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羽萁诗经

1.比目出自哪篇诗经

《比目》这个作者和出处还没有确实的答案,有的说是名曲,有的说是在十四夜唯美的小说《醉玲珑》里面见到。

悠悠比目,缠绵相顾。婉翼清兮,倩若春簇。

有凤求凰,上下其音。濯我羽兮,得栖良木。

悠悠比目,缠绵相顾。思君子兮,难调机杼。

有花并蒂,枝结连理。适我愿兮,岁岁亲睦。

悠悠比目,缠绵相顾。情脉脉兮,说于朝暮。

有琴邀瑟,充耳秀盈。贻我心兮,得携鸳鹭。

悠悠比目,缠绵相顾。颠倒思兮,难得倾诉。

兰桂齐芳,龟龄鹤寿。抒我意兮,长伴君处。

2.《诗经》唐风鸨羽

诗经·唐风——《鸨羽》

肃肃鸨羽,集于苞栩。

王事靡盬,不能蓺稷黍。

父母何怙?悠悠苍天!曷其有所?

肃肃鸨翼,集于苞棘。

王事靡盬,不能蓺黍稷。

父母何食?悠悠苍天!曷其有极?

肃肃鸨行,集于苞桑。

王事靡盬,不能蓺稻粱。

父母何尝?悠悠苍天!曷其有常?

【注释】:

肃肃:鸟翅扇动的响声

鸨:音保,鸟名,似雁

栩:丛密的柞树

盬:音古,闲暇

蓺:音易,种植

怙:依靠。

曷:怎么。

所:处所,指安居的处所。

棘:酸枣树。

食:吃。

极:尽头,终极。

行:行列。

尝:吃。

常:正常的生活。

译文:

大雁簌簌拍翅膀,

成群落在柞树上。

王室差事做不完,

无法去种黍子和高粱。

靠谁养活我爹娘?

高高在上的老天爷,

何时才能回家乡?

大雁簌簌展翅飞,

成群落在枣树上。

王室差事做不完,

无法去种黍子和高粱。

赡养父母哪有粮?

高高在上的老天爷,

做到何时才收场?

大雁簌簌飞成行,

成群落在桑树上。

王室差事做不完,

无法去种稻子和高粱。

用啥去给父母尝?

高高在上的老天爷,

生活何时能正常?

赏析:

《鸨羽》抒写了农民对繁重而无休止的王室徭役的抗议和怨恨。表达了人们渴望家人团聚安居乐业的稳定生活。特别是从中揭示出徭役对生产的破坏,对人从头生活的破坏,意义更为深刻。诗以鸨鸟集在树上的摇摆不定,比喻徭役使人不得休息,既形象,又引人联想。

3.诗经翻译诗经里有一篇<;燕燕于飞>;,麻烦给我翻译下来 爱问知

燕燕于飞 差池其羽 之子于归 远送于野 瞻望弗及 泣涕如雨 燕燕于飞 颉之颃之 之子于归 远于将之 瞻望弗及 仁立以泣 燕燕于飞 下上其音 之子于归 远送于南 瞻望弗及 实劳我心 仲氏任只 其心塞渊 终温且惠 淑慎其身 先君之思 以勖寡人 燕子飞来飞去,有前有后。

我的姑娘远嫁,送到郊外分手。望望踪影不见,泪下如雨难收。

燕子飞来飞去,忽降忽升。我的姑娘远嫁,遥遥送她一程。

望望踪影不见,呆立泪流满面。 燕子飞来飞去,忽下忽上。

我的姑娘远嫁,送她送到南乡。望望踪影不见,真正使我心伤。

姑娘能担重任,思虑切实深沉。慈爱而又温顺,为人善良谨慎。

常记先人恩德,这是她的叮咛。

4.诗经里斯羽什么意思

张开翅膀。

出自国风-周南-螽斯

螽斯羽,诜诜兮。宜尔子孙,振振兮。螽斯羽,薨薨兮。宜尔子孙,绳绳兮。螽斯羽,揖揖兮。宜尔子孙,蛰蛰兮。

注释:

1、螽(zhōng终)斯:或名斯螽,一种直翅目昆虫,常称为“蝈蝈”。一说“斯”为语词。

2、诜(shēn 身):同莘莘,众多貌。

3、振振(zhēn真 古音):茂盛的样子。

4、薨(hōng轰)薨:很多虫飞的声音。或曰形容螽斯的齐鸣。

5、绳绳(mǐn):延绵不绝的样子。

6、揖(jí集 古音)揖:会聚的样子。揖为集之假借。

7、蛰(zhé哲)蛰:多,聚集。

翻译:蝈蝈张翅膀,群集低飞翔啊。你的子孙多又多,家族正兴旺啊。蝈蝈张翅膀,群飞嗡嗡响啊。你的子孙多又多,世代绵延长啊。蝈蝈张翅膀,群聚挤满堂啊。你的子孙多又多,和睦好欢畅啊。

扩展资料:

原文赏析:

全诗三章,每章四句,前两句描写,后两句颂祝。而叠词叠句的叠唱形式。是这首诗艺术表现上最鲜明的特色。如果说,“宜尔子孙”的三致其辞,使诗旨显豁明朗;那么,六组叠词的巧妙运用,则使全篇韵味无穷。

《诗经》运用叠词颇为寻常,而《螽斯》的独特魅力在于:六组叠词,锤炼整齐,隔句联用,音韵铿锵,造成了节短韵长的审美效果。

同时,诗章结构并列,六词意有差别,又形成了诗意的层递:首章侧重多子兴旺;次章侧重世代昌盛;末章侧重聚集欢乐。

平中暗含波折;六字炼得甚新,诗意表达圆足。另外,在朱熹《诗集传》中,《螽斯》是比体首篇,故用以释比。

其实,通篇围绕“螽斯”着笔,却一语双关,即物即情,物情两忘,浑然一体。因此,“螽斯”不只是比喻性意象,也可以说是《诗经》中不多见的象征性意象。

参考资料:搜狗百科-国风·周南·螽斯

5.诗经里的蜉蝣

《诗经·曹风·蜉蝣》

蜉蝣之羽,衣裳楚楚。心之忧矣。於我归处。

蜉蝣之翼,采采衣服。心之忧矣。於我归息。

蜉蝣掘阅,麻衣如雪。心之忧矣,於我归说。

此诗共三章,每章四句,并运用了重章叠句的艺术结构,句式简单,句义好懂。诗经中很多诗句是变易一两个字的重章叠唱,变易之处形成互文,合起来理解意思才全面,本诗也是如此。

综合全文,诗人用“比”先描绘了小小昆虫蜉蝣的羽翅的光艳、鲜洁的特点,然后心动之,触物起兴,自然联想到蜉蝣虽然生命短促,过着不知晦朔的生活,却知道展示本身的价值,从生到死,犹自修饰追求着自己的美丽,作为一名小国中人(可以是君主也可以是臣民)生命也就是昙花一现。难道就不该停下来好好思考一下,怎样建功立业,发挥自身作为一个人的优点,怎样活的更有价值吗?难道就不会在感叹人生须臾的同时也能不卑不亢地展开自己美丽的翅膀吗?

6.诗经螽斯赏析

螽斯羽,诜诜兮。宜尔子孙,振振兮。

螽斯羽,薨薨兮。宜尔子孙,绳绳兮。

螽斯羽,揖揖兮。宜尔子孙,蛰蛰兮。

翻译过来就是

蝈蝈张翅膀,群集低飞翔啊。你的子孙多又多,家族正兴旺啊。

蝈蝈张翅膀,群飞嗡嗡响啊。你的子孙多又多,世代绵延长啊。

蝈蝈张翅膀,群聚挤满堂啊。你的子孙多又多,和睦好欢畅啊。

赏析

本诗采用叠词叠句的叠唱形式,也是诗经大多会采用的艺术手法。本诗通过这种艺术手法颂祝多子多孙的诗旨,显豁而明朗。就意象而言,飞蝗产卵孵化的若虫极多,年生两代或三代,真可谓是宜子的动物。诗篇正以此作比,寄兴于物,即物寓情。全诗三章,每章四句,前两句描写,后两句颂祝。而叠词叠句的叠唱形式。是这首诗艺术表现上最鲜明的特色。其实,通篇围绕“螽斯”着笔,却一语双关,即物即情,物情两忘,浑然一体。因此,“螽斯”不只是比喻性意象,也可以说是《诗经》中不多见的象征性意象。

7.《诗经·豳风·鸱号》译文

《诗经·豳风·鸱鴞》译注

来自/Article/ShowArticle.asp?ArticleID=781

??

原 文 译 文 ??注 释

鸱鸮鸱鸮1, 猫头鹰你这恶鸟, ·1.鸱鸮(chī xiāo):猫头鹰。

既取我子2, 已经夺走了我的雏子, ·2.子:指幼鸟。

无毁我室3。 再不能毁去我的窝巢。 ·3.室:鸟窝。

恩斯勤斯4, 我含辛茹苦, ·4.恩:爱。《鲁诗》"恩"作"殷",尽心之意。斯:语助词。

鬻子之闵斯5。 早已为养育雏子病了!??·5.鬻(yù):育。闵:病。

??

迨天之未阴雨6, 我趁着天未阴雨,?? ·6.迨(dài):及。

彻彼桑土7, 啄取那桑皮桑根,?? ·7.彻:通"撤",取。桑土:《韩诗》作"桑杜",桑根。

绸缪牖户8。 将窗扇门户缚紧。?? ·8.绸缪(móu):缠缚,密密缠绕。牖(yǒu):窗。户:门。

今女下民9, 现在你们树下的人,?? ·9.女:汝。下民:下面的人。或:有。

或敢侮予? 还有谁敢将我欺凌!

??

予手拮据10, 我用拘挛的手爪,?? ·10.拮据:手病,此指鸟脚爪劳累。

予所捋荼11。 采捋茅草花;?? ·11.捋(luó):成把地摘取。荼:茅草花。

予所蓄租12, 又蓄积干草垫底,? ?·12.蓄:积蓄。租:通"苴"(居),茅草。

予口卒瘏13, 喙角也累得病啦,? ?·13.卒瘏(tú):患病。卒通"悴"。室家:指鸟窝。

曰予未有室家。 只为了还未筑好的家。

??

予羽谯谯14, 我的翅羽稀落,? ?·14.谯(qiáo)谯:羽毛疏落貌。

予尾翛翛15, 我的尾羽枯槁;? ·15.翛(xiāo)翛:羽毛枯敝无泽貌。

予室翘翘16。 我的巢儿垂危, ·16.翘翘:危而不稳貌。??

风雨所漂摇, 正在风雨中飘摇。

予维音哓哓17! 我只能惊恐地哀号! ? ?·17.哓(xiāo)哓:惊恐的叫声。?

8.《诗经·豳风·鸱号》赏析

鸱鸮

鸱鸮鸱鸮,既取我子,无毁我室。恩斯勤斯,鬻子之闵斯!

迨天之未阴雨,彻彼桑土,绸缪牖户。今女下民,或敢侮予!

予手拮据,予所捋荼,予所蓄租。予口卒瘏,曰予未有室家。

予羽谯谯,予尾翛翛。予室翘翘,风雨所漂摇。予维音哓哓。

【赏析】

这是一首童话诗,全诗以拟人化的手法,借一只母鸟自诉艰辛危苦,寓寄诗人对当前处境的感慨和不平。首章写母鸟对迫害它的鸱鹗的警告;第二章写母鸟趁天晴加固窝,以便抵御自然灾难和人祸;第三章写母鸟为建窝而劳累不堪;第四章写母鸟为窝未建成而忧惧。通篇都是深忧危苦之词,诗人想必是有所寄托的,但具体所指已无法知道了。旧注家根据《尚书·金縢篇》,说是周公向成王表白自己心迹而作的。然于诗义不合,不足信。

9.诗经中有“翮”这个字吗

诗经中不知道,但是古文中有。

“羽”和“鬲”联合起来表示“带有空心硬管的羽毛”。本义:羽毛中间的空心硬管。

禽鸟羽毛中间的硬管,代指鸟翼,鸟。

西晋·左思《咏史》诗其八:“习习笼中鸟,举~触四隅。落落穷巷士,抱影守空庐。”

羽本谓之翮。——《尔雅·释器》。郭注:“翮,鸟羽根也。”

掌以时征羽翮之政于山泽之农。——《周礼·地官·羽人》

取大鸟翮为两翼。——《汉书·王莽传下》

南海则有羽翮齿革。——《荀子·王制》

六翮飘飖私自怜,一离京洛十馀年。——高适《别董大》

相关
下一篇
诗经敲击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