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诗经小雅鹤鸣全文的意思【原文】 鹤鸣于九皋(1) 声闻于野。 鱼潜在渊, 或在于渚(2)。 乐彼之园, 爰有树檀(3), 其下维择(4)。 它山之石(5), 可以为错(6)。 鹤鸣于九皋, 声闻于天。 鱼在于渚, 或潜于渊。 乐彼之园, 爰有树檀, 其下维彀(7)。 它山之石, 可以攻玉。 【注释】 ①皋(gāo):沼泽。九皋:曲折深远的沼泽。②渚(zhǔ):水中的 小块陆地。③爰:语气助词,没有实义。檀:紫檀树。④择(tuó): 落下的树叶。⑤它:别的,其他。(6)错:磨玉的石块。(7)彀:楮 树。 【译文】 白鹤鸣叫在深泽, 鸣声四野都传遍。 鱼儿潜游在深渊, 时而游到小清边。 那个可爱的园林, 种着高大的紫檀, 树下落叶铺满地。 其他山上的石块, 可以用来磨玉石。 白鹤鸣叫在深泽, 鸣声响亮上云天。 鱼儿游到小清边, 时而潜游在深渊。 那个可爱的园林, 种着高大的紫檀, 树下长的是榕树。 其他山上的石块, 可以用来磨玉石。 【读解】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这一富有哲理的成语,最初便出自这 批。然而,全诗并不意在阐释哲理,而是赞颂园林池沼的美丽。 从艺术发展的角度看,从对自然山水的观照赞美,到人造山 水,似乎是一种合乎逻辑的演变。自然山水无论怎么美,却难以 M己有。把官室修筑到风光秀美之处固然不错,却又给办事、生 活造成诸多不便。要把自然山水随心所欲地迁移,几乎是不可能 的。或许是为了在住地周围再现自然风光的秀美,或许是出于占 有自然山水之美的私欲,或许是为了显示富有与阔气,或许几种 动机兼而有之,于是便有了模仿自然山水的人造园林。据说,这 玩意儿早在西周就已有了。 无论怎么说,人造园林的出现,大概不会是出于“为艺术而 艺术”一类的高尚动机,并不像某些研究者说得那么“玄”。即使 有这样的东西,也应当是很晚近的事情。 在一个交通尚不发达,人民衣食住行尚成问题,外扰内乱不 问,财力、技术十分有限的时代,要建造大规模的园林景观,完 全可以想见其难度和对人力财力物力的消耗。这样一朵艺术之花, 却原来是生长开放在一块贫瘠的土壤之上。 也许,历史就是这样。主观的动机和最终的结果总是相分离 的,有时甚至是完全相反的。修建金字塔的劳工,大概不会像我 们这样对金字塔顶礼膜拜。建造皇帝园林的能工巧匠,未必会对 自己的作品感到欢欣鼓舞。真是彼一时也,此又一时也。 2.诗经 鹤鸣小雅·鹤鸣 鹤鸣于九皋,声闻于野。 鱼潜在渊,或在于渚。乐彼之园,爰有树檀,其下维萚。 它山之石,可以为错。 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 鱼在于渚,或潜在渊。乐彼之园,爰有树檀,其下维谷。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注: 皋:一作“臯”, 《毛传》:“皐,泽也。” 九皋,曲折的水泽。《郑笺》:“九,喻深远也。 鹤在中鸣焉,而野闻其鸣声。兴者,喻贤人虽隐居,人咸知之。” 渊:深水。渚:水中小洲。 此处与“渊”对举,指小洲旁的浅水。《毛传》:“良鱼在渊,小鱼在渚。” 《郑笺》:“此言鱼之性寒则逃于渊,温则见于渚,喻贤者世乱则隐,治平则出,在时君也。”《孔疏》:“此文止有一鱼,得云‘或在’,是鱼在二处,以鱼之出没,喻贤者之进退,于理为密;且教王求贤,止须言贤之来否,不当横陈小人,故易《传》也。” 之:往。萚:落叶。 王引之《经义述闻》以为萚通“檡”。马瑞辰《通释》从之:“下章榖为木名,则此章萚亦木名,不得泛指落木。” 错:通“厝”。《说文》:“厝,厉石也。 《诗》曰:‘他山之石,可以为厝。’” 榖:木名。 《孔疏》引陆玑云:“荆杨人谓之榖,中州人谓之楮。”楮树皮常用以作纸。 《毛传》:“榖,恶木也。”攻:琢磨,治玉。 韵: 野(音宇)、渚、萚(音徒入声)、石(音蜍入声)、错(音粗入声)——鱼部;园、檀——元部。 天(铁因反)、渊(一均反)——真部;园、檀——元部;榖、玉——侯部。 译文:沼泽曲折白鹤叫, 鸣声嘹亮传四郊。 鱼儿潜伏深水里, 有时游出近小岛。 美丽花园逗人爱, 园里檀树大又高, 树下萚树矮又小。 它乡山上有宝石, 同样可做雕玉刀。 沼泽曲折白鹤叫, 鸣声嘹亮传九霄。 鱼儿潜伏深水里, 潜入深渊也逍遥。 美丽花园逗人爱, 园里檀树大又高, 下有楮树矮又小。 它乡山上有宝石, 同样可将美玉雕。 毛序: 《鹤鸣》,诲宣王也。 按: 此诗为全篇用比,王先谦以为与《匏有苦叶》同体,良是。 序云“诲宣王”,不知何据。《笺》、《疏》以为求贤,当是。 “鱼潜在渊,或在于渚”二句,《毛传》“良鱼”、“小鱼”之说,实有理。《笺》、《疏》之说,似是而非。 以下为徐培均老师所作赏析: 此诗共二章,每章九句。前后两章共用了四个比喻,语言也相似,只是押韵不同。 关于诗的主题,有几种不同的说法。《毛诗序》认为是“诲(周)宣王也”,郑笺补充说:“诲,教也,教宣王求贤人之未仕者。” 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举例证明鲁诗、齐诗、韩诗都与毛诗观点一致。到了宋代朱熹《诗集传》则说:“此诗之作,不可知其所由,然必陈善纳诲之辞也。” 认为这是一篇意在劝人为善的作品。今人程俊英在《诗经译注》祖毛、郑旧说而加以发展,说:“这是一首通篇用借喻的手法,抒发招致人才为国所用的主张的诗,亦可称为‘招隐诗’。” 笔者以为这种说法较易为今人所理解。 先谈朱熹的说法。 他分析第一章说:“盖鹤鸣于九皋,而声闻于野,言诚之不可揜(掩)也;鱼潜在渊,而或在于渚,言理之无定在也;园有树檀,而其下维萚,言爱当知其恶也;他山之石,而可以为错,言憎当知其善也。由是四者引而伸之,触类而长之,天下之理,其庶几乎?”他将诗中四个比喻,概括为四种思想:即诚、理、爱、憎。 并认为从这四者引申出去,可以作为“天下之理”——即普遍真理。他的说法看起来很辩证,都是用发展的变化的观点分析问题,而且兼顾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然而他却是用程朱理学来说诗,这一点从他对第二章的解释中看得更加清楚。 《诗集传》释第二章结句引程子曰:“玉之温润,天下之至美也。石之粗厉,天下之至恶也。 然两玉相磨,不可以成器,以石磨之,然后玉之为器,得以成焉。犹君子之与小人处也,横逆侵加,然后修省畏避,动心忍性,增益预防,而义理生焉,道理成焉。” 程子说诗与朱子说诗,如出一辙,皆为引申之词。“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就字面而言,就是另一座山上的石头,可以用来磨制玉器,今人也常常引以为喻。 然而是否为诗的本义呢,似乎很难说。 再谈今人程俊英关于此诗的解释。 程先生在《诗经译注》中说:“诗中以鹤比隐居的贤人。”“诗人以鱼在渊在渚,比贤人隐居或出仕。” “园,花园。隐喻国家。” “树檀,檀树,比贤人。”“萚,枯落的枝叶,比小人。” “它山之石,指别国的贤人。”“毛传:‘榖,恶木也。 ’喻小人。”她从“招隐诗”这一主题出发,将诗中所有比喻都一一与人事挂钩,虽不无牵强附会,倒也自成一说。 其实,就诗论诗,不妨认为这是一首即景抒情小诗。在广袤的荒野里,诗人听到鹤鸣之声,震动四野,高入云霄;然后看到游鱼一会儿潜入深渊,一会儿又跃上滩头。 再向前看,只见一座园林,长着高大的檀树,檀树之下,堆着一层枯枝败叶。园林近旁,又有一座怪石嶙峋的山峰,诗人因而想到这山上的石头,可以取作磨砺玉器的工具。 诗中从听觉写到视觉,写到心中所感所思,一条意脉贯串全篇,结构十分完整,从而形成一幅远古诗人漫游荒野的图画。这幅图画中有色有声,有情有景,因而也充满了诗意,读之不免令人产生思古之幽情。 3.求古诗词中含有‘泽’的诗句泽,光润也。 ――《说文》 共饭不泽手。――《礼记·曲礼》 泽剑首。 ――《礼记·少仪》 实诸泽器。――《考工记·慌氏》 顺非而泽。 ――《荀子·礼论》 芳与泽其杂糅兮。――《离骚》 热多则淖泽。 ――《素问·经络论》 色沃不泽。――《素问·玉机真藏论》 色泽莹润。 ――宋·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根色鲜泽。――宋·沈括《梦溪笔谈》 仁义不足泽其性,礼乐不足锢其情。 ――王安石《太古》 临洞庭上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题岳阳楼 白居易 岳阳城下水漫漫,独上危楼凭曲阑。 春岸绿时连梦泽,夕波红处近长安。 猿攀树立啼何苦,雁点湖飞渡亦难。 此地唯堪画图障,华堂张与贵人看。 长歌行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折桂令 长沙怀古 卢挚 朝瀛洲暮舣湖滨,向衡麓寻诗,湘水寻春,泽国纫兰,汀州搴若,谁为招魂,空目断苍梧暮云,黯黄陵宝瑟凝尘,世态纷纷,千古长沙,几度词臣。 无衣 诗经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 王于兴师,修我矛戟[1],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 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先秦年代(泽门之皙讴) 泽门之皙。 实兴我役。 邑中之黔。 实慰我心。 丽泽门 王安石 丽泽门西日未俄,水明沙净卷纤罗。 绿琼洲渚青瑶嶂,付与诗工敢琢磨。 泽陂 诗经 彼泽之陂,有蒲与荷。 有美一人,伤如之何? 寤寐无为,涕泗滂沱。 彼泽之陂,有蒲与莲。 有美一人,硕大且卷。 寤寐无为,中心悁悁[1]。 彼泽之陂,有蒲菡萏。有美一人,硕大且俨。 寤寐无为,辗转伏枕。 鸿雁 诗经 鸿雁于飞,肃肃其羽。 之子于征,劬劳于野。 爰及矜人,哀此鳏寡。 鸿雁于飞,集于中泽。 之子于垣,百堵皆作。 虽则劬劳,其究安宅。 鸿雁于飞,哀鸣嗷嗷。 维此哲人,谓我劬劳。 维彼愚人,谓我宣骄。 载芟 诗经 载芟载柞,其耕泽泽。 千耦其耘,徂隰徂畛。 侯主侯伯,侯亚侯旅,侯强侯以。 有嗿其馌,思媚其妇,有依其土。 有略其耜,俶载南亩。 播厥百谷,实函斯活。 驿驿其达,有厌其杰,万亿及姊。 为酒为醴,烝畀祖妣,以洽百礼。 有飶其香,邦家之光。 有椒其馨,胡考之宁。 匪且有且,匪今斯今,振古如兹。 古诗十九首 汉无名氏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对酒 曹操 对酒歌,太平时,吏不呼门。 王者贤且明,宰相股肱皆忠良。 咸礼让,民无所争讼。 三年耕有九年储,仓谷满盈。 斑白不负载。 雨泽如此,百谷用成。 却走马,以粪其土田。 爵公侯伯子男,咸爱其民,以黜陟幽明。 子养有若父与兄。 犯礼法,轻重随其刑。 路无拾遗之私。 囹圄空虚,冬节不断。 人耄耋,皆得以寿终。 恩德广及草木昆虫。 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作 陶渊明 弱龄寄事外,委怀在琴书。 被褐欣自得,屡空常晏如。 时来苟冥会,宛辔憩通衢。 投策命晨装,暂与园田疏。 眇眇孤舟逝,绵绵归思纡。 我行岂不遥,登降千里馀。 目倦川涂异,心念山泽居。 望云惭高鸟,临水愧游鱼。 真想初在襟,谁谓形迹拘。 聊且凭化迁,终返班生庐。 咏史 左思 主父宦不达,骨肉还相薄。 买臣困樵采,伉俪不安宅。 陈平无产业,归来翳负郭。 长卿还成都,壁立何寥廓。 四贤岂不伟,遗烈光篇籍。 当其未遇时,忧在填沟壑。 英雄有迍邅,由来自古昔。 何世无奇才,遗之在草泽。 游南亭 谢灵运 时竟夕澄霁,云归日西驰。 密林含馀清,远峰隐半规。 久痗昏垫苦,旅馆眺郊歧。 泽兰渐被径,芙蓉始发迟。 未厌青春好,已睹朱明移。 戚戚感物叹,星星白发垂。 药饵情所止,衰疾忽在斯。 逝将侯秋水,息景堰旧崖。 我志谁与亮?赏心惟良知。 泽居 陆游 泽居仅足不求余,旷快真同纵壑鱼。 平日酷憎蝇附骥,暮年肯作鹤乘车? 齿摇但煮岷山芋,眼涩惟观胄监书。 此际自应还往绝,本无心与俗人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