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中国的诗歌分类

1.中国古诗的分类

《唐诗三百首》的编者把诗分为古诗、律诗、绝句三类,又在这三类中都附有乐府一类;古诗、律诗、绝句又各分为五言律诗、七言律诗;五言绝句、七言绝句。

这是一种分法。沈德潜所编的《唐诗别裁》的分类稍有不同:他不把乐府独立起来,但是他增加了五言长律一类。

宋郭知达所编的杜甫诗集就只简单地分为古诗和近体诗两类。从格律上看,诗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

古体诗又称古诗或古风;近体诗又称今体诗。从字数上看,有四言诗,五言诗,七言诗。

唐代以后,四言诗很少见了,所以一般诗集只分为五言、七言两类。 一、音韵系列 1、福唐体:即独木桥体,又叫独韵诗,一字韵诗。

每句韵脚用同一个字。 2、柏梁体:每句七言都押韵的,全篇不换韵。

3、间韵诗(变体诗):又称平仄两韵诗、平仄通韵诗,一首诗间隔着押两个韵,单句押仄韵,双句押平韵。 4、转韵诗:转韵,就是换韵,在一首诗歌中,根据内容表达的需求连续转换若干韵。

韵脚平仄交替。 5、促句诗:转韵诗的一种,不拘平仄,以三句一转韵。

6、倒押前韵诗:用于和诗,一个不少地照用原诗人的韵字,顺序则由尾字依次到首字。 7、犯韵体:犯韵又称冒韵,即不是韵脚处用上同韵之字。

每句首字与本句末字押韵,便称为犯韵体。 8、短柱体:一句中或两韵、或三韵的叫短柱体。

9、四声诗:每句诗用同一种声调的字写成的组诗。有全平、平上、平去、平入等。

古诗中也有句全平、一句全仄的。可分为全平诗、全仄诗、五平五仄诗。

五平五仄诗,是单句一个声调,偶句为另一个声调。 10、双声诗:又叫吃语诗、口吃诗。

双声诗要求诗的各句都采用声母相同的字。 11、叠韵诗:全诗各句所用的字的韵部均相同的诗。

12、双声叠韵诗:每句都有双声字或叠韵字的诗。 13、禽言诗:以禽鸣之谐音,假定为人语,表诗中之意。

14、风人诗:谐音诗与谐音双关诗,利用同音假借字作文学的隐语。 15、声韵诗:分声母诗、韵母诗、反切诗。

声母诗:诗句的字的声母正好是拼音声母数。 韵母诗:诗句的字的韵母正好是拼音韵母数。

反切诗:又叫切语诗,用古代反切注音的方法,诗句中两字反出一字,诗表层一个意思,反出的话还有一个意思。 二、嵌名系列:原则是“要当字则正用,意须假借”。

16、嵌字诗:广义的说,按照修辞格“镶嵌”手法把特定的字嵌于诗篇的句首或句中,如人名诗、地名诗、药名诗、建除诗、八音诗、六府诗等都是嵌字诗。狭义的嵌字诗,专指嵌于每句句首的字能合成短句,并且别有意义的诗体,即“鹤顶格”。

17、藏头诗:本来是说每句的第一字,都隐藏于前句的末一字。这是利用汉字中合体字多的特点,从前句末一字分离出其中的一个“部件”,作为次句的首字,所以称为藏头诗或藏头。

现在我们说藏头诗是指嵌字诗中嵌于句首(鹤顶格)的诗。 拆字诗:今天称为半字顶真诗。

18、建除诗:建除十二生辰诗简称,以建、除等十二字冠于诗每联首句第一字,字意融于句中,形成杂体诗特定格式。全诗十二联,廿四句。

因十二辰的头两个名称为“建”“除”,故名“建除体”。 19、药名诗:诗中嵌药名,“字则正用,意须假借”。

20、针穴名诗:以针炙名联缀成诗。 21、卦名诗:每句诗中嵌用《周易》一个卦名。

22、龟兆名诗:诗中隐藏解释卦象意义的词语。 23、相名诗:嵌相术名。

24、星名诗:嵌星辰名。 25、节气名诗:嵌二十四节气名。

26、鸟兽名诗:嵌禽鸟名和兽类名,或用本义或双关,或巧用别名。 27、草木名诗:嵌草名和树木名,而语意双关。

姓名诗:每句都含有姓名。 28、地名诗:是将郡国名、州名、县名、道里名以及山川胜迹名等,假借词意成篇。

29、宫殿屋名诗:每句嵌入建筑物名称。 30、车船名诗:诗中嵌车名、船名。

31、围棋名诗:嵌围棋的一些别名。 32、象棋名诗:嵌象棋的一些棋名和术语。

33、歌曲名诗:词牌名体,词曲名诗:嵌乐府歌名、词牌名、曲调名等,词义双关。 34、戏目名诗:嵌戏目名。

35、四气诗:也称四时诗,实为四时诗的一种变化体,是将“春”、“夏”、“秋”、“冬”四字顺序嵌用在一首诗中,每句诗的内容符合各个季节的特点。 36、四色诗:也称四色咏,五言四句,偶句押韵。

每句诗嵌入一种颜色的名称,因此叫做“四色诗”。也有分四段,一段描写一色的。

37、五行诗:就是将五字嵌入诗中,别行组词,别作他义,联缀成篇。 38、六甲诗:就是将六十甲子的数字嵌入诗中,仅借用字面,而另行组词,缀联成诗。

39、六府诗:五言十二句,“六府”的次序为:水,火,金,木,土,毂。将此六字依次嵌于单数句句首,偶句押韵,一韵到底。

首句入韵与否皆可。 40、八音诗:将八音(金、石、丝、竹、匏、土、革、木)的名称,依序冠于每句之首或每联之首。

41、十二属诗:即十二生肖诗,也称“十二辰诗”、“十二神诗”。依序嵌十二生肖。

42、数字诗:每句都嵌同一个数字,如果嵌在首位的则为同头数字诗。有半字诗、一字诗、两字诗、三字诗、四字诗、五字诗、六字诗、七字诗、八字诗、九字诗、百字诗、千字诗、万字诗。

2.中国古代诗歌的分类有哪些

古代诗歌包括诗、词、曲。

1. 从诗歌的形式可分为:

① 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注意“歌”、“歌行”、“引”、“曲”、“呤”等古诗体裁的诗歌也属古体诗。古体诗不讲对仗,押韵较自由。古体诗的发展轨迹:《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

② 近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

③ 词,又称为诗余、长短句、曲子、曲子词、乐府等。其特点: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字数不同可分为长调(91字以上)、中调(59-90字)、小令(58字以内)。词有单调和双调之分,双调就是分两大段,两段的平仄、字数是相等或大致相等的,单调只有一段。词的一段叫一阙或一片,第一段叫前阙、上阙、上片,第二段叫后阙、下阙、下片。

④ 曲,又称为词余、乐府。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散曲兴起于金,兴盛于元,体式与词相近。特点:可以在字数定格外加衬字,较多使用口语。散曲包括有小令、套数(套曲)两种。套数是连贯成套的曲子,至少是两曲,多则几十曲。每一套数都以第一首曲的曲牌作为全套的曲牌名,全套必须同一宫调。它无宾白科介,只供清唱。

2. 从诗歌的题材可分为:

① 写景抒情诗,歌咏山水名胜、描写自然景色的抒情诗歌。古代有些诗人由于不满现实,常寄情于山水,通过描绘江湖风光、自然风景平寄寓自己的思想感情。这类诗常将要抒发的情感寄寓在后描写的景物之中,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寓情于景。其风格清新自然。

② 咏物言志诗,诗人对所咏之物的外形、特点、神韵、品格进行描摹,以寄托诗人自己的感情,表达诗人的精神、品质或理想。

③ 即事感怀诗,因一事由而引发诗人的感慨,如怀亲、思乡、念友等。

④ 怀古咏史诗,以历史典故为题材,或表明自己的看法,或借古讽今,或抒发沧桑变化的感慨。

⑤边塞征战诗,描写边塞风光和戍边将士的军旅生活,或抒发们乐观豪迈或相思离愁的情感,风格悲壮宏浑,笔势豪放。

3.中国古代诗歌分类表

中国古代诗歌分类: 古诗(古体诗)有固定的诗行,也会有固定的体式。

相对于近体诗,古诗的格律限制较少。篇幅可长可短,押韵比较自由灵活,不必拘守对仗、声律,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多种形式。

汉魏以后的古诗一般以五七言为基调,押韵、转韵有一定法式。 所有古体诗都是按照诗句的字数分类。

四字一句的称四言古诗,简称四古;五字一句的称五言古诗,简称五古;七字一句的称七言古诗,简称七古。四言诗,远在《诗经》时代就已被人们采用了。

但至唐代却逐渐衰微,写它的人很少了。 五言古诗,是古体诗的正统,写的人很多。

七言古诗,不是古体诗的主流,这是它起源较晚的缘故。所以,七言古风颇受七言近体诗的影响。

扩展资料: 中国古代诗歌,一般称作旧诗,是指用文言文和传统格律创作的诗,是广义的中国古代诗歌,可以包括各种中国古代的韵文如赋、词、曲等,狭义则仅包括古体诗和近体诗,是人类许多民族在语言的发展中产生的一种文化表现形式,古代诗歌多是文人墨客,通过诗歌写作吟唱表现心中的思绪。 诗歌是中国文学中最早成形的文学体裁,发展也最为充分。

现存的上古歌谣,已生动地反映了中国先民的生活情况和内心祈愿,简短、生动的形式,也已表现出中国民族语言的力量。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中国古代诗歌。

4.中国古代诗歌按内容分为几类

1 诗歌分类 中华民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中国是具有悠久历史的东方文明古国.中国文学,以其特殊的内容,形式和风格构成了自己的特色,与世界上其他民族文学一轨同奔. 诗歌,是中国文学中产生最早的艺术形式之一,也是中国文学中得到最为充分发展的体裁.古代诗歌是中国文学遗产的奇葩.追溯中国诗歌的发展源远流长. 然而由于诗歌的题材不同,表达的思想感情就不同,而且在表现手法、抒情方式上,也会有所不同.因此,要很好地鉴赏古诗词,就必须对题材分类有清楚的了解,并能对具体的诗词作出准确地判断. 1. 爱情诗这是以爱情(包括悼亡)为题材的诗,也称“情歌”、“闺怨诗”.爱情诗自《诗经》起,源远流长,主要描写男女爱慕之情和爱情生活,或抒发离别相思之情.如《兼葭》、《迢迢牵牛星》、《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李商隐)、《鹊桥仙》(“纤云弄巧”秦观)等等. 2. 讽刺诗这是以嘲讽或劝喻手法,揭露社会黑暗、世态炎凉,表达人民或正人直士呼声的诗歌,亦称“讽喻诗”,有时也称“政治讽刺诗”.讽刺诗同样源远流长,自《诗经》起直到现代从未消失.如《硕鼠》、《伐檀》、《蜂》(唐·罗隐)、《题临安邸》(南宋·林升)、《醉太平》(“讥贪小利者”元代无名氏)等等.哲理诗这是一种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描述、议论,来寄寓或阐发某种哲理的诗歌.有的点明主题,有的含而不露,引人思考.著名的如苏轼的《题西林壁》、《琴诗》,朱熹的《观书有感》等.此外,有些诗虽不是哲理诗,但其中有的诗句富有哲理(如“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等),也应注意. 3. 送别诗这也是最早出现、最为常见的题材之一,主要抒写离情别恨,或用以激励劝勉,或用以表达深情厚谊,或用以抒发别离之愁.因为送别常与登山临水相联系,故又称“山水送别诗”.如《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王勃)、《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别董大二首》(高适)等. 4. 记行诗又称记游诗、行旅诗.或描述个人游历见闻感受,或表现思亲怀乡之情,叙事与抒情相结合.这类诗离不开山水景物描写,所以又称“山水记行诗”.这与纯粹的山水诗略有区别,是“以记抒情”为主的.如杜甫的《旅夜抒怀》、马致远的《秋思》,便不可视作山水诗. 5. 边塞诗这是以描写边塞风光,反映边疆将士生活为基本内容的诗歌.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有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李颀等.高适的《燕歌行》、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王之涣的《凉州词》、王昌龄的《出塞》以及宋代范仲淹的《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等,均是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 6. 咏史诗这是以吟咏或评论历史故事、历史人物为题材,借此抒发情怀、讽刺时事的诗歌,一般是先叙事后议论;也有一些只叙述对比而不加议论,让读者思考的.咏史为题的诗以班固的《咏史》、西晋左思的《咏史八首》为早期著名代表作.此后不断发展,出现了更多的咏史诗,如章碣的《焚书坑》、李商隐的《贾生》、杜牧的《题乌江亭》(王安石与之曾唱反调)、温庭筠的《经五文原》等,均为名篇. 7. 咏物诗.这是借吟咏自然或社会事物,来表达思想感情的诗歌,托物言志,象征比拟是其常用手法.这类诗先秦两汉已出现,唐以后佳作渐多.如王维的《相思》(“红豆生南国”)、李白的《白鹭》、杜甫的《归雁》、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于谦的《石灰吟》、王冕的《墨梅》等等,都是借自然之物,抒自己心志的名篇. 8. 咏怀诗.这是以吟咏个人抱负,反映或讽刺社会为题材的诗歌,比兴、象征、联想等是其主要手法.咏怀诗也源自《诗经》,是古诗中最重要的诗歌之一.如屈原的《离骚》、《涉江》、李白的《行路难》、《将进酒》、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苏轼的《定风波·沙湖道中遇》,陆游的《书愤》等等,都是令人感动的咏怀名作. 9. 怀古诗.由凭吊古迹而产生联想、想象,引起感慨而抒发情怀抱负,这类诗就是怀古诗.怀古诗可归入咏怀诗大类之中,但独有特色;怀古诗与咏史诗略有不同,怀古诗是身临旧地古迹而抒情言志,而咏史则不必亲到历史遗址,在书房中就可以写作.怀古诗如杜甫的《蜀相》、刘禹锡的《乌衣巷》、《石头城》、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等等,都遗响千古. 10. 山水诗、田园诗因为读者熟知,故不作介绍了.此外,还有题画诗、宫怨诗、无题诗等,因其题材或与其他题材相容,或要依诗的内容确定,也不再赘述。

5.我国诗歌可按什么分类

诗歌的分类 (1)按有无完整的故事情节分 抒情诗 诗歌的一种。

这种诗以集中抒发诗人在生活中激发起来的思想感情为特征,主要通过直接抒发诗人的思想感情来反映生活,因此不去详细叙述生活事件的过程,一般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不具体描写人物和景物。例如,郭沫若的《炉中煤》、柯岩的《**,你在哪里?》,就是抒情诗。

抒情诗的特点是偏重于直抒胸臆,借景抒情,优秀的抒情诗贝Ij往往激荡着时代的旋律。抒情诗因为其内容不同,分为颂歌、哀歌、挽歌;情歌、牧歌等。

· 叙事诗 诗歌的一种。指用诗的形式描述故事、刻陋人物以反映现实生活的诗歌作品。

有比较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主要通过对具体的生活:画:面的描写;寨:体现作者的思想感情。如《孔雀东南飞》、《王贵与李香香》,就是著名的叙事诗。

叙事诗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也形成了不同的样式,主要有史诗、英雄颂歌、故事诗、童话诗、寓言诗、诗剧等。· (2)按所表现的内容分 田园诗 歌咏闲适、恬淡的田园生活的诗歌。

主要描写美好的田园景色和悠闲的村居生活,如中国东晋诗人陶渊明以对田园生活的出色描写,被称方田园诗人。其他如南齐谢跳,唐代孟浩然、王维、储光羲都擅长这类诗作。

古希腊的牧歌,也译作“田园诗”。古希腊的忒俄克里托斯,古罗马的维吉尔,英国的华兹华斯、柯勒律治等都以此类诗作著称。

田园诗在揭示自然美方面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其中还寄寓着诗人的情思,有的还表现了不满现实的愤怒情绪,有的讴歌农村生活的恬静,但有的也流露出隐逸避世的消极思想。 山水诗 以山水景物为题材的诗歌。

形成于南北朝,在唐代有很大发展并·趋于成熟和完美,后来历代诗人都有写作。山水诗描绘大自然的美丽景象,表现祖国山河的千姿百态,往往能给读者以美的享受,有的还能激发读者的爱国主义感情。

山水诗并不只是自然山水的客观描绘,往往或显或隐、或多或少地表现着作者的思想感情和某种情绪,也就是说往往是借景抒情的。不管以描写山色水光闻名的谢灵运、孟浩然、王维的山水诗,还是其他诗人的山水诗,大致都是如此。

孟浩然的《宿建德江》、王维的《山居秋暝》、李白的《望庐山瀑布》、张继的《枫桥夜泊》等,都是人们熟知的山水诗。不同的山水诗因蕴含着不同的思想感情形成不同的格调。

讽刺诗 嘲讽和揭露落后或丑恶现象的诗歌。这种诗对嘲讽和揭露的对象持否定态度,直表现诗人蔑视、轻蔑和嘲弄的感情态度,因而具有鲜明的政治倾向性。

在表现手法上,或借用比兴。将嘲讽和揭露的现象具体为诗的形象,给以辛辣的讽刺,或选取富有典型意义的事实,用漫画式的手法加以渲染。

无论采用什么手法,讽刺诗的要求是要透过现象挖掘本质,引导读者认清造成这些现象的根源。讽刺诗要根据讽刺对象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态度。

对人民内部的落后现象的讽刺,要以教育启发为主,积极热情;而对于反动的丑恶现象,则必须无情揭露和鞭打。马雅可夫斯基的《开会迷》,袁水拍的《马凡陀的山歌》,《天安门诗抄》中的《某某三哭》等,都是著名的讽刺诗。

史诗 古代的长篇叙事诗。它产生于人类的童年时期,着重反映当时重大的历史事件,或以古代传说为内容,歌颂当时的首领或英雄,反映社会生活广阔,结构宏大,充满幻想和神话色彩。

古希腊的《伊利亚特》和《奥德赛》,就是著名的“荷马史诗”。中国古代没有史诗这个名目。

现在我们有时也把比较全面地反映一个历史时期社会面貌和人民群众多方面生活的优秀叙事作品,称为史诗。 牧歌 又译“田园诗”。

起源于古希腊一种描写牧人生活或农村生活的短小抒情诗。首创者是忒俄克里托斯,传世诗作二十九首。

这些诗描写了西西里优美的农村生活和自然风光,所以称为牧歌,是与它反映农村牧人生活有关。中国古代没有这一名称。

现在我们用来泛指写农村田园生活情景的抒情诗。 颂歌 抒情诗的一种。

又称“赞歌”、“赞美诗”、“礼赞”等。它是诗人对描写对象抒发崇敬、追慕、赞美之情的诗作。

在中国很早就有颂歌,如《诗经》中反映宗庙祭祀时赞美祖先的“三颂”,以及赞美当时人的《燕民》、《硕人》等,就是中国古代最早的颂歌。在欧洲古希腊也早就有日神颂和酒神颂,其后又有关于人的颂歌,特别是关于武士的颂歌。

颂歌赞美和颂扬的对象是多方面的,但总是和对人的赞颂密切相联系。例如屈原的《橘颂》、雪莱的《自由颂》、郭沫若的《太阳礼赞》、《匪徒颂》等,就是突出的例子。

在我国当代文学中,颂歌多以歌颂党和领袖,歌颂社会主义祖国和英雄人物为主,如歌词《没有**就没有新中国》、新民歌《东方红》、郭沫若的《新华颂》、贺敬之的《雷锋之歌》等。 哀歌 抒情诗的一种。

也称“悲歌”、“悼歌”、“挽歌”。它是诗人对描写对象抒发哀伤、悼念之情的诗作。

我国早就有了哀歌于如《诗经》中的《黄鸟》,《楚辞》中的《国殇》、《哀郢》,潘岳的《悼亡诗》,杜甫的《八哀诗:力等,都是这方面的著名作品。在我国现代和当代文学中,这类作品哀悼的对象,多是革命烈i:i革命领袖和对革.命有贡献的著名人士。

6.求:中国诗的分类

一、以题材为主划分的分类:粗分为抒情诗和叙事诗 借景抒情诗 在诗中不是直接抒发感情,而是移情于物,融情于景。

通过对景色的描绘来表现感情。具体到诗 歌 中,有因情造境和见景生情两种形式。

咏史怀古诗。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

这一类诗多用 典故,手法委婉。 伤春伤别诗。

借对春光消逝的记叙描写来抒发韶华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慨,或表达对心上人的无限思念之情。 羁旅行役诗。

出门在外的游客浪子,眼中所见、耳中所闻、心中所感都包含着由此触发的对遥远故乡的眺望,对温馨家庭的憧憬,对故里的无穷思念。 山水田园诗。

诗人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创造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和自己遗世独立的高蹈情怀。 托物言志诗。

诗人不直接表露自己的思想、感情,而是采用象征、兴寄等手法,把自己的某种理想和人格融于某种具体事物。 即事感怀诗。

指诗人就某件事发表自己的议论,抒发自己的感慨。这类诗往往兴之所至,妙手偶得,多有一些佳句。

边塞征战诗。诗人或以雄浑的笔墨描写边塞风光,抒写自己报国立功的壮志和宽广胸怀,或借征战之事表现征夫思妇对心上人的思念,对拓土开边、穷兵黩武的统治者予以辛辣的讽刺与委婉的劝谏。

谈禅说理诗。诗人把自己对禅宗的顿悟或事理的体察诉之于笔下,这类诗歌往往或以似不食人间烟火的空灵之境取胜,或以深邃绵密的哲理流传千古。

闲适隐逸诗。某些诗人看惯了官场的勾心斗角,世俗社会的浑浊不堪,退居田野乡间,与乡人为伍,与明月作伴,借以表达自己光辉峻洁的品性。

反映这些生活的诗歌,往往有不少独得之作。 赠友送别诗。

“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作为至情至性的诗人,面临与挚友分别时,心中会产生一种不吐不快的激情。因此,在中国诗坛上,送别诗一直是诗家的主要题材。

悼亡游仙诗。诗人多有神奇的想象力,在心爱的人儿离自己而去或自己的理想壮志得不到实现之际,他们往往借助于睡梦游仙等形式,或与心上人相会,或在仙境中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

唱和应酬诗。“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多是有唱有和,或同叙事物,或彼此应酬。是社交化了的诗歌,整体看良莠不齐,也不乏力作。

二、从诗的形式可分为: 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

注意“歌”、“歌行”、“引”、“曲”、“呤”等古诗体裁的诗歌也属古体诗。古体诗不讲对仗,押韵较自由。

古体诗的发展轨迹:《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 近体诗。

包括律诗和绝句。 又称为骇埂粪忌荼涣讽惟釜隶“格律诗”:要求限制篇幅,讲音韵,论平仄,用对仗。

近体诗可以分为:五言律诗、七言律诗、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五言排律、七言排律和三韵小律等。三韵小律:每首六句,共有三韵,颔联要用对仗五言小律三十字,七言小律有四十二字。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