ——陶行知 8、.生活、工作、学习倘使都能自动,则教育之收效定能事半功倍。 所以我们特别注意自动力之培养,使它关注于全部的生活工作学习之中。自动是自觉的行动,而不是自发的行动。 自觉的行动,需要适当的培养而后可以实现。 ——陶行知 为人师表: 1.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 惟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 ——陶行知 2.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则,教职员躬亲共守。 ——陶行知 因材施教: 1.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以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这叫“因材施教”。 ——陶行知 2.人像树木一样,要使他们尽量长上去,不能勉强都长得一样高,应当是:立脚点上求平等,于出头处谋自由。 教学方法: 1.活的人才教育不是灌输知识,而是将开发文化宝库的钥匙,尽我们知道的交给学生。 ——陶行知 2.我们要活的书,不要死的书;要真的书,不要假的书;要动的书,不要静的书;要用的书,不要读的书。 总起来说,我们要以生活为中心的教学做指导,不要以文字为中心的教科书。 ——陶行知 3.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 ——陶行知 成功教育: 1.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你别忙着把他们赶跑。 你可不要等到坐火轮、点电灯、学微积分,才认识他们是你当年的小学生。 ——陶行知 启发式教学: 1.教育中要防止两种不同的倾向:一种是将教与学的界限完全泯除,否定了教师主导作用的错误倾向;另一种是只管教,不问学生兴趣,不注重学生所提出问题的错误倾向。 前一种倾向必然是无计划,随着生活打滚;后一种倾向必然把学生灌输成烧鸭。 ——陶行知 2.教育不能创造什么,但它能启发儿童创造力以从事于创造工作。 ——陶行知 创新与实践: 1.我们发现了儿童有创造力,认识了儿童有创造力,就须进一步把儿童的创造力解放出来。 ——陶行知 2.中国教育之通病是教用脑的人不用手,不教用手的人用脑,所以一无所能。 中国教育革命的对策是手脑联盟,结果是手与脑的力量都可以大到不可思议。 ——陶行知 3.要解放孩子的头脑、双手、脚、空间、时间,使他们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 ——陶行知 4.手脑双全,是创造教育的目的。中国教育革命的对策是使手脑联盟。 ——陶行知 养成性教育: 1.生活、工作、学习倘使都能自动,则教育之收效定能事半功倍。所以我们特别注意自动力之培养,使它关注于全部的生活工作学习之中。 自动是自觉的行动,而不是自发的行动。自觉的行动,需要适当的培养而后可以。 5.陶行知的小诗自勉并勉同志(1924年) 人生天地间, 各自有禀赋。 为一大事来, 做一大事去。 多少白发翁, 蹉跎悔歧路。 寄语少年人, 莫将少年误。 每事问(1924年) 发明千千万, 起点是一问。 禽兽不如人, 过在不会问。 智者问得巧, 愚者问得笨。 人力胜天工, 只在每事问。 问到底(1924年) 天地是个闷葫芦, 闷葫芦里有妙理。 您不问它您怕它, 他一被问它怕您。 您若愿意问问看, 一问直须问到底! 我的小怀抱(1925年) 好也不算她, 坏也不算坏。 好好坏坏随人讲, 心中玉一块。 恩怨多偶然, 毁誉多意外。 翻手为云覆手雨, 朋友我不卖。 http://www.taoxingzhi.org/list.asp?level1=4&level2=0&lm=%D4%AD%D6%F8%D1%A1%B5%C7。 6.关于陶行知的诗词1、《自勉并勉同志》 人生天地间,各自有秉赋; 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 多少白头翁,蹉跎悔歧路。 寄语少年人,莫将少年误。 2、《每事问》 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 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 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 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 3、《无名》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4、《骂人》 你骂我,我骂你。 骂来骂去,只是借人的嘴巴骂自己。 5、《手脑相长歌》 人生两个宝, 双手与大脑。 用脑不用手, 快要被打倒。 用手不用脑, 饭也吃不饱。 手脑都会用, 才算是开天辟地的大好佬!6、《一文钱》 公家一文钱,百姓一身汗。 将汗来比钱,花钱容易流汗难。 7、《中国人》 我是中国人, 我爱中华国。 中国现在不得了, 将来一定了不得!8、《三代诗》 行动是老子,知识是儿子,创造是孙子。 9、《小孩不小歌》 人人都说小孩小,谁知人小心不小。 您若小看小孩子,便比小孩还要小。 10、《活的教育》 静默如地下的种子, 自由如空中的鸽子, 猛勇如斗虎的狮子。11、《自立立人歌》 (一) (二) 滴自己的汗, 滴自己的汗, 吃自己的饭, 吃自己的饭, 自己的事情自己干。 别人的事帮忙干。 靠人、靠天、靠祖上, 不救苦来不救难, 不算是好汉。 可算是好汉? (三) (四) 滴大众的汗, 大众滴了汗, 吃大众的饭, 大众得吃饭, 大众的事情不肯干。 大众的事情大众干。 架子摆成老爷样, 若想一个人包办, 可算是好汉? 不算是好汉。12、《傻瓜》 傻瓜种瓜, 种出傻瓜。 惟有傻瓜, 救得中华。13、《问到底》 天地是个闷葫芦,闷葫芦里有妙理。 您不问它您怕它,他一被问它怕您。 您若愿意问问看,一问直须问到底。 7.陶行知的诗赏析陶行知(1891~1946年)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人民教育家。 1891年10月18日生于安徽歙县。他自幼聪明好学,邻村的一位塾师认定这孩子长大后必然能成就大事,就让他免费入塾读书。 有一天下大雪,当他赶到塾馆时老师已经开讲,他硬是站在门外专心致志地听老师把课讲完。这种学习精神感动了塾馆里的每一个人。 1906年,他进入本县的教会学校崇一学堂免费读书,在这里学习英文、数学、理化等课程,开始接受西方资产阶级的新教育。但由于他一直生活在中国社会的底层,所以从童年时代起就对民间的疾苦有深切的感受。 他尤其关注中国的农村,立志为改变中国贫穷落后的面貌和广大中国农民受剥削压迫的悲惨处境去奋斗。因此,在崇一学堂读书的时候,就写下了“我是一个中国人,要为中国作出一些贡献来”的座右铭。 1914年毕业于金陵大学,后赴美留学。1917年回国,历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授、教务主任等,反对“沿袭陈法,异型他国”。 推行平民教育。 .“五四”运动后,从事平民教育运动,创办晓庄师范。 1930年4月,国民党反动政府以“勾结叛逆,阴谋不轨”为借口,武力封闭晓庄学校。陶行知受到通缉,被迫临时避难日本。 1931年春,陶氏返回上海,任《申报》总管理处顾问,对当时《申报》的革新起了相当大的作用。 1932年起,先后创办了“山海工学团”,“晨更公学团”,“劳工幼儿团”,首创“小先生制”,成立“中国普及教育助成会”,开展“即知即传”的普及教育运动。 1934年主编《生活教育》半月刊。7月,正式宣布将自己的名字由“知行”改为“行知” “九.一八”事变后,陶行知积极从事抗日救亡运动。 1936年,当选为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执行委员和常务委员。7月,与沈钧儒、邹韬奋、章乃器联合发表《团结御侮宣言》,**主席复信表示支持。 接着,受全国救国联合会的委托,担任国民外交使节,出访欧、美、亚、非二十八个国家和地区,出席“世界和平大会”,“世界新教育会议”第七次年会,“世界青年大会”,“世界反侵略大会”,当选为世界和平大会中国执行委员。为光大中华民族在国际舞台上的形象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1938年8月,陶氏回国路过香港,倡导举办了“中华业余学校”,推动香港同胞共赴国难。 1939年7月,在四川重庆附近的古圣寺为儿童创办育才学校,培养有特殊才能的儿童。 1945年,陶行知当选为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常委兼教育委员会主任委员。1946年1月,陶行知在重庆创办社会大学,推行民主教育。 抗日战争胜利后,陶行知回到上海,立即投入反独裁,争民主,反内战,争和平的斗争。民主战士李公朴、闻一多遭国民党特务暗杀,陶行知被列为黑名单上的第三名。 他一面作好了“我等着第三枪”的牺牲准备,一面继续坚持斗争,视死如归,始终站在民主运动的最前列。终因“劳累过度,健康过亏,刺激过深”于1946年7月25日患脑溢血逝世,享年五十五岁。 陶行知的一生,是在人民涂炭,国家多难、民族危急之秋度过的,他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赤子之枕,与劳苦大众休戚与共,与**人亲密无间,为人民教育事业,为中国的民族解放和民主斗争事业鞠躬尽瘁,奋斗终生,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陶先生著作宏富,论述精当,与当前的社会主义教育学息息相通,堪称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的“一代巨人”。 陶行知不仅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 个人简介 姓名:陶行知 原名:陶文睿 乳名:和尚 出生日期:1891年10月18日(农历清光绪十七年九月六日) 病逝日期:1946年7月25日 籍贯地:安徽省歙县西乡黄潭源村 家人:父,陶位朝;母,曹翠仂;妹,陶文之;妻,汪纯宜,汪病逝后又娶妻吴树琴;长子,陶宏生;次子,陶晓光;三子,陶刚 陶行知,1914年毕业于金陵大学,后赴美留学。 1917年回国,历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授、教务主任等,反对“沿袭陈法,异型他国”。推行平民教育。 “五·四”运动后,从事平民教育运动,创办晓庄师范。1930年4月,国民党反动政府以“勾结叛逆,阴谋不轨”为借口,武力封闭晓庄学校。 陶行知受到通缉,被迫临时避难日本。1931年春,陶氏返回上海,任《申报》总管理处顾问,对当时《申报》的革新起了相当大的作用。 1932年起,先后创办了“山海工学团”,“晨更公学团”,“劳工幼儿团”,首创“小先生制”,成立“中国普及教育助成会”,开展“即知即传”的普及教育运动。1934年主编《生活教育》半月刊。 7月,正式宣布将自己的名字由“知行”改为“行知” “九.一八”事变后,陶行知积极从事抗日救亡运动。1936年,当选为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执行委员和常务委员。 7月,与沈钧儒、邹韬奋、章乃器联合发表《团结御侮宣言》,**主席复信表示支持。接着,受全国救国联合会的委托,担任国民外交使节,出访欧、美、亚、非二十八个国家和地区,出席“世界和平大会”,“世界新教育会议”第七次年会。 1938年8月,陶氏回国路过香港,倡导举办了“中华业余学校”,推动香港同胞共赴国难。 1939年7月,在四川重庆附近的古圣寺为儿童创办育才学校,培养有特殊才能的儿童。 1945年,陶。 8.陶行知有着怎样的诗人情怀陶行知既是人们敬仰的教育家,同时,又是一个新体诗人。 1908年,17岁的陶行知辞亲就读杭州广济医学堂,父亲搀扶着 外祖父送他至万安附近的水篮桥边,23年后,他写下了一首深 情的充满离愁别怨的《献诗》:“古城岩下,水篮桥边,三竿白 口,一个怀着无穷希望的伤心人,眼里放出悲壮的光芒,向船 尾直射在他的儿子面上。 望到了山、水、天合成一张大嘴,隐 隐约约的把那个帆影儿都吞没了,才慢慢地转回家去。 我要问 芳草上的露水,何处能寻得当年的泪珠?” 陶行知和他的同乡胡适都出生于1891年,同是徽州人,两 人都留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同受业于实用主义教育家、哲学 家杜威。 可谓同乡、同师、同学。 但是,两人的哲学观点却不同,并在许多问题上持有不同看法,常常起争论。“师兄弟”还 有一^段关于诗的争论。 一次,胡适乘飞机去广西、广东,在半 空中看到地面的青山绿水,不由得提笔写了一首小诗《桂游小 赞》:“看尽柳州山,看尽柳州水;天上不须半日,地上五千里。 古人辛苦学神仙,要受千日戒;看我不修不炼,也凌云无碍。” 此诗一出,引来不同反响,有人认为是无实在内容的无病呻吟, 也有人认为这表现了他对科学的推崇。陶行知看了这首诗,便 在一次对小学生的演讲中称,这种诗是“害了贫血症的文艺”, 而后写了题为《另一首看法》的诗:“流尽工农汗,还流泪不 息;天上不须半日,地上千万滴。 辛辛苦苦造飞机,无法上天 嬉;让你看山看水,这事太稀奇。”有位听演讲的小朋友建议陶 行知将诗的最后一句改为“还要吹牛皮”,陶行知照办了。 陶行知《送唐纳先生一诗》忠告年轻人:相较于爱情,事 业更值得年轻人去为之拼命。诗曰:“听说您寻死,我为您担 心!你要知道:蓝苹是蓝苹,不是属于您。 您既陶醉在电影, 又如何把她占领?为什么来到世界上?也要问一个分明。人生 为一大事来,爱情是否山绝顶?如果您爱她,她还爱您,谁也 高兴听喜讯。 如果您爱她,她不再爱您,那是已经飞去的夜莺。 夜莺不比燕子,她不会再找您的门庭。 如果拖泥带水,不如死 了您的心。 如果她不爱您,而您还爱她,那么您得体贴她的心 灵。 把一颗爱她的心,移到她所爱的幸运。现在的时代不同了! 我想说给您听,为个人而活,活得不高兴;为个人而死,死得 不干净。 只有那民族解放的大革命,才值得我们去拼命。若是 为意气拼命,为名利拼命,为恋爱拼命,问我们,究竟有几 条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