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们班要做一本诗歌集但是有一个部分要做自己写诗希望你们能帮做我再别康桥 ——徐志摩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那树荫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间,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写于1928年11月6日 康桥,即英国著名的剑桥大学所在地.1920年10月—1922年8月,诗人曾游学于此.康桥时期是徐志摩一生的转折点.诗人在《猛虎集·序文》中曾经自陈道:在24岁以前,他对于诗的兴味远不如对于相对论或民约论的兴味.正是康河的水,开启了诗人的性灵,唤醒了久蜇在他心中的诗人的天命.因此他后来曾满怀深情地说:“我的眼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我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吸烟与文化》)。 2.做诗集自己写的诗歌有感悟就能写的出来,就像写作文一样,我编几篇你看看怎么样: 1.烦恼 人生短暂, 何必与烦恼结缘? 你应该, 与快乐相伴. 你要问, 快乐在何方? 我会回答------ 快乐就在你身边. 烦恼时不钻牛角尖, 忘掉心烦, 张开嘴,笑一笑, 解开心中结, 张开嘴,笑一笑, 解开心中愁. 心烦心烦, 怎么办? 做自己愿意做的事情, 找到快乐, 与它一生相伴. 2.月亮 月亮, 你的身影在夜晚晃荡. 月亮, 你皎洁的身影在夜晚显出. 你的光照耀在大地上。。 中秋节, 人们把你看望, 思念, 在心里慢慢升起, 留下眼泪, 月亮, 你是一位冷酷的姑娘, 当人们伤心时, 你, 依然撒下冷冷的月光. 3.清晨,傍晚 当你睡觉醒来之后, 穿好衣服, 看着太阳, 慢慢升起, 看着鸟儿欢唱, 看着柳枝, 随风飘荡, 一切都从睡梦中苏醒, 一切多么舒畅! 清晨,多么美! 傍晚 , 你工作回来, 脱下衣服, 看着太阳, 渐渐落下, 看着鸟儿回家, 看着柳枝, 已经睡下, 出来一片朝霞, 傍晚, 多么美! 3.表示做自己想做的事的诗句1、饮酒·其五 魏晋: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译文: 将房屋建造在人来人往的地方,却不会受到世俗交往的喧扰。 问我为什么能这样,只要心志高远,自然就会觉得所处地方僻静了。 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 傍晚时分南山景致甚佳,雾气峰间缭绕,飞鸟结伴而还。 这里面蕴含着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要辨识,却不知怎样表达。 2、过故人庄 唐代: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译文: 老朋友准备丰盛的饭菜,邀请我到他田舍做客。 翠绿的树林围绕着村落,一脉青山在城郭外隐隐横斜。 推开窗户面对谷场菜园,共饮美酒,闲谈农务。 等到九九重阳节到来时,我还要来这里观赏菊花。 3、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唐代:李白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览 通:揽;明月 一作:日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销愁 一作:消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译文: 弃我而去的昨天,早已不可挽留。 乱我心绪的今天,使人无限烦忧。 万里长风,送走行行秋雁。面对美景,正可酣饮高楼。 先生的文章颇具建安风骨,又不时流露出小谢诗风的清秀。 我们都满怀豪情逸兴,飞跃的神思像要腾空而上高高的青天,去摘取那皎洁的明月。 拔刀断水水却更加汹涌奔流,举杯消愁愁情上却更加浓烈。 人生在世不能称心如意,不如披头散发,登上长江一叶扁舟。 4、山居秋暝 唐代: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译文: 新雨过后山谷里空旷清新,初秋傍晚的天气特别凉爽。 明月映照着幽静的松林间,清澈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淌流。 竹林中少女喧笑洗衣归来,莲叶轻摇是上游荡下轻舟。 春天的美景虽然已经消歇,眼前的秋景足以令人留连。 5、一剪梅·中秋无月 宋代:辛弃疾 忆对中秋丹桂丛,花也杯中,月也杯中。今宵楼上一尊同,云湿纱窗,雨湿纱窗。(月也杯中 一作:月在杯中) 浑欲乘风问化工,路也难通,信也难通。满堂唯有烛花红,歌且从容,杯且从容。 译文: 回忆昔日中秋,我置身在芳香的丹桂丛。花影映照在酒杯中,皓月也倒映在酒杯中。今晚同样在楼台举杯赏月,可是乌云密布,雨水浸湿了纱窗,哪里还有月光。 我简直想乘风上天去质问天公,可是这天路没法打通,想送个信吧信也难通。画堂里没有月亮,只有红烛高照,让我们慢慢把酒喝几盅,慢慢把曲唱到终。 4.有什么是关于“做自己的主人”的文章或诗歌我们每个人一来到世界上,就被人领导着。 从小,我们被父母领导着;上学,被老师领导着;等到工作了,还要被上司领导着。我们什么时候,才可以自己做领导呢?其实,我们真正能领导的自有自己。 如果我们连自己都领到不好的话,又怎么谈去领导他人呢? 要领导自己,必须要从服从自己开始,要听自己大脑的指挥,去内心所向往的地方,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成为你想要成为的人。 在我们的内心会有一些消极的想法,正面思想经常与负面思想作斗争,在内心产生愤怒的感情时,要用理智去扑灭这场战火,在心情苦闷烦恼时,要学会自我调节,我们都是情绪的主人,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和精神状态。 做命运的主人重要的是要能领导自己,超越、战胜自己。 时间在不知不觉中流逝,转眼间,我们便告别童年,走进中学的大门,也即将迈向大学那导像是朦胧的门,面对时间,感慨万分。 别无选择的进入中学的大门,随着课程的增多,要学的知识也越来越多,只有紧紧地拽住时间,做它的主人,才能做自己命运的主人,做自己的主人,做自己喜欢的事,我们不要生活在别人的评价中,那样真的好累。 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 为什么要让自己生活在别人的眼光里?凭什么自己的命运要由别人来安排,除了我,别人没有权利。多让笑容占据我们的心,善待自己!也许我们没办法掌握天气,但我们可以把握心情;也许我们不能选择容颜,但我们可以展现笑容;也许我们不能号令他人,但我们可以指挥自己;也许我们不能预知未来,但我们可以利用现在。 管住自己极为重要。有了他,也许不一定会成功;但是没有他,绝对不会成功。 要做自己命运的主人,就必须要管住自己。只有走自己命运的主人,才能真的改变自己的命运,我们不可能永远依赖于别人,最后支持并帮助自己战胜一切困难,取得成功的那个人,一定是内心世界那个坚强的自己。 抬起头,向前走,做自己命运的主人,自己掌握自己的命运,自己做自己的主人,决不向命运低头。 5.诗朗诵做真实的自己1、诗朗诵定义 朗诵是一种口语交际的重要形式和传情艺术,是朗诵者把文字作品转化为有声语言的再创作,再表达的艺术活动。 诗朗诵就是朗诵者用清晰的语言,响亮的声音,优美的体态,引入的动作把原诗歌作品有感情地向听众表达出来,以传达诗歌的思想内容,以引起听众的共鸣。也称为诗歌朗诵。 2、诗朗诵特点 朗诵的体裁多种多样,诗歌、散文、寓言、故事、小说、戏剧,都可以纳入朗诵的范畴中。在众多体裁中,尤以诗歌被用于朗诵的最多,因为诗歌具有感情浓烈、富有韵律、文学性强、流传广泛、影响深远等特点,这些特点都特别适于进行有声语言艺术创作。 诗朗诵是一种艺术,要有感情,而且要通过掌握诗的语言的节奏、高低、急缓去表达感情。诗朗诵的艺术感染力是因其特点而产生的。 了解其特点有利于加深对朗诵特别是诗朗诵的认识。(一)音声性 诗朗诵最重要的特点之一就是其音声性,这也是一切朗诵艺术的重要特点之一。 朗诵是把文学作品转化为有声语言的艺术创作。在这个过程中,不论朗诵者对文字作品思想内涵的理解如何深刻,不论他对朗诵的整体设计如何精妙,最终都主要体现在有声语言表达上,进一步说,就是朗诵者的语言和声音上。 因为,听众是通过朗诵者的有声语言表达来接受文字作品的思想内涵、了解朗诵者的艺术修养、欣赏文字作品的艺术魅力的。在此,有声语言几乎成了诗歌艺术唯一的载体。 因此只要思想深刻、情感浓烈就能朗诵好诗歌的说法是不成立的。音声主要指朗诵诗歌的声音。 优秀的朗诵艺术家总是不断地进行声音训练的,甚至有这样的经验,只要他一张口,听众立刻就会被其富有磁性的、悦耳动听的声音吸引住。声音虽然不是诗歌的全部,但是它有其独立存在的意义,是增强诗朗诵艺术魅力的重要因素。 因此,在进行诗朗诵的训练过程中,练声既是基础性的工作——它是进行诗朗诵的必备条件,也是贯穿始终的工作——它制约着诗朗诵水平提高的幅度。(二) 规范性 规范性主要表现在朗诵所选择的文字作品和所使用的语言上。 一般来说,朗诵时选择的文字作品都是规范的,其思想内容和语言形式大都经过作者的精心思考,另一方面,要求朗诵诗歌要使用普通话。到目前为止,大家所听到的诗朗诵绝大多数都是使用普通话的,其标准的语音、规范的词汇、语法为大多数听众所熟悉,能为大众所理解和接受;同时,这种规范的语音和最能体现诗歌抑扬顿挫、平仄相间、富于韵律的特点,最能表现出诗朗诵的艺术魅力。 (三)文学性 朗诵不同于日常的说话,这一点主要体现在其文学性上。人们在日常说话时,涉及的话题多种多样,说话的状态也非常轻松,思绪可以是连续的,也可以是跳跃的,可以是完整的,也可以是片段式的,只要能达到交流思想的目的就可以了。 而朗诵则不同,一般来说,其文字作品的主题相对集中,有一定的思想意义,富有情感,文字洗练精美;在朗诵时,须要深刻理解文字作品,调动自己的思想感情,用富于表现力和感染力的有声语言进行表达。无论是文字作品还是朗诵创作,都带有非常鲜明的文学性。 人们在选择朗诵的文学作品时都是非常严格和认真的,对其主题、思想、遣词造句的要求非常高。事实也证明,文字作品艺术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朗诵艺术魅力的高低。 (四)艺术性 朗诵不同于传播信息的语言表达,如不同于新闻播音。人们在传播信息时,主要是为了把事情说清楚,因此,往往用最朴实的语言表达样态来转化文字语言,字音、音长、音强、音色、语气、节奏的变化都限制在一定的幅度之内,其朴实性和真实感异常重要。 而朗诵则不同。因其现场性的要求,所以朗诵时声音运用有其特殊的要求。 因其感情浓烈,所以朗诵时语气、节奏的变化幅度相对较大;因其声音的特点,所以要求朗诵者要通过训练增强其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等等。所有这些要求,都体现出诗朗诵艺术性的特点。 (五)综合性 朗诵艺术是一项综合性的艺术,它不仅要求朗诵所依据的文字作品要有较高的艺术水准,要求朗诵者对文字作品的理解力、感受力以及有声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要强,有时还要求配乐、灯光、舞美等多种因素的完美配合。这不仅要求这些因素自身的完美,还要有机配合,彼此映衬,互相促进,既不能显出弱势,也不能互相“抢戏”,否则,语言与配乐的力度对比反差过大、内容与花呢今年感的格调背离都会影响到朗诵作品的艺术效果。 此外,朗诵者还应掌握一些心理学和传播学的知识,能够在现场有效地控制自己的身心状态,使自己传达的思想、抒发的感情能够真正达于受众的心目中。所以说,朗诵的艺术效果是朗诵者综合素质的集中表现。 (六)依赖性 一般来说,朗诵都要依据一定的文字作品来进行。无论是理解稿件、引发情感,还是运用技巧、形之于声,都是在文字作品的规定之下进行的。 作品基调的确定、情感的浓淡、具体表达技巧的运用都受到文字作品的制约,抛开文字作品而任意发挥是得不偿失的,那样,朗诵者将有置于无主题状态而不知所终,听众也会听得一头雾水。(七)创作性 创作性是针对依赖性而言的。 朗诵虽然要依据一定的文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