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诗经中的雅》指的是什么“雅”这种文体,是周朝贵族阶级在举行典礼或者宴会时所演奏的音乐。 “雅”的思想性不及“风”深刻,然而却客观地反映了周朝贵族生活上的一些内容。“雅”分为“小雅”和“大雅”两类。 按照朱熹的说法,“小雅”是宴会时演奏的音乐,“大雅”是在朝堂之上演奏的音乐。 “小雅”一共七十四篇,其中最著名的,是关于战争和劳役之苦的作品,如《采薇》、《何草不黄》等。 “小雅”有一部分出自贵族阶级之手,有些来自民间。通常供贵族阶层在宴会上欣赏。 “大雅”一共三十一篇,比较著名的作品有《生民》。“大雅”全部是贵族阶级创作的作品。 通常只在隆重庄严的场合,如朝堂之上或是祭祀时演奏。 2.《诗经》的大雅和小雅有什么区别《诗经》,有《风》《雅》《颂》 《风》,来自民间“采风”有专门用人员到民间采集收集民风民俗,民间风土人情。 《雅》,古人认为天聋地哑,天地不会说话,但天地在运行,天地有自己的脾气,规律。 这些称为“哑”就是现象,用图画,文字,诗词,把这些现象描述记录下来形成资料,称为《雅》,又分为《大雅》《小雅》 《大雅》以较大的现象为描述对象,大雅观天,风雨雷电,风云雨雪,日出日落,日月星辰这些为《大雅》 《小雅》以较小的花花草草,花鸟鱼虫为《小雅》 实际上,《大雅》《小雅》不仅是文字和诗词有时还有绘图,水墨画。 我们一般能看到的仅只是文字诗词部分。 大雅,更像是年历,大事记,小雅更像是个人日记。 原版的《大雅》《小雅》出自西周,是《诗经》里的。 在明代万历朝,至少到万历朝,大雅小雅是一种分类划分标准。 比如《小雅百花集注》就是在这种分类标准下衍生出来的一类诗词文献集注。 大雅小雅,涉及国家祭祀日月星辰战争,农业气候 3.《小雅•采薇》出自《诗经•雅》,是一 首士卒返乡诗,表现了士卒的《小雅·采薇》是出自《诗经·小雅·鹿鸣之什》,为先秦时代的华夏族诗歌。全诗六章,每章八句。是一首戎卒返乡诗。诗歌表现了将征之人的思家忍苦之情,并将这种感情放在对景物的描写及对军旅生活的述说中表现。 一般小学的话只有: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全诗六节(每八句为一节),模仿一个戍卒的口吻,以采薇起兴,前五节着重写戍边征战生活的艰苦、强烈的思乡情绪以及久久未能回家的原因,从中透露出士兵既有御敌胜利的喜悦,也深感征战之苦,流露出期望和平的心绪;第六节以痛定思痛的抒情结束全诗,感人至深。 4.诗经小雅小婉全文【原文】 小宛 宛彼鸣鸠 翰飞戾天 我心忧伤 念昔先人 明发不寐 有怀二人 人之齐圣 饮酒温克 彼昏不知 壹醉日富 各敬尔仪 天命不又 中原有菽 庶民采之 螟蛉有子 蜾蠃负之 教诲尔子 式榖似之 题彼脊令 载飞载鸣 我日斯迈 而月斯征 夙兴夜寐 无忝尔所生 交交桑扈 率场啄粟 哀我填寡 宜岸宜狱 握粟出卜 自何能榖 温温恭人 如集于木 惴惴小心 如临于谷 战战兢兢 如履薄冰 【注释】 小小斑鸠在飞鸣, 展翅高飞上天空。 我的心中多忧伤, 追念故去的先人。 直到天亮睡不着, 心中怀念父母亲。 有人正直又聪明, 饮酒蕴藉又从容。 也有昏庸无知者, 沉醉酒中难自拔。 各自威仪要慎重, 天命一去不再来。 田野长着野豆苗, 庶人百姓去采摘。 螟蛾生子长成虫, 细腰土蜂背走它。 教导你的亲生子, 使他向善长成材。 看看那些小鹡鸰, 一边飞来一边鸣。 我要天天出门行, 你要月月在外奔。 早起晚睡要勤勉, 切莫辱没父母亲。 桑扈鸟儿飞去来, 沿着禾场啄米粒。 可怜我穷无依靠, 应吃官司进牢房。 抓把小米去问卜, 何处能够得吉利。 温和恭顺的人们, 好像栖身大树上。 忐忑不安多小心, 就像面临那深谷。 恐惧谨慎战兢兢, 就像双脚踏薄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