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诗经慎

1.诗经予子行役,夙夜无已 上慎旃哉

陟彼岵兮,瞻望父兮。

父曰嗟予子行役,夙夜无已,上慎旃哉,犹来无止。 远行的人登上山顶,回头想看看自己的父亲,回想起出门前父亲说:“哎,我儿要去服役,多么辛苦,一定要保重自己的身体,完事后赶紧回来,不要停留。”

陟 岵 陟彼岵兮,瞻望父兮。 父曰:嗟!予子行役,夙夜无已。

上慎旃哉!犹来!无止! 陟彼屺兮,瞻望母兮。 母曰:嗟!予季行役,夙夜无寐。

上慎旃哉!犹来!无弃! 陟彼冈兮,瞻望兄兮。 兄曰:嗟!予弟行役,夙夜无偕。

上慎旃哉!犹来!无死! 注释: 征人远役,登高瞻望,想象父母兄弟对他的思念和希望。 陟(音志):登。

岵(音户):有草木的山。 予子:歌者想象中,其父对他的称呼。

上:尚。旃(音沾):之,作语助。

犹:可。 屺(音起):无草木的山。

季:兄弟中排行第四或最小。

2.什么是择偶宜慎

《诗经》是中国古代第一本诗歌总集,它成书于春秋后期,原名《诗》。

由于汉代的儒生和政府的竭力推崇,始被尊为经典,故后世称《诗经》。汉代 以后,《诗经》对中国的文化思想发生了重太的影响。

《诗经》的第一篇是《关雎》。如果我们抛开汉人、宋人的注释,仅从诗 的本文来探究主旨,那么,这是一首描写男子对女子爱恋和思慕的情歌。

诗 是这样写的: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莱,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毛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但是,在汉朝及以后的封建时代,这首诗却被另一种钦定的意见垄断了, 谁也不得违背。 根据这种意见,这首诗的主旨是咏“后妃之德”,诗中的“淑 女”是专指周文王的妃子大姒,“君子”是指周文王。

解释者认为,当年孔子 之所以要把《关雎》放在《诗经》的第一部分《风》的第一篇,就是为了 “风天下而正夫妇也”。这句话翻译成现代汉语就是:让天下夫妇以文王和大 姒的品行为榜样,端正夫妇关系,也就是《幼学琼林》中说的“《诗》道‘好 逑’,所以崇王化之原。

”由此可见,在传统的儒家思想中,婚姻关系受到了 非同一般的重视。 司马迁说:“夫妇之际,人道之大伦也。”

(《史记•外戚世家》)《国语》 中也说:“婚姻,祸福之阶也。”(《周语》中)古人把婚姻看成是一件非常重 大的事情,因为,不美满的婚姻会影响家庭的幸福和稳定,至于婚姻的悲剧, 则会给整个家庭带来灾难。

以《红楼梦》中的薛潘与夏金桂的夫妻关系为例。 夏金桂出身于经营桂花的富商之家,与薛家也堪称“门当户对”。

由于夏母守 寡,独守此女,从小娇惯放纵,竟养成了她恶劣的习性。过门以后,金桂先 是压服了薛潘,继而设法百般折磨丈夫的爱妾香菱,把全家人闹得鸡犬不宁。

在后四十回,夏金桂继续飞扬跋扈,甚至把丈夫也逼出家门。后来,她又勾 引薛蝌,遭拒绝后又迁怒于香菱,要把她毒死。

谁知苍天有眼,鬼使神差地 竟把自己给毒死了。薛家自娶进这个泼妇、**之后,母子之间,兄妹之间, 夫妾之间,各种矛盾均呈表面化和尖锐化,原来平静的家庭波澜叠起,竟成 了烦恼的“渊薮”。

西晋武帝时,在太子司马衷选妃的问题上发生了一场争论,其焦点集中 在卫灌之女和贾充之女身上。当时,一部分大臣主张选司空卫灌之女为妃, 理由是卫灌之女有五大优点:种贤而多子,端正而长、白;而贾充之女有五 大缺点:种妒而少子,酷而短、黑。

尽管如此,最终还是贾充的女儿贾无凤 当了皇妃。 我们且不谈这场选妃事件的政治背景以及对西晋历史的重要影响, 从上述“五大优点”和“五大缺点”可见:最迟在西晋时代,古人已经明确 地认识到媳妇及家族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在她本人和她的女子身上的遗传作 用,也就是说,古人认为:婚姻不仅会对家庭产生影响,而且会通过遗传的 作用把这影响推广至整个家族。

故俗语云:“娶进一个好媳妇,带来一群好子 孙。”这一认识的可贵之处在于:在科学还很不发达的古代,古人已经在用类 似于今天“优生学”的观点看问题了。

从周朝开始,古人对婚姻的重要性日益强调。在他们的思维逻辑中,家 庭是国家的基础,而婚姻又是家庭的基础;重视婚姻的意义,也就是从根本 上去致力于巩固国家政权。

于是在这种观念的驱使下,完成婚姻关系的过程 逐渐形成了一套“约定俗成”的礼仪,凡是严格遵照这套礼仪规程的婚姻就 被视为合法。这套礼仪包括定婚、成婚两大部分,共六道程序,简称“六 礼”,具体内容是:纳采(女方收下男方的贺礼,表示已答应这门婚事),问 名(问女方生母之名及女子之名和生辰八字等),纳吉(相当于定亲仪式), 纳征(送彩礼),请期(男方派人请女家定结婚日期),亲迎(新郎亲自去女 家接新娘)。

“六礼”最完备的记述见于《仪记》和《仪记》,在具体的实行中 或五礼,或四礼,或三礼,或二礼,往往因社会的习惯和阶层的不同而有所 增减。尽管从“六礼”之中可见繁文缛节的弊病,而且其末流又演化成竞奢 逞豪、争风斗富的恶习,然而,在“六礼”的形成过程中,却体现出了古人 对婚姻的极度重视,正如司马迁所说:“礼之用,唯婚姻为兢兢。

”(《史记• 外戚世家》)。 如果我们把恋爱、婚姻、家庭看作一部交响乐的三个乐章,那么,婚姻 无疑是一个承上启下的“关键”,在现代社会中,一般来说,婚姻是恋爱成功 的标志,又是家庭形成的基础和前提。

一方面,它以法律和道德的双重纽带 维持住恋爱的果实;另一方面,它又在法律和道德的保证下支撑起家庭的 大厦。 对于婚姻来说,爱情是它的基础,婚姻的巩固绝对离不开爱情。

早在先 秦时期,传统的禁欲主义对人的本性的压制还没有发展到后世那么严重,人 们相对来说还有一点自由表达爱情的权利。例如《诗经》中的《关雎》就是 以雎鸠的求偶和鸣来象征男女之间的相互爱慕,以“寤寐思服”、“辗转反侧” 来直接描写当爱情发展不很顺利时男子苦闷的情状。

至于《野有死鹿》,则更 是把男女之间的**和。

3.“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出自《诗经》的何处

“他人有心,予忖度之.” “巧舌如簧,颜之厚矣” 出自《诗经·节南山之什·巧言》。全文如下:

悠悠昊天,曰父母且。无罪无辜,乱如此幠。昊天已威,予慎无罪。昊天大幠,予慎无辜。

乱之初生,僭始既涵。乱之又生,君子信谗。君子如怒,乱庶遄沮。君子如祉,乱庶遄已。

君子屡盟,乱是用长。君子信盗,乱是用暴。盗言孔甘,乱是用餤。匪其止共,维王之邛。

奕奕寝庙,君子作之。秩秩大猷,圣人莫之。他人有心,予忖度之。跃跃毚兔,遇犬获之。

荏染柔木,君子树之。往来行言,心焉数之。蛇蛇硕言,出自口矣。巧言如簧,颜之厚矣。

彼何人斯?居河之麋。无拳无勇,职为乱阶。既微且尰,尔勇伊何?为犹将多,尔居徒几何?

这首诗我认为是受谗言迫害的官吏作的。责怨周王听信谗言致乱,并斥责谗人厚颜无耻。

上面两句的意思是:别人怀有什么心,我能猜测评量他。 花言巧语像笙簧,脸皮真是太厚了。

4.诗经魏风里所有的诗

国风 魏风 葛屦

纠纠葛屦,可以履霜?掺掺女手,可以缝裳?要之襋之,好人服之。

好人提提,宛然左辟,佩其象揥。维是褊心,是以为刺

国风 魏风 汾沮洳

彼汾沮洳,言采其莫。彼其之子,美无度。美无度,殊异乎公路。

彼汾一方,言采其桑。彼其之子,美如英。美如英,殊异乎公行。

彼汾一曲,言采其藚。彼其之子,美如玉。美如玉,殊异乎公族。

国风 魏风 园有桃

园有桃,其实之殽。心之忧矣,我歌且谣。不知我者,谓我士也骄。彼人是

哉,子曰何其?心之忧矣,其谁知之?其谁知之,盖亦勿思!

园有棘,其实之食。心之忧矣,聊以行国。不知我者,谓我士也罔极。彼人

是哉,子曰何其?心之忧矣,其谁知之?其谁知之,盖亦勿思!

国风 魏风 陟岵

陟彼岵兮,瞻望父兮。父曰:嗟!予子行役,夙夜无已。上慎旃哉,犹来!

无止!

陟彼屺兮,瞻望母兮。母曰:嗟!予季行役,夙夜无寐。上慎旃哉,犹来!

无弃!

陟彼冈兮,瞻望兄兮。兄曰:嗟!予弟行役,夙夜必偕。上慎旃哉,犹来!

无死!

国风 魏风 十亩之间

十亩之间兮,桑者闲闲兮,行与子还兮。

十亩之外兮,桑者泄泄兮,行与子逝兮

国风 魏风 伐檀

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

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貆兮?彼君子兮,不素餐兮!

坎坎伐辐兮,置之河之侧兮。河水清且直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亿兮?

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特兮?彼君子兮,不素食兮!

坎坎伐轮兮,置之河之漘兮。河水清且沦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囷兮?

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鹑兮?彼君子兮,不素飧兮!

国风 魏风 硕鼠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逝将去女,适彼乐土。乐土乐

土,爰得我所。

硕鼠硕鼠,无食我麦!三岁贯女,莫我肯德。逝将去女,适彼乐国。乐国乐

国,爰得我直。

硕鼠硕鼠,无食我苗!三岁贯女,莫我肯劳。逝将去女,适彼乐郊。乐郊乐

郊,谁之永号?

5.訏谟定命,远犹辰告

意思是:把宏伟的规划审查制定,把远大的谋略宣告于众。

《诗经》--大雅-荡之什

第二篇 抑

抑抑威仪,维德之隅。人亦有言,靡哲不愚。庶人之愚,亦职维疾。哲人之愚,亦维斯戾。

无竞维人,四方其训之。有觉德行,四国顺之。訏谟定命,远犹辰告。敬慎威仪,维民之则。

其在于今,兴迷乱于政。颠覆厥德,荒湛于酒。女虽湛乐从。弗念厥绍,罔敷求先王,克共明刑。

肆皇天弗尚,如彼泉流,无沦胥以亡。夙兴夜寐,洒扫庭内,维民之章。修尔车马,弓矢戎兵。用戒戎作,用逷蛮方。

质尔人民,谨尔侯度,用戒不虞。慎尔出话,敬尔威仪,无不柔嘉。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为也。

无易由言,无曰苟矣。莫扪朕舌,言不可逝矣。无言不雠,无德不报。惠于朋友,庶民小子。子孙绳绳,万民靡不承。

视尔友君子,辑柔尔颜,不遐有愆。相在尔室,尚不愧于屋漏。无曰不显,莫予云觏。神之格思,不可度思,矧可射思?

辟尔为德,俾臧俾嘉。淑慎尔止,不愆于仪。不僭不贼,鲜不为则。投我以桃,报之以李。彼童而角,实虹小子。

荏染柔木,言缗之丝。温温恭人,维德之基。其维哲人,告之话言,顺德之行。其维愚人,覆谓我僭,民各有心。

於乎小子,未知臧否。匪手携之,言示之事。匪面命之,言提其耳。借曰未知,亦既抱子。民之靡盈,谁夙知而莫成?

昊天孔昭,我生靡乐。视尔梦梦,我心惨惨。诲尔谆谆,听我藐藐。匪用为教,覆用为虐。借曰未知,亦聿既耄。

於乎小子。告尔旧止。听用我谋,庶无大悔。天方艰难,曰丧厥国。取譬不远,昊天不忒。回遹其德,俾民大棘。

6.求这篇诗经的意思

【赏析】

此诗的主题,《毛诗序》曰:“颂僖公能修泮宫也。”朱熹《诗集传》曰:“此饮于泮宫而颂祷之辞也。”方玉润《诗经原始》曰:“受俘泮宫也。”笔者以为此诗写受俘泮宫,颂美僖公能修文德。

古代治兵,有受俘之礼,《左传·隐公五年》:“三年而治兵,入而振旅,归而饮至,以数军实。”又《春秋·襄公十三年》:“公至自伐郑。”《左传》:“以饮至之礼,伐还告庙也。”此诗正是围绕饮至,歌颂鲁侯的。诗中泮宫,历来说者不一,清人戴震《毛郑诗考证》所说近是:

鲁有泮水,作宫其上,故它国绝不闻有泮宫,独鲁有之。泮宫也者,其鲁人于此祀后稷乎?鲁有文王庙,称周庙,而郊祀后稷,因作宫于都南泮水上,尤非诸侯庙制所及。宫即水为名,称泮宫。《采蘩》篇传云:“宫,庙也。”是宫与庙异名同实。《礼器》曰:“鲁人将有事于上帝,必先有事于頖宫。”郑注云:“告后稷也。告之者,将以配天。”然则诗曰:“从公于迈”,曰:“昭假烈祖,靡不有孝”,明在国都之外,祀后稷地,曰“献馘”、“献囚”、“献功”,盖鲁于祀后稷之时,亦就之赏有功也。不过,笔者认为不是“于祀后稷之时,亦就之赏有功”,而是在泮宫行受俘之礼,兼有祀祖之事。再者,泮宫即是《閟宫》中的閟宫和新庙,此不具论。

7.有德字的诗句 诗经

明德赋

胡秉言

日月交融,万泰亨通。

刚柔相抱,阴阳平衡。

金乌赐正能量,冰魄泽睿气生。

昕光熠熠普照,嫦娥澄澄启灵。

置身于正,勇于攀登。立本于道,遵循本性。

顺乎自然,标有准绳。惟初太始,万物化成。

本心本善无我,舍欲舍得心升。

大道无言无形,感知善良心行,

省于天地圣灵,启于思维善行。

教以人伦茂亲,施以天道德成。

格物致知诚正心,晓礼笃信修其身。

齐家有序兴天下,至善亲民明德存。

懂其忠义,尽心为人合天理。

尽其仁孝,宽厚善良存孝悌。

温良恭敬,恭慎尊诚有慈意。

谦让有度,虚心隆礼容天地。

心境光明,正德品行,当知慈悲盈胸。

仁爱敦睦,明理向善,应晓始终道然。

克己复礼,恪守德道,言之忠信不骄。

厚德载物,缘自天成,兼备仁礼惠盈。

天地清明,惠泽万灵。

四海咸宁,神州大同。

晓德道而行,懂礼仪而从,

善与善而交,善与善相融。

秉承人伦之性而勤朴,怀守德善之心而始终。

上古留德绵远千世烙心境。

而今感念弘扬万载润贤明。

圣人行于道,天子行于明,君子行于仪,世人行于德。

道在五德之上,德为富贵之根。内修清静寡欲无,外修天道气真。

德心致虚致公,修德养性明伦。坐立不忘我德道,出入皆抱善心。

德威天下,物埠咸丰。乃国人伦理核心,成民族文化基根。

儒道法佛,明德共存。参传统思想理论,扬仁爱孝悌精神。

精忠爱国,勤俭诚信。见利思义,谦和礼仁。

德施天下安,德惠万民咸,德法社会宁,德政盛世绵。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