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诗经里的成悦

1."死生契阔,与子成悦"什么意思请问各位有谁知道诗经里的:"死生

击鼓其镗,踊跃用兵。

土国城漕,我独南行。 从孙子仲,平陈与宋。

不我以归,忧心有忡。 爰居爰处?爰丧其马?于以求之?于林之下。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于嗟阔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契阔:聚散.契为合,阔为离,死生契阔就是生死离合的意思。与子成说就是与她说的山盟海誓之誓言。

后来有人把这几句诗翻译成现代语既是:"生离死别好凄苦,先前与你有誓言。紧紧拉着你的手,与你偕老到白头。

" “生死离合,与她已山盟海誓。拉住她的手,与她偕老到白头。”

你能在这些简单的文字朴素的文字里听到思想如民歌般的游呤吗?至少生死与爱情的深广,已经包含在这如歌般的游呤里. 但是,原本这是沙场上军士之间相互勉励约定相互救助的盟约。意思是不管遇到什么危难,我们都不要独自跑掉而不顾对方。

2.诗经中的六义是什么,分别有什么意思

诗经六义,即是指“风、雅、颂”三种诗歌形式与“赋、比、兴”三种表现手法。

1.风,即国风,是各地的民歌,诗经中共有十五国风。

比较常见的篇目如《关雎》、《蒹葭》、《氓》、《七月》等。

2.雅,包括大雅和小雅,多数为公卿贵族所做,一般看作“正声”。

常见的篇目如《采薇》、《鹿鸣》、《江汉》、《思齐》(前两篇属小雅,后两篇属大雅)等。

3.颂,即祭祀和颂圣的乐曲,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

常见的篇目如《我将》、《有客》、《玄鸟》等。

4.赋,是直接铺陈叙述。是最基本的表现手法。

如“死生契阔,与子成悦。执子之手,与子携老”,即是直接表达自己的感情。

5.比,即比喻,明喻和暗喻均属此类。

如《魏风·硕鼠》、《邶风·新台》都是通篇用比的。

6.兴,即起兴,用其他东西引出要说的内容。

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即是用雎鸠鸟在河中叫起兴。《魏风·伐檀》也是用兴这种表现手法的突出例子。

3.

首先决定能不能在一起的先决条件是

男女之间要有彼此喜欢或爱的成分

其次是尊重和信任

而后是有没有在一起的信念

这都是人们观念上认为一定必要的

其实现代社会中男女能否在一起

有很多很重要的因素

说实际一些的性格是不是合适

经济观念和经济水平是不是合拍

对待他人和待人处世的原则会不会冲突

家庭教育的问题也是有影响的

所以爱情不仅仅是用脑子想象出来的美好

更多的是双方肩头的责任和生活的磨练

因为人是活在现实生活中的而不是理想世界中的

爱情的激情或许会被冲淡磨平

两个人在一起更多时候

需要面对的是平淡和琐碎的生活

所以最重要的应该是忍让,包容和体谅

如果两个人都做不到

或者没有能力去理解和宽容对方

那么还是结束

时间越长对你们的伤害就越大

不过还是希望你们能找到真正的幸福

4.死生契阔 与子成说还是与子成悦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 注音 :sǐ shēng qì kuò,yǔ zǐ chéng shuō 契阔:离合,聚散。 成说(chéng shuō):“成说”就是“说成”,《诗经》中经常使用倒装语句,即已经说定、约定之意。 无论生死我们都要在一起,这是我们当初早已说好的约定。 不离不弃

补充:“死生契阔,与子成说(shuō)”一句的大意是:“无论生死我们都要在一起,这是我们当初早已说好的约定。”“成说”就是“说成”,《诗经》中经常使用倒装语句,即已经说定、约定之意。虽然在许多古文中,“说”字通假成“悦”字,可此处不通假。所以此处“说”字的读音应当为shuō,而不是yuè

5.谁能帮我翻译一下诗经里的一篇《比目》

比目:

悠悠比目,缠绵相顾。婉翼清兮,倩若春簇。

有凤求凰,上下其音。濯我羽兮,得栖良木。

悠悠比目,缠绵相顾。思君子兮,难调机杼。

有花并蒂,枝结连理。适我愿兮,岁岁亲睦。

悠悠比目,缠绵相顾。情脉脉兮,说于朝暮。

有琴邀瑟,充耳秀盈。贻我心兮,得携鸳鹭。

悠悠比目,缠绵相顾。颠倒思兮,难得倾诉。

兰桂齐芳,龟龄鹤寿。抒我意兮,长伴君处。

目前应无出处和作者,诗经里也没有此篇。

在我国古代,比目鱼是象征忠贞爱情的奇鱼,古人留下了许多吟颂比目鱼的佳句:“凤凰双栖鱼比目”、“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等等,清代著名戏剧家李渔曾著有一部描写才子佳人爱情故事的剧本,其名就叫《比目鱼》。(这种认识有误)

这首诗表达了热恋中女子对心上人的深深思恋。

比目相顾,悠悠缠绵。翼婉而清,美若春竹。有凤求凰,音色悠扬。洗我羽毛,能居好树。

比目相顾,悠悠缠绵。思念你啊,难调机杼。有花并蒂而开,其枝结为连理。这是我的愿望啊,和你年年相亲和睦。

比目相顾,悠悠缠绵。情深脉脉,日夜心悦。有琴声相邀瑟音,满耳乐声秀雅充盈。是天赐的礼物啊,能够与你像鸳鸯鹭鸶一样相守。

比目相顾,悠悠缠绵。思念颠倒反复啊,却难以得到倾诉。兰花和桂花一同芬芳,灵龟与仙鹤同样长寿。这就是我真切的心意啊,长久地陪伴在你身边。

良木、亲睦、鸳鹭、君处,四句都是表达作者想要和心上人在一起的热烈心愿。而良木、鸳鹭都有代指君的意思,君为良木,我为栖木之鸟,君为鸳鹭,我亦为鸳鹭。

6.式微什么意思

“式微”个词解释:“式微”出自《诗经》,“式”是文言的语气助词,“微”是衰微的意思。

“式微”原来指国家或世族衰落,现在也泛指事物的衰落。“式微”有书面语色彩。

例如:“这里的老式织布产业日趋式微。” 【诗经·国风·邶风】 式微,式微!胡不归? 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 式微,式微!胡不归? 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 式:作语助。

微:昧,黄昏。 诗经里面的话,字面的意思是,天就要黑;但可引申为:原指王室的衰微,现多指衰落,渐变的无足轻重也朱熹注释 “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 赋也。

式,发语辞。微,犹衰也。

再言之者,言衰之甚也。微,犹非也。

中露,露中也。言有沾濡之辱,而无所芘覆也。

旧说以为黎侯失国,而寓于卫,其臣劝之曰,衰微甚矣,何不归哉。我若非以君之故,则亦胡为而辱于此哉。

7.诗经中的“赋”“比”“兴”分别是什么

赋、比、兴的按表现手法分的。

按朱熹《诗集传》中的说法,“赋者,敷也,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就是说,赋是直接铺陈叙述。

是最基本的表现手法。 如“死生契阔,与子成悦。

执子之手,与子携老”,即是直接表达自己的感情。 “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即比喻,明喻和暗喻均属此类。

如《魏风·硕鼠》、《邶风·新台》都是通篇用比的。 “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即起兴,用其他东西引出要说的内容。

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即是用雎鸠鸟在河中叫起兴。《魏风·伐檀》也是用兴这种表现手法的突出例子。

起兴常常同时用。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