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迪字的诗句维此良人,弗求弗迪。——《诗经·桑柔》 亹亹丞相,允迪前踪。——陶渊明《命子·其三》 易初本迪兮,君子所鄙。——屈原《九章之五·怀沙》 迈矣夫子,允迪清芳。——谢灵运《赠从弟弘元时为中军功曹住京诗》 明发迪吉,因心体聪。——谢灵运《赠安成诗》 真儒运斗枢,道化迪天显。——黄庭坚《奉和王世弼寄上七兄先生用其韵》 穆穆君子,明德允迪。——陆机《赠武昌太守夏少明诗六章·一章》 既慎尔主,亦迪知几。——王粲《赠文叔良》 惟帝思庸,大兴光迪。——陆云《大安二年夏四月大将军出祖王羊二公于城南堂》 次男慧性开,念念皆迪吉。——释宝印《偈颂十五首》 我思常公化,迪我真无疆。——熊禾《上严廉访十首》 迪予朱子,理一分殊。——王柏《畴依》 2.谁能解释一下诗经里的“淇奥”瞻彼淇奥,绿竹猗猗。 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瑟兮?g兮,赫兮?I兮, 有匪君子,终不可谖兮! 瞻彼淇奥,绿竹青青。 有匪君子,充耳琇莹,会弁如星。 瑟兮?g兮,赫兮?I兮, 有匪君子,终不可谖兮! 瞻彼淇奥,绿竹如箦。 有匪君子,如金如锡,如圭如璧。 宽兮绰兮,猗重较兮,善戏谑兮,不为虐兮! 注释 卫武公为周平王卿相,年过九十,深自儆惕,有文章,能纳人规谏。 卫人颂其德,作此诗。 淇:淇水。 奥(音玉):水边弯曲的地方。绿竹:一说绿为王刍,竹为萹蓄。 猗猗(音恶,平声):通阿,长而美貌。 3.布兰诗经哪位高人能介绍下也称为 《博伊伦之歌》,原是舞台作品 《凯旋三部曲》中的第一部,作于1935—1936年, 1937年初演于法兰克福,后作为康塔塔单独演出, 是奥尔夫最著名的代表作。 其歌词选自在巴伐利亚州贝内迪先特博伊伦修道院中发现的一本13世纪的诗集。共分25个乐章,用女高音、男高音、男低音、童声合唱、合唱及乐队(内有14个乐章为管弦乐曲)。 歌词用拉丁文,其性质是放浪于饮酒、女人与爱情的学生歌曲, 分为3大部分:1.春,2.小酒店,3.爱情,演出时有哑剧动作,伴有丑角和舞蹈场面。 此曲写作手法简单,摒弃了常用的对位、主题发展、变奏等,而是用同度,八度,三度的声部进行,句段多重复, 是一部音效极佳的作品, 现在经常被影视作品所引用。 《Carmina Buraria 布兰诗歌》介绍 Buraria——在德国慕尼黑南部阿尔卑斯山谷中上巴伐利亚州的小镇贝内迪克特,有一所始建于公元740年的古老修道院--布兰修道院。由于偏僻和隐秘,很少受到战乱和其它天灾人祸的破坏,因而保存着许多具有重要价值的历史文献。 1903年,考古学家在这所修道院中发现了大量中世纪诗歌和戏剧古卷,其创作时间大约在11至13世纪,在内容上可以分为宗教和世俗两类,其中的两百多首作者不祥的世俗诗歌经巴伐利亚的学者整理出版,这就是《Carmina Buraria 布兰诗歌》。 这些大部分用拉丁文写成的诗歌显然出自神职人员和落魄文人以及流浪学生的手笔,其中蕴含的放荡不羁的精神和对放浪形骸的生活方式的赞美以及对封建社会的无情嘲讽都令人惊讶。 毫无疑问,这些被称作"中世纪的拉丁抒情诗"的作品出现在以基督教文化为中心的时代,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1935年,奥尔夫读到了这部诗集,这使一生从事音乐教育工作的奥尔夫,在时空的某一个点上找到了过去与现在的联系。 他的冲动,在阅读完这本诗集后,形成了一种对人类与自身命运的思考。因此冲动而成就的这一部"为独唱者、合唱队、器乐伴奏和魔幻布景而作的世俗歌曲",他将它称为"情景康塔塔",并且要求以舞台作品的方式演出。 1937年6月8日,《Carmina Buraria 布兰诗歌》在法兰克福首演。当时的德国,由勋伯格、韦伯恩、贝尔格等人限定了的一种现代音乐语言——十二音列。 不仅是音乐界的焦点,更间接或直接地影响了当时所有的现代音乐。而奥尔夫作为一个儿童音乐教育家,在他与友人D·京特合办"京特体操—音乐—舞蹈学校",探求音乐与语言动作的结合及各种打击乐的配合,写成《教学作品》,创建独特的儿童音乐教学体系后,已经掌握了自己的音乐语言。 奥尔夫说过:"音乐表现越是本质、单纯,效果也就越直接、强烈。" 奥尔夫的美学思想就是简朴、单纯。 他偏爱强烈、明快的节奏,认为节奏是一切音乐的开始。他使用最原始,最简单的节奏,不断反复,用尽之后才换另一节奏。 他的节奏干脆,利落,不重视和声行进,不属于动力型,属静态型。在整部康塔塔中,激荡人心强健有力的节奏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他的旋律由短小动机连续不断地反复而成,不用模进,不用变奏,没有表情的因素,没有明确的特性,只有通过歌词、节奏、伴奏才能理解。在《Carmina Buraria 布兰诗歌》中的旋律语言包罗较广,从单旋律歌曲、民间歌曲到弗拉曼戈歌曲和浪漫歌剧,面貌多姿多彩。 他的和声多用一级和五级和弦,大多为同度、八度、三度、五度,几乎不用半音。只有在惊叹句的时候才会用一下不协和和弦。 他的曲式有两种主要风格: 1,Antiphon 对唱性的赞歌,对答合唱,交错进行。 2,方块型 没有发展、变奏,不断反复。 他的配器以打击乐为主要风格,三管编制的大型乐队,加打击乐加钢琴,有时候,整个乐队都会被他当作打击乐来使用。 在多半是艰涩难懂的20世纪严肃音乐中,《Carmina Buraria 布兰诗歌》的纯朴、生动显得很不合群。 但我想它也许是本世纪最好听的合唱曲之一了。 《Carmina Buraria 布兰诗歌》 编制: 女高音,男高音和男中音独唱,含有一个小合唱队和童生合唱的大型合唱队。 两架钢琴,一组五花八门种类繁多的打击乐器,大型管弦乐队。 布景,丑角表演的舞蹈队。 I 初春(赞美大自然) 1, 合唱 《O Fortuna 噢,命运女神》(取材自诗集卷首的《命运之轮》,在整部歌剧中首尾贯穿) 2, 男低音合唱《命运打击的创伤》 3, 小合唱《春天的笑容》 4, 男中音独唱《明媚温和的太阳》 5, 合唱《春,圣洁的》 6, 舞曲(纯器乐) 7, 合唱与小合唱《树林发绿了》 8, 童声合唱及合唱《杂货商,给我胭脂》 9, 轮舞合唱《来这儿轮舞》 10, 合唱《即使整个世界是我的》 II 在酒馆里(歌唱放荡不羁的生活) 11, 男中音独唱《我心中似火燃烧》 12, 男高音与男声合唱《我曾在海上四处漫游》 13, 男中音与男声合唱《我是修道院院长》 14, 男声合唱《当我们坐在酒店里》 III 爱之宫殿(颂扬爱情) 15, 童声合唱与女高音独唱《爱情到处飞扬》 16, 男中音独唱《白天,黑暗与一切》 17, 女高音独唱《那儿有一位姑娘》 18, 男中音独唱与合唱《在我的心中》 19, 男声合唱与男中音独唱《当少年与姑娘》 20, 双重合唱《来,来,来》 21, 女高音独。 4.诗经有几个部分《诗经》分《风》、《雅》、《颂》三部分。 1、《风》出自各地的民歌,包括今天陕西、山西、河南、河北、山东一些地方(秦、齐、韩、赵、魏),大部分是黄河流域的民间乐歌。多半经过润色后的民间歌谣叫“十五国风”,有160篇,是《诗经》中的核心内容。“风”的意思是土风、风谣。十五国风分别是:周南十一篇、召南十四篇、邶[bèi]风十九篇、鄘[yōng]风十篇、卫风十篇、王风十篇、郑风二十一篇、齐风十一篇、魏风七篇、唐风十篇、秦风十篇、陈风十篇、桧风四篇、曹风四篇、豳风七篇。其中周南中的《关雎》、《桃夭》,魏风中的《伐檀》、《硕鼠》,秦风中的《蒹葭》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是《诗经》中的精华部分,有对爱情、劳动等美好事物的吟唱,也有怀故土、思征人及反压迫、反欺凌的怨叹与愤怒。常用复沓的手法来反复咏叹,一首诗中的各章往往只有几个字不同,表现了民歌的特色。 2、《雅》分《大雅》、《小雅》,多为贵族祭祀之诗歌,祈丰年、颂祖德。《大雅》的作者是贵族文人,但对现实政治有所不满,除了宴会乐歌、祭祀乐歌和史诗而外,也写出了一些反映人民愿望的讽刺诗。《小雅》中也有部分民歌。共105篇。包括大雅小雅,共三十一篇。 《雅》为周王畿内乐调。《大雅》主要歌颂周王室祖先乃至武王、宣王等之功绩,有些诗篇也反映了厉王、幽王的暴虐昏乱及其统治危机。《大雅》的作品大部分作于西周前期,作者大都是贵族,谓高尚雅正等。旧训雅为正,谓诗歌之正声。《诗大序》:“雅者,正也,言王政之所废兴也。政有小大,故有《小雅》焉,有《大雅》焉。”《小雅》共有七十四篇,创作于西周初年至末年,以西周末年厉、宣、幽王时期为多。《小雅》中一部分诗歌与《国风》类似,其中最突出的,是关于战争和劳役的作品。大雅的作品主要有《文王》、《卷阿》、《民劳》,小雅有《鹿鸣》、《采薇》、《斯干》等。 3、《颂》则为宗庙祭祀之诗歌。《雅》、《颂》中的诗歌,对于考察早期历史、宗教与社会有很大价值。对于《颂》的解释,最早见于《诗·大序》:“颂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者也。”孔颖达《毛诗正义》说:“颂者”之下省略了“容也”二字。朱熹说:“颂”与“容”古字通用。据阮元《□经室集·释颂》的解释,“容”的意思是舞容,“美盛德之形容”,就是赞美“盛德”的舞蹈动作。如《周颂·维清》是祭祀文王的乐歌,《小序》说:“奏象舞也。”郑玄《毛诗传笺》说:“象舞,象用兵时刺伐之舞。”就是把周文王用兵征讨刺伐时的情节、动作,用舞蹈的形式表现出来,这可以证明祭祀宗庙时不仅有歌,而且有舞,“载歌载舞”可以说是宗庙乐歌的特点。近代学者也多以为《颂》是宗庙祭祀之乐,其中有一部分是舞曲。颂的名篇主要有《清庙》、《维天之命》、《噫嘻》等。 孔子曾概括《诗经》宗旨为“无邪”,并教育弟子读《诗经》以作为立言、立行的标准。先秦诸子中,引用《诗经》者颇多,如孟子、荀子、墨子、庄子、韩非子等人在说理论证时,多引述《诗经》中的句子以增强说服力。后来,《诗经》被儒家奉为经典,成为《六经》及《五经》之一。 以上三部分,《颂》有40篇,《雅》有105篇(《小雅》中有6篇有目无诗,不计算在内),《风》的数量最多,共160篇,合起来是305篇。古人取其整数,常说“诗三百”。 5.诗经是哪些人写的《诗经》的体例是按照音乐性质的不同来划分的 , 分为风 、雅、颂三类。 ①风。是不同地区的地方音乐,多为民间的歌谣。 《风》诗是从周南、召南、邶、鄘、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曹、豳等15个地区采集上来的土风歌谣 。共160篇 。 大部分是民歌 。②雅 。 即朝廷之乐,是周王朝直辖地区的音乐 ,大部分为贵族的作品, 即所谓正声雅乐 。《雅》诗是宫廷宴享或朝会时的乐歌,按音乐的不同又分为《大雅》31篇,《小雅》74篇,共105篇 。 除《小雅》中有少量民歌外,大部分是贵族文人的作品。③颂。 是宗庙祭祀的乐歌和史诗,内容多是歌颂祖先的功业的。 6.对《诗经》中《伯兮》的翻译及理解伯兮朅兮,邦之桀兮1。 伯也执殳,为王前驱2。 自伯之东,首如飞蓬3。 岂无膏沐?谁适为容4! 其雨其雨,杲杲出日5。 愿言思伯,甘心首疾6! 焉得谖草,言树之背7。 愿言思伯。使我心痗8! 【注释】 1、伯:排行老大的称呼,也是周代妻子对丈夫的称谓,相当现在的阿哥、大哥。 朅(音切qie):威武的样子。桀(音杰jié):通杰,才智出众之人。 2、殳(音书shū):古代一种竹或木制兵器,长一丈二尺,有梭无刃。前驱:即前锋、先锋。 3、蓬:草本植物。叶细长而散乱,茎干枯易断,随风飞旋。 4、沐:洗头。一说指米汁,古人用米汁洗头。 适:一说但。一说悦、乐。 容:修饰容貌。 5、杲杲(音搞gǎo):形容光明的样子。 6、愿:思念殷切的样子。一说沉思状。 7、谖(音宣xuān)草:同萱草,俗称忘忧草,古人以为此草可以使人忘掉忧愁。背:古通北。 一说指小瓦盆。 8、痗(音妹mèi,又音悔huǐ):忧病,忧伤。 【译文】 哥哥呀真威武,咱们国家的英雄。 哥哥握着殳,为国王冲锋陷阵。 自从哥哥去了东方,我的头发便乱如飘摇的蓬草。 不是没有发油。 哪个有心思修饰容貌! 盼下雨盼下雨,即亮堂堂地挂着烈日。 一心把我的哥哥想,想得头痛又何妨。 何处能找到忘忧草?将它栽到北边。 一心把我的哥哥想,使我心痛又悲伤。 伯兮:妇人思念她的从军远征的丈夫 伯兮朅兮,邦之桀兮。 伯也执殳,为王前驱。 自伯之东,首如飞蓬。 岂无膏沐?谁适为容! 其雨其雨,杲杲出日。 愿言思伯,甘心首疾。 焉得谖草?言树之背。 愿言思伯。使我心痗。 【译文】 我的哥啊多英勇,在咱卫国数英雄。 我哥手上拿殳杖,为王打仗做先锋。 打从我哥东方去,我的头发乱蓬蓬。 香油香膏哪缺少,叫我为谁来美容! 好像天天盼下雨,天天太阳像火盆。 一心只把哥来想,头痛难忍又何妨? 哪儿去找忘忧草?为我移到北堂栽。 一心只把哥来想,病到心头化不开。 【注释】 1、伯:或是男子的表子。女子也可以叫她的爱人为“伯”、“叔”。 “朅(怯qiè)”:见《硕人》篇注。 2、桀(杰jié):本义是特立貌,引申为英杰。 3、殳(殊shū):兵器名,杖类,长一丈二尺,用竹制成。 4、前驱:在前导引。 5、蓬:草名。蓬草一干分枝以数十记,枝上生稚枝,密排细叶。 枝后往往在近根处折断,遇风就被卷起飞旋,所以叫“飞蓬”。这句是以飞蓬比头发散乱。 6、膏沐:指润发的油。 7、适(迪dí):悦。 谁适为容:言修饰容貌为了取悦谁呢? 8、杲杲(搞gǎo):明貌。以上两句言盼望下雨时心想:下雨吧!下雨吧!而太阳偏又出现,比喻盼望丈夫回家而丈夫偏不回来。 9、愿言:犹“愿然”,沉思貌。 10、疾:犹“痛”。 甘心首疾:言虽头痛也是心甘情愿的。 11、谖(宣xuān):忘。 谖草:是假想的令人善忘之草。后人因为“谖”和“萱”同音,便称萱草为忘忧草。 12、树:动词,种植。背:古文和“北”同字。 这里“背”指北堂,或称后庭,就是后房的北阶下。以上二句是说世上哪有谖草让我种在北堂呢?也就是说要想忘了心上的事是不可能的。 13、痗(妹mèi,又音悔huǐ):病,忧伤。 战争会破坏很多东西,而它首先破坏的是军人自身的家庭生活。 军人尚未走到战场,他们的妻子已经被抛置在孤独与恐惧中了。她们的怀念不是一般的怀念,那永远是充满不安和忧虑的。 等待出征的丈夫回来,几乎成为她们生活中唯一有意义的内容。 然而战争又总是不可避免的。 不管一场正在进行的战争其必要性如何、能否被评判为“正义”,从事这场战争的群体和它的领导者,总是要勉励群体中的成员为之付出最大的努力、最大的牺牲。国家给军人以荣誉,使他们认为自己付出的努力和牺牲是值得的;这荣誉也会影响他们的家人——尤其是妻子,使她们认为家庭生活的破坏以及自身的痛苦都是有价值有意义的。 因此,写妻子怀念从军的丈夫的诗篇,通常会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为丈夫而骄傲——这骄傲来自国家、来自群体的奖勉;思念丈夫并为之担忧——这种情绪来自个人的内心。 《伯兮》就是典型的这种诗篇。 诗一开篇,我们看到一个女子用自豪的口吻在描述她的丈夫。“伯”本是兄弟间排行的第一位,也就是老大,这里转用为妻子对丈夫的称呼(所以我们译作“大哥”),口气中带着亲切感。 ——现代的歌谣还常见这种情形。这位丈夫为什么是值得骄傲的呢?一则他长得英武伟岸,是一国中的豪杰,同时也因为他非常勇敢,充当了君王的先锋(由此看“伯”身份,当是贵族阶层中的武士)。 而骄傲的来源,主要恐怕是在后一点上。假如“伯”虽然长得高大英武,在战争发生时却畏缩不前,妻子就没什么可以公然夸耀的了。 ——其实,一般人所知道的光荣,也就是社会所认定的光荣,个人在这方面是没有多少独立判断的能力的。 转入第二章,写自从丈夫出征,妻子在家就不再打扮自己了,任由头发——女性身体最富装饰性的部分——零乱得像一蓬草。 这后来成为中国古代情诗最典型的表达方法,如“自君之出矣,明镜暗不治”(徐干《室思》),“终日恹恹倦梳裹”(柳永《定风波》),“起来慵自梳头”(李清照《凤凰台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