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寻找关于荷花的诗词,爱莲说就不要在说了,因为我已经知道了下有并根藕。 荷丝傍绕腕。欲寄无因缘,飘零君不知。 名莲自可念.萧纲 晚日照空矶。香乱舞衣风。 君非知臣此中意。况复两心同、采莲曲 梁: 剪裁绿荷做时装。 愿君早旋返、采莲曲 梁。 棹动芙蓉落。 未见美男子都,却遇轻薄狂人,我将如何撒娇。 长夜耿耿无眠: 山上小树纵横,沼泽荷花开盛。双影共分红。 常恐秋风早,菱角远牵衣。 寤寐无为,涕泗滂沱、诗经.国风 泽陂 彼泽之陂,有蒲与荷。 自译诗意: 在那沼泽水边。 问子今何去。亭亭出水中,苟余情其信芳! 自译诗意,圆影覆华池。 风起湖难渡; 不吾知其亦已兮。 有美一人,伤如之何、江南 汉.乐府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 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2.弘执恭 秋至皆空落,凌波独吐红。 托根方得所,未肯即从风。 10、曲池荷 唐.卢照邻 浮香绕曲岸1、诗经。及此荷花鲜。 一茎孤引绿。 色夺歌人脸,眼泪鼻涕双抛。 《诗经》中已有荷花出现。虽是借景。罗衣垂绿川。 9,上有并头莲。 7.乐府 青荷盖绿水、咏同心芙蓉诗 隋.杜公瞻 灼灼荷花瑞,缝纫白莲制衣裳.吴均 锦带杂花钿,隰有荷华。 不见子都、秋池一株莲 隋,芙蓉披红鲜。出采江南莲。 4.国风 山有扶苏 山有扶苏。 8、青阳渡 晋,莲多采未稀,蒲草荷花并茂。 那里有一美男,亦为历代荷花诗词滥觞。故选入。 3、离骚(节选) 先秦.屈原 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辽西三千里,忠情如花有清芳,采莲承晚晖,船移白鹭飞,乃见狂且。 自译诗意 2.唐宋佛学弘扬,莲花可谓佛教的象征,但当时爱莲的人在少数,为什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有问题。“莲之爱,同予者何人?”说的是还有谁像我一样喜爱莲花呢?是说爱莲花的人很少。 而且周敦颐是一个理学家,属于道家范畴,对佛学有造诣,但是观念上并不推崇。 《爱莲说》在于借花喻人,表现的是对爱牡丹的那类人的厌恶,对爱菊花的隐士的同情,歌颂了像莲花一样高洁清廉的士人。从根本上说的是人,是人的品德。与佛教并没有什么关联。 研究古典文献,不能浅尝辄止,还需要联系作者生平经历,看一部书,就是在叫一个朋友,那里面有鲜活的人格、斗转星移的沧桑。 3.求有关莲花的古诗词,诗经里面的最好,诗词有涉及到的也可,劳烦【越女】 唐·王昌龄 越女作桂舟,还将桂为楫。 湖上水渺漫,清江不可涉。 摘取芙蓉花,莫摘芙蓉叶。 将归问夫婿,颜色何如妾。 【古意】 唐·韩愈 太华峰头玉井莲,开花十丈藕如船, 冷比雪霜甘比蜜,一片入口沉疴痊。 我欲求之不惮远,青壁无路难夤缘。 安得长梯上摘实,下种七泽根株连。 古采莲 元·吾丘衍 湿风吹花生冷香,冯夷为舞冰丝裳, 霏霏粉金飘晚塘。浮兰舟,鼓桂楫, 歌采莲,为君发:迟迟归来弄明月。 【莲塘霁望】 唐·刘兼 新秋菡萏发红英,向晚风飘满郡馨。 万叠水纹罗乍展,一只鸂鶒绣初成。 采莲女散吴歌阕,拾翠人归楚雨晴。 远岸牧童吹短笛,蓼花深处信牛行。 【新荷出水】 宋·岳珂 贴水初翻紫玉团,忽惊矗立傍阑干。 瑶池七日来青鸟,玉镜孤奁舞翠鸾。 晓露走盘珠颗莹,晚风飏盖雪衣寒。 从今十丈开花面,太华峰头更一香。 【三益塘芙蓉】 元·萨都剌 斑帘十二卷轻碧,秋水芙蓉隔画栏。 彩扇摇风霞透影,锦袍弄月酒生寒。 游魂翠袖留江浦,仙掌红云湿露盘。 只恐淮南霜信早,绛纱笼烛夜深看。 【并蒂莲花】 明·沈周 耶溪新绿露娇痴,两面红妆倚一枝。 水月精魂同结愿,风花情性合相思。 赵家阿妹春眠起,杨氏诸姨晚浴时。 今日六郎憔悴尽,为渠还赋断肠诗。 【莲实】 金·张擑 水妃擎出绀珠囊,玉笋雕盘喜乍尝。 肤白已搀新藕嫩,心清尤带小荷香。 斗馀翠鸟零珍羽,飞尽黄蜂露蜜房。 口腹累人良可笑,此身便欲老江乡。 【盆池】 唐·韩愈 莫道盆池作不成,藕梢初种已齐生。 从今有雨君须记,来听萧萧打叶声。 池光天影共青青,拍岸才添水数瓶。 且待夜际明月去,试看涵泳几多星。 【莲花】 明·申时行 碧沼停寒玉,红蕖映绿波。 状凝朝日丽,香逐晚风多。 游戏金鳞出,飞扬翠羽过。 纳凉依水榭,还续采莲歌。 【采莲曲】 唐·李康成 采莲去,月没春江曙。 翠细红袖水中央,青荷莲子杂衣香。 云起风生归路长。归路长, 那得久,各回船,两摇手。 【荷珠】 清·朱奕恂 小雨林塘净碧罗,田田分得夜光多。 江姝唾逐天风落,仙掌晴分曙月过。 幸未赠来愁结佩,若为采去误凌波。 荡舟耶女休相妒,乐府虚裁一斛歌。 【芙蓉】 清·邵瑸 曾从楚客赋兰茳,喜见风翻赤玉幢。 欲采名花遗良友,还凭远梦落秋江。 盘承雨露珠无算,茎并鸳鸯蒂自双。 此日仙城谁作主?凝眸遥望凭红窗。 【池莲】 元·倪瓒 回翔波间风,的历叶上露。 清池结素彩,华月映微步。 云阴花房敛,雨歇芳气度。 欲去拾明珰,踟蹰惜迟暮。 【南池嘉莲】 唐·姚合 芙蓉池里叶田田,一本双枝照碧泉。 浓丽共妍香各散,东西分艳叶相连。 自知政术无他异,纵是祯祥亦偶然。 四野人闻皆尽喜,争来入郭看嘉莲。 【重台莲】 唐·李绅 绿荷舒卷凉风晓,红萼开萦紫莳重。 双女汉皋争笑脸,二妃湘浦并愁容。 自含秋露贞姿洁,不晓春妖冶态秾。 终恐玉京仙子识,却持归种碧池中。 【阕下芙蓉】 唐·包何 一人理国致升平,万物呈祥助盛明。 天上河从阙下过,江南花向殿前生。 庆云垂荫开难落,湛露为珠满不倾。 更对乐悬张簨簴,歌工欲奏采莲声。 【赋得涉江采芙蓉】 隋·孔德绍 莲舟泛锦碛,极目眺江干。 沿流楫渡易,逆浪取花难。 有雾疑川广,无风见水宽。 朝来采摘倦,讵得久盘桓。 【游荷花荡】 明·朱方中 平湖秋色十分饶,醉卧楼船逸思飘。 水国荷香浮录醑,夕阳帆影逐金飚。 堤边属玉惊人起,天际蛾眉共客招。 歌罢采莲归路晚,塔西云树正迢迢。 【仲泰安招游湖西荷花荡】 明·朱曰藩 杂佩摇湖月,明状隔镜心。 轻桡随鹭转,别墅入花深。 翠盖水中宝,丹霞酒畔吟。 非君能泛舟,讵得独开襟。 【白莲草堂】 明·朱曰藩 水屿山潭曲曲幽,芙蓉亭子碧云秋。 踏歌侬亦解吴语,一笑端能破客愁。 露下采香沾袂湿,月中摇影入杯流。 君看印诸何如此,况复司州得并游。 【白莲】 清·秋瑾 莫是仙娥坠玉珰,宵来幻出水云乡; 朦胧池畔讶堆雪,淡泊风前有异香。 国色由来兮素面,佳人原不借浓妆; 东皇为恐红尘涴,亲赐寒潢明月裳。 【白莲】 清 ·盛锦 玉井分栽到野塘,冰销翠袖回生凉。 半江残月欲无影,一岸冷云何处香。 真相尚留开士社,红衣洗尽美人装。 水仙操罢扁舟去,谁与凌波解佩珰。 【浣溪沙】 宋·苏轼 四面垂杨十里荷,向云何处最花多, 画楼南畔夕阳和。天气乍凉人寂寞, 光阴须得酒消磨,且来花里听笙歌。 【采莲曲】 唐·李白 若耶溪傍采莲女,笑摘荷花共人语。 日照新妆水底明,风飘香袂空中举。 岸上谁家游冶郎,三三五五映垂杨。 紫骝嘶人落花去,风此路蹰空断肠。 【钱氏池上芙蓉】 明·文征明 九月江南花事休,芙蓉宛转在中洲。 美人笑隔盈盈水,落日还生渺渺愁。 露洗玉盘金殿冷,风吹罗带锦城秋。 相看未用伤迟暮,别有池塘一种幽。 【点绛唇清香莲】 宋·王十朋 十里西湖,淡妆浓抹如西子。 藕花簪水。 清净香无比。 记得曾游,短棹红云里。 聊相拟,一盆池水,十里西湖似。 【虞美人】 宋·陈与义 扁舟三日秋塘路,平度荷花去。 病夫因病得来游,更值满川微雨、洗清秋。去年长恨拏舟晚, 空见残荷满。 今年何以报君恩? 一路繁花相送、过青墩。 【怨王孙】 宋·李清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