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伊”在古代是什么意思①<;代>;指示代词,此。《诗经·秦风·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译文:大片的芦苇青苍苍,清晨的露水变成霜。我所怀念的心上人啊。就站在对岸河边上。 ②<;代>;第三人称代词。彼;他。刘义庆《世说新语·方正》:“羊、邓是世婚,江家我顾伊,庾家伊顾我,不能复与谢裒儿婚。” 译文:羊家、邓家和我们是世代姻亲,江家是我看顾他,庾家是他看顾我,我不能再和谢裒的儿子结亲。 ③<;助>;句首语气词。潘岳《西征赋》:“伊故乡之可怀,疚圣达之幽情。” 译文:这是由于故乡对人们来说是值得怀念的,即便是圣达的人士也会抒发出内心的深情。 ④<;助>;句中语气词。 ⑤表示判断,常与“匪”连用,相当于“却是”、“即是”。 蓼蓼者莪,匪莪伊蒿。——《诗·小雅·蓼莪》 译文:那高高的植物是莪蒿吗?原来不是莪蒿,是没用的青蒿。 2.带“伊”字的古风诗句子有哪些带“伊”字的古风诗句子包括:1、唐代杜甫《九日登梓州城》原文:伊昔黄花酒,如今白发翁。 追欢筋力异,望远岁时同。弟妹悲歌里,乾坤醉眼中。 兵戈与关塞,此日意无穷。译文:从前喝黄花酒,现在已经是白发的老头。 想狂欢体力已经不允许了,望向远处的东西还是一样。弟弟妹妹已经不在了,醉了感觉看东西已经不清楚了。 打仗时候的关塞,让人感到回味无穷。2、春秋无名氏《国风·秦风·蒹葭》(选自《诗经》) 原文: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译文:河边芦苇青苍苍,秋深露水结成霜。 意中之人在何处?就在河水那一方。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又太长。 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在那水中央。河边芦苇密又繁,清晨露水未曾干。 意中之人在何处?就在河岸那一边。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攀登难。 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就在水中滩。河边芦苇密稠稠,早晨露水未全收。 意中之人在何处?就在水边那一头。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曲难求。 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就在水中洲。3、周代无名氏《国风·邶风·雄雉》(选自《诗经》) 原文:雄雉于飞,泄泄其羽。 我之怀矣,自诒伊阻。雄雉于飞,下上其音。 展矣君子,实劳我心。瞻彼日月,悠悠我思。 道之云远,曷云能来?百尔君子,不知德行?不忮不求,何用不臧?译文:雄雉在空中飞翔,舒展着五彩翅膀。我如此思念夫君,给自己带来忧伤。 雄雉在空中飞翔,上下鸣唱声嘹亮。我那诚实的夫君,实让我心劳神伤。 看日月迭来迭往,思念是那样悠长。道路相隔真遥远,何时才能回家乡?那些在位君子们,不知我夫德高尚。 不贪荣名不贪利,为何让他遭祸殃!4、西周无名氏《国风·豳风·东山》(选自《诗经》) 原文:我徂东山,慆慆不归。我来自东,零雨其濛。 果臝之实,亦施于宇。伊威在室,蠨蛸在户。 町畽鹿场,熠耀宵行。不可畏也,伊可怀也。 译文:自我远征东山东,回家愿望久成空。如今我从东山回,满天小雨雾蒙蒙。 栝楼藤上结了瓜,藤蔓爬到屋檐下。屋内潮湿生地虱,蜘蛛结网当门挂。 鹿迹斑斑场上留,磷火闪闪夜间流。家园荒凉不可怕,越是如此越想家。 5、宋代王安石《浪淘沙令·伊吕两衰翁》原文:伊吕两衰翁,历遍穷通。一为钓叟一耕佣。 若使当时身不遇,老了英雄。汤武偶相逢,风虎云龙。 兴王只在谈笑中。直至如今千载后,谁与争功!译文:伊尹和吕尚两位老人,困窘和顺利的境遇全都经历过了。 他俩一位是钓鱼翁,一位是奴仆。如果两位英雄遇不到英明的君主,最终也只能老死于山野之中。 他们偶然与成汤和周武王相遇,英明的君主得到了贤臣,犹如云生龙、风随虎一般,谈笑中建起了王业。到现在已几千年了,谁又能与他们所建立的丰功伟业一争高下呢?6、北宋欧阳修《长相思·花似伊》原文:花似伊,柳似伊。 花柳青春人别离。低头双泪垂。 长江东,长江西。两岸鸳鸯两处飞。 相逢知几时。译文:看着花儿像你一样,柳枝像你一样;花儿柳枝已青的春天,人却要别离,低下头不禁流下两行清泪。 长江的东边,还有那长江的西边,两岸的鸳鸯在东西两处飞舞着,(我们)什么时候才能再次相逢呢?7、宋代柳永《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原文: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译文:我伫立在高楼上,细细春风迎面吹来,极目远望,不尽的愁思,黯黯然弥漫天际。夕阳斜照,草色蒙蒙,谁能理解我默默凭倚栏杆的心意?本想尽情放纵喝个一醉方休。 当在歌声中举起酒杯时,才感到勉强求乐反而毫无兴味。我日渐消瘦也不觉得懊悔,为了你我情愿一身憔悴。 3.诗句“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秦风 蒹葭。 ..是一首情诗 蒹葭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古之写相思,未有过之《蒹葭》者。 相思之所谓者,望之而不可即,见之而不可求;虽辛劳而求之,终不可得也。 于是幽幽情思,漾漾于文字之间。吾尝闻弦歌,弦止而余音在耳;今读《蒹葭》,文止而余情不散。 蒹葭者,芦苇也,飘零之物,随风而荡,却止于其根,若飘若止,若有若无。思绪无限,恍惚飘摇,而牵挂于根。 根者,情也。相思莫不如是。 露之为物,瞬息消亡。佛法云: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 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情之为物,虚幻而未形。庄子曰:乐出虚,蒸成菌。 一理也。霜者,露所凝也。 土气津液从地而生,薄以寒气则结为霜。求佳人而不可得,于是相思益甚,其情益坚。 故曰“未晞”,“未已”。虽不可得而情不散,故终受其苦。 求不得苦,爱别离苦!此相思之最苦者也! 情所系着,所谓伊人。然在水一方,终不知其所在。 贾长江有诗云:“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夫悦之必求之,故虽不知其所踪,亦涉水而从之。 曰“溯洄”,曰“溯游”,上下而求索也。且道路险阻弯曲,言求索之艰辛,真可谓“上穷碧落下黄泉”。 然终于“两处茫茫皆不见”,所追逐者,不过幻影云雾,水月镜花,终不可得。 相思益至,如影在前,伸手触之,却遥不可及。 “宛在水中央”一句,竟如断弦之音,铿锵而悠长。痴人耶?梦境耶?每读到此,不由喜之,叹之,怨之,哭之! 【写作背景】 《蒹葭》选自《诗经•秦风》,大约是255年以前产生在秦地的一首民歌。 关于这首诗的内容,历来意见分歧。归纳起来,主要有下列三种说法:一是“刺襄公”说。 《毛诗序》云:“蒹葭,刺襄公也。未能用周礼,将无以固其国焉。” 今人苏东天在《诗经》辨义冲阐析说:“‘在水一方’的‘所谓伊人’(那个贤人),隐喻周王朝礼制。如果逆周礼而治国,那就‘道阻且长’、‘且脐’、‘且右’,意思是走不通、治不好的。 如果顺从周礼,那就‘宛在水中央’、‘水中低’。‘水中让”,意思是治国有希望。” 二是“招贤”说。姚际恒的《诗经通论》和方玉润的《诗经原始》都说这是一首招贤诗,“伊人”即“贤才”:“贤人隐居水滨,而人慕而思见之。” 或谓:“征求逸隐不以其道,隐者避而不见。”三是“爱情”说。 今人蓝菊有、杨任之、樊树云、高亭、吕恢文等均持“恋歌”说。如自恢文说:“这是一首恋歌,由于所追求的心上人可望而木可即,诗人陷入烦恼。 说河水阻隔,是含蓄的隐喻。” 由于此诗之本事无从查实,诗中的“伊人”所指亦难征信,故而以上三说均难以最终定论。 在这里,我们姑且先把它当作一首爱情诗来解读。 《蒹葭》属于秦风。 周孝王时,秦之先祖非子受封于秦谷(今甘肃天水)。平王东迁时,秦襄公因出兵护送有功,又得到了岐山以西的大片封地。 后来秦逐渐东徙,都于雍(今陕西兴平)。秦地包括现在陕西关中到甘肃东南部一带。 秦风共十篇,大都是东周时代这个区域的民歌。 【层次结构】 此诗三章重叠,各章均可划分为四个层次: 首二句以蒹葭起兴,展现一幅河上秋色图:深秋清晨,秋水森森,芦苇苍苍,露水盈盈,晶莹似霜。 这境界,是在清虚寂寥之中略带凄凉哀婉色彩,因而对诗中所抒写的执著追求、可望难即的爱情,起到了很好的气氛渲染和心境烘托作用。 三、四句展示诗的中心意象:抒情主人公在河畔倘佯,凝望追寻河对岸的“伊人”。 这“伊人”是他日夜思念的意中人。“在水一方”是隔绝不通,意味着追求艰难,造成的是一种可望而不可即的境界。 抒情主人公虽望穿秋水、执著追求,但“伊人’嘟飘渺阻隔。可望难即,故而诗句中荡漾着无可奈何的心绪和空虚怅惆的情致。 以下四句是并列的两个层次,分别是对在水一方、可望难即境界的两种不同情景的描述。“溯洞从之,道阻且长”,这是述写逆流追寻时的困境:艰难险阻无穷,征途漫漫无尽,示意终不可达也。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这是描画顺流追寻时的幻象:行程处处顺畅,伊人时时宛在,然而终不可近也。既逆流,又顺流,百般追寻,执著之意可见;不是困境难达,就是幻象难近,终归不得,怅恫之情愈深。 至此,伊人可望而不可即的情境得到了具体而充分的展现。 全诗三章,每章只换几个字,这不仅发挥了重章叠句、反复吟咏、一唱三叹的艺术效果,而且产生了将诗意不断推进的作用。 从“白露为霜”到“白露末烯”再到“白露未已”,这是时间的推移,象征着抒情主人公凝望追寻时间之长;从“在水一方”,到“在水之泪”,再到“在水之浚”,从“宛在水中央”,到“宛在水中抵”,再到“宛在水中址”,这是地点的转换,象征着伊人的飘渺难寻;从“道阻且长”,到“道阻且济”,再到‘值阻且右”,则是反复渲染追寻过程的艰难,以凸现抒情主人公坚执不已的精神。重章叠句,层层推进,这。 4.伊人一般在诗词里面代表什么意思伊人 yī rén 那个人;这个人。今多指女性,常指“那个人”,有时也指意中人 如: 怎明白咫尺伊人,转以睽隔不得相亲。——《画图缘》 词源:最早见于诗经中的蒹葭一诗,"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伊人”,指与诗人关系亲密、为诗人崇敬和热爱而未曾须臾忘怀的人。“所谓”二字,表明“伊人”是常常被提及,不断念叨着的,然而现在他却在漫漫大河的另一方。“在水一方”,语气肯定,说明诗人确信他的存在,并充满信心去追求,只是河水隔绝,相会不易。 5.伊人在古诗里怎么说呢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伊人:那人,指所爱的人 关于伊人的古诗有 1.《风入松 寄朱原道为生日贺》 年代: 元 作者: 谢应芳 梅花折去一枝春。人在太湖滨。天生襟度容江海,每开尊、坐客如云。此日醉逢蓬矢,吾儿应吐花茵。湖光山色净无尘。鱼鸟总情亲。姑苏台上遥相望,见湖山、如见伊人。绿发年华全盛,白眉声誉方新。 2.《蒹葭》 年代: 先秦 作者: 诗经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凄凄,白露未晞[1]。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2]。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3]。 3.《秋晚溪中寄怀大理齐司直》 年代: 唐 作者: 李益 凤翔属明代,羽翼文葳蕤。昆仑进琪树,飞舞下瑶池。振仪自西眷,东夏复分厘。国典唯平法,伊人方在斯。荒宁桁杨肃,芳辉兰玉滋。明质鹜高景,飘飖服缨绥。天寒清洛苑,秋夕白云司。况复空岩侧,苍苍幽桂期。岁寒坐流霰,山川犹别离。浩思凭尊酒,氛氲独含辞。 4.《和丘员外《题湛长史旧居》》 年代: 唐 作者: 李益 昔降英王顾,屏身幽岩曲。灵波结繁笳,爽籁赴鸣玉。运转春华至,岁来山草绿。青松掩落晖,白云竟空谷。伊人抚遗叹,恻恻芳又缛。云谁斅美香,分毫寄明牧。 5.《乐府杂曲·鼓吹曲辞·芳树》 年代: 唐 作者: 罗隐 细蕊慢逐风,暖香闲破鼻。青帝固有心,时时动人意。去年高枝犹压地,今年低枝已憔悴。吾所以见造化之权,变通之理。春夏作头,秋冬为尾。循环反复无穷已。今生长短同一轨,若使威可以制,力可以止,秦皇不肯敛手下沙丘,孟贲不合低头入蒿里。伊人强猛犹如此,顾我劳生何足恃。但愿开素袍,倾绿蚁,陶陶兀兀大醉于青冥白昼间。任他上是天,下是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