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诗经》中的蒹霞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中这首诗的名字叫《蒹葭》,出自《诗经—风—秦风》,清末民初著名学者吴闿生的《诗义会通》的诗句应当是最准确的: 蒹葭苍苍。 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 在水一方。 遡洄从之, 道阻且长。 遡游从之, 宛在水中央。 蒹葭凄凄。 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 在水之湄。 遡洄从之, 道阻且跻。 遡游从之, 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 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 在水之涘。 遡洄从之, 道阻且右。 遡洄从之, 宛在水中沚。 为了不至于有差错,诗文全部用了繁体字。 2.《诗经秦风蒹葭》的译文诗经·蒹葭 蒹葭苍苍⑴,白露为霜.所谓伊人⑵,在水一方⑶.溯洄从之⑷,道阻且长⑸.溯游从之⑹,宛在水中央⑺. 蒹葭凄凄⑻,白露未晞⑼.所谓伊人,在水之湄⑽.溯洄从之,道阻且跻⑾.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⑿. 蒹葭采采⒀,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⒁.溯洄从之,道阻且右⒂.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⒃. 【注释】 ⑴蒹(jiān):荻也.葭(jiā):芦也.苍苍:茂盛深色状.⑵“伊人”犹是人,彼人.指诗人所追寻的人.⑶方:边也.“在水一方”就是说在水的另一边.⑷溯:逆水而行.这里是说傍水走向上游.看下文“道阻且跻”可知是陆行而非水行.洄:回曲盘纡的水道.从:就也.⑸阻:难也.⑹“游”通“流”,流是直流的水道.⑺宛:可见貌.从以上四句见出彼人所在的地点似是一条曲水和一条直流相交之处.诗人如沿直流上行,就看见彼人在曲水的彼方,好象被水包围着;如走向曲水的上游,虽然可绕到彼人所在地方,得道路艰难而且遥远.⑻“凄凄”一作“萋萋”,犹苍苍也.⑼晞:干也.⑽湄:水草交接之处.⑾跻(jí):升高,登上高处.⑿坻(chí):水中高地.⒀采采:犹萋萋.⒁涘(sì):水边.⒂右:曲也.⒃沚(zhǐ):小渚.水中小沙滩,比坻稍大些. 【译诗】 芦苇密密又苍苍,晶莹露水结成霜.我心中那好人儿,伫立在那河水旁.逆流而上去找她,道路险阻又太长.顺流而下寻她,仿佛就在水中央.芦苇茂盛密又繁,晶莹露水还未干.我心中那好人儿,伫立在那河水边.逆流而上去找她,道路崎岖难登攀.顺流而下去寻她,仿佛就在水中滩.芦苇片片根连根,晶莹露珠如泪痕.我心中那好人儿,伫立在那河水边.逆流而上去找她,路途艰险如弯绳.顺流而下去寻她,仿佛就在水中洲. 【品评】 这是一首优美的爱情诗.在这个秋天的早晨,芦苇上霜露浓重,诗人冒着秋寒在岸边徘徊,寻找所思念的人儿.她(他)在哪里呢?在水的另一边.河道回曲盘纡,道路艰难遥远,远远望去,所思念的人儿“宛在水中央”,可望而不可及.在这首诗中,诗人巧妙地利用芦苇、霜露、秋水等景物渲染出一种凄迷气氛,以此来烘托所思不见的怅惘心情.每章开头两句写芦苇上霜露的变化,以此来暗示时光的流逝,使人意会到他(她)已经在秋水畔徘徊了一个清晨.。 3.蒹葭苍苍什么意思《诗经·国风·秦风》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蒹葭苍苍:芦苇茂盛《蒹葭》译文 1 芦苇初生青青,白色露水凝结为霜.所恋的那个心上人,在水的另一边.逆着弯曲的河道寻找她,路途艰难又漫长.逆流寻找她,仿佛走到水中间.芦苇初生茂盛,白色露水还没干.所恋的那个心上人,在水的那岸.逆着弯曲的河道寻找她,路途艰难又坡陡.逆流寻找她,仿佛走到水中的小沙洲.芦苇初生鲜艳,白色露水还没完.所恋的那个心上人,在水的那头.逆着弯曲的河道寻找她,道路艰难又曲折.逆流寻找她,仿佛走到水中的沙洲.2 浩荡芦苇莽苍苍,清晰白露化为霜.心湖摇曳惟有她,伶俜站立水一方.逆流而上相跟从,奈何道艰漫且长.顺流而下互追随,已然她在水中央.茂密芦苇盛萋萋,犹湿白露映霞光.心湖荡漾惟有她,依偎水草连岸旁 逆流而上相跟从,奈何路弯崎山冈.顺流而下互追随,隐约淡坐孤石上 葳蕤芦苇郁葱葱,晶莹白露烁光芒.心湖涟漪惟有她,悠然徜徉水岸乡 逆流而上相跟从,奈何途曲径如肠.顺流而下互追随,了却沙洲寂寞伤 3 芦苇密密又苍苍,晶莹露水结成霜.我心中那好人儿,伫立在那河水旁.逆流而上去找她,道路险阻又太长.顺流而下寻她,仿佛就在水中央.芦苇茂盛密又繁,晶莹露水还未干.我心中那好人儿,伫立在那河水边.逆流而上去找她,道路崎岖难登攀.顺流而下去寻她,仿佛就在水中滩.芦苇片片根连根,晶莹露珠如泪痕.我心中那好人儿,伫立在那河水边.逆流而上去找她,路途艰险如弯绳.顺流而下去寻她,仿佛就在水中洲.4 苍苍的芦苇啊,你那白露已凝结成美丽的晨霜; 我那倾心的人啊,似就摇曳在那秋水茫茫的远方.我要逆水而上哦,但道路艰难、路途漫长!我要顺水而下哦,她仿佛在那茫茫水域的中央!萋萋的芦苇啊,你那白露已映衬着东方的霞光; 我那倾心的人啊,似就依偎在那水草相连的岸旁.我要逆水而上哦,但道路艰难、崎岖山冈!我要顺水而下哦,她仿佛就在那水中的孤石上.采采的芦苇啊,你那白露已辉映着朝日的光芒; 我那倾心的人啊,似就轻吟在那绚丽水滨的岸乡.我要逆水而上哦,但道路艰难、曲折如肠!我要顺水而下哦,她仿佛就在那水中的沙洲上…… 这是一首著名的抒情诗.诗中写在一个深秋的清晨,秋露给霜,芦荻扬花,诗人来到迂曲的河岸上,寻找他(她)眷恋的情人.他(她)伫立河畔,面对萧索凄清、露华霜重的暮秋景色,禁不住发出了与“所谓伊人”已远隔的浩叹.接着诗人逆流而上去寻找,道路是那样的崎岖而遥远;顺流而下去寻找,她(他)又仿佛在水的中央.伊人似近而远,忽隐忽视.但他(她)含情脉脉地痴想着,直到太阳升起,把秋露晒干.至此,一个为寻找意中人而执著不舍的青年人形象,已经跃然纸上,呼之欲出.全诗感情真挚热烈,写得哀婉清丽,情调缠绵,既有对意中人深情的寻访,又有未遇的惆怅.一再“溯洄”、“溯游”,几度寻踪求索,不避险阻,可谓情真意切.诗歌采用反复叠唱的章法,更显得韵味绵长,而开头以“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起兴,描绘了一幅凄清萧飒、露凝霜结的晚秋图,更抒发了诗人孤寂彷徨、幽思百结的心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