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敦煌曲子词集》分为哪几卷《敦煌曲子词集》分为上、中、下三卷,卷首有阴法鲁序,卷末除五首补遗外,还有王国维、朱孝藏等跋语作为附录。 其中,以上卷所收录的曲子词 最多,除去残篇外还有将近百篇,均为北宋、前唐、五代之作。上卷大多表达 离情恋语等内容,广泛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词作多为长短句,包括了《菩萨蛮》、《西江月》、《浣溪沙》等二十多种词牌。 中卷共收录三十首 《云谣集杂曲子》,内容多为思远吏、寄征夫之作,反映了辞家远出、少年背 信弃义、怨妇伤情等生活内容以及出征之人和无夫之女的离愁心绪。下卷多是些抒情之作,以五言和七言的乐府诗歌居多,共十五首,内容比较广泛。 王重民作为《敦煌曲子词集》的编撰者,自1924年考人北京高等师范学 校后,便对中国古典文学产生了浓厚兴趣,一心专研中国古典文献、整理文史 资料。 毕业后的王重民更是长期在北京图书馆工作,这为他日后《敦煌曲子词集》的编著提供了大量的素材。 1934年王重民曾去法国,在法国国家图书馆 将敦煌遗书进行捜集和整理,进一步将伯希和劫去的敦煌千佛洞卷子编辑整理为《伯希和劫经录》,并选出《巴黎敦煌残卷叙录》第一、二辑,拍摄了许多 重要敦煌卷子的胶片。 在进行了诸多准备之后,他才得以编著出在词史上具有 重要价值的《敦煌曲子词集》。 著名词曲作家任二北在《敦煌曲初探》“弁言”中说:“自王重民编的《敦煌曲子词集》载曲词百六十一首以来,国内外 之敦煌曲,似已作总结集;若从事研讨,应足依据。”《敦煌曲子词集》是中 国文学遗产中珍贵的一部分,对研究唐代社会及民间说唱文学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2.敦煌汉简在哪里发现的包括英籍匈牙利人斯坦因(MarcAurelStein)1906-1907年第二次和1913-1915年第三次中亚考古所得的共近一千枚汉简,1977年我国考古工作者在甘肃玉门所得九十一枚汉简。 后者内容有武帝遗诏及失传已久的秦代字书《苍颉篇》残文。1979年我国考古工作者在敦煌马圈湾发掘所得汉简一千二百一十七枚是敦煌汉简又一次大发现。 《敦煌汉简》一书(中华书局,1991年)较完整地保存了这些材料。1990-1992年在敦煌悬泉置遗址又出土了大批汉简,其中有文字者多达二万三千枚。 这批汉简正在整理中,只有少数公布。《文物》2000年5期对此有专文介绍。 3.许建平的主要成果著作 1、《敦煌音义汇考》(合著),杭州大学出版社1996年 2、《敦煌文献丛考》,中华书局2005年 3、《敦煌经籍叙录》,中华书局2006年 4、《敦煌经部文献合集》(合著),中华书局2008年。 主要论文 1、《伯三六Ο二残卷作者考》,《文史》第40辑,北京:中华书局,1994年。 2、《唐写本〈礼记音〉著作时代考》,《中国典籍与文化论丛》第3辑,北京:中华书局,1995年。 3、《唐写本〈礼记音〉所见方音考》,《俗语言研究》第4期,1997年,京都:禅籍俗语言研究会编。 4、《北图藏殷42〈论语音义〉残卷跋》,《敦煌吐鲁番研究》第2卷,季羡林、饶宗颐、周一良主编。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 5、《中古碑志与大型辞书编纂》,《唐研究》第3卷,荣新江主编。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 6、《〈唐刺史考〉阙误补正》,《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第1期,1999年。 7、《〈汉语大词典〉义项阙漏举例》,《古汉语研究》第3期,1999年。 8、《〈日藏宋本庄子音义〉校证》,《中古近代汉语研究》第1辑,浙江大学汉语史研究中心编。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 9、《〈淮南子〉补笺》,《中国典籍与文化论丛》第6辑,北京:中华书局,2000年。 10、《敦煌本〈尚书〉叙录》,《敦煌文献论集:纪念敦煌藏经洞发现一百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郝春文主编。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01年。 11、《碑志释词》,《汉语史学报》第2辑,浙江大学汉语史研究中心编。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年。 12、《北敦14681号〈尚书〉残卷的抄写时代及其版本来源——与王煦华先生商榷》,《敦煌学辑刊》第2期,2002年。 13、《BD14681〈尚书〉残卷考辨》,《新世纪敦煌学论集》,项楚、郑阿财主编。成都:巴蜀书社,2003年。 14、《BD09523〈礼记音义〉残卷跋》,《敦煌研究》第2期,2003年。 15、《敦煌出土〈尚书〉写卷研究的过去与未来》,《敦煌吐鲁番研究》第7卷,季羡林、饶宗颐主编。北京:中华书局,2004年。 16、《敦煌〈诗经〉卷子研读札记二则》,《敦煌学辑刊》第1期,2004年。 17、《法藏敦煌〈毛诗音〉“又音”考》,《中国俗文化研究》第2辑,四川大学中国俗文化研究所。成都:巴蜀书社,2004年。 18、《跋国家图书馆所藏敦煌〈诗经〉写卷》,载《敦煌学国际研讨会论文集》,北京:国家图书馆善本特藏部敦煌吐鲁番学资料研究中心编。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5年。 19、《唐写本〈周易经典释文〉校议》,《出土文献研究》第7辑,中国文物研究所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 20、《跋国家图书馆藏〈春秋谷梁传〉集解残卷》,《敦煌研究》第1期,2006年。 21、《关于傅斯年图书馆所藏〈周易正义〉写卷》,《甘肃省博物馆学术论文集》,甘肃省博物馆编。西安:三秦出版社,2006年。 22、《试论法藏敦煌〈毛诗音〉写卷的文献价值》,《礼学与中国传统文化——庆祝沈文倬先生九十华诞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北京:中华书局,2006年。 23、《英藏敦煌〈毛诗音〉写卷所见〈毛诗〉本字考》,《敦煌学辑刊》第3期,2007年。 24、《从敦煌写本〈礼记音〉残卷看六朝时郑玄〈礼记注〉的文本》,《文史》第4辑,2009年。 25、《〈毛诗〉文字探源四则》,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编《出土文献研究》第9辑,北京:中华书局,2010年。 4.你知道《诗经》吗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相传春秋中叶,孔子编定《诗经》 共305篇,分为“风”“雅”“颂”三大部分。“风”分为15国风共160 篇,大部分是民歌,质朴自然,文学价值最高;“雅”分为“大雅”和 “小雅”,共105篇;“颂”分为“周颂”“鲁颂”“商颂”,共40篇。 主 要产于黄河流域,包括现在的陕西、山西、河南、山东、湖北等省。主 要描述青年男女对爱情的追求;有反映徭役赋税给奴隶带来的苦 难,有对统治阶级的揭露和讽刺,还有关于周代经济制度和生产方式的记录等。 《诗经》大部分的诗可以入歌,可惜诸多好听的歌曲都失传了, 只有《关雎》尚有谱调可唱。 5.文怀沙文——《敦煌赞》作者:郭旭东 六十八 水调歌头·敦煌赞 大漠[1]有眸耳[2],万踏望双关[3]。 春风正渡疆塞[4],南道卧佛安[5]。君若西方而去,但见飙沙浩浩,天际渺人烟[6]……万里丝绸路[7],追仰赞张骞[8]—— 耐饥渴,牧羊马, 忍辛艰[9]。 垂湮冰雪,欣晓金圣会西番[10]。汉府实边民庶[11];隋代营商国盛[12];唐李更贞观[13]。 千岁文明史[14],道义又今传[15]! [注解] [1] 漠:沙漠。 [2] 大漠有眸耳:眸(móu),眼睛。 指敦煌的阳关和玉门关是中原通向西域的两个边塞“耳目”。 [3] 万踏望双关:双关,指阳关和玉门关。 据历史记载,汉武帝为了防止匈奴的侵扰,沿武威、张掖、酒泉的北边,东接秦长城,西延长城至敦煌,并在长城西尽头处修建了南北相距70公里的阳关和玉门关。西出玉门关留有50公里丝绸古道,宽约7米,砾石凝固成坚硬的路面,至今仍能看见千人踏、万人走的迹象。 [4] 春风正渡疆塞:疆,边。塞(sài),边塞。 唐代诗人王之涣《凉州词》中有“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的文句。这里指新时代的敦煌变得更加繁荣。 [5] 南道卧佛安:安,安详。阳关是“丝绸之路”南道必经之路,据说在通往阳关的路上可看到神奇的隐形睡佛。 [6] 君若西方而去,但见飙沙浩浩,天际渺人烟:但,只。天际,天地交合处。 飙(biāo),暴风。浩浩,广大。 渺,微小,这里指少。这句是说,阳关以西是大片的沙漠。 [7] 万里丝绸路:丝绸路,即丝绸之路,全长7000多公里(14,000多华里),连接欧、亚、非三洲,将古老的中国文化、印度文化、希腊文化与波斯文化连接了起来,是以中国为出发点的一条中西大动脉,也是中国文化输出、中西文化交流和贸易交流的重要途径。指虽然阳关以西是大片的沙漠,但丝绸之路可以穿越广袤的沙漠,连接中原与西域。 [8] 追仰赞张骞(qiān):指丝绸之路的开拓源于汉武帝时张骞的忍辱、跋涉。 [9] 耐饥渴,牧羊马,忍辛艰:公元前139年,张骞受命率人前往西域,寻找并联络曾被匈奴赶跑的大月氏。 张骞一行从长安起程,经陇西向西行进。一路上日晒雨淋,风吹雪打,环境险恶。 来到河西走廊一带后,被匈奴骑兵发现,张骞和随从一百多人全部被俘。张骞被匈奴软禁放牧。 11年后,他才有幸得以逃脱。经过长途的奔波,终于越过沙漠戈壁,翻过冰冻雪封的葱岭(今帕米尔高原),来到了大宛国(今费尔干纳)。 在大宛王的帮助下,张骞先后到了康居(今撒马尔罕)、大月氏、大夏等西域地区。 [10] 欣晓金圣会西番:欣,高兴。 晓,知道。金圣,即“金人”,指“佛佗”,这里指佛学文化。 番(fān,一说读bō,据2000年版《辞海》读fān,本文取fān音),外国或外族。会西番,指张骞终于来到了大宛国、康居(今撒马尔罕)、大月氏、大夏等西域地区。 传说汉武帝派张骞赴大夏国问“金人”(佛佗)名号,是佛学文化传入中国的开始。 [11] 汉府实边民庶:庶(shù),富。 西汉政府的移民实边政策使敦煌出现了繁荣昌盛的景象,使其发展成为西北文化商业重地。 [12] 隋代营商国盛:隋于大业初年(605~609年)遣尚书左丞裴矩视察敦煌,了解丝绸之路及中西通商贸易情况,在敦煌举办了有西域各国商贾参加的商贸交流会,敦煌出现了空前的繁荣和安定,敦煌石窟艺术风格也为之一变,开始走向极盛期。 [13] 唐李更贞观:贞观,贞观盛世。贞观十四年(640年),唐太宗李世民一举铲除了东西大道上以西突厥为主的障碍,确保了丝稠之路的畅通,敦煌达到了历史上最辉煌的时期。 [14] 千岁文明史:指敦煌已经有两千年的辉煌历史,特别是敦煌石窟的佛学文化艺术尤为辉煌。 [15] 道义又今传:指敦煌历史文化中所体现与彰显的中华民族传统的勤劳善良等道德精神,今天又被继承和发扬,并且一定会代代流传下去。 2004年10月21日于上海 [全文翻译] 敦煌的阳关和玉门关是中原通向西域的两个关隘。西出玉门关留有50公里的丝绸古道,宽约7米,砾石凝固成坚硬的路面,至今仍能看见当年千人踏、万人走的迹象。 新时代的敦煌变得更加繁荣。据说在通往阳关的路上可看到神奇的隐形睡佛。 阳关以西是大片的沙漠,但丝绸之路可以穿越广袤的沙漠,连接中原与西域。汉武帝时张骞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忍辱、跋涉,他值得我们怀念。 公元前139年,张骞受命率人前往西域,寻找并联络曾被匈奴赶跑的大月氏(zhī)。张骞一行一路上日晒雨淋,风吹雪打,环境险恶,中途被匈奴软禁放牧。 11年后,他才有幸得以逃脱。经过长途的奔波,终于越过沙漠戈壁,翻过冰冻雪封的葱岭(今帕米尔高原),来到了大宛国、康居(今撒马尔罕)、大月氏、大夏等西域地区。 传说汉武帝派张骞赴大夏国问“金人”(佛佗)名号,是佛学文化传入中国的开始。西汉政府的移民实边政策使敦煌出现了繁荣昌盛的景象,使其发展成为西北文化商业重地。 隋于大业初年(605~609年)在敦煌举办了有西域各国商贾参加的商贸交流会,使敦煌出现了空前的繁荣和安定。贞观十四年(640年),唐太宗李世民时期,敦煌达到了历史上最辉煌的时期。 敦煌已经有两千年的辉煌历史,特别是敦煌石窟的佛学文化艺术尤为辉煌,其历史文化中所体现与彰显的中华民族传统。 6.一条龙一条蛇一条龙一条蛇猜成语龙蛇混杂. 1、成语介绍:龙蛇混杂lóng shé hùn zá,比喻好人和坏人混在一起。 成语例子:此时龙蛇混杂,是非莫辨,安知我辈不是姜尚之所使耳?在将军不得不疑。(明 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九十三回) 。 2、出处:《敦煌变文集·伍子胥变文》:"孤情难立,见此艰辛,皂帛(白)难分,龙蛇混杂。'"《敦煌变文集新书》是文津出版社1994年出版的图书,由潘重规编著。 潘重规先生在香港创办《敦煌学》杂志;著有《唐写文心雕龙残本合校》、《敦煌诗经卷子研究论文集》、《敦煌变文集新书》、《瀛涯敦煌韵辑新编》、《瀛涯敦煌韵辑别录》、《列宁格勒十日记》等;主编《国立中央图书馆藏敦煌卷子》、《敦煌俗字谱》、《敦煌变文论集》等;还著有《红学六十年》诸书,编有《红楼梦研究专刊》、《龙龛手鉴新编》等。 3、成语近义词:鱼龙混杂,〝鱼龙混杂〞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yú lóng hùn zá,释义:用以形容好人和坏人混在一起。 【举例造句】: 现在人多手乱,鱼龙混杂,倒是这么着,他们也洗洗清。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九十四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