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感谢别人送礼的诗句《诗经·木瓜》 先秦·佚名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译文: 你将木瓜投赠我,我拿琼琚作回报。不是为了答谢你,珍重情意永相好。你将木桃投赠我,我拿琼瑶作回报。不是为了答谢你,珍重情意永相好。你将木李投赠我,我拿琼玖作回报。不是为了答谢你,珍重情意永相好。 扩展资料 《诗经·木瓜》,是通过赠答表达深厚情意的诗作,出自《诗经·国风·卫风》。 《诗经·大雅·抑》有“投我以桃,报之以李”之句,后世“投桃报李”便成了成语,比喻相互赠答,礼尚往来。 比较起来,《卫风·木瓜》这一篇虽然也有从“投我以木瓜(桃、李),报之以琼琚(瑶、玖)”生发出的成语“投木报琼”(如托名宋尤袤《全唐诗话》就有“投木报琼,义将安在”的记载),但“投木报琼”的使用频率却根本没法与“投桃报李”相提并论。 可是倘若据此便认为《抑》的传诵程度也比《木瓜》要高,那就大错而特错了,稍微作一下调查,便会知道这首《木瓜》是现今传诵最广的《诗经》名篇之一。 2.《诗经·大雅·生民之什·板》的译文【题解】规劝厉王敬天爱民,施行善政。 上帝昏乱背离常道, 下民受苦多病辛劳。 说出话儿太不像样, 作出决策没有依靠。 无视圣贤刚愎自用, 不讲诚信是非混淆。 执政行事太没远见, 所以要用诗来劝告。 天下正值多灾多难, 不要这样作乐寻欢。 天下恰逢祸患骚乱, 不要如此一派胡言。 政令如果协调和缓, 百姓便能融洽自安。 政令一旦坠败涣散, 人民自然遭受苦难。 我与你虽各司其职, 但也与你同僚共事。 我来和你一起商议, 不听忠言还要嫌弃。 我言切合治国实际, 切莫当作笑话儿戏。 古人有话不应忘记, 请教樵夫大有裨益。 天下近来正闹灾荒, 不要纵乐一味放荡。 老人忠心诚意满腔, 小子如此傲慢轻狂。 不要说我老来乖张, 被你当作昏愦荒唐。 多行不义事难收场, 不可救药病入膏肓。 老天近来已经震怒, 曲意顺从于事无补。 君臣礼仪都很混乱, 好人如尸没法一诉。 人民正在呻吟受苦, 我今怎敢别有他顾。 国家动乱资财匮乏, 怎能将我百姓安抚。 天对万民诱导教化, 像吹埙篪那样和洽。 又如璋圭相配相称, 时时携取把它佩挂。 随时相携没有阻碍, 因势利导不出偏差。 民间今多邪僻之事, 徒劳无益枉自立法。 好人就像篱笆簇拥, 民众好比围墙高耸。 大国犹如屏障挡风, 同族宛似栋梁架空。 有德便能安定从容, 宗子就可自处城中。 莫让城墙毁坏无用, 莫要孤立忧心忡忡。 敬畏天的发怒警告, 怎么再敢荒嬉逍遥。 看重天的变化示意, 怎么再敢任性桀傲。 上天意志明白可鉴, 与你一起来往同道。 上天惩戒无时不在, 伴你一起出入游遨。 3.孔雀东南飞打诗经一句《孔雀东南飞》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叙事诗,也是乐府诗发展史上的高峰之作,后人盛称它与北朝的《木兰诗》为“乐府双璧”。 《孔雀东南飞》取材于东汉献帝年间发生在庐江郡的一桩婚姻悲剧。原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因诗的首句为“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故又有此名。全诗350余句,1700余字。主要讲述了焦仲卿、刘兰芝夫妇被迫分离并双双自杀的故事,控诉了封建礼教的残酷无情,歌颂了焦刘夫妇的真挚感情和反抗精神。 作为古代史上最长的一部叙事诗,《孔雀东南飞》故事繁简剪裁得当,人物刻画栩栩如生,不仅塑造了焦刘夫妇心心相印、坚贞不屈的形象,也把焦母的顽固和刘兄的蛮横刻画得入木三分。篇尾构思了刘兰芝和焦仲卿死后双双化为孔雀的神话,寄托了人民群众追求恋爱自由和幸福生活的强烈愿望。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其中6篇为笙诗,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称为笙诗六篇(南陔、白华、华黍、由康、崇伍、由仪),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 《诗经》的作者佚名,绝大部分已经无法考证,传为尹吉甫采集、孔子编订。《诗经》在先秦时期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诗经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是周代各地的歌谣;《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又分《小雅》和《大雅》;《颂》是周王庭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 孔子曾概括《诗经》宗旨为“无邪”,并教育弟子读《诗经》以作为立言、立行的标准。先秦诸子中,引用《诗经》者颇多,如孟子、荀子、墨子、庄子、韩非子等人在说理论证时,多引述《诗经》中的句子以增强说服力。至汉武帝时,《诗经》被儒家奉为经典,成为《六经》及《五经》之一。 《诗经》内容丰富,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 4.进退维谷,四面楚歌四面楚歌,我国古代成语,出自《史记·项羽本纪》,比喻陷入四面受敌,到达孤立无援的窘迫境地.也有同名歌曲. 【注音】sì miàn chǔ gē(四面楚歌) 【英文翻译】Besieged on all sides 【释义】比喻陷入四面受敌,处于孤立无援的窘迫境地. 【结构】主谓式; 【用法】作定语;含贬义 ;指孤立无援. 【示例】晋·陈寿《三国志·吴琮传》:“高祖诛项,.” 清·秋瑾《普告同胞檄稿》:“我同胞处于四面楚歌里,犹不自知.” 【近义词】孤立无援、进退维谷[1]、腹背受敌、山穷水尽、楚歌四面. 【反义词】左右逢源、一呼百应[1]、安然无恙、旗开得胜、起死回生. 【同韵词】日诵五车、充栋盈车、峻坂盐车、禽困覆车、玉律金科、驷马高车、柴立不阿、共挽鹿车、白马素车、信口开河. 【灯谜】1.乌江岸上困霸王[2] 2.四面楚歌(打诉讼法名词一) 谜底:调解人[3] 【成语故事】楚汉相争时期,项羽攻占秦都以后,烧杀掳掠,人民怨声载道.汉王刘邦趁机出击想衣锦还乡的项羽,让大军把项羽围在垓下,并设下“四面楚歌”之计,项羽以为汉军已经攻占楚地,以为天要灭他,只好边饮酒边唱歌,悲壮自刎身亡. 【成语举例】在这四面楚歌里,凭你怎样伶牙俐齿,也只得服从了. 朱自清《航船中的文明》[4] 5.标注拼音的含生僻字成语1、管窥蠡测 【拼音】: guǎn kuī lǐ cè 【解释】: 管:竹管;蠡:贝壳做的瓢。从竹管里看天,用瓢测量海水。比喻对事物的观察和了解很狭窄,很片面。 【出处】: 汉·东方朔《答客难》:“以管窥天,以蠡测海,以筳撞钟,岂能通其条贯,考其文理,发其音声哉。” 【造句】:他这番对国际局势的析论,也只是管窥蠡测之见,何足采信! 2、魑魅魍魉 【拼音】: chī mèi wǎng liǎng 【解释】: 原为古代传说中的鬼怪。指各种各样的坏人。 【出处】: 《左传·宣公三年》:“魑魅魍魉,莫能逢之。” 【造句】:哪里来的魑魅魍魉在此兴波作浪。 3、如蚁附膻 【拼音】: rú yǐ fù shān 【解释】: 附:趋附;膻:羊肉的气味。象蚂蚁趋附羊肉一般。比喻许多臭味相投的人追求不好的事物。也比喻许多人依附有钱有势的人。 【出处】: 《庄子·徐无鬼》:“羊肉不慕蚁,蚁慕羊肉,羊肉膻也。” 【造句】:他们只是如蚁附膻地看到了利处,却没有看到弊处。 4、戎马倥偬 【拼音】: róng mǎ kǒng zǒng 【解释】: 指在战争中军务紧迫繁忙。 【出处】: 清·高阜《〈书影〉序》:“迹先生生平,功名多显示于戎马倥偬时,而文章则盛之乎桁杨祸变之际。” 【造句】:戎马倥偬之中,他坚持天天写读书笔记。 5、瓜瓞绵绵 【拼音】: guā dié mián mián 【解释】: 瓞:小瓜;绵绵:延续不断的样子。如同一根连绵不断的藤上结了许多大大小小的瓜一样。引用为祝颂子孙昌盛。 【出处】: 《诗经·大雅·绵》:“绵绵瓜瓞,民之初生,自土沮漆。” 【造句】: 春节彰显人伦,血浓于水、瓜瓞绵绵,绵延不绝。 6.速度翻译《史记.孟荀列传》:“孟轲所如不合,退与万章之徒序《诗》舜帝为中华民族始祖——五帝之一,系秦末前14位圣人之一,约生卒于原始社会末期。《汉书·古今人表》对舜帝的标准称谓是"帝舜有虞氏"。 传说舜目有双瞳而取名重华,相传为尧之后的古帝王,父系氏族社会后期部落联盟首领,中国历史上的先贤,是禅让制的代表,以受尧的“禅让”而称王于天下,建都蒲坂,其国号为“虞”,故称“虞舜”。舜以孝闻天下,中华二十四孝,舜列第一。虞舜待继母以孝,待弟以仁,儒家视为理想人物,是仁孝的典范。依儒家所列世系,虞舜即位于公元前2255年,在位48年(前2255—前2208)。相传虞舜执政时,天下太平,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舜深受孔子、孟子等儒家开山大师的推崇,成为我国古代明君、贤臣、孝子的典型。《孟子》谓舜为“东夷之人”,今人徐北文先生考其为济南人。舜经四岳推举,受尧的命令摄政,并娶了尧的女儿娥皇、女英。尧去世后,舜受禅继位,选拔22位官吏治理民事, 又确立了治水有功的大禹为王位继承人。据《史记》记载,尧让位于舜,践帝位39年。史载舜耕于历山,据徐北文先生考证,舜所耕历山为济南历山,即今日济南之千佛山。千佛山现有舜祠,千佛山南有舜所祭祀的岱宗,北为趵突泉边的娥皇、女英祠,又有祀尧、舜、禹的三圣宫。 舜是孝的化身。他幼年丧母,父亲顽劣,后母愚昧,弟象凶傲,但是舜能和他们和谐相处。父母弟三人"皆欲杀舜,舜顺适不失子道。"尽管三人都想杀掉舜,但舜孝顺适从一点也不违背做儿子的道义。因"孝感天地",舜得以被四岳举荐尧位。尧嫁二女娥皇女英观其内,遣九男与之相处察其外。父母和弟弟还是设法谋害他。舜凭大智大勇,逃脱了"井廪之难",但仍不失子道,以德报怨,维护了家庭的团结。 舜是德的化身。他曾耕于历山,把肥沃的土地记给他人;渔于雷泽,把经营好了的渔场让给他人。他带动河滨制陶的工匠和在寿丘生物学工匠精心制作,不粗制滥造。在经商时亦以诚相待,不使假,不欺行霸市。正因为他谦恭礼让、与人方便、诚信待人的社会道德,人们都愿与之相处,以致"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所成都"。 尧禅位于舜。舜执政后,以德感人,德泽众生。舜"齐七政",定五年巡狩之制;辟四门,明通四方耳目;命十二牧论帝德,行厚德,远佞人;广开言路,倾听民众呼声而立诽谤之木(今演变为华表)。他推行以和为贵的方略,以德感化三苗,使他们弃恶从善。舜自强不息,大力刷新政治。初创国家雏形,开创了政治清明、千邦合和的太平盛世。舜为禹十三年一日根治水患,三过家门而不入的精神所感动,而"预荐禹于天",禅位给与之有钉父之怨的鲧子禹,这是"天下为公"致高精神境界的体现,传为千古佳话。舜不顾高龄,"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或是鸣条)",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享年110岁。娥皇女英千里寻夫,挥泪竹斑,谱写下了千古不朽的爱情绝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