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诗经丽娴

1.《诗经•小雅》里〈鱼藻之什〉与〈都人士之什〉的是什么关系

抄书:

现存诗经三百零五篇,所谓诗三百,乃就其成数而言。但就诗经的篇目看,却有三百一十一篇,其中小雅里的南陔、白华、华黍、由庚、崇丘[注]六篇被认为是用笙管吹奏伴唱的笙诗。毛传认为,笙诗原是有词的,后来失传了。朱熹诗集传认为,笙诗原为乐曲名,在演唱时以笙插入伴奏,原是有声而无词。这两种说法,至今尚无定论。因现存诗经实为三百零五篇,故相信朱说的较多。唯时代相隔久远,而又史无确据,争论下去,似无多大意义。

诗经三百零五篇,分别编排为风雅颂三部分。风分十五,共有诗一百六十篇,雅分大雅、小雅,共有诗一百零五篇。颂分周颂、鲁颂、商颂,共有诗四十篇。

国风诗篇,按国别加以编排。雅颂诗篇的编排,则以十篇为一组,以每组篇首的篇名为组名。如小雅从鹿鸣到鱼丽十篇,就称为鹿鸣之什。大雅从文王到文王有声十篇,就称之为文王什。周颂从清庙到思文十篇,就称为清庙之什。十篇以上带有零数的诗篇,不另立篇什,就编排在最后一组篇什内。如小雅从鱼藻到何草不黄有十四篇诗,瓠叶以后四篇就编排在鱼藻篇什之内。……这种以十篇为组的编排方式,也许有其翻检阅读的便利,从篇什与篇什之间,篇与篇之间看,也容或有某些相似相近之处;但作为组诗,似乎看不出彼此之间有什么内在的必然的联系。

以上节录自 诗经导读/陈子展、杜月村著.—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08.1 4、5页

[注] 原文如此。另,在《小雅》另一版本中有:“鹿鸣之什,南陔之什,彤弓之什 ,祈父之什,小旻之什,北山之什 ,桑扈之什 ,都人士之什” 。这八部分编排中,南陔、白华、华黍、由庚、崇丘、(由仪)六篇在南陔之什,有名无词。

由此看出,“某某之什” 编排的不确定性。伍、什是中国古代的计数单位,在这里只是数词变成名词。 “某某之什”,即某某等十篇诗。?相似的有古代军队中的什长,即十夫之长。

猜想现存的诗经是先秦形成,在汉代或更晚编辑的,故版本较多,“某某之什”所含篇章有变化。但同一篇章的内容变化似很小。

两种版本的《都人士》应是同一篇章。

两种版本的《都人士》有差异吗?

2.《诗经 静女》的译文

邶风·静女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

彤管有炜,说怿女(汝)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匪女(汝)之为美,美人之贻。 注释 1.男女青年的幽期密约。

一说刺卫宣公纳媳。 2.静:娴雅安详。

3.姝:shū 美好。 4.城隅:城角隐蔽处。

5.爱而不见:通“薆ài”隐藏。见,出现 6.踟躇: chíchú徘徊不定。

7.娈:(luán)年轻美丽。 8.贻:yí赠送 9.彤管:一说红管的笔,一说和荑应是一物。

10.说怿:说,通“悦 ”。怿,喜爱 11.牧:野外。

12.归:通“馈”,赠。 13.荑:tí 白茅,茅之始生也。

引申之为草木嫩芽。象征婚媾。

14.洵:实在,诚然。 15.邶 :bèi 周朝诸侯国名,在今河南省汤阴东南。

16.有炜:wěi形容红润美丽。“有”为形容词的词头,不是“有无”的“有” 17.匪:通“非”。

不,不是。 18.女:通“汝”,指“荑”。

[通假字] 爱而不见(爱,通“薆”,隐藏;见,通“现”,露面) 说怿女美 (说,通“悦”,喜悦,高兴) 匪女之为美(匪,通“非”,不是;女,通“汝”,第二人称代词,你) 自牧归荑(归,通“馈”,赠) 课文译释 娴静的姑娘多么美丽,在城的角楼等我。 隐藏起来不让我看见,急得我挠着头来回走。

娴静的姑娘多么美好,送我一支红色的笛管。 红色的笛管色泽鲜亮,漂亮的笛管真让我喜爱。

姑娘从郊野采来茅草芽送我作为信物,真是美好新异。 并不是茅草芽有多美,而是因为美人所赠。

评析 《诗经》里这一篇仅用短短几句对话,便把情人相戏的情景淋漓尽致地展现在我们面前。除了以女性口吻来写的以外,以男性口吻来写的诗也很能体现女性在恋爱中开爱的情趣。

如《邶风·静女》这首诗便以男子的口吻写幽期密约的乐趣。

3.诗经中的“燕燕于飞”讲的是什么

原文是“ 燕燕于飞,差池其羽。之子于归,远送于野。瞻望弗及,泣涕如雨”

可翻译如下:

燕子双飞,前后相随。妹妹出嫁,我一送再送。抬首远望,看不见妹妹,我泪如雨)

燕燕:即燕子燕子。差池其羽:形容燕子张舒其尾翼

诗经·国风·邶风》中此诗的作者应当是年轻的卫君。他和一个女子原是一对情侣,却终不能结合,如一对燕子不能双飞。当她出嫁旁人时,他去送她,因此作此诗。已故父亲的意思是以温惠良善的仲氏许配卫君,所以他自己也将要迎娶他人了。

读到这首诗的时候,眼前仿佛看到:在那一片天青日丽的旷野上,喧哗热闹的送亲队伍中;旌旗飘扬,众人欢闹,他目送她远去。嫁衣绯红,熟悉的香气迎风飘送;风拂过他的脸,他知道这一切,却无法止住泪。

4.关于宋玉赋

宋玉 风赋 楚襄王游于兰台之宫,宋玉、景差侍。

有风飒然而至,王乃披襟而当之,曰:“快哉此风!寡人所与庶人共者邪?”宋玉对曰:“此独大王之风耳,庶人安得而共之!” 王曰:“夫风者,天地之气,溥畅而至,不择贵贱高下而加焉。今子独以为寡人之风,岂有说乎?”宋玉对曰:“臣闻于师:枳句来巢,空穴来风。

其所托者然,则风气殊焉。” 王曰:“夫风,安生始哉?”宋玉对曰:“夫风生于地,起于青苹之末,侵淫谿谷,盛怒于土囊之口,缘太山之阿,舞于松柏之下,飘忽淜滂,激飓熛怒。

耾耾雷声,回穴错迕,蹶石伐木,梢杀林莽。至其将衰也,被丽披离,冲孔动楗,眴焕粲烂,离散转移。

故其清凉雄风,则飘举升降,乘凌高城,入于深宫。抵花叶而振气,徘徊于桂椒之间,翱翔于激水之上。

将击芙蓉之精,猎蕙草,离秦蘅,概新夷,被荑杨,回穴冲陵,萧条众芳。然后徜徉中庭,北上玉堂,跻于罗幢,经于洞房,乃得为大王之风也。

故其风中人,状直憯憯惏栗,清凉增欷。清清冷冷,愈病析酲,发明耳目,宁体便人。

此所谓大王之雄风也。” 王曰:“善哉论事!夫庶人之风,岂可闻乎?”宋玉对曰:“夫庶人之风,塕然起于穷巷之间,堀堁扬尘,勃郁烦冤,冲孔袭门。

动沙堁,吹死灰,骇浑浊,扬腐余,邪薄入瓮牖,至于室庐。故其风中人,状直憞溷鬰邑,驱温致湿,中心惨怛,生病造热。

中唇为胗,得目为篾,啗齰嗽获,死生不卒。此所谓庶人之雌风也。”

高唐赋 昔者楚襄王与宋玉游于云梦之台,望高之观,其上独有云气,崪兮直上,忽兮改容,须臾之间,变化无穷。王问玉曰:“此何气也?”玉对曰:“所谓朝云者也。”

王曰:“何谓朝云?”玉曰:“昔者先王尝游高唐,怠而昼寝,梦见一妇人曰:‘妾,巫山之女也。为高唐之客。

闻君游高唐,愿荐枕席。’王因幸之。

去而辞曰:‘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

’旦朝视之,如言。故为立庙,号曰朝云。”

王曰:“朝云始楚,状若何也?”玉对曰:“其始楚也,榯兮若松榯;其少进也,晰兮若姣姬,扬衭鄣日,而望所思。忽兮改容,偈兮若驾驷马,建羽旗。

湫兮如风,凄兮如雨。风止雨霁,云无所处。”

王曰:“寡人方今可以游乎?”玉曰:“可。”王曰:“其何如矣?”玉曰:“高矣显矣,临望远矣。

广矣普矣,万物祖矣。上属于天,下见于渊,珍怪奇伟,不可称论。”

王曰:“试为寡人赋之!”玉曰:“唯唯!” 惟高唐之大体兮,殊无物类之可仪比。巫山赫其无畴兮,道互折而曾累。

登巉巗而下望兮,临大阺之稸水。遇天雨之新霁兮,观百谷之俱集。

濞汹汹其无声兮,溃淡淡而并入。滂洋洋而四施兮,蓊湛湛而弗上。

长风至而波起兮,若丽山之孤亩。势薄岸而相击兮,隘交引而却会。

崪中怒而特高兮,若浮海而望碣石。砾磥磥而相摩兮,巆震天之礚礚。

巨石溺溺之瀺灂兮,沫潼潼而高厉,水澹澹而盘纡兮,洪波淫淫之溶。奔扬踊而相击兮,云兴声之霈霈。

猛兽惊而跳骇兮,妄奔走而驰迈。虎豹豺兕,失气恐喙;雕鹗鹰鹞,飞扬伏窜。

股战胁息,安敢妄挚。于是水虫尽暴,乘渚之阳,鼋鼍鱣鲔,交积纵横。

振鳞奋翼,蜲蜲蜿蜿。 中阪遥望,玄木冬荣,煌煌荧荧,夺人目精。

烂兮若列星,曾不可殚形。榛林郁盛,葩华覆盖;双椅垂房,纠枝还会。

徙靡澹淡,随波闇蔼;东西施翼,猗狔丰沛。绿叶紫裹,丹茎白蒂。

纤条悲鸣;声似竽籁;清浊相和,五变四会。感心动耳,回肠伤气;孤子寡妇,寒心酸鼻。

长吏隳官,贤士失志;愁思无已,叹息垂泪。 登高远望,使人心瘁;盘岸漓,裖陈皑皑。

磐石险峻,倾崎崖。巌岖参差,纵横相追。

陬互横啎,背穴偃跖。交加累积,重叠增益。

状若砾柱,杂巫山下;仰视山巅,肃何千千。炫燿虹蜺,俯视峥嵘,窐寥窈冥,不见其底,虚闻松声。

倾岸洋洋,立而熊经,久而不去,足尽汗出。悠悠忽忽,怊怅自失。

使人心动,无故自恐。贲育之断,不能为勇。

卒愕异物,不知所出。纵纵莘莘,若生于鬼,若出于神。

状似走兽,或象飞禽。谲诡奇伟,不可究陈。

上至观侧,地盖底平。箕踵漫衍,芳草罗生。

秋兰茝蕙,江离载青。青荃射干,揭车苞并。

薄草靡靡,聮延夭夭,越香掩掩;众雀嗷嗷,雌雄相失,哀鸣相号。王鴡鹂黄,正冥楚鸠。

秭归思妇,垂鸡高巢。其鸣喈喈,当年遨游。

更唱迭和,赴曲随流。 有方之士,羡门高谿。

上成郁林,公乐聚榖。进纯牺,祷琁室。

醮诸神,礼太一。传祝已具,言辞已毕。

王乃乘玉舆,驷仓螭,垂旒旌;旆合谐。紬大弦而雅声流,冽风过而增悲哀。

于是调讴,令人惏凄,胁息曾。于是乃纵猎者,基趾如星,传言羽猎;衔枚无声,弓弩不发,罘不倾。

涉莽莽,驰苹苹。飞鸟未及起,走兽未及发。

何节奄忽,蹄足洒血。举功先得,获车已实。

王将欲往见,必先斋戒。差时择日,简舆玄服。

建云旆,蜺为旌,翠为盖。风起云止,千里而逝。

盖发蒙,往自会,思万方,忧国害,开贤圣,辅不逮,九窍通郁,精神察滞。延年益寿千万岁。

神女赋 楚襄王与宋玉游于云梦之浦,使玉赋高唐之事。其夜王寝,果梦与神女遇,其状甚丽,王异之。

明日,以白玉。玉曰:“其梦若何。

5.诗经吾心昭昭暮雨昭昭

这句话和诗经没有关系,是后人随意捏造,吾心昭昭,可以理解,至于暮雨昭昭,实则是语义不通

昭昭 zhāozhāo

(1) [bright]∶明亮;光明

昭昭有光,利行兵

(2) [understand]∶明白;清楚

俗人昭昭,我独昏昏。——《老子》

昭昭然白黑分类。——唐· 韩愈《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

(3) [worry]∶形容有心事

昭昭然为天下忧不足

--------------------------

1.明亮。《楚辞·九歌·云中君》:“灵连蜷兮既留,烂昭昭兮未央。” 王逸 注:“昭昭,明也。” 南朝 梁 沉约 《齐故安陆昭王碑》:“昭昭若三辰之丽於天,滔滔犹四渎之纪於地。” 清 方苞 《七思·兄子道希》:“春阳兮载歌,白日兮昭昭。”

2.明白;显著。《老子》:“俗人昭昭,我独昏昏。” 晋 葛洪 《抱朴子·论仙》:“鬼神之事,著於竹帛,昭昭如此,不可胜数。” 柯灵 《序》:“不久党给他开了追悼会,盖棺论定肯定了他生前昭昭的功绩。”

3.明快爽朗。《诗·鲁颂·泮水》:“其马蹻蹻,其音昭昭。” 高亨 注:“昭昭,响亮也。”

4.不安貌。《荀子·富国》:“ 墨子 之言,昭昭然为天下忧不足。” 章诗同 注:“昭昭然,同耿耿然,不安的样子。”

6.诗经中“燕燕于飞”是什么意思

1、意思是:燕子燕子飞呀飞。

2、原文是:

燕燕(诗经•邶风)

燕燕于飞,差池其羽。之子于归,远送于野,瞻望弗及,泣涕如雨。

燕燕于飞,颉之颃之。之子于归,远于将之,瞻望弗及,伫立以泣。

燕燕于飞,下上其音。之子于归,远送于南。瞻望弗及,实劳我心。

仲氏任只,其心塞渊。终温且惠,淑慎其身。先君之思,以勖寡人。

3、译文:

燕子飞翔天上,参差舒展翅膀。妹子今日远嫁,相送郊野路旁。瞻望不见人影,泪流纷如雨降。

燕子飞翔天上,身姿忽下忽上。妹子今日远嫁,相送不嫌路长。瞻望不见人影,伫立满面泪淌。

燕子飞翔天上,鸣音呢喃低昂。妹子今日远嫁,相送远去南方。瞻望不见人影,实在痛心悲伤。

二妹诚信稳当,思虑切实深长。温和而又恭顺,为人谨慎善良。常常想着父王,叮咛响我耳旁。

4、鉴赏:

这首诗是庄姜去送情同手足的娣妾,一同伤悼死去不久的桓公,自然百感交集,难舍难分,故作这首《燕燕》

第一章,燕:燕子。于飞:在飞翔。差池:指“双岐如剪”的燕尾。之子:指戴妫。这一章是说:燕子啊,飞来飞去,尾巴像参差不齐的剪刀。我这妹妹啊就要回娘家了,我把她远远送到了荒郊。翘首以望啊望不到了,眼泪像雨点一样落了下来。

第二章,颉:是鸟飞向上。颃:是鸟飞向下。将:送也。

第三章节:上下其音,指燕子飞上飞下地叫着。送于南,因陈在卫的南边。这两章与第一章意思大体相似,都是描绘送别时的情景。用燕子起兴,是别且匠心的。燕子这种候鸟,常被人们当做感情的寄托物。那春来秋去的燕子,不正像那来而复归的娣妾吗?你看她,张开参差不齐的羽翼上上下下地翻飞着,高高低低地鸣叫着,她是多么舍不得离去啊!是的,这里曾有过她的丈夫,她的爱子,她青春的年华。然而这一切都一去不复返了。她是怀着一颗受伤的心离开这里的。她的离别是多么凄凉啊!只有我这个姐姐,这个朋友,远远地将她送出城外,来到南边的荒野上。瞻首以望,佳人的身影渐去渐远,望不到了。我久久地伫立在山岗上,想到昔日的手足情谊,想到一同度过的荣辱忧患,生离死别,甜酸苦辣一齐涌上心头,怎不令人“泣涕如两”!这既是为戴妫洒下惜别泪,也是想到自己同样不幸的命运而洒下的辛酸泪。我这拳拳送别之心是多么苦啊!送别曲反复咏唱,真是一声一哽咽,一步一回头,读来催人泪下。

第四章,仲氏,是戴妫的字。任:信任。塞:秉性诚实。渊:用心深长。温:和气。惠:柔顺。淑:和善。慎:谨慎。先君:指死去庄公。勖:勉励的意思。寡人:寡德之人,是庄姜的谦称。大意是,戴妫是那样值得信任的一个人啊,她的心很诚实,很深远,又和气又柔顺,又善良又谨慎,临别之时,还用死去的丈夫和种种好处劝勉我这个寡德之人呢!这里,追念戴妫的美德,感其情重,更加深了依依不舍之情。古来写送别的诗何止千万,然而写得这样缠绵悱恻,委婉动人的,却不多见。此诗出于三千多年前一位女子之手,更见其才华横溢,不容小觑。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