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关于徐志摩的诗歌

1.需要两三首徐志摩的诗

雪花的快乐 假如我是一朵雪花,翩翩的在半空里潇洒, 我一定认清我的方向—— 飞扬,飞扬,飞扬,——这地面上有我的方向。

不去那冷寞的幽谷,不去那凄清的山麓, 也不上荒街去惆怅—— 飞扬,飞扬,飞扬,——你看,我有我的方向!在半空里娟娟的飞舞,认明了那清幽的住处, 等着她来花园里探望—— 飞扬,飞扬,飞扬,——啊,她身上有朱砂梅的清香! 那时我凭借我的身轻,盈盈的②,沾住了她的衣襟, 贴近她柔波似的心胸—— 消溶,消溶,消溶——溶入了她柔波似的心胸! 沙扬挪拉一首 赠日本女郎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 象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 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 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 沙扬娜拉! 月下雷峰影片 我送你一个雷峰塔影, 满天稠密的黑云与白云;我送你一个雷峰塔顶, 明月泻影在眠熟的波心。 深深的黑夜,依依的塔影, 团团的月彩,纤纤的波鳞——假如你我荡一支无遮的小艇, 假如你我创一个完全的梦境! 我有一个恋爱 我有一个恋爱;——我爱天上的明星;我爱他们的晶莹: 人间没有这异样的神明。

在冷峭的暮冬的黄昏,在寂寞的灰色的清晨。在海上,在风雨后的山顶—— 永远有一颗,万颗的明星!山涧边小草花的知心,高楼上小孩童的欢欣,旅行人的灯亮与南针:—— 万万里外闪烁的精灵!我有一个破碎的魂灵,像一堆破碎的水晶,散布在荒野的枯草里—— 饱啜你一瞬瞬的殷勤。

人生的冰激与柔情,我也曾尝味,我也曾容忍;有时阶砌下蟋蟀的秋吟, 引起我心伤,逼迫我泪零。我袒露我的坦白的胸襟,献爱与一天的明星,任凭人生是幻是真地球在或是消派—— 大空中永远有不昧的明星! 。

2.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原文以及赏析

《再别康桥》 作者:徐志摩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 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再别康桥》作者简介 徐志摩(1896—1931),笔名南湖、云中鹤.浙江海宁人.1921年前后开始写诗,被誉为新月诗派的台柱.1918—1922年先后曾留学于美国克拉克大学、哥伦比亚大学、英国剑桥大学.1922年回国后历任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教授.1923年新月社在北京成立,徐志摩是发起人之一.1926年他与闻一多等主持《晨报》的《诗镌》.在《诗镌》上,徐志摩与他的新月派诗人一起,做着他们的新诗实验.1927年春与胡适、梁实秋、闻一多等创办《新月》月刊,并主持编务工作.《新月》的创刊,把新月诗派的创作推向高峰.1931年11月19日,从上海飞往北平的途中,因飞机在济南开山一带失事,年仅35岁的徐志摩不幸身亡. 在英国剑桥大学学习的那段日子,尤其深深地影响了徐志摩的一生,他称剑桥(也即“康桥”)为自己的“精神故乡”.剑桥所体现的英式文明,令徐志摩陶醉,逐渐形成他心中梦寐以求的“康桥理想”. 1922年徐志摩回国.军阀统治下中国现实的黑暗,令他心中的理想渐渐破灭.1928年秋天,他再度游历英国,《再别康桥》写于从英国回来的1928年11月6日的轮船上. 《再别康桥》基本解读 “康桥”是徐志摩精神的故乡,与康桥匆匆作别,那种心情自然是依依难舍的.以悄然的惜别,抒写无尽的眷恋之意,是这首诗的特点.夕阳下的康河,波光潋滟;河畔的金柳,似蒙着轻纱的新娘,那璀璨的艳影,令诗人的心湖荡漾;软泥上的青荇在水底里招摇,让人心醉——诗人宁愿做一根水草,永远植根于康河的柔波里;榆荫下的清潭,天上的彩虹,人间的梦,一切的一切,揉碎在浮藻之间. 尽管一切都被揉碎了,诗人依然撑着长篙在寻梦.在青草的深处,他宁愿满载一船星辉,放歌而归.但在现实中,诗人却不愿惊醒他心中的梦,千万缕惜别之情,只化作心底里缠绵的笙箫、夜空中沉默的夏虫,在“悄悄”之中告别,在“悄悄”中离去,不带走一片云彩. 《再别康桥》精华鉴赏 《再别康桥》的惆怅之情深藏于飘逸、洒脱的抒写之中.“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抒情主人公就如一朵流云,无形无迹,自由而舒展.主人公心中的康桥也如梦似幻,美好而易碎.诗中用“金柳”、“青荇”、“星辉”、“笙箫”等意象来描写康桥景观之美和自己对康桥的眷恋.这些意象往往既是写景同时又是抒情,景与情难分难解.“那湖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新娘”既是一种景象,也是“我”心中的眷恋着的情人形象,是“我”心中之旧情的流露——情与景已互为一体.在金柳之间,在青荇之上,“我”固执地寻找着“彩虹似的梦”,“在星辉斑斓里放歌”.而事实上,“我”又不能纵情放歌,只有“沉默”,“悄悄”地离去.景色依旧,人事全非,落诗人用与情人缠绵惜别的心情和笔调与“康桥”道别,写出了一种包含淡淡的惆怅和酸楚的不舍之情.应该说,这首诗,是诗人在与自己心中的理想道别,那份深情和静谧,似乎唯恐惊破心中之梦.它微妙地展露了诗人因“康桥”理想的破灭而无限哀伤的情怀. 徐志摩的诗单纯、轻盈、柔婉而又深含忧郁之情.他善于将气氛、情感和景象融为一体,写梦幻般的景象的同时也充溢着一种梦幻般的情调.而且情绪回环反复,自由舒展,毫不扭捏做作.《再别康桥)读起来特别舒缓、悦耳,有一种和谐、优雅的音乐美.。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