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基督教 小草歌词是这个吗?? 小草歌词 我像野地里的一棵小草 每天承蒙主的怜悯和看顾 他赐我阳光空气和雨露 让我欢喜快乐茁壮成长 虽然还是会有雨天阴天 虽然还是会有狂风和暴雨 但是有主爱时刻陪伴我 从不担心害怕风吹雨打 啊小草呀小草一无用处 香不如花高不如树 没人欣赏没人看顾 只有主借着清风听我倾诉 啊小草呀小草你是个宝 万千世界里你不可少 主所创造他必使用 我要每天向主称谢歌颂 我像野地里的一棵小草 每天承蒙主的怜悯和看顾 他赐我阳光空气和雨露 让我欢喜快乐茁壮成长 虽然还是会有雨天阴天 虽然还是会有狂风和暴雨 但是有主爱时刻陪伴我 从不担心害怕风吹雨打 啊小草呀小草一无用处 香不如花高不如树 没人欣赏没人看顾 只有主借着清风听我倾诉 啊小草呀小草你是个宝 万千世界里你不可少 主所创造他必使用 我要每天向主称谢歌颂 啊小草呀小草一无用处 香不如花高不如树 没人欣赏没人看顾 只有主借着清风听我倾诉 啊小草呀小草你是个宝 万千世界里你不可少 主所创造他必使用 我要每天向主称谢歌颂 2.赞美小草的诗歌是一棵平凡的小草 没有花儿的娇艳 也没有大树的茂密 但你拥有一颗纯洁的心 您是一棵小草 是一棵品德高尚的小草 不需要艳丽的颜色 也不需要庞大的身躯 你需要的最少最少 您是一棵小草 是一棵坚强的小草 无论是刮风下雨 还是闪电冰雹 您依然挺立的站在那里 您是一棵小草 更是一棵无私的小草 小草 春天里逢生, 夏天里生长, 秋天里结子, 冬天里消失。 年复年从古至今, 岁复岁默默无闻。 任狂风横扫凭铁蹄践踏。 你无有半点怨言, 依旧挣扎着爬起, 为牛羊提供营养, 为大地增添风光。 如果说池塘边无你, 她就像一位寡母失去了儿子, 失落了生存的容光。 如果说大地上无你, 她就像一位失恋的姑娘。 抛却了信念, 失去的不光是精神食粮。 总之不管哪里有你的存在, 哪里就有生命的源泉。 我赞美你——小草, 赞美你善良的品质, 怜悯你柔弱的身躯! 赞美你拼搏生存的精神! 怜悯你短暂的一生! 3.赞美小草的诗,要整首都描写小草的小草诗歌 小草诗歌 日期:2005-11-05 13:32:12 作者:昝慧/文 诗歌 我是一棵充满生机、绿色的小草。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人们赞美我生命力强, 赞美我坚定的生活信念。 “天涯何处无芳草” 人们赞美我遍地生长, 赞美我不需要任何肥料,旺盛的繁衍。 “屋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人们赞美我是春天的使者, 赞美我是希望的象征。 “谁言寸草心,报的三春晖” 人们赞扬我知恩图报, 赞扬我装点着大地。 我,一棵青青的小草,默默奉献着。 [诗歌]为小草喝彩 文章作者:清水无香 2006-8-16 . 在寂寞的荒山野岭里 在断瓦残垣的罅隙中 在一望无垠的草原上 它挺起细小的腰杆 却是那样的执着与无畏 小草无法领略高处的风景 却默默地为春天献尽生命的绿色 啊,小草 你无法选择你的出生 却依然顽强地谱写绿色赞歌 你在路旁的风沙尘土中挣扎 你在干旱单调的石隙中拼搏 你没有盆栽的精致 你没有玫瑰的芳香 可是 你从不害怕风雪雨雾 从不畏惧酷暑严寒 你征服着狂风暴雨 征服着似火骄阳 啊,小草 你无穷的生命力量令我感动 你顽强的生命精神令我折服 一岁一枯荣 你永远也不会屈服于野火无情的肆虐 永远也不会辜负大地对你的冀望 我懂了—— 4.白居易赞美小草的诗有哪些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① 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② 【作者】 772-846,字乐天,晚号香山居士,排行十二,下邽(今陕西渭南)人.贞元 十四年 (798)进士,授秘书省校书郎.元和元年 (806)中才识兼茂明于体 用科,补盩厔(今周至)县尉.曾任翰林学士、左拾遗、左赞善大夫.因上书 忤执政,贬江州司马,移忠州刺史.长庆时,由中书舍人出任杭州、苏州刺史.后以太子少傅分司东都,终刑部尚书.早年与元稹友善,诗亦齐名,并称元、白.晚年与刘禹锡酬唱,时称刘、白.有《白氏长庆集》,《全唐诗》存诗三 十九卷.【注释】 ①离离:形容野草很多.②萋萋:草色.《楚辞·招隐》:“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王孙:贵族的后代,这里泛指远游者.【品评】 《唐摭言》卷七云:“白乐天初举,名未振,以歌诗谒顾况.况谑之曰:‘长安百物贵,居大不易.’及读至《赋得原上草送友人》诗曰:‘野火烧不 尽,春风吹又生’,况叹之曰:‘有句如此,居天下有甚难?老夫前言戏之 耳.’”《幽闲鼓吹》、《唐语林》、《北梦琐言》、《能改齐漫录》、《全 唐诗话》等都有类似记载,从而扩大了这首诗的影响.“赋得”,是“赋”诗 “得”题的意思.“得”什么题,由人限定.除进士科考试命题外,常见的 “赋得”诗有两类:一类是取成句为题,如骆宾王的《赋得“白云抱幽石”》; 另一类是咏物兼送别,如刘孝孙《赋得春莺送友人》.白居易的这一首,属于 后一类.题目是《赋得古原草送别》,诗扣题目甚紧:先写古原草,后写送别,但 写古原而暗寓别情,写送别而不离草色.第一句以“古原草”点题,前加“离 离”,状其稠密、茂盛,与次句的“荣”和末句的“萋萋”呼应.次句“一岁 一枯荣”虽“荣”、“枯”并举,却落脚于“荣”,表明在诗人的审美意识中,“荣”是主要的、本质的.春“荣”冬“枯”,这是“原上草”的特点.诗人 倒置一岁之中先“荣”后“枯”的顺序,既表现了“原上草”的顽强生命力,又在读者面前展开了“离离”,绿遍古原的画卷.次联“野火烧不尽”承“枯”,“春风吹又生”承“荣”.就字面看,两相对偶,铢两悉称;但就意义言,却 一气奔注,上下贯通,讲的都是“原上草”,而重点落到下句,与第二句“荣”、“枯”并举而重点归“荣”契合.第三联就“春风吹又生”作尽情描绘.出句 从嗅觉方面落墨:“远芳”,即播散得很远的“草”香.这“草”香,从“原” 上散发,直侵入伸向天边的“古道”.对句从视觉方面着笔:“晴翠”,即阳 光下闪亮的“草”色.这“草”色,从“原”上延展,直连接遥远的荒城.十 个字,把经过野火焚烧的“原上草”,写得何等色香兼美,气势磅礴!以上赋 “古原草”,似与“送别”无关.而读到尾联,便感到前面所写的“离离”之 “草”立刻充满“别情”.眼前是“古原”,而“王孙”一去,不是首先要穿 过那“古原”吗?“原上草”“远芳侵古道”,“王孙”不是也要随着“远芳” 踏上“古道”吗?“原上草”“晴翠接荒城”,“王孙”不是也要随着“晴翠” 走向“荒城”吗?诗中的两个“又”字,看来是有意重复.“原上草”“一岁” 一“枯”,而“春风吹又生”,循环不已.每当“原上草”“春风吹又生”,就“又送王孙去”,也循环不已.就这样,作者把“咏物”和“送别”多层次 地、紧密地结合起来了.前六句,以“原上草”为主语,一气盘旋,胍络分明.后两句以“又送” 转入“送别”,又以“萋萋”照应首句的“离离”,回到“原上草”.章法谨 严,通体完美.中间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一联,对仗工整而气势流 走,充分发挥了“流水对”的优点.它歌颂野草而又具有普遍意义,给人以乐 观向上的鼓舞力量.蔑视“野火”而赞美“春风”,又含有深刻寓义.它在当 时就受到前辈诗人称赞,直到现在还被人引用,并非偶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