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诗经中关于自由生活的句子小雅·鹿鸣之什·采薇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靡室靡家,玁狁之故.不遑启居,玁狁之故.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采薇采薇,薇亦刚止.曰归曰归,岁亦阳止.王事靡盬,不遑启处.忧心孔疚,我行不来!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彼路斯何?君子之车.戎车既驾,四牡业业.岂敢定居?一月三捷.驾彼四牡,四牡骙骙.君子所依,小人所腓.四牡翼翼,象弭鱼服.岂不日戒?玁狁孔棘!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国风·周南·桃之夭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其他羔羊(国风·召南) 君子于役(国风·卫风)樛木(国风·周南) 静女(国风·邶风)北门(国风·邶风) 北风(国风·邶风)七月(国风·豳风)。 2.诗经反映社会生活的包括哪些方面一、宗庙祭歌和民族史诗 1、宗庙祭祀之歌。我国古代特别重视祭祀,保存在“三颂”和“大雅”中的宗庙祭祀之歌,其中心内容是歌颂祖先和在位的君王或诸侯的功德。 2、古老的民族史诗。《大雅》中有五首诗歌,《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叙述了周始祖后稷诞生到武王灭商的史迹和传说,是古老的周民族史诗。 二、燕飨和祝福诗 《诗经》中以君臣、亲朋欢聚宴享为主要内容的燕飨诗,更多地反映了上层社会欢乐、和谐的场面,表现出浓厚的宗法观念和亲族之间的脉脉温情。《诗经》中还有一些是为贵族祝福的诗,祝福他们子孙兴旺,福瑞吉祥。 三、战争徭役诗 1、正面歌颂战争:《诗经》中的一些战争诗,从正面描写天子、诸侯的武功,充满了昂扬的斗志和乐观精神。 2、对战争的厌倦,对和平的向往。 3、对繁重徭役、差役之苦的怨愤. 4、思妇的哀歌:是从思妇的角度抒发由于战争、徭役、差役所带来的夫妻离散相思之苦的。 四、怨刺诗 怨刺诗是反映丧乱、针砭时弊的诗歌,主要是在风诗和雅诗中 五、婚恋诗。在《诗经》中占有很大的比重,数量众多,内容丰富,是《诗经》中最精彩动人的篇章。 六、其他内容,如爱国之情,故国之思等。 七、农事诗 1、农事祈报祭歌。《周颂》中的《臣工》、《噫嘻》、《丰年》等,这些诗歌,大都赞颂田土广大,农夫众多,劳动场面壮观以及喜获丰收的景象。 2、生产劳作之歌。 《诗经》以其现实精神,最广泛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奠定了我国诗歌面向现实,反映现实的优良传统。 3.诗经里有哪些关于生活的句子1、“率时农夫,播厥百谷。骏发尔私,终三十里。亦服尔耕,十千维耦。”——《周颂·噫嘻》 译文:成王带领农夫下田地,播种百谷勤耕耘,速速开垦私田,三十里也不算远,从事耕作要抓紧,万人并耕在农田。 解析:描写了成王带领万名农夫在田间耕种的宏大场面,君主与名同耕,可说是盛世安泰,民生无忧。 2、“丰年多黍多稌,亦有高廪。万亿及秭,为酒为醴。”——《周颂·丰年》 译文:丰收年成多粮稻,仓廪修得高又高。囤积粮食千千万,酿酒做醴实在好。 解析:描写了丰收粮多酿酒的场景,反映了人民丰收,生活美满的喜悦心情。 3、“楚楚者茨,言抽其棘。自昔何为,我艺黍稷。我黍与与,我稷翼翼。我仓既盈,我廪维亿。”——《小雅·楚茨》 译文:蒺藜遍田地,扶锄除荆棘。自古种什么,种植黍和稷。小米多茂盛,高粱也整齐。仓中早堆满,屯粮难数计。 解析:描写了农夫在田间锄棘,庄稼繁茂生长的状况,反映了农民无忧无虑的耕种农事生活。 4、“信彼南山,维禹甸之。畇畇原隰,曾孙田之。我疆我理,南东其亩。”——《小雅·信南山》 译文:南山田野宽又广,夏禹到此来开荒。平原洼地皆肥沃,曾孙辛勤种米粮。划定地界又治理,南亩东亩一方方。 解析:描述了夏禹治理土地为千里肥田,恩泽子孙后代的事。 4.诗经反映什么年代的社会生活 公元几几年到公元几几年诗经反映周朝的社会生活,公元前11世纪至前6世纪。 《诗经》作者佚名,传为尹吉甫采集、孔子编订。最初只称为“诗”或“诗三百”,到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才称为《诗经》。《诗经》按《风》、《雅》、《颂》三类编辑。《风》是周代各地的歌谣;《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又分《小雅》和《大雅》;《颂》是周王庭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 《诗经》内容丰富,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 5.论述题:从《诗经》看古代人民生活《诗经》全面地展示了中国周代时期的社会生活,真实地反映了中国奴隶社会从兴盛到衰败时期的历史面貌。 其中有些诗,如《大雅》中的《生民》、《公刘 》、《绵》、《皇矣》、《大明》等,记载了后稷降生到武王伐纣,是周部族起源、发展和立国的历史叙事诗。 有些诗,如《魏风·硕鼠》、《魏风·伐檀》等,以冷嘲热讽的笔调形象地揭示出奴隶主贪婪成性、不劳而获的寄生本性,唱出了人民反抗的呼声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显示了奴隶制崩溃时期奴隶们的觉醒。有些诗,如《小雅·何草不黄》、《豳风·东山》、《唐风·鸨羽》、《小雅·采薇》等写征夫思家恋土和对战争的哀怨;《王风·君子于役 》、《卫风·伯兮》等表现了思妇对征人的怀念。它们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西周时期不合理的兵役制度和战争徭役给人民带来的无穷痛苦和灾难。 有些诗,如《周南·芣苢》完整地刻画了妇女们采集车前子的劳动过程;《豳风·七月》铺叙了奴隶春耕、采桑、纺织、田猎、造酒、贮藏和准备过冬等一年四季的全部劳动生活,表现了阶级的对立和奴隶们的悲愤之情;《小雅·无羊》反映了奴隶们的牧羊生活。《卫风·氓》倒叙了弃妇与氓由恋爱到结婚直至被氓遗弃的悲惨遭遇,表现了弃妇的哀怨和决绝。 又如《魏风·硕鼠》、《邶风·新台》都是比体:前者把剥削者比作贪婪的大老鼠;后者把**无耻的卫宣公比作大癞蛤蟆;二者都寄寓了极大的讽刺之意。 6.、举例说明《诗经》主要反映了古代哪些方面的现实生活《诗经》内容非常丰富,分别从不同角度反映了500多年间的社会生活。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 记叙了自周始祖后稷出世到武王灭商的许多传说和历史。如大雅中的《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等就是用韵文写的历史。② 反映社会丧乱、描写战争苦难、指责现实。周厉王和周幽王两代政治腐朽,外患严重,因此产生了不少反映统治阶级腐朽、统治者与人民之间矛盾的诗歌。如大雅中的《桑柔》揭示了动乱之中人民流离失所死伤离散的悲惨情景。大雅中的《抑》。则对统治者倒行逆施、百事俱废、只知饮洒作乐的腐朽生活进行无情指责。《小雅·十月之交》列举了周幽王的侫臣皇父等七人的名字,对他们和幽王的“艳妻”褒姒内外勾结、炙手可热的腐败进行了揭露。《小雅·正月》描写了社会不平等现象,诗中指出统治阶级拥有财产,能安逸地生活,一般人却在社会动乱中沦于悲惨境地。《小雅·采薇》描写了周宣王时军士离乡远戍,还乡路上饱受饥寒、痛定思痛的哀情:“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③ 反剥削、反压迫。代表作有魏风中的《伐檀》《硕鼠》,唐风中的《鸨羽》,邶风中的《北风》等。如《伐檀》写道:“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悬)貆兮?彼君子兮,不素餐兮。”伐木者整天在河边劳动,却一无所有,而那些“君子”不耕不猎,却是稻谷满仓,猎物满庭。他们对此发出了质问,质问中蕴藏怒火,这种愤怒在《硕鼠》中表现更为强烈。④ 描写爱情和婚姻。这是风诗中占很大比重的部分,其中大多数是歌谣。这些诗歌大多是率真大胆的表白,感情诚挚、热烈、纯朴、健康,反映了恋爱生活里所有的忧喜得失、离合变化,内容很少重复。代表作有《郑风· 兮》《郑风·将仲子》《邶风·静女》《召南·野有死》《郑风·溱洧》《陈风·泽陂》《唐风·葛生》《周南·卷耳》《卫风·伯兮》《秦风·晨风》《王风·君子于役》等,有的表达了男女相会的自由纯真,有的描写了失恋、单恋、相思的痛苦,有的则表现了反抗父母的束缚。如《静女》写道:“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悦)怿女美。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这首诗描写一对情人约在城隅幽会,男子来到时,他的爱人却故意躲了起来。他久等不见,急得“搔首踟蹰”。等到他发现爱人已依约来了,而且满怀深情送给他一把红嫩的草儿,就欣喜异常。他觉得那草儿“洵美且异”,因为那是心爱的人所赠,诗里的人活泼天真,诗里的情缠绵深厚,用自然纯朴的语言表达了男女恋爱的情趣。⑤描写劳动情景。《诗经》里很多作品是描写劳动人民劳动情景的诗。如《庸阝风·桑中》、《唐风·采芩》、《邶风·谷风》、《豳风·伐柯》、《周南·芣苢》等。有些诗是劳动时所唱的歌谣,能使读者感受到劳动的欢乐,引起丰富的想象;有的也写到了劳动的艰苦和繁忙;还有的记叙了贵族强迫奴隶干繁重劳动的情形。《诗经》里还有许多贵族阶级的作品。 《诗经》在艺术创作上很有特色。首先,《诗经》里的作品多方面描写了现实生活,表现了不同阶层人民在现实生活中的各种感受,真实地反映了现实生活,这是它的一大特色。后世作家每当反对诗歌脱离社会生活的倾向时就会以《诗经》作榜样。其次,《诗经》大量运用了比、兴手法,取得了显著的艺术效果。“比”是比喻和比拟,诗中用“柔荑”比手,用“玉”比美人,都是明喻,《魏风·硕鼠》比剥削者为鼠,是以人拟物。“兴”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它是一首诗或一章诗的发端。如《秦风·蒹葭》以“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的清秋萧瑟景象为起兴,引起下文,使诗歌更加曲折委婉。比兴手法的运用大大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和丰富了诗歌的艺术境界,这种表现手法一直被我国古代诗歌创作所继承和发展。其三,《诗经》在结构形式上也很有特色,最突出的是重章叠句。重章有时表示事物进展的程度和顺序。如《王风·采葛》第一章是“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第二、三章“采葛”改为“采萧”、“采艾”,“三月”改为“三秋”、“三岁”。重章叠句更增强了诗歌的音乐性和节奏感,也更好地表达了诗人的感情,使人读之余味无穷。其四,《诗经》在体裁上也颇具特色。《诗经》多是四言一句,隔句用韵,但并不拘泥,且富于变化。后世的赋就多受《诗经》影响。除赋以外、颂、赞、碑、谏、箴、铭等韵文,一般都用四言句,也多受到《诗经》影响。 7.从诗经中看古代人们的生活方式采野菜:荇菜,薇等植物。例子:“参差荇菜,左右采之“。《菜薇》等。 农耕:“无田甫田,维莠骄骄”。 砍伐:“坎坎伐檀兮,寘之河之干兮”。 放牧:“日之夕矣,羊牛下来”。 恋爱:“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求婚:“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思乡:“谁谓河广?曾不容刀。 谁谓宋远?曾不崇朝。” 象这样的例子太多了,我一时也记不起太多,建议你拿本诗经,摘抄就行了。诗经大部分都是描写劳动人民日常生活的,尤其是“风”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