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引用诗经有

1.中庸疑问中引用的诗经都有哪几首

(一)《诗》云:“鸢飞戾天 鱼跃于渊。”

言其上下察也。(《中庸·第十二章(知物)》) 解读:《诗经·大雅·早麓》说:“老鹰高飞至蓝天,鱼儿跳跃入深渊。”

意思是说中庸之道,上能高达九宵,下能及于深渊。(二)《诗》云:“伐柯伐柯,其则不远。”

执柯以伐柯,睨而视之,犹以为远。故君子以人治人,改而止。

(《中庸·第十三章〈笃行〉》) 解读:《诗经·豳风·伐柯》说:“砍伐木材来制作斧柄,砍伐木材来制作斧柄,斧柄的样式就近在眼前。”手持着斧柄作为样品模式去砍伐木材来制作斧柄,斜着眼睛就看得见,但是因为没有用规矩衡量尺寸,总觉得新旧斧柄相差甚远。

所以君子要用合乎人道的原则去治理众人,直到他们改正错误为止。(三)《诗》曰:“妻子好合,如鼓瑟琴。

兄弟既翕,和乐且耽。宜尔室家,乐尔妻孥。”

子曰:“父母其顺矣乎!”(《中庸·第十五章(齐家)》) 解读:《诗经·小雅·棠棣》说:“夫妻相爱感情深,犹如琴瑟齐弹秦。兄弟相处意融洽,全家和睦乐陶陶。

家庭和乐万事兴,妻子儿女皆欢欣。”孔子说:“这样,父母就会感到顺心如意了吧!” (四)《诗》曰:“神之格思,不可度思,矧可射思。”

夫微之显,诚之不可揜,如此夫!(《中庸·第十六章(齐家)》) 解读:《诗经·大雅·抑》说:“鬼神之降临,不可预测其行迹,怎么可以懈怠不恭敬呢?”鬼神的行迹本来是隐匿虚无的,但其功德又那样明显,从隐微到明显,至诚的德行就这样掩盖不住!(五)《诗》曰:“嘉乐君子,宪宪令德。宜民宜人,受禄于天。

保佑命之,自天申之。”故大德者必受命。

(《中庸·第十七章(知天)》) 解读:《诗经·大雅·假乐》说:“贤明快乐周成王,美德显赫真辉煌。安民任贤皆适宜,天赐福禄永安享

上天保佑周成王,不断赐福兴周邦。”所以说,道德高尚的人必然会承受天命而成为君王。

(六)《诗》云:“维天之命,於穆不已。”盖曰:天之所以为天也。

“於乎不显文王之德之纯。”盖曰:文王之所以为文也,纯亦不已。

(《中庸·第二十六章(博学)》) 解读:《诗经·周颂·维天之命》说:“上天的定理运转深远,而且永不停止。”这大概是说天之所以成为天的道理。

“呜呼,难道还不明显,周文王的品德多么高尚纯洁!”这大概是说周文王之所以被尊谥为“文”就是因为他的高尚纯洁的品德永不停息。(七)《诗》曰:“既明且哲,以保其身。”

其此之谓与!(《中庸·第二十七章(修身)》) 解读:《诗经·大雅·烝民》说:“既明理又机智,这样才能保全自己。”这句诗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吧!(八)《诗》曰:“在彼无恶,在此无射。

庶几夙夜,以永终誉。”君子未有不如此,而蚤有誉于天下者也。

(《中庸·第二十九章(明辨)》) 解读:《诗经·周颂·振鹭》说:“他在本国不被人憎恨,来到朝廷也不被人厌恶。早起晚睡勤于政事,美誉永久受到赞扬。”

君子没有不先做到这样而后才誉满天下的。(九)《诗》曰:“衣锦尚絅。”

恶其文之著也。 故君子之道,闇然而日章;小人之道,的然而日亡,君子之道,淡而不厌,简而文,温而理,知远之近,知风之自,知微之显,可与入德矣。

(《中庸·第三十三章(正心)》) 解读:《诗经·卫风·硕人》说:“里面穿着锦缎,外面罩着麻纱衣。”这是因为讨厌锦衣的纹彩太鲜艳了。

所以,君子为人处世的哲学在于:外表暗淡低调,而其内心美德才会日渐彰显;小人为人处世的方式是,外表明显张扬,而日久天长便会日渐消亡,君子为人之道还在于:外表平淡而含意深刻,外表简朴而富有文采,外表温和而富有哲理,知道远是从近开始的,知道要先从自己做起才能教育别人,知道细小的事情会演变成重大事件。果能如此,就可以跻身于品德高尚的圣人行列。

(十)《诗》云:“潜虽伏矣,亦孔之昭。”故君子内省不疚,无恶于志。

君子之所不可及者,其唯人之所不见乎!(《中庸·第三十三章(正心)》) 解读:《诗经·小雅·正月》说:“鱼儿虽然潜伏在深渊,仍然清晰可辨。”因此,君子在内心深处反省自己而不内疚,也就问心无愧。

可见,别人做不到像君子那样的原因,大概是因为君子在独处时能严格要求自己吧!(十一)《诗》云:“相在尔室,尚不愧于屋漏。”故君子不动而敬,不言而信。

(《中庸·第三十三章(正心)》) 解读:《诗经·大雅·抑》说:“看你单独在室内,心地光明磊落问心无愧。”所以说君子即使没有行动,也抱着恭敬的态度;即使没有言谈,也能显现出诚信。

(十二)《诗》曰:“奏假无言,时靡有争。”是故君子不赏而民劝,不怒而民威于铁钺。

(《中庸·第三十三章(正心)》) 解读:《诗经·商颂·烈祖》说:“祭者默默作祷告,此时不再有争论。”所以君子不需要赏赐,百姓也会受到鼓舞;君子不必发怒,百姓就会比看到刑戳还要害怕。

(十三)《诗》云:“不显惟德,百辟其刑之。”是故君子笃恭而平天下。

(《中庸·第三十三章(正心)》) 解读:《诗经·周颂·烈文》说:“大力宣扬先王的品德,诸侯全都会效法。”所以君子笃实恭敬先王,天下就会太平。

(十四)。

2.引用古诗取名字

个人认为可以将名字取自古诗词,或者跟古代现代名人同名,或者取谐音“珠”“诸”等字义

zhū

【名】

(指事。小篆字形,从木,一在其中指出这种木是红心的。本义:赤心木)

[1]同本义

朱,赤心木,松柏属。——《说文》

[2]指朱色的物品

…朱(此指朱色缯帛)四百裹。——《穆天子传》

[3]姓

朱孝纯子颍。(朱孝纯,字子颍,山东历城人,乾隆进士,当时任泰安知府,善诗画。)——清·姚鼐《登泰山记》

zhū

【形】

[4]朱色,大红色。古代称为正色

网户朱缀。——《楚辞·招魂》

紫衣而朱冠。——《庄子·达生》

朱衣冠,执朱弓,挟朱矢。——《墨子·明鬼下》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禹作为祭器,墨染其外,而朱画其内。——《韩非子·十过》

朱鳞火鬣。——唐·李朝威《柳毅传》

朱缨宝饰之帽。——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又如:朱印(朱色印记);朱封(用朱笔在封口作标记);朱押(用朱笔在封条等上面签字或画花押)

zhū

【名】

[5]「朱砂」的简称

出赤盐如朱,白盐如玉。——《隋书》

又如:磁朱丸(磁石、朱砂、神曲配成的丸药,治疗心悸失眠、头晕目眩等)

====〖简释〗====

朱1

(②朱)

zhu1(ㄓㄨˉ)

[1]红色:~红。~批。~笔。~文(印章上的阳文)。~门(红漆大门,旧时指豪富人家)。

[2]矿物名:~砂(无机化合物,中医用于镇静剂。亦称「辰砂」、「丹砂」)。~墨。

[3]姓。

朱2

shu2(ㄕㄨˊ)

[1]〔~提〕古地名,在今中国四川宜宾市,产银,故银亦称「朱提」

峨峨列辟。赫赫虎臣。内和五品。外威四宾。修时贡职。入觐天人。备言锡命。羽盖朱轮。

非望之宠。谬加于己。猥授非据。奄司万里。煌煌朱轩。

储皇之选。实简惟良。英英朱鸾。来自南冈。曜藻崇正。玄冕丹裳。如彼兰蕙。载采其芳。

伊洛有歧路。歧路交朱轮。轻盖承华景。腾步蹑飞尘。

攸攸昊天。南正兴言。朱明有晔。万叶翠繁。昌云垂天。凯风熙颜。王臣在此。贻宴于欢

济济京城内。赫赫王侯居。冠盖荫四术。朱轮竟长衢。

商风初授。辰火微流。朱明送夏。少昊迎秋。嘉禾茂园。

去乎若云浮。朱实陨劲风。繁英落素秋。狭路倾华盖。

南海纳朱涛。玄波洒北溟。仰盻烛龙曜。俯步朝广庭。

往化转落。运萃勾芒。仁风虚降。与时抑扬。兰栖湛露。竹带素霜。蕊点朱的。薰流清芳。触地儛雩。遇流濠梁。投纶同咏。褰褐俱翔。

凝霜凋朱颜。寒泉伤玉趾。周才信众人。偏智任诸己。

三春迭云谢。首夏含朱明。祥祥令日泰。朗朗玄夕清。

忽过紫微垣。真人列如麻。渌景清飚起。云盖映朱葩。

有些一向很不错啊“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中的“朱华”指荷花,也很适合女孩子,建议查阅《辞海》。

台湾有作家分别名为朱天文、朱天心,效法古人或名人应该也是好办法吧~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